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0.17C-1.83Mn-1.58Si钢组织性能及C、Mn配分增塑机制
被引量:
3
1
作者
田亚强
张宏军
+2 位作者
陈连生
宋进英
魏英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90,共5页
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时C、Mn配分对0.17C-1.83Mn-1.58Si钢组织性能和残留奥氏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组织都为马氏体,其中DQ工艺处理后马氏体部分呈块状形态,Q-P工艺得到的马氏体板条较I-P-Q工艺更细长,I-Q-P工艺得到&qu...
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时C、Mn配分对0.17C-1.83Mn-1.58Si钢组织性能和残留奥氏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组织都为马氏体,其中DQ工艺处理后马氏体部分呈块状形态,Q-P工艺得到的马氏体板条较I-P-Q工艺更细长,I-Q-P工艺得到"板条束"马氏体形貌;钢经I-P-Q工艺处理后伸长率较DQ工艺提高了5.7%,残留奥氏体量为3.7%;钢经Q-P工艺处理后伸长率达到22.8%,残留奥氏体量提高到6.8%;经I-Q-P工艺处理钢具有最优异的力学性能,强塑积达到31 800 MPa·%,残留奥氏体量达到最大的10.6%;Mn配分是在奥氏体化之前提高奥氏体稳定性,C配分增塑效果高于Mn配分,C、Mn配分综合作用使钢具有最优的组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分
组织性能
残留奥氏体
增塑机制
直接奥氏体化淬火(DQ)
奥氏体化盐浴配分(Q-P)
双相区奥氏体化淬火(I-P-Q)
双相区奥氏体化盐浴配分(I-Q-P)
原文传递
聚氯乙烯增塑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
15
2
作者
李敏
李红春
牛永盛
《聚氯乙烯》
CAS
2016年第12期10-12,33,共4页
概述了传统聚氯乙烯增塑剂的种类以及聚氯乙烯增塑剂的增塑机制,重点介绍了几种环保聚氯乙烯增塑剂,分析了我国聚氯乙烯行业的现状以及聚氯乙烯增塑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增
塑
剂
聚氯乙烯
增塑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GPa级I&QP钢组织调控及增强增塑性机制
被引量:
12
3
作者
侯晓英
孙卫华
+3 位作者
王业勤
金光宇
曹光明
任东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8,146,共8页
为研究1.0GPa级I&QP钢的微观形貌特征及增强增塑机制,采用不同退火工艺制度并分析其组织性能特征及其对强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热轧初始组织调控为体积分数不小于85%且晶粒尺寸细小(3~5μm)的针状贝氏体组织,经过I&QP工艺处...
为研究1.0GPa级I&QP钢的微观形貌特征及增强增塑机制,采用不同退火工艺制度并分析其组织性能特征及其对强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热轧初始组织调控为体积分数不小于85%且晶粒尺寸细小(3~5μm)的针状贝氏体组织,经过I&QP工艺处理后,易于将最终微观组织调控为大于70%的不同位向存在的"板条簇"贝氏体组织、少量晶粒尺寸小于2.5μm的铁素体以及不小于14.5%的片层状残余奥氏体三相混合组织。临界区加热温度适当降低到850℃后,I&QP钢晶粒细化,同时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增加至60.2%,在相变、细晶、析出和位错综合增强增塑机制作用下,抗拉强度大于1.0GPa,强塑积达到30.2GPa·%,同时扩孔率达到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GPa级高强钢
I&QP工艺
初始热轧组织
增
强
增塑机制
微观组织调控
原文传递
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生产技术
被引量:
7
4
作者
齐祥羽
朱晓雷
+1 位作者
胡军
杜林秀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3-487,共5页
对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进行了控扎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试验,观察了显微组织,测定了拉伸和冲击性能,并阐述了其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中锰钢的显微组织为亚微米尺度的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的复合层状组织.中锰中厚板1/4厚度位置的...
对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进行了控扎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试验,观察了显微组织,测定了拉伸和冲击性能,并阐述了其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中锰钢的显微组织为亚微米尺度的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的复合层状组织.中锰中厚板1/4厚度位置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60℃冲击功分别为725 MPa,840 MPa,27. 7%,130 J.逆转变奥氏体发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产生的应变硬化是中锰钢主要的强化机制; TRIP效应吸收大量的应变能,推迟颈缩,增加均匀延伸率,是中锰钢主要的增塑机制; TRIP效应有效地提高了裂纹形成功和裂纹扩展功,是中锰钢主要的韧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Q690F
TRIP效应
强化
机制
增塑机制
韧化
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0.17C-1.83Mn-1.58Si钢组织性能及C、Mn配分增塑机制
被引量:
3
1
作者
田亚强
张宏军
陈连生
宋进英
魏英立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现代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90,共5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4209191)
河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Q2013003)
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4130228B)
文摘
研究了不同工艺处理时C、Mn配分对0.17C-1.83Mn-1.58Si钢组织性能和残留奥氏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组织都为马氏体,其中DQ工艺处理后马氏体部分呈块状形态,Q-P工艺得到的马氏体板条较I-P-Q工艺更细长,I-Q-P工艺得到"板条束"马氏体形貌;钢经I-P-Q工艺处理后伸长率较DQ工艺提高了5.7%,残留奥氏体量为3.7%;钢经Q-P工艺处理后伸长率达到22.8%,残留奥氏体量提高到6.8%;经I-Q-P工艺处理钢具有最优异的力学性能,强塑积达到31 800 MPa·%,残留奥氏体量达到最大的10.6%;Mn配分是在奥氏体化之前提高奥氏体稳定性,C配分增塑效果高于Mn配分,C、Mn配分综合作用使钢具有最优的组织性能。
关键词
配分
组织性能
残留奥氏体
增塑机制
直接奥氏体化淬火(DQ)
奥氏体化盐浴配分(Q-P)
双相区奥氏体化淬火(I-P-Q)
双相区奥氏体化盐浴配分(I-Q-P)
Keywords
partitioning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
retained austenite
plasticity enhancement mechanism
directly austenitizing and quenching(DQ)
austenitizing salt bath partitioning(Q-P)
intercritical austenitizing and quenching(I-P-Q)
intercritical austenitizing and salt bath partitioning(I-Q-P)
分类号
TG156.1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原文传递
题名
聚氯乙烯增塑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
15
2
作者
李敏
李红春
牛永盛
机构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出处
《聚氯乙烯》
CAS
2016年第12期10-12,33,共4页
基金
山东省"两区"建设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黄-19)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10435007)
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教育项目
文摘
概述了传统聚氯乙烯增塑剂的种类以及聚氯乙烯增塑剂的增塑机制,重点介绍了几种环保聚氯乙烯增塑剂,分析了我国聚氯乙烯行业的现状以及聚氯乙烯增塑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增
塑
剂
聚氯乙烯
增塑机制
Keywords
plasticizer
polyvinyl chloride
plasticizing mechanism
分类号
TQ325.3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0GPa级I&QP钢组织调控及增强增塑性机制
被引量:
12
3
作者
侯晓英
孙卫华
王业勤
金光宇
曹光明
任东
机构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出处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8,146,共8页
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TSLH0103)。
文摘
为研究1.0GPa级I&QP钢的微观形貌特征及增强增塑机制,采用不同退火工艺制度并分析其组织性能特征及其对强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热轧初始组织调控为体积分数不小于85%且晶粒尺寸细小(3~5μm)的针状贝氏体组织,经过I&QP工艺处理后,易于将最终微观组织调控为大于70%的不同位向存在的"板条簇"贝氏体组织、少量晶粒尺寸小于2.5μm的铁素体以及不小于14.5%的片层状残余奥氏体三相混合组织。临界区加热温度适当降低到850℃后,I&QP钢晶粒细化,同时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增加至60.2%,在相变、细晶、析出和位错综合增强增塑机制作用下,抗拉强度大于1.0GPa,强塑积达到30.2GPa·%,同时扩孔率达到62%。
关键词
1.0GPa级高强钢
I&QP工艺
初始热轧组织
增
强
增塑机制
微观组织调控
Keywords
1.0GPa grade high strength steel
I&QP
initial hot-rolled microstructure
mechanisms of strength-ductility enhancement
microstructural control
分类号
U465.1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G142.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原文传递
题名
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生产技术
被引量:
7
4
作者
齐祥羽
朱晓雷
胡军
杜林秀
机构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3-487,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AA03A501)
文摘
对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进行了控扎控冷和热处理工艺试验,观察了显微组织,测定了拉伸和冲击性能,并阐述了其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中锰钢的显微组织为亚微米尺度的回火马氏体+逆转变奥氏体的复合层状组织.中锰中厚板1/4厚度位置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60℃冲击功分别为725 MPa,840 MPa,27. 7%,130 J.逆转变奥氏体发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产生的应变硬化是中锰钢主要的强化机制; TRIP效应吸收大量的应变能,推迟颈缩,增加均匀延伸率,是中锰钢主要的增塑机制; TRIP效应有效地提高了裂纹形成功和裂纹扩展功,是中锰钢主要的韧化机制.
关键词
中锰钢
Q690F
TRIP效应
强化
机制
增塑机制
韧化
机制
Keywords
medium-Mn steel
Q690F
TRIP effect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plasticizing mechanism
toughening mechanism
分类号
TG142.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0.17C-1.83Mn-1.58Si钢组织性能及C、Mn配分增塑机制
田亚强
张宏军
陈连生
宋进英
魏英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原文传递
2
聚氯乙烯增塑剂研究进展
李敏
李红春
牛永盛
《聚氯乙烯》
CAS
2016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0GPa级I&QP钢组织调控及增强增塑性机制
侯晓英
孙卫华
王业勤
金光宇
曹光明
任东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2
原文传递
4
低碳中锰Q690F高强韧中厚板生产技术
齐祥羽
朱晓雷
胡军
杜林秀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