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墙头马上·照夜白
1
作者 陈林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墙头马
下载PDF
读白朴的《墙头马上》兼及其它三大爱情剧札记
2
作者 徐凌云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83-86,共4页
白朴存世的杂剧《墙头马上》和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七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们看成是元代爱情剧的代表作。这四个剧本都以共同的主题和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美和喜... 白朴存世的杂剧《墙头马上》和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七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们看成是元代爱情剧的代表作。这四个剧本都以共同的主题和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美和喜爱,直到今天,这四个剧本还被各种不同的剧种改编、剪辑,或全本、或片段活跃在广阔的舞台上,有的甚至在国际上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头马 白朴 倩女离魂 郑光祖 《西厢记》 爱情剧 拜月亭 王实甫 关汉卿 裴少俊
下载PDF
《西厢记》与后世才子佳人剧比较研究--以《墙头马上》为例
3
作者 何碧玲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3期106-106,共1页
《西厢记》后,出现大量“才子佳人”模式的元杂剧,但细读文本可发现其创作无论是体例还是内容,都或多或少对《西厢记》有相应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白朴代表作《西厢记》进行文本细读,以其中两个方面为例,分析其与《西厢记》的... 《西厢记》后,出现大量“才子佳人”模式的元杂剧,但细读文本可发现其创作无论是体例还是内容,都或多或少对《西厢记》有相应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白朴代表作《西厢记》进行文本细读,以其中两个方面为例,分析其与《西厢记》的异同,以更好对“才子佳人”模式的元杂剧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墙头马 才子佳人
下载PDF
哭亦有思 乐亦有情——昆曲《墙头马上》观后感
4
作者 甄光俊 《天津政协公报》 2011年第11期27-28,共2页
日前,天津市昆曲研究会京昆剧团在中国大戏院以《墙头马上》,参加华夏神韵第五届中国民族戏曲剧目大汇演。这出戏表现的是唐代一对才子佳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私奔结合后经过严峻的磨难与考验,终于获得圆满结局的爱情故事。全剧情趣盎然... 日前,天津市昆曲研究会京昆剧团在中国大戏院以《墙头马上》,参加华夏神韵第五届中国民族戏曲剧目大汇演。这出戏表现的是唐代一对才子佳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私奔结合后经过严峻的磨难与考验,终于获得圆满结局的爱情故事。全剧情趣盎然,充满喜剧色彩。《墙头马上》,是元杂剧四大家之一白朴的名著,追根溯源它脱胎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乐府《井底引银瓶》。白居易的原诗虽然质朴情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艺术 墙头马 井底引银瓶 诗人白居易 戏曲剧目 爱情故事 京昆 裴少俊 元杂剧 白朴
下载PDF
墙头马上
5
作者 白朴 胡楠 谢志高 《连环画报》 2014年第1期6-4,1,共5页
1唐高宗仪凤年间,工部尚书裴行俭的儿子裴少俊前往洛阳办事,偶遇同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千金,两人一见钟情,难舍难分。2从此,一到日落西山月上柳梢时,两人便频频约会。这日夜里,两人正在后房幽会,被管事的嬷嬷意外发现,两人非常惶恐。千金... 1唐高宗仪凤年间,工部尚书裴行俭的儿子裴少俊前往洛阳办事,偶遇同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千金,两人一见钟情,难舍难分。2从此,一到日落西山月上柳梢时,两人便频频约会。这日夜里,两人正在后房幽会,被管事的嬷嬷意外发现,两人非常惶恐。千金看嬷嬷要禀告夫人,便泪如雨下说要以身殉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少俊 官宦人家 工部尚书 墙头马 裴行俭 仪凤 以身 花园里 我不知道 骨肉相亲
原文传递
“寓哭于笑”——浅谈《墙头马上》的悲喜剧风格
6
作者 袁新文 《文史知识》 1988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墙头马上》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著名剧作。它写了裴少俊、李千金夫妇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因以大团圆的结局收场,人们一般把它看作是一出爱情喜剧,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即把它列为我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然而,细读此... 《墙头马上》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著名剧作。它写了裴少俊、李千金夫妇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因以大团圆的结局收场,人们一般把它看作是一出爱情喜剧,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即把它列为我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然而,细读此剧,我觉得它虽是在写'乐',但同时也在写'悲',它不仅能令人开心地笑,而且能令人伤心地哭;它'寓哭于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头马 裴少俊 爱情故事 白朴 王季思 悲剧冲突 戏剧冲突 戏剧效果 令人 喜剧效果
原文传递
从昆曲《墙头马上》看俞派艺术特色
7
作者 杨白石 《戏友》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昆腔自古以来的传授都是口、谱同时进行,而依附于文人创作的工尺谱相对其他记谱法,其文学性和规范性又较强,这使得昆腔系统唱腔的程式性较强,较之其他声腔系统,它的传承稳定性也较强。正是由谱传加口传带来的程式性与稳定性,使得昆曲未... 昆腔自古以来的传授都是口、谱同时进行,而依附于文人创作的工尺谱相对其他记谱法,其文学性和规范性又较强,这使得昆腔系统唱腔的程式性较强,较之其他声腔系统,它的传承稳定性也较强。正是由谱传加口传带来的程式性与稳定性,使得昆曲未能像皮黄、梆子等声腔一样发展出诸多流派。而俞振飞以其个性化的创作、唱腔和表演发展形成的昆曲俞派,几乎是昆曲传承发展中的一个特例。同时,在程式化极其严格的昆腔体系下,俞派能够发展形成并传承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艺术 俞派 墙头马 俞振飞 声腔系统 程式性 裴少俊 渔灯儿 艺术特色 记谱法
原文传递
玲珑精致的戏曲木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晓曦 《福建文博》 2010年第1期65-67,共3页
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在距今7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木雕鱼。唐宋以来,木雕多用于殿堂楼阁、庙宇的建筑装饰,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是中国古代木雕艺术品中... 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在距今7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木雕鱼。唐宋以来,木雕多用于殿堂楼阁、庙宇的建筑装饰,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是中国古代木雕艺术品中的杰作。明清时期是其发展的灿烂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艺术 殿堂楼阁 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 裴少俊 墙头马 《西厢记》 崔莺莺 张生 吕蒙正
下载PDF
喜剧小品的两种倾向形式——陕西第六届喜剧小品管窥
9
作者 杜耀民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9-61,4,共4页
通常,人们按照“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理解,大多把喜剧小品的内容着眼于讽刺性的题材,并常常以印象较深的果戈里的《钦差大臣》、莫里哀的《伪君子》……这些脍灸人口的喜剧杰作加以印证。因而反映在我省历届的喜剧小品... 通常,人们按照“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理解,大多把喜剧小品的内容着眼于讽刺性的题材,并常常以印象较深的果戈里的《钦差大臣》、莫里哀的《伪君子》……这些脍灸人口的喜剧杰作加以印证。因而反映在我省历届的喜剧小品演出节目中,多是以讽刺性的形式为主。使观众在笑声中“轻松愉快地同生活中无价值的东西决别”。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把笑的丰富多彩的色调仅仅归结为单一的讽刺色调,就会导致艺术的贫乏化。人民需要多种多样的笑和各种不同风格的喜剧。”([苏]尤·博烈夫《讽刺与幽默》)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小品 演出节目 讽刺性 戏剧小品 莫里哀 喜剧性格 《西厢记》 王实甫 救风尘 墙头马
下载PDF
谈兰亭集会的“上巳”日
10
作者 张秀铫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75-,共1页
今年农历三月初三(公历四月七日),是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修禊一千六百六十周年。绍兴县文物部门特地举办了盛大的“兰亭书会”,著名书画家沙孟海、田桓、钱君匋、费新我、程十发等都赶来绍兴兰亭,赋诗作书,盛况空前,这是很有意... 今年农历三月初三(公历四月七日),是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修禊一千六百六十周年。绍兴县文物部门特地举办了盛大的“兰亭书会”,著名书画家沙孟海、田桓、钱君匋、费新我、程十发等都赶来绍兴兰亭,赋诗作书,盛况空前,这是很有意义的书坛盛事。王羲之等四十一人聚会于兰亭修禊,原为晋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上巳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巳 兰亭集会 修禊 晋穆帝 沙孟海 费新我 墙头马 书会 田桓 四十一
下载PDF
一个老兵的祝愿
11
作者 龚义江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6-7,共2页
《上海戏剧》创刊至今,正好三十年。在这时刻我重新翻阅浏览了1979年复刊至今的《上海戏剧》合订本,至于文化大革命前的,在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已作为毒草全部没收,手头一本也没有了。但从1959年的创刊号起,每月一本(文革前是月刊,复刊后... 《上海戏剧》创刊至今,正好三十年。在这时刻我重新翻阅浏览了1979年复刊至今的《上海戏剧》合订本,至于文化大革命前的,在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已作为毒草全部没收,手头一本也没有了。但从1959年的创刊号起,每月一本(文革前是月刊,复刊后改为双月刊)都是经过自己的手编出来的。从选题、组稿、阅稿、改稿直到校对,这些编辑程序都少不了有我一份,它们一次次在我手中经过,在记忆中刻下了抹不去的印象,因此,即使手头无书,我闭起眼睛也可以想像出那些文章与图片。作为编辑,我在这块园地耕耘了三十年,我的青壮年岁月,大部分是在这一期一期的刊物中消逝的,对它我怎能没有深厚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本 编辑程序 十年 出版事业 墙头马 蔡文姬 竟争对手 上疏 杨门女将 毛飞
下载PDF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12
《图书馆界》 1983年第3期50-,共1页
<正>
关键词 看钱奴 施君美 王实甫 救风尘 郑廷玉 关汉卿 墙头马 幽闺记 答记
下载PDF
一曲琴声,断送青春——我演潘必正
13
作者 岳美缇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9,共3页
昆曲艺术在我的眼里,就像个端丽的妇人,那样高雅,那样富有;但有时它又像个蹒跚的老人,走的那么沉重,那么疲惫。从我开始演戏起,就朦胧感觉到昆曲与今天的观众相距是多么遥远。渐渐地我试着把自己对生活、对感情的理解来表演那些古代人物... 昆曲艺术在我的眼里,就像个端丽的妇人,那样高雅,那样富有;但有时它又像个蹒跚的老人,走的那么沉重,那么疲惫。从我开始演戏起,就朦胧感觉到昆曲与今天的观众相距是多么遥远。渐渐地我试着把自己对生活、对感情的理解来表演那些古代人物,一时会觉得人物在走近观众,一时竟也会感动自己。于是才懂得,任何传统老戏,尽管形式、唱腔、锣鼓是传统的,但节奏、感情、思想都要有自己的审美观,要有现代人的审美意识,这才可能使传统戏的演出上一个新台阶。我演了《墙头马上》、《牡丹亭》这些名著后,很快就注目到《玉簪记》上。这是一个人情味十足的小生小旦戏;其中《琴挑》一折经过了几代艺术家的精雕细琢,已成为舞台艺术的精品。它又是昆曲小生的看家戏,每个小生演员都对它下过一番苦功。在我眼里,《琴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艺术 潘必正 琴挑 玉簪记 舞台艺术 墙头马 《牡丹亭》 偷诗 沈传芷 审美意识
下载PDF
《井底引银瓶》主题非维护封建礼教说
14
作者 王谦泰 《运城学院学报》 1984年第2期31-33,共3页
《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元代白朴根据它提供的简单情节敷演成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为元杂剧中四大爱情悲剧之一,影响甚广。但是,白居易原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认为,诗... 《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元代白朴根据它提供的简单情节敷演成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为元杂剧中四大爱情悲剧之一,影响甚广。但是,白居易原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认为,诗的“作者一方面站在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对自由婚姻加以劝阻;而在封建礼教和爱情的冲突中,对受迫害的天真少女又寄予同情。”霍松林著《白居易诗译析》说:“在客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底引银瓶 白居易诗 裴少俊 元杂剧 墙头马 爱情悲剧 白朴 原诗 朱东润 上阳白发人
下载PDF
他象红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记为戏剧教学辛勤耕耘的方传芸副教授
15
作者 李农合 程功思 杨关新 《上海戏剧》 1981年第2期39-40,共2页
照片上这位老人在下棋吗?不,这里没有对手;是研究棋术吗?可这里只有棋子却没有棋盘。原来这是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方传芸先生正在运用跳棋排戏呢.摆弄这一群小小的棋子,老人运筹帷幄,象军事家们凝思于沙盘之中。人们也许想象不出,在电影... 照片上这位老人在下棋吗?不,这里没有对手;是研究棋术吗?可这里只有棋子却没有棋盘。原来这是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方传芸先生正在运用跳棋排戏呢.摆弄这一群小小的棋子,老人运筹帷幄,象军事家们凝思于沙盘之中。人们也许想象不出,在电影中,戏剧舞台上所看到的,诸如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和著名演员言慧珠所表演的《游园惊梦》中的双人舞蹈,著名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和言慧珠主演的昆曲影片《墙头马上》中那诗情画意的场面,严凤英、王少舫在戏曲影片《牛郎织女》中表演的婀娜多姿的舞蹈,以及被观众所喜爱的越剧《追鱼》,童话剧《马兰花》,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昆剧《春草闯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草闯堂 王少舫 严凤英 言慧珠 《牛郎织女》 兰花 戏剧教学 上海戏剧学院 追鱼 墙头马
下载PDF
曲水流觞
16
作者 冯赐杭 《上海集邮》 2016年第3期11-12,共2页
曲水流觞的风俗,源于古代的上巳节。春秋时期已经流行,汉以前,时间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才固定于三月初三。是日,人们会去水边祭祀,并用浸泡香草的水沐浴,借以除去宿垢,驱逐邪气。上巳节逐渐成为通过洗涤等举措祛除不祥的"祓禊... 曲水流觞的风俗,源于古代的上巳节。春秋时期已经流行,汉以前,时间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才固定于三月初三。是日,人们会去水边祭祀,并用浸泡香草的水沐浴,借以除去宿垢,驱逐邪气。上巳节逐渐成为通过洗涤等举措祛除不祥的"祓禊日"。孔子(J162)的《论语·先进》载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古代诗词中也多有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词 三月三日 上巳节 春服 冠者 春秋时期 兰亭雅集 去水 墙头马 丽人行
下载PDF
作文必也正名乎
17
作者 成向阳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7年第2期1-1,共1页
近来,一些不堪入目却硬塞过来的名字让人颇觉有正名之必要。名不正则言不顺,圣人之教也,虽世易时移,总还是有一些道理该硬梆梆坚定不移的吧,比如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所谓正名,就是让那些不知名字为何物胡乱张冠李戴者知羞耻而自新。先... 近来,一些不堪入目却硬塞过来的名字让人颇觉有正名之必要。名不正则言不顺,圣人之教也,虽世易时移,总还是有一些道理该硬梆梆坚定不移的吧,比如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所谓正名,就是让那些不知名字为何物胡乱张冠李戴者知羞耻而自新。先看一组某出版社2016年隆重推出的文集名字:《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陌上谁人依旧,固守流年》《时光阡陌,你一直未曾走远》《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倾城春色,终只是繁华过往》《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易时移 弹琵琶 阅读快感 文化审美 青少年读者 美女作家 气极 殿堂级 墙头马 徐志摩
下载PDF
马年说马
18
作者 李毅然 《人民之声》 2002年第3期43-44,共2页
冬去秋来,转瞬间春节又到,今年为农历壬午年,又称马年。在十二属相中,马列第七位,古时人们认为:午时地面阳气最足,过后阴气也欲滋长。马虽日行千里,但四蹄并不同时离地,它采集着天气间的"阳"气,属"阳"类动物,因此... 冬去秋来,转瞬间春节又到,今年为农历壬午年,又称马年。在十二属相中,马列第七位,古时人们认为:午时地面阳气最足,过后阴气也欲滋长。马虽日行千里,但四蹄并不同时离地,它采集着天气间的"阳"气,属"阳"类动物,因此马立午时,称为午马。马是六畜之首,它体型伟健,任重致远,是重要的生产、交通工具及战争的重要工具:用马犁田,它解脱了人犁田的繁重体力劳动;用马来传递信息,最快的速度达每秒十七米,达到火车速度;马负重可拉四吨左右,以马拉车作战,我国春秋时已经盛行。马的生态特点也很有趣:马眼偏长,长在头部两侧,故视野开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重致远 繁重体力劳动 生态特点 裴少俊 呼延灼 尘头大起 墙头马 三国演义
原文传递
宋金杂剧院本本事考拾遗
19
作者 赵兴勤 《戏曲研究》 2003年第2期64-71,共8页
宋末周密的《武林旧事》卷十载有宋代官本杂剧段数二百八十种;元末陶宗仪《辍耕录》卷二五在《院本名目》中,列院本达六、七百种。所谓'官本杂剧',不过是当时所演出杂剧的通行本而已。陶南村称:'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 宋末周密的《武林旧事》卷十载有宋代官本杂剧段数二百八十种;元末陶宗仪《辍耕录》卷二五在《院本名目》中,列院本达六、七百种。所谓'官本杂剧',不过是当时所演出杂剧的通行本而已。陶南村称:'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如此看来,宋、金杂剧有目传世者,竟有近千种之多。当时戏曲之繁盛,可以想见。此类剧目本事,学界多有人考述,如胡忌《宋金杂剧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忌 宋末 <武林旧事> 宗仪 李存孝打虎 排遍 通行本 墙头马 艳段 辍耕录
原文传递
科举与文学
20
作者 李霁宇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4年第4期23-25,共3页
科举与文学李霁宇自从《一个中国人在纽约》问世,留学生文学和旅外文学就在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热潮。近日因写一篇关于科举的文章,我突然发现,留学和旅外文学是古已有之,它的前身应该是中国的"赶考生文学"。中国文学的... 科举与文学李霁宇自从《一个中国人在纽约》问世,留学生文学和旅外文学就在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热潮。近日因写一篇关于科举的文章,我突然发现,留学和旅外文学是古已有之,它的前身应该是中国的"赶考生文学"。中国文学的发展几乎同科举息息相关,这不免让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霁宇 进士出身 裴少俊 《琵琶记》 《窦娥冤》 蔡伯喈 《西厢记》 《儒林外史》 人生际遇 墙头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