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氯乙烯增塑糊表观黏度测定影响因素的研究
1
作者 高金环 《聚氯乙烯》 CAS 2023年第2期26-29,共4页
研究了搅拌器类型、恒温时间、制糊量、恒温箱温度等测试条件对聚氯乙烯糊树脂表观黏度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
关键词 聚氯乙烯树脂 增塑糊 表观黏度 测试条件
下载PDF
颗粒形态对PVC增塑糊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吉玉碧 谭红 +4 位作者 张敏敏 罗恒 胡智 杨二鈃 徐国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3,共4页
用扫描电镜结合粒度分析方法,研究几种不同生产方法聚氯乙烯(PVC)糊树脂颗粒形态及其对增塑糊黏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表面圆整,具有双峰粒度分布、次级粒子聚集松散的微悬浮法糊树脂所制增塑糊黏度最低,在1240 mPa.s^1390 mPa.s... 用扫描电镜结合粒度分析方法,研究几种不同生产方法聚氯乙烯(PVC)糊树脂颗粒形态及其对增塑糊黏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表面圆整,具有双峰粒度分布、次级粒子聚集松散的微悬浮法糊树脂所制增塑糊黏度最低,在1240 mPa.s^1390 mPa.s之间;其次是种子微悬浮法增塑糊;再次为种子乳液法增塑糊;颗粒形状不规则且表面粗糙,具有双峰粒度分布、次级粒子聚集较紧密的混合法增塑糊黏度最高,在1820 mPa.s^3050 mPa.s之间。对于增塑糊的存放稳定性,种子微悬浮法的效果最好,黏度变化率在6%以下;其次是微悬浮法和种子乳液法;混合法的最差,黏度变化率在4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树脂 颗粒形态 增塑糊 黏度
下载PDF
碳酸钙对PVC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国敏 张敏敏 +2 位作者 吉玉碧 罗恒 谭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88,共4页
采用振动黏度计系统研究了碳酸钙粒径大小、含量及颗粒形貌对聚氯乙烯(PVC)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用4.5μm碳酸钙配制的增塑糊初始黏度最大,且黏度稳定性最差;固定PVC树脂为100份时,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增塑糊的初始... 采用振动黏度计系统研究了碳酸钙粒径大小、含量及颗粒形貌对聚氯乙烯(PVC)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用4.5μm碳酸钙配制的增塑糊初始黏度最大,且黏度稳定性最差;固定PVC树脂为100份时,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增塑糊的初始黏度增大,黏度稳定性降低;固定PVC和碳酸钙粉体总量为120份时,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增塑糊的初始黏度减小,黏度稳定性升高;用规则菱形碳酸钙配制的增塑糊黏度相对较小,用棉絮状碳酸钙配制的相对较大,且黏度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碳酸钙 增塑糊 黏度 稳定性
下载PDF
树脂特性对PVC增塑糊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国敏 吉玉碧 +2 位作者 罗恒 杨照 谭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2-198,共7页
采用同轴圆筒黏度计研究了不同树脂原料制备的聚氯乙烯(PVC)增塑糊体系稳态流变性能,分析了树脂特性对增塑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增塑糊体系流动曲线特征主要取决于树脂的合成方式和树脂颗粒粒径大小和分布,体系黏度对温... 采用同轴圆筒黏度计研究了不同树脂原料制备的聚氯乙烯(PVC)增塑糊体系稳态流变性能,分析了树脂特性对增塑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增塑糊体系流动曲线特征主要取决于树脂的合成方式和树脂颗粒粒径大小和分布,体系黏度对温度的依赖性主要取决于树脂颗粒的粒径分布,粒径呈双峰分布的增塑糊体系黏度对温度更为敏感,更易于凝胶。在PVC糊开始凝胶之前,随温度的升高,所制备的增塑糊体系黏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均减小,且有向牛顿流体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增塑糊 流变性能 树脂特性
下载PDF
PVC分子量及分布对增塑糊黏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吉玉碧 徐国敏 +3 位作者 罗恒 杨照 胡智 谭红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5,72,共3页
研究了几种生产工艺聚氯乙烯(PVC)糊树脂分子量及分布对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颗粒形态糊树脂中,分子量越大,黏度越小,分子量大小与增塑糊存放稳定性无明显规律;分子量大小比聚合度更能反映与增塑糊黏度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PVC 分子量 增塑糊 黏度 性能
下载PDF
掺混树脂对PVC增塑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勇 吉玉碧 +3 位作者 徐国敏 杨照 赵红波 谭红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80,27,共4页
采用PVC糊树脂与掺混树脂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掺混树脂对增塑糊初始黏度及黏度稳定性、以及糊制品蒸发残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糊初始黏度随掺混树脂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体系糊黏度稳定性也相应变差,当CPM-31/SB-100=70/30... 采用PVC糊树脂与掺混树脂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掺混树脂对增塑糊初始黏度及黏度稳定性、以及糊制品蒸发残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糊初始黏度随掺混树脂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体系糊黏度稳定性也相应变差,当CPM-31/SB-100=70/30时,PVC增塑糊的黏度稳定性最差,而CPM-31/SB-100=100/0时的黏度稳定性最好;掺混树脂的加入主要影响PVC糊制品在4%乙酸和正己烷浸泡溶剂下的蒸发残渣性能指标,且当掺混树脂含量为10份后两者残渣结果变化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掺混树脂 增塑糊 黏度 蒸发残渣
下载PDF
环保聚氯乙烯增塑糊凝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国敏 杨二钘 +2 位作者 吉玉碧 张敏敏 谭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4-37,共4页
采用转矩流变仪和旋转黏度计研究了PVC树脂种类、增塑剂种类、掺混树脂加入量对环保PVC增塑糊凝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VC糊树脂聚合度越大,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越长;颗粒呈规则圆状树脂配制的增塑糊,其凝胶时间相对较长;颗粒呈扁... 采用转矩流变仪和旋转黏度计研究了PVC树脂种类、增塑剂种类、掺混树脂加入量对环保PVC增塑糊凝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VC糊树脂聚合度越大,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越长;颗粒呈规则圆状树脂配制的增塑糊,其凝胶时间相对较长;颗粒呈扁片状的树脂配制的增塑糊,其凝胶时间相对较短。增塑剂与PVC糊树脂相容性越差,增塑糊的凝胶时间越长。随掺混树脂添加量的增多,凝胶时间逐渐延长,当其加入量为40份(质量份,下同)时,凝胶时间从空白时的18 min延长至28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糊 聚氯乙烯 凝胶性能
下载PDF
树脂复配对PVC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吉玉碧 徐国敏 +2 位作者 张敏敏 胡智 谭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3-66,共4页
采用相同生产工艺、不同聚合度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聚氯乙烯增塑糊初始黏度以及黏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与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的配比为20/80时,糊黏度在各时间段最低;当PSH-10/CPM-31=... 采用相同生产工艺、不同聚合度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聚氯乙烯增塑糊初始黏度以及黏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与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的配比为20/80时,糊黏度在各时间段最低;当PSH-10/CPM-31=50/50时,糊黏度稳定性最差;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基体中引入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CPM-31含量小于50%)时,对增塑糊黏度的影响要比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中引入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PSH-10含量小于50%)的影响明显;聚合度分布宽不利于增塑糊黏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增塑糊 复配 黏度 稳定性
下载PDF
碳酸钙形态结构对增塑糊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国敏 吉玉碧 +5 位作者 胡智 张敏敏 杨二钘 谭红 罗恒 吴建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研究形态结构不同的碳酸钙对PVC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糊的黏度与碳酸钙吸油量不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还与颗粒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以及颗粒形态相关。当碳酸钙粒径大小及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时,其颗粒大小及分布成为决... 研究形态结构不同的碳酸钙对PVC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糊的黏度与碳酸钙吸油量不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还与颗粒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以及颗粒形态相关。当碳酸钙粒径大小及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时,其颗粒大小及分布成为决定增塑糊黏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增塑糊 聚氯乙烯 黏度 稳定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PVC增塑糊稳定性能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国敏 吉玉碧 +2 位作者 张敏敏 胡智 谭红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56,共3页
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PVC增塑糊黏度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增塑糊的稳定机理。结果表明: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改性PVC糊初始黏度最大,350η硅油次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改性的增塑糊初始黏度最小,其中350η硅油改性的增塑糊黏度稳定... 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PVC增塑糊黏度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增塑糊的稳定机理。结果表明: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改性PVC糊初始黏度最大,350η硅油次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改性的增塑糊初始黏度最小,其中350η硅油改性的增塑糊黏度稳定性最好。随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多,增塑糊的初始黏度越小,但增塑糊的稳定性与表面活性剂用量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对有表面活性剂存在的PVC增塑糊,主要遵循空间位阻稳定机制和空位絮凝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氯乙烯 增塑糊 黏度 稳定性
下载PDF
PVC增塑糊黏度及其稳定性正交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吉玉碧 徐国敏 +3 位作者 张敏敏 胡智 杨二钘 谭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8,52,共5页
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PVC类型、填充剂粒径大小,硅油种类和用量多个因素对PVC增塑糊黏度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级粒子粒径较大、表面较规则的微悬浮法糊树脂制得的增塑糊初始黏度最小,黏度稳定性较好;填充剂粒径大小... 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PVC类型、填充剂粒径大小,硅油种类和用量多个因素对PVC增塑糊黏度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级粒子粒径较大、表面较规则的微悬浮法糊树脂制得的增塑糊初始黏度最小,黏度稳定性较好;填充剂粒径大小与PVC增塑糊黏度成正比,粒径越大,糊初始黏度越大,粒径大小对糊的稳定性影响大致相同;100mPa.s硅油体系下增塑糊初始黏度较低,50mPa.s硅油体系下糊黏度稳定性较好;硅油加入0.6份时糊初始黏度较低,0.4份时糊黏度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增塑糊 黏度 稳定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生产方法糊树脂复配对PVC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吉玉碧 徐国敏 +2 位作者 张敏敏 胡智 谭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2,共4页
采用相近聚合度、不同生产方法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聚氯乙烯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微悬浮法糊树脂1与MSP-3法糊树脂2的配比为80/20时,糊黏度大且稳定性最差;当树脂1/树脂2=50/50时,糊黏度较低,稳定性最好。树... 采用相近聚合度、不同生产方法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聚氯乙烯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微悬浮法糊树脂1与MSP-3法糊树脂2的配比为80/20时,糊黏度大且稳定性最差;当树脂1/树脂2=50/50时,糊黏度较低,稳定性最好。树脂1中引入树脂2(含量小于50%)使得体系黏度上升,黏度稳定性也变差,糊树脂颗粒形貌的影响比粒度分布的影响更大;树脂2中引入树脂1(含量小于50%)可降低其黏度和提高黏度的稳定性,主要是糊树脂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增塑糊 复配 黏度 稳定性
下载PDF
聚氯乙烯增塑糊流变行为的研究——Ⅳ.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悦庭 虞和倬 +1 位作者 李迎朗 赵德仁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364-370,共7页
本文研究了各类表面活性剂对聚氯乙烯增塑糊流变行为的影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增塑糊有较高致流值,呈明显假塑性流动;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增塑糊有低的表观粘度,接近牛顿型流动。测定了聚氯乙烯粒子表面的Zeta电位和接触角... 本文研究了各类表面活性剂对聚氯乙烯增塑糊流变行为的影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增塑糊有较高致流值,呈明显假塑性流动;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增塑糊有低的表观粘度,接近牛顿型流动。测定了聚氯乙烯粒子表面的Zeta电位和接触角,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影响增塑糊流变性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增塑糊 流变学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PVC增塑糊复合减粘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在璋 李宝芳 +1 位作者 吴芸英 石波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1年第4期21-24,共4页
根据表面活性剂复合协同增效原理,将多种不同结构、分子量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的聚醚复合,试验对聚氯乙烯(PVC)增塑糊的减粘效果,从中筛选出LE13-0/X-(EO)_(10)复合减粘剂,对国内各厂家以各种生产方法制得的PVC糊树脂增塑糊均有很... 根据表面活性剂复合协同增效原理,将多种不同结构、分子量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的聚醚复合,试验对聚氯乙烯(PVC)增塑糊的减粘效果,从中筛选出LE13-0/X-(EO)_(10)复合减粘剂,对国内各厂家以各种生产方法制得的PVC糊树脂增塑糊均有很好的减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增塑糊 减粘剂 树脂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旋转模塑用PVC增塑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伟平 《塑料科技》 CAS 1999年第4期17-20,共4页
通过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对旋转模塑用PVC增塑糊性能的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旋转模 增塑糊 聚氯乙烯 成型
下载PDF
聚氯乙烯糊用掺混树脂对增塑糊加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霍燕 王健 田爱娟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11期49-50,共2页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聚氯乙烯掺混树脂对增塑糊粘度陈化稳定性、凝胶性能等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作用的机理。
关键词 掺混树脂 增塑糊
下载PDF
碳酸钙用量对旋转模塑用PVC增塑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伟平 《塑料助剂》 2000年第2期20-24,共5页
本文通过碳酸钙用量对旋转模塑用PVC增塑糊性能的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从而为旋转模塑用PVC增塑糊中CaCO3用量的确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CACO3 旋转模 PVC增塑糊
下载PDF
掺混树脂对PVC增塑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玉霞 郭崇怀 《聚氯乙烯》 CAS 2013年第9期21-24,共4页
研究了掺混树脂的用量对不同型号的PVC糊树脂发泡性能、黏度、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对于发泡制品,掺混树脂的最佳替代比例为30%(质量分数);②加入掺混树脂可降低PVC增塑糊的黏度,且在放置时间为24h时黏度最大;③加... 研究了掺混树脂的用量对不同型号的PVC糊树脂发泡性能、黏度、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对于发泡制品,掺混树脂的最佳替代比例为30%(质量分数);②加入掺混树脂可降低PVC增塑糊的黏度,且在放置时间为24h时黏度最大;③加入掺混树脂会降低PVC增塑糊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混树脂 PVC 增塑糊 性能
下载PDF
旋转模塑用聚氯乙烯增塑糊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伟平 《聚氯乙烯》 CAS 1998年第5期14-19,共6页
一般来讲,影响旋转模塑用PVC增塑糊性能有五个因素,即PVC增塑糊的流变性能、糊粘度稳定性、脱气性能、凝胶化性能和塑化性能。作者通过对影响PVC增塑糊性能的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确定PVC增塑糊所用原料种类和数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增塑糊 旋转模 性能
下载PDF
吐温80对PVC增塑糊降粘机理研究
20
作者 边界 祝根平 +1 位作者 叶挺 徐瑜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1-16,共6页
通过对不同PVC增塑糊粘度与凝胶化时间的测试,以及吐温80在糊树脂表面吸附量的分析,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糊粘度影响的可能作用机理.结果表明:3种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依次为IPPP<DINP<DOA,增塑糊粘度则相反.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增塑... 通过对不同PVC增塑糊粘度与凝胶化时间的测试,以及吐温80在糊树脂表面吸附量的分析,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糊粘度影响的可能作用机理.结果表明:3种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依次为IPPP<DINP<DOA,增塑糊粘度则相反.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增塑糊的降粘效果最佳.吐温80的降粘机理在于其在PVC糊树脂表面的优先吸附,从而阻碍了增塑剂对糊树脂颗粒表面的吸附、浸润与溶胀、溶解等作用,因此,使得增塑糊的凝胶化延迟.吐温80的饱和吸附量约为7.23mg/100gPVC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增塑糊 吐温80 降粘机理 PVC树脂 表面吸附量 凝胶化时间 表面活性剂 饱和吸附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