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东湾北部潜山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对规模性储层的控制
1
作者
惠冠洲
牛成民
+4 位作者
杨传超
张江涛
关超
王明春
赵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潜山走滑转换带在渤海海域发育较为广泛,但其发育特征及控储作用研究薄弱。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等各类资料,对辽东湾北部地区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潜山规模型储层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燕山末期左旋走滑背景下...
潜山走滑转换带在渤海海域发育较为广泛,但其发育特征及控储作用研究薄弱。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等各类资料,对辽东湾北部地区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潜山规模型储层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燕山末期左旋走滑背景下,辽东湾北部潜山发育多种类型转换带;根据走滑断层的相互作用以及转换带的形态,可以将辽东湾北部潜山转换带分为单支弯曲型和双支叠覆型两种类型;根据局部应力状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单支反“S”型、单支“S”型、双支左旋右阶以及双支左旋左阶转换带4个亚类,其中单支反“S”型和双支左旋右阶型转换带属增压型转换带,单支“S”型和双支左旋左阶型转换带属释压型走滑转换带。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提供的压扭性动力破碎作用使得潜山发育大规模裂缝型储集层,是潜山规模型储层发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增压
型
走滑
转换
带
释压
型
走滑
转换
带
储层
渤海海域
辽东湾北部潜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走滑转换带及其对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89
2
作者
徐长贵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48-1560,共13页
渤海海域郯庐走滑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但是长期以来,该带对大中型油气田控制作用不明确.利用覆盖渤海郯庐断裂带的三维地震资料和400多口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与大中型油田形成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新...
渤海海域郯庐走滑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但是长期以来,该带对大中型油气田控制作用不明确.利用覆盖渤海郯庐断裂带的三维地震资料和400多口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与大中型油田形成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新生代以来,渤海海域发育了多类型、多成因、多级次、多期次的走滑转换带;根据转换带在走滑断裂带中发育的位置,可以将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划分为断边转换带、断间转换、断梢转换带三大类,进一步根据断层的相互作用以及转换带的形态,可以将渤海海域转换带分为S型转换带、叠覆型转换带、双重型转换带、帚状转换带、叠瓦扇型转换带、共轭转换带以及复合转换带7种类型;根据局部应力状态可以分为增压型转换带和释压型转换带;根据转换带的规模,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可以分为一级转换带、二级转换带和三级转换带;增压型转换带控制了大型有效圈闭的发育、运移条件通畅等大中型油田基本成藏要素,进而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增压型转换带
释压
型
转换
带
大中
型
油田
渤海海域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勘探突破方向
被引量:
31
3
作者
徐长贵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6,共8页
地质认识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十四五”以来,中国近海先后在渤海海域垦利地区和辽西凸起斜坡带、文昌凹陷中央断裂带、宝岛凹陷深水区及开平凹陷斜坡带等多个领域获得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助力中国海油“油气增...
地质认识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十四五”以来,中国近海先后在渤海海域垦利地区和辽西凸起斜坡带、文昌凹陷中央断裂带、宝岛凹陷深水区及开平凹陷斜坡带等多个领域获得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助力中国海油“油气增储上产攻坚工程”行动方案实施,进一步坚定了中国近海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指导思想。加大岩性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勘探,加快“南海万亿大气区”和“渤海万亿大气区”建设,加强风险领域勘探,是确保中国近海未来储量稳步增长的重要措施,并指出近期年中国近海原油和天然气领域有可能取得勘探突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勘探新进展
大面积岩性油气藏
源-渠-汇控砂模式
增压
型
构造
转换
带
转换
断阶控藏
大中
型
油气田
勘探方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东湾北部潜山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对规模性储层的控制
1
作者
惠冠洲
牛成民
杨传超
张江涛
关超
王明春
赵婧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基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编号:CNOOC-KJ 135 ZDXM 36 TJ 08TJ)的成果。
文摘
潜山走滑转换带在渤海海域发育较为广泛,但其发育特征及控储作用研究薄弱。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等各类资料,对辽东湾北部地区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潜山规模型储层控制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燕山末期左旋走滑背景下,辽东湾北部潜山发育多种类型转换带;根据走滑断层的相互作用以及转换带的形态,可以将辽东湾北部潜山转换带分为单支弯曲型和双支叠覆型两种类型;根据局部应力状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单支反“S”型、单支“S”型、双支左旋右阶以及双支左旋左阶转换带4个亚类,其中单支反“S”型和双支左旋右阶型转换带属增压型转换带,单支“S”型和双支左旋左阶型转换带属释压型走滑转换带。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提供的压扭性动力破碎作用使得潜山发育大规模裂缝型储集层,是潜山规模型储层发育的关键。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增压
型
走滑
转换
带
释压
型
走滑
转换
带
储层
渤海海域
辽东湾北部潜山
Keywords
strike-slip fault
pressurized transfer zones
pressure relief transfer zones
reservoir
Bohai Bay Basin
buried hill
northern Liaodong Bay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走滑转换带及其对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89
2
作者
徐长贵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48-1560,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No.2011ZX05023-006)
文摘
渤海海域郯庐走滑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但是长期以来,该带对大中型油气田控制作用不明确.利用覆盖渤海郯庐断裂带的三维地震资料和400多口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与大中型油田形成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新生代以来,渤海海域发育了多类型、多成因、多级次、多期次的走滑转换带;根据转换带在走滑断裂带中发育的位置,可以将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划分为断边转换带、断间转换、断梢转换带三大类,进一步根据断层的相互作用以及转换带的形态,可以将渤海海域转换带分为S型转换带、叠覆型转换带、双重型转换带、帚状转换带、叠瓦扇型转换带、共轭转换带以及复合转换带7种类型;根据局部应力状态可以分为增压型转换带和释压型转换带;根据转换带的规模,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可以分为一级转换带、二级转换带和三级转换带;增压型转换带控制了大型有效圈闭的发育、运移条件通畅等大中型油田基本成藏要素,进而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增压型转换带
释压
型
转换
带
大中
型
油田
渤海海域
石油地质.
Keywords
strike-slip fault
contractional transfer zone
extensional transfer zone
medium and large-sized oilfield
Bohai sea area
petroleum geology.
分类号
P62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勘探突破方向
被引量:
31
3
作者
徐长贵
机构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6,共8页
文摘
地质认识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十四五”以来,中国近海先后在渤海海域垦利地区和辽西凸起斜坡带、文昌凹陷中央断裂带、宝岛凹陷深水区及开平凹陷斜坡带等多个领域获得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助力中国海油“油气增储上产攻坚工程”行动方案实施,进一步坚定了中国近海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指导思想。加大岩性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勘探,加快“南海万亿大气区”和“渤海万亿大气区”建设,加强风险领域勘探,是确保中国近海未来储量稳步增长的重要措施,并指出近期年中国近海原油和天然气领域有可能取得勘探突破的方向。
关键词
中国近海
勘探新进展
大面积岩性油气藏
源-渠-汇控砂模式
增压
型
构造
转换
带
转换
断阶控藏
大中
型
油气田
勘探方向
Keywords
China offshore area
new progress in exploration
large-area lithologic reservoirs
source-conduit-sink sand control model
pressurized structural transition zone
transition fault-step controlled reservoirs
large and medium-sized oil and gas fields
exploration directions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东湾北部潜山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对规模性储层的控制
惠冠洲
牛成民
杨传超
张江涛
关超
王明春
赵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渤海走滑转换带及其对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徐长贵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9
原文传递
3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勘探突破方向
徐长贵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