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流增压排气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会猛 刘永长 曹立 《小型内燃机》 CAS 2000年第6期5-8,共4页
本文对螺旋流增压排气系统在三种增压柴油机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
关键词 柴油机 螺旋流增压排气系统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CT引导锥颅置管增压排气治疗张力性气颅
2
作者 戢翰升 徐峰 +2 位作者 唐正刚 刘建明 余建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张力性气颅 CT引导 锥颅置管 治疗 增压排气 颅底骨折
下载PDF
排气管结构对多缸增压柴油机进气不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杜巍 单文诣 刘福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0-584,共5页
作者在某V型8缸柴油机性能试验和多个气缸压力测量的基础上,对该柴油机的一维性能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校核,并应用验证后的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该柴油机采用脉冲增压排气管、等压增压排气管、MPC排气管时各缸进气流量的不均匀性及其差... 作者在某V型8缸柴油机性能试验和多个气缸压力测量的基础上,对该柴油机的一维性能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校核,并应用验证后的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该柴油机采用脉冲增压排气管、等压增压排气管、MPC排气管时各缸进气流量的不均匀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排气管结构时各缸进气不均匀度的差异很大,采用等压、MPC排气管时的进气不均匀度比较接近,而采用脉冲排气管时的进气不均匀度比前两者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脉冲增压排气 定压增压排气 MPC排气 进气不均匀性
下载PDF
LR4100Z柴油机增压排气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4
作者 师西民 黄永亨 《一拖科技》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关键词 柴油机 增压排气系统 设计
原文传递
MPC排气系统在16V柴油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树生 王娅萍 +2 位作者 董占春 郝利华 孙洁 《内燃机》 2011年第4期20-23,共4页
简要介绍了MPC增压排气系统在16缸高增压柴油机上的应用,它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实现系列化生产的特点。通过台架性能试验说明,MPC排气系统应用于16V柴油机上其功率、油耗、排温、排放等方面均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 16V柴油机 增压排气 MPC
下载PDF
QSK60发动机零部件改进结果分析
6
作者 邢贵平 梁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QSK60发动机由美国康明斯公司生产,V型16缸,单、双级增压,前置、后置冷却器,双路冷却系统,2300-2700马力,安装在L2350前装机、EX3600反铲、MT4400/MT5500、SF33900、830E、930E卡车,主要担负煤炭及岩石的采掘和运输任务。康明斯QSK60发... QSK60发动机由美国康明斯公司生产,V型16缸,单、双级增压,前置、后置冷却器,双路冷却系统,2300-2700马力,安装在L2350前装机、EX3600反铲、MT4400/MT5500、SF33900、830E、930E卡车,主要担负煤炭及岩石的采掘和运输任务。康明斯QSK60发动机作为露天矿重型自卸卡车的动力配备,部分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因设计缺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故障,为此,发动机厂家对缺陷进行了持续改进,保障了设备的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排气涡壳 燃油岐管 机油冷却器 油底垫 后冷却器外壳
下载PDF
Z8170Z_LC型系列柴油机开发
7
作者 胡光富 李宗立 +2 位作者 刘开敏 辛强之 刘清明 《山东内燃机》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Z81 70ZLC型柴油机的研制开发 ,该机在保持Z61 70ZL 型柴油机主要技术性能、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开发 ,特别是通过MIXPC涡轮增压排气系统匹配性能试验研究 ,使该机型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
关键词 Z8170ZLC型 柴油机 船用柴油机 MIXPC涡轮增压排气系统 技术参数
下载PDF
引射器的补气调节和补气引射器
8
作者 尹群 申振华 《航空发动机》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在分析排气引射器调节技术基础上,阐述补气引射器原理和结构,归纳其设计要点。
关键词 引射器 排气增压装置 补气调节 设计 飞机
下载PDF
Overview of boosting options for future downsized engines 被引量:14
9
作者 RICARDO Martinez-Botas APOSTOLOS Pesiridis YANG MingY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18-331,共14页
Driven by a demand for better fuel economy and increasingly stringent emissions regulations over a wide range of customers and applications,engine manufacturers have turned towards engine downsizing as the most potent... Driven by a demand for better fuel economy and increasingly stringent emissions regulations over a wide range of customers and applications,engine manufacturers have turned towards engine downsizing as the most potent enabler to meet these requirements.With boosting systems becoming ever more numerous as the technical solutions to complex boosting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crease,it is time for an overview of available and under development boosting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and for a discussion of their relevance to downsizing efforts.The presented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are no standard solutions for all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s the trends indicate a rising complexity to meet with the extreme boosting requirements predicted for the remainder of the decade.These trends include variable geometry,a shift from single to two(or more)stages,extensive actuation for bypassing exhaust flows,exhaust flow regulation and pulsating exhaust energy recovery, severe electrification and an extensive effort downstream from the turbine to capture waste heat after the principal turbo- charger/supercharge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 downsizing boosting technologies boosting syst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