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树昌 龚远达 刘景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34-39,共6页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T定量参数,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与GIST术后危险度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GIST术后危险度的价值;并比较术后1年不同预后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增强CT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IS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危组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短于非高危组,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高于或长于非高危组(P<0.01)。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负相关(r=-0.426、-0.470,P<0.01),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正相关(r=0.518、0.635,P<0.01)。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联合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为高危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参数诊断(P<0.05)。肿瘤直径、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是GIST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GIST患者增强CT定量参数与术后危险度、预后密切相关,各定量参数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具有一定价值,且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增强CT 增强起始时间 达峰时间 增强强度 强度半降时间 术后危险度 预后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评价CT增强定量值在术前预测胸腺瘤危险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章婷婷 宋文 +1 位作者 黄国权 余永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5-321,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资料、CT定性特征及定量值在术前预测胸腺瘤危险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CT定性特征和定量值进行组间比较;... 目的探讨临床资料、CT定性特征及定量值在术前预测胸腺瘤危险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CT定性特征和定量值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预测胸腺瘤危险度的相关因素;对胸腺瘤危险度有预测意义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低危组62例,高危组19例,两组的最大增强CT值和增强前后CT最大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增强CT值(OR=0.88,95%CI:0.83~0.94)和增强前后CT最大差值(OR=0.92,95%CI:0.88~0.97)为胸腺瘤危险度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1)。最大增强CT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4,敏感性为68.4%,特异性为96.8%;增强前后CT最大差值的AUC为0.833,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72.6%。结论基于增强CT的定量参数有助于术前预测胸腺瘤不同风险分层,最大增强CT值预测效能优于增强前后CT最大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增强定量 预测 胸腺瘤 危险度
下载PDF
增强CT参数在肾癌术前病理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于海龙 徐乃进 +2 位作者 田娟 彭芳 孙卫兵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肾癌(RCC)在增强CT各期中的表现及增强CT参数在肾癌术前病理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肾癌(包括透明RCC 131例、乳头状RCC 12例和嫌色RCC 6例)患者的四期CT(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图像,结合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肾癌(RCC)在增强CT各期中的表现及增强CT参数在肾癌术前病理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肾癌(包括透明RCC 131例、乳头状RCC 12例和嫌色RCC 6例)患者的四期CT(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图像,结合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期肾癌绝对增强值、病灶强化百分比、峰值出现时相等参数。结果:透明RCC CT值峰值出现于皮质期,且此期透明RCC的CT值明显高于同期的乳头状RCC和嫌色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RCC及嫌色RCC的CT峰值出现于实质期。皮质期透明RCC的CT绝对增强值、病灶强化百分比均明显高于乳头状RCC及嫌色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排泄期嫌色RCC绝对增强值高于乳头状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绝对增强值、病灶强化百分比等增强CT参数可与传统CT诊断方法相结合,提高肾癌术前病理分型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绝对增强值 强化百分比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基于迭代增强变分模态提取的滚动轴承复合故障诊断
4
作者 张家军 马萍 +1 位作者 张海 张宏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5-265,共11页
针对变分模态提取对多分量复合故障提取能力不足,且存在中心频率和平衡因子两个超参数优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增强变分模态提取(iterative enhanced variational mode extraction,IEVME)的滚动轴承复合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提出引... 针对变分模态提取对多分量复合故障提取能力不足,且存在中心频率和平衡因子两个超参数优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增强变分模态提取(iterative enhanced variational mode extraction,IEVME)的滚动轴承复合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提出引入中心频率趋势收敛现象优化VME的初始中心频率,使其能自适应寻找合适的初始中心频率进行提取并加入新的收敛准则对信号进行迭代提取的迭代变分模态提取方法(iterative variational mode extraction,IVME);然后,通过优化IVME的平衡因子得到多个分量信号,再利用图拉普拉斯能量指数选取最优分量进行重构;接着,为全面提取复合故障信号中的主要周期,提出了结合加强运算减去运算的增强最小噪声幅值解卷积(enhanced minimum noise amplitude deconvolution,EMNAD)方法,以降低噪声并增强相对较弱的周期信号;最后,通过融合平方包络谱实现对滚动轴承的复合故障诊断。将所提方法应用到滚动轴承复合故障诊断中,通过仿真和实例信号验证所提IEVME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并将所提方法与现有多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IEVME方法准确性更高,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迭代增强变分模态提取(IEVME) 增强最小噪声幅解卷积(EMNAD) 复合故障诊断
下载PDF
基于像素偏移值信号增强算法的单脉冲候选体分类方法研究
5
作者 扈钰 马硕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6-21,38,共7页
时域射电领域观测活动经常产生海量的数据,而随着深度学习技术近几年来的不断发展,以在海量的数据流中识别可能的单脉冲侯选体成为主流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脉冲星搜寻方法,使用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可以缩短搜寻时间,提高搜寻效率,同时能... 时域射电领域观测活动经常产生海量的数据,而随着深度学习技术近几年来的不断发展,以在海量的数据流中识别可能的单脉冲侯选体成为主流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脉冲星搜寻方法,使用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可以缩短搜寻时间,提高搜寻效率,同时能达到极高的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像素偏移值信号增强算法,采用经ImageNet预训练、以EfficientNet-B0为骨干网络的迁移学习模型,可以直接处理来自射电望远镜的原始、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集,不需要消色散,此方法亦可以应用于FRB侯选体的发现。实验证明,在来自FAST官方网站的数据集测试中,该模型可达到92.0%的召回率以及90.1%的精确率。经对比,本文提出的像素偏移值信号增强算法使得模型的Recall提高了45.8%,Precision提高了17.5%,Accuracy提高了26.3%,以及F1-score提高了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脉冲分类 迁移学习 EfficientNet-B0 像素偏移信号增强
下载PDF
颅脑增强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邢晶晶 王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0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颅脑增强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2年1月在东海县中医院影像科进行诊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选择同期在东海县中医院影像科进行颅脑检查的颅内肿瘤患者50例作为脑肿瘤组。所有患... 目的:探讨与分析颅脑增强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2年1月在东海县中医院影像科进行诊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选择同期在东海县中医院影像科进行颅脑检查的颅内肿瘤患者50例作为脑肿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颅脑增强CT扫描,记录扫描特征与判断诊断价值。结果:脑出血组的颅脑增强CT值与CT评分显著高于脑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100例患者中,颅脑增强CT总体判断为脑出血49例,脑肿瘤51例,颅脑增强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4.00%(47/50)、特异度为96.00%(48/50)、误诊率为4.00%(2/50)、漏诊率为6.00%(3/50),阳性预测值为95.92%(47/49)、阴性预测值为94.12%(48/51)、准确率为95.00%(95/100),Kappa值=0.900,诊断一致性较高。结论:颅脑增强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可有效反映患者的病变状况,总体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增强CT 脑出血 脑肿瘤 增强CT 敏感性
下载PDF
双能量CT碘值及增强值与进展期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东强 曲丽洁 +3 位作者 张宏 余玉盛 郭溪 徐青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碘值及CT增强值与进展期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均做双能量CT双期增强的进展期胃腺癌45例临床及影像资料,18例为中/高分化腺癌,27例低分化腺癌。测量动...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碘值及CT增强值与进展期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均做双能量CT双期增强的进展期胃腺癌45例临床及影像资料,18例为中/高分化腺癌,27例低分化腺癌。测量动、静脉期癌肿的CT增强值[100 kV、140 kV、0.5混合能量(相当于120 kV)]以及碘浓度值(IC)、标准化碘值(NIC),分析以上CT参数与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一步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中/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的肿瘤组织在动脉期100 kV的CT值为(74.51±10.70)HU、(86.22±21.88)HU(P=0.036),动脉期IC分别为(1.48±0.27)mg/ml、(2.16±0.85)mg/ml(P<0.001),动脉期NIC分别为(14.84±4.14)%、(21.15±7.54)%(P=0.002);静脉期100 kV的CT值分别为(95.20±8.99)HU、(104.04±24.70)HU(P=0.007),静脉期0.5混合能量的CT值分别为(79.47±6.61)HU、(88.13±14.44)HU(P=0.006),静脉期IC分别为(2.07±0.49)mg/ml、(3.08±0.72)mg/ml(P<0.001),静脉期NIC分别为(44.53±6.42)%、(60.12±6.32)%(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ROC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100 kV CT值AUC=0.686,静脉期100 kV CT值AUC=0.739,静脉期0.5混合能量AUC=0.746,静脉期IC AUC=0.891,静脉期NIC AUC=0.948。当静脉期NIC阈值设为48%时,鉴别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效能最高,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97.84%。结论双能量CT的碘值定量分析可评估进展期胃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其相关性高于不同管电压下CT增强值的评估,其中以静脉期NIC的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腺癌 双能量CT碘 CT增强值 病理分化程度
原文传递
术前增强CT检查对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研究术前增强CT检查对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心胸外科收治的200例肺癌患者,根据增强CT扫描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分析患者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200例肺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转移情况与CT扫描... 目的 研究术前增强CT检查对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心胸外科收治的200例肺癌患者,根据增强CT扫描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分析患者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200例肺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转移情况与CT扫描肿瘤大小、CT增强值、淋巴结最小直径和淋巴结肿大位置推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相关性分析中,分析结果表示: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最小直径和肿大位置是肺癌患者实行CT扫描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本次200例肺癌患者中138例淋巴结出现肿大,左上肺叶出现淋巴结肿大最高,右肺叶次之。结论 手术前行增强CT扫描时,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3cm和淋巴结较大、CT增强值较高、肺门和纵膈均淋巴结和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淋巴结转移 肺癌 淋巴结大小 CT增强值
下载PDF
NMF和增强奇异值分解的自适应零水印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肖振久 宁秋莹 +2 位作者 张晗 唐晓亮 陈虹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4-1148,1153,共6页
针对奇异值分解水印算法导致虚警率高、稳健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块非负矩阵分解(NMF)和增强奇异值分解(BN-SVD)相结合的自适应零水印算法。首先将原始灰度图像进行二级离散小波变换(DWT),对变换后的二级低频子带(LL2)进行不重... 针对奇异值分解水印算法导致虚警率高、稳健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块非负矩阵分解(NMF)和增强奇异值分解(BN-SVD)相结合的自适应零水印算法。首先将原始灰度图像进行二级离散小波变换(DWT),对变换后的二级低频子带(LL2)进行不重叠分块,并对每一个子块进行秩为r的NMF分解;然后对NMF分解得到的特征矩阵采用增强奇异值分解,依据每一个块矩阵的最大奇异值与整体最大奇异值均值的大小关系构成特征向量;利用生成的特征向量与经过Arnold变换与混沌映射双重置乱加密水印图像作异或运算生成零水印,并利用天牛须优化算法(BAS)自适应确定增强奇异值分解中最抗攻击缩放比例的参数β。实验结果表明,在虚警问题上NC值达到0.4以下,JPEG压缩、噪声、滤波、旋转、剪切以及混合攻击下,提取水印图像与原水印图像的归一化系数NC值均可达到99%以上,该方案高效地解决了虚警问题,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能够有效地抵抗各种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增强奇异分解 ARNOLD变换 LOGISTIC映射 天牛须优化算法
下载PDF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世元 王小红 +1 位作者 张可名 王月琦 《癌症进展》 2015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究增强CT扫描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入组200例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依据病变情况分为骨巨细胞瘤组(100例)和非骨巨细胞瘤组(100例),分别给予增强对比剂,对比两组病变的增强后CT值及CT值增加值。结果骨巨细胞瘤组增强... 目的探究增强CT扫描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入组200例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依据病变情况分为骨巨细胞瘤组(100例)和非骨巨细胞瘤组(100例),分别给予增强对比剂,对比两组病变的增强后CT值及CT值增加值。结果骨巨细胞瘤组增强后CT值为(128.13±26.13),CT值增加值为(83.11±22.91);非骨巨细胞瘤组增强后CT值为(89.62±33.86),CT值增加值为(47.83±30.19);CT值和CT值增加值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增强CT扫描后的CT值及CT值增加值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中可能具有良好的导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增强CT CT增加 诊断价
下载PDF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振鹏 赵瑞坤 吴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为研究组,同期84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同一CT设备对两组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增强后CT值及CT值增加值。结果研究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为研究组,同期84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同一CT设备对两组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增强后CT值及CT值增加值。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增强后CT值分别为(128.1±26.3)、(89.6±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CT值增加值分别为(83.1±22.9)、(47.8±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扫描CT 骨巨细胞瘤 CT增加
下载PDF
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时CT增强值与扫描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费西平 李华荣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年第9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 CT增强值 扫描时间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秀玲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84-85,共2页
目的: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和50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给予增强扫描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增强扫描CT值大小结果.... 目的: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和50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给予增强扫描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增强扫描CT值大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增强扫描之前的CT平扫值大小结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施增强CT扫描诊断后,研究组患者的增强CT扫描值大小为(130.40±30.13),对照组患者的增强CT扫描值大小为(90.99±29.1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实施增强扫描CT诊断后,其CT值以及增加值会发生明显增加,这对于临床中诊断骨巨细胞瘤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扫描CT 骨巨细胞瘤 诊断
下载PDF
非增强CT值在预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吕文选 王丽琴 +3 位作者 胡云宇 王峰岩 张艾红 巴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6期77-80,共4页
目的探究非增强CT值在预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肾结石的应用价值研究,为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效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ESWL治疗的120例肾结... 目的探究非增强CT值在预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肾结石的应用价值研究,为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效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ESWL治疗的120例肾结石患者,术前采用非增强CT进行结石软组织窗CT值的测定,按CT值≤500HU、500-1000HU、≥1000HU分为低(49例)、中(36例)、高密度组(3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ESWL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碎石效果,记录三组患者ESWL次数以及平均冲击次数。结果低密度组碎石无效、碎片残留率最低,碎石有效率最高,三组碎石无效、碎片残留率、碎石有效率差异显著,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组结石粉碎率最高,显著高于中、高密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密度组结石粉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组平均冲击次数、ESWL次数、CT值最低,三组比较差异显著,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非增强CT值肾结石患者ESWL治疗效果差异显著,临床可运用非增强CT值预测ESWL治疗效果,为肾结石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预测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肾结石
下载PDF
早期动态MRI增强斜率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骨骼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覃大明 黄治华 +1 位作者 赵慧艳 谭必勇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7年第4期276-277,33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动态MRI增强斜率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骨骼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西医部老年糖尿病肌骨肿瘤患者64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应用早期动态MRI(磁共振成像)诊... 目的探讨早期动态MRI增强斜率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骨骼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西医部老年糖尿病肌骨肿瘤患者64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应用早期动态MRI(磁共振成像)诊断,对比2组患者MRI增强斜率值的区别。结果 2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方面,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的slope存在显著区别(<0.05),DER对比无明显区别(>0.05);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不同临界点slope值在鉴别恶性肌骨肿瘤性质方面存在不同的效果(<0.05)。结论早期动态MRI增强斜率值能够体现老年糖尿病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血管化程度与灌注,从而有效判断肿瘤的性质,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肌肉骨骼肿瘤 动态磁共振成像 增强斜率
下载PDF
增强型步长值预测器研究
16
作者 肖勇 周兴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14-116,共3页
研究了增强型步长值预测器.通过对传统步长值预测器的改进,可对部分重复型非等步长数据序列作出正确预测,提升性能.文中讨论了增强型步长值预测器的诸设计因素,如信心系统机制和公共子数据存储等.模拟结果表明,增强型步长值预测器能够... 研究了增强型步长值预测器.通过对传统步长值预测器的改进,可对部分重复型非等步长数据序列作出正确预测,提升性能.文中讨论了增强型步长值预测器的诸设计因素,如信心系统机制和公共子数据存储等.模拟结果表明,增强型步长值预测器能够对绝大部分适于值预测的数据序列作出正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步长预测器 重复型非等步长数据序列 设计因素
下载PDF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德胜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5期796-797,共2页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骨肿瘤患者398例,将这些患者分成骨巨细胞瘤组和非骨巨细胞瘤组,对增强CT扫描之后CT均值、增加值均值的诊断临界值以及敏感度进行分...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骨肿瘤患者398例,将这些患者分成骨巨细胞瘤组和非骨巨细胞瘤组,对增强CT扫描之后CT均值、增加值均值的诊断临界值以及敏感度进行分析。结果:增强CT扫描值之后,骨巨细胞瘤组的诊断更加有根据,非骨巨细胞瘤组能够进行自身是否存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结论:对于患者的全身来说,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CT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是96.5 HU,CT值增加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是41.5 HU,传统方法的敏感度比较高,但是进行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CT值的增加值能够帮助判断骨巨细胞瘤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扫描CT 骨巨细胞瘤诊断 应用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诊断中增强扫描CT值的应用分析
18
作者 李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4期52-53,共2页
目的对应用增强扫描CT技术对患有骨巨细胞瘤疾病的患者实施病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术后确诊为骨巨细胞瘤疾病和非骨巨细胞瘤疾病的患者各53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增强CT技术对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 目的对应用增强扫描CT技术对患有骨巨细胞瘤疾病的患者实施病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术后确诊为骨巨细胞瘤疾病和非骨巨细胞瘤疾病的患者各53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增强CT技术对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实施病情诊断,对比两组增强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两项指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增强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罹患骨巨细胞瘤疾病的患者的增强扫面CT值升高,可作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增强扫面CT 诊断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林地根系对土壤抗冲增强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丁军 王兆骞 +1 位作者 陈欣 张如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2,共4页
对不同林地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抗冲增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根系的63%集中在0~30cm土层;混交林有64%的根系分布在0~20cm土层;杉木林0~20cm土层中有占总根数42%的根系;柑橘林41%的根系分布在0~10cm土层,各林区根系随土... 对不同林地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抗冲增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根系的63%集中在0~30cm土层;混交林有64%的根系分布在0~20cm土层;杉木林0~20cm土层中有占总根数42%的根系;柑橘林41%的根系分布在0~10cm土层,各林区根系随土层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根系对土壤抗冲性增强值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同时也得出根系对土壤抗冲性增强值在小雨强下>中雨强下>大雨强下。直径≤1mm根系密度与土壤抗冲性增强值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并得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土壤抗冲性随冲刷历时的增加而迅速增强,增强值的大小表现出毛竹林>混交林>杉木林>柑橘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林地 根系分布特征 土壤抗冲性 抗冲性增强值 冲刷历时
下载PDF
基于C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一、二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研究
20
作者 赖昙希 徐勉 陈彬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49-1451,1463,共4页
目的:基于CT、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一、二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CR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转移性CR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一线组(n=60,给予贝伐珠单... 目的:基于CT、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一、二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CR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转移性CR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一线组(n=60,给予贝伐珠单抗+含奥沙利铂药物治疗方案)、二线组(n=20,给予含伊立替康药物治疗方案)和跨线组(n=10,给予贝伐珠单抗+含奥沙利铂药物治疗,进展后应用贝伐珠单抗+含伊立替康药物治疗方案),比较3组治疗后的CT增强值、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CT增强值均显著降低(P<0.05),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CT增强值为一线组<跨线组<二线组(P<0.05),SF-36评分为一线组>跨线组>二线组(P<0.05)。治疗后,3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标记物水平为一线组<跨线组<二线组(P<0.05)。治疗后,3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或二线化疗治疗转移性CRC均有确切效果,但在一线治疗中使用更利于降低患者CT增强值和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 化疗治疗 CT增强值 血清肿瘤标志物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