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同步方法的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的混沌同步及电路仿真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立明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共6页
研究了混沌系统——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的同步控制及其电路实现问题.基于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的混沌特性,采用增强同步方法,设计了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的非复制响应系统,理论分析给出了实现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混沌同步的控制参数的取值范... 研究了混沌系统——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的同步控制及其电路实现问题.基于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的混沌特性,采用增强同步方法,设计了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的非复制响应系统,理论分析给出了实现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混沌同步的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值模拟和电路仿真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硬件的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双弹簧振子系统 混沌同步 分岔 增强同步 Poincare映像
下载PDF
典型混沌系统的噪声诱导与增强同步(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邢丽芬 尚钢 刘杰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
研究了典型混沌系统在噪声影响下的完全同步问题,包括噪声诱导同步和噪声增强同步两种情形,并以新近提出的Liu混沌系统为例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本文还在一般的线性耦合框架下,针对混沌系统完全同步问题,详细讨论了噪声强度和耦合强度之... 研究了典型混沌系统在噪声影响下的完全同步问题,包括噪声诱导同步和噪声增强同步两种情形,并以新近提出的Liu混沌系统为例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本文还在一般的线性耦合框架下,针对混沌系统完全同步问题,详细讨论了噪声强度和耦合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噪声强度和耦合强度两因素对于实现混沌同步均起着积极的作用。数值仿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诱导同步 噪声增强同步 完全同步 LIU混沌系统
下载PDF
基于同步提取增强广义S变换的柴油机气门性能退化状态评估
3
作者 刘子昌 白永生 +3 位作者 李思雨 张坤 刘敏 贾希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3-2016,共14页
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气门间隙逐渐增大,其状态会随气门性能退化而发生改变。针对传统状态评估方法难以对其气门性能退化状态进行准确评估的问题,提出基于同步提取增强广义S变换(Synchro Extracting Enhanced Generalized S-Transform,SEE... 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气门间隙逐渐增大,其状态会随气门性能退化而发生改变。针对传统状态评估方法难以对其气门性能退化状态进行准确评估的问题,提出基于同步提取增强广义S变换(Synchro Extracting Enhanced Generalized S-Transform,SEEGST)的柴油机气门性能退化状态评估方法。通过传感器采集反映柴油机状态的振动信号;为解决传统信号时频分析方法存在时频分辨率低、能量聚集性弱等问题,基于同步提取算法与广义S变换提出SEEGST时频分析方法,将振动信号转换为二维时频图;利用MLP-Mixer模型提取时频图像特征进行训练,实现柴油机状态评估。通过柴油机状态监测实验台开展气门性能退化实验,将所提方法与SSGST-MLPMixer、GST-MLPMixer、SEEGST-ViT、SEEGST-2DCNN、FFT spectrum-1DCNN 5种传统方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整体评估准确率达到98.96%,可有效应用于柴油机气门性能退化状态评估领域,为开展柴油机气门性能退化状态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状态评估 同步提取增强广义S变换 MLP-Mixer
下载PDF
周期特征的极坐标同步增强及其在轴承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忠奎 伍小燕 +2 位作者 李德风 罗力恒 王诗彬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5-638,共4页
提出一种信号周期瞬态特征的极坐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针对信号中有限种可能的周期瞬态情况,将信号的小波变换的时频特征表示为极坐标图上某一区域的显著增强的特征,实现了周期瞬态特征的检测与增强。针对轴承的3种典... 提出一种信号周期瞬态特征的极坐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针对信号中有限种可能的周期瞬态情况,将信号的小波变换的时频特征表示为极坐标图上某一区域的显著增强的特征,实现了周期瞬态特征的检测与增强。针对轴承的3种典型故障,采用极坐标同步增强策略,将轴承故障特征以显著的形式表示在极坐标上,实现了轴承故障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故障诊断 极坐标 同步增强
下载PDF
基于LBM的高性能图像同步降噪增强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晶 胡钢 李会荣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96-3401,共6页
为有效解决生物工程图像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图像反差低下、噪声污染严重及优化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离散格子玻尔兹曼方法,依据离散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高精准度、高稳定性、高效性能等优点,提出一种改进优化的同步降噪增强算法(L-SDE)... 为有效解决生物工程图像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图像反差低下、噪声污染严重及优化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离散格子玻尔兹曼方法,依据离散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高精准度、高稳定性、高效性能等优点,提出一种改进优化的同步降噪增强算法(L-SDE)。设计分段线性拉伸方法,将其作为外在因素添入离散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计算过程,实现同步降噪与反差增强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其它类型算法相比,图像处理效果以及算法时间复杂度更加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图像处理 同步降噪 反差增强 同步降噪增强算法
下载PDF
同步辐射衍射增强CT对口腔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永佳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17期20-21,共2页
在这个科技逐步发展的时代,医学正在逐渐进步与完善。不同的医学领域都在不断的研究新的技术去填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同步辐射衍射增强CT的分析,其优势在某些方面可以补充口腔常规检查X射线的不足,并且有望解决口腔医学领域中... 在这个科技逐步发展的时代,医学正在逐渐进步与完善。不同的医学领域都在不断的研究新的技术去填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同步辐射衍射增强CT的分析,其优势在某些方面可以补充口腔常规检查X射线的不足,并且有望解决口腔医学领域中由于技术不足而有待解决的问题。现如今同步辐射衍射增强CT在口腔医学方面应用较少,若将其应用在口腔医学临床诊断与治疗中,这将促进口腔医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为口腔医学带来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衍射增强CT 口腔医学 X射线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量子增强安全时间同步协议研究
7
作者 张萌 吕博 《光通信研究》 2021年第4期21-25,49,共6页
未来信息网络对于时间同步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验证时间同步协议潜在的安全隐患,文章对精确时间协议(PTP)的报文和延时攻击进行了实验模拟分析。为解决传统加密方式无法抵御时间同步协议延时类攻击的问题,文章将PTP与... 未来信息网络对于时间同步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验证时间同步协议潜在的安全隐患,文章对精确时间协议(PTP)的报文和延时攻击进行了实验模拟分析。为解决传统加密方式无法抵御时间同步协议延时类攻击的问题,文章将PTP与量子秘钥分发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面向未来网络同步可靠性需求的量子增强安全同步协议,在加密防控报文攻击的基础上,实现对延时类攻击的检测和预警,触发保护机制。理论分析表明,该协议可主动预防针对时间同步协议的安全攻击,实现时间同步信息的安全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同步 量子增强安全同步协议 量子秘钥分发 延时攻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神经元复杂网络同步转迁数值设计探讨
8
作者 刘敏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63-66,共4页
时滞产生振荡行为或其他不稳定现象,这对信息传输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通过对随机霍奇金-赫胥黎(HH)神经元建立模型,探究了纽曼瓦特网络同步增强受时滞影响的情况。研究发现,在τ=7时,神经网络发生同步转迁行为;当τ<7... 时滞产生振荡行为或其他不稳定现象,这对信息传输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通过对随机霍奇金-赫胥黎(HH)神经元建立模型,探究了纽曼瓦特网络同步增强受时滞影响的情况。研究发现,在τ=7时,神经网络发生同步转迁行为;当τ<7时,神经网络呈现簇同步;当τ>7时,神经网络呈现峰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HH神经元 时滞 同步转迁 同步增强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滤波器在线解耦的磁场增强型永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阙鸿杰 全力 +2 位作者 张丽 徐磊 朱孝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针对磁场增强型永磁电机在零低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时,突出的次级凸极性谐波影响,以及位置观测振荡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器(ANF)在线解耦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分析传统高频注入位置观测中转速及转子位置振荡的机理,以及... 针对磁场增强型永磁电机在零低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时,突出的次级凸极性谐波影响,以及位置观测振荡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器(ANF)在线解耦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分析传统高频注入位置观测中转速及转子位置振荡的机理,以及多重凸极性耦合对高频信号注入观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自适应滤波器,对于特定次谐波进行在线解耦,消除了谐波影响,降低了次级凸极性影响,提高了磁场增强型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驱动系统的低速位置估算精度。最后,建立磁场增强型电机新型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调速系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增强型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脉振高频注入 自适应滤波器
下载PDF
短-连续碳纤维同步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线材制备及3D打印工艺分析
10
作者 王福吉 王公硕 +3 位作者 王洪全 付饶 吴博 王琦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295,共13页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是实现先进复合材料复杂结构件一体化制造的有效途径。由于短纤维不连续、连续纤维间基体的载荷传递能力弱,3D打印短或连续碳纤维等单一形态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进入瓶颈期。发展...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是实现先进复合材料复杂结构件一体化制造的有效途径。由于短纤维不连续、连续纤维间基体的载荷传递能力弱,3D打印短或连续碳纤维等单一形态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进入瓶颈期。发展短-连续碳纤维同步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Short-continuous carbon fiber synchronous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S/C-CFRTP)3D打印技术,是突破复合材料复杂结构件高质量制造技术瓶颈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含短纤维的基体熔融黏度大、3D打印温压时变性强,现有原位浸渍工艺难以保证基体对连续纤维的充分浸渍,导致3D打印S/C-CFRTP力学性能较差,无法满足工程应用需求。提高纤维-基体浸渍程度是实现S/C-CFRTP高质量3D打印的关键。基于离线浸渍方法,提出同步增强预浸线材制备及3D打印工艺。研究了同步增强预浸线材制备工艺路线、参数对其浸渍程度、纤维含量及抗拉强度的影响,提出了“混合-浸渍-定形”工艺路线、“小制丝速度-大出口直径”工艺参数的预浸线材高质量制造策略,其抗拉强度达448.70 MPa。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打印工艺成形样件的空隙、纤维含量和抗拉性能,发现预浸线材挤出工艺将S/C-CFRTP的空隙率降低近一半,纤维含量提高约7%,抗拉强度和模量提升约18.6%和11.6%,达约430.45 MPa和38.51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连续碳纤维同步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预浸线材 3D打印 浸渍程度 抗拉性能
原文传递
物理赋能的助航灯具清洗数字孪生构建
11
作者 董慧芬 孙浩远 +1 位作者 严力 武云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5-795,共11页
机场助航灯具清洗设备工作时需要远程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和清洗质量。数字孪生通过虚拟平台映射清洗设备的工作情况,而目前虚拟环境的建立仍大量依赖于数据驱动,自身缺乏感知进化和虚拟仿真的能力,且对被执行件的关注较少。针对以上问题,... 机场助航灯具清洗设备工作时需要远程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和清洗质量。数字孪生通过虚拟平台映射清洗设备的工作情况,而目前虚拟环境的建立仍大量依赖于数据驱动,自身缺乏感知进化和虚拟仿真的能力,且对被执行件的关注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多物理引擎的数字孪生模型。该系统利用CoppeliaSim构建数据和脚本双驱动的虚拟空间,融合了虚拟传感和视觉检测,并通过BlueZero实现实时通信。为解决通信延迟造成的数据流阶梯跳跃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均值滤波的运动同步性增强算法,内嵌在Qt建立的数据集成子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经运动增强后,所提系统的虚实同步误差为74 ms,满足同步性要求;清洗机械臂关节角度跟踪的均方误差为0.827°,末端空间位置跟踪误差不超过2.775 mm,满足跟踪精度要求;所提模型能够动态呈现灯具被清洗时的污斑状况,证明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满足助航灯具清洗过程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助航灯具 机械臂 粒子模型 状态监测 同步增强
下载PDF
3D-SNAP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颅内动脉夹层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汤敏 张鑫 +5 位作者 张东升 张小玲 李陇超 王莉 刘鹏 高洁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和斑块内出血(threedimensional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 plaque hemorrhage,3D-SNAP)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 目的探讨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和斑块内出血(threedimensional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 plaque hemorrhage,3D-SNAP)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或脑梗死患者,其中颅内动脉夹层18例,非动脉夹层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Ingenia 3.0 T MRI获取TOF-MRA、T1WI-VISTA、T2WI、3D-SNAP、CE-T1WI成像,双盲分析各序列颅内动脉夹层征象。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夹层组与非夹层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夹层组各序列影像学特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序列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效能。结果 (1)夹层组年龄较非夹层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血压、糖尿病、吸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例患者在TOF-MRA、T2WI、T1WI-VISTA、SNAP及CE-T1WI成像序列同时显示夹层瘤样扩张、真假腔、壁内血肿、内膜瓣征象;颅内动脉夹层壁内血肿、双腔征及内膜瓣显示率高分辨MRI各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P显示壁内血肿最敏感,CE-T1WI显示双腔征、内膜瓣征最敏感。(3) TOF-MRA、T2WI、T1WI-VISTA、3D-SNAP、CE-T1WI、SNAP联合CE-T1WI成像序列诊断颅内动脉夹层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3、0.492、0.729、0.741、0.752、0.824。结论 3D-SNAP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无创性、有效评价颅内动脉夹层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夹层 三维同步增强血管造影和斑块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Microchip单片机及收发器实现的低成本LIN总线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骁斐 孙运鹏 《微型机与应用》 2010年第14期59-61,共3页
介绍了几款Microchip单片机及收发器实现低成本的汽车子网LIN总线节点。基于Microchip单片机内带的增强型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EUSART)实现LIN的控制器,并用Microchip的MCP2021作为LIN的电平转换器,最终实现一主多从的低成本的LIN网络。
关键词 LIN总线 收发器 增强型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 CAN总线
下载PDF
Complex Cyber-Physical Networks: From Cybersecurity to Security Control 被引量:14
14
作者 WEN Guanghui YU Wenwu +1 位作者 YU Xinghuo Lü Jinhu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1期46-67,共22页
Complex cyber-physical network refers to a new generatio~ of complex networks whose normal functioning significantly relies on tight interactions between its physical and cyber compo- nents. Many modern critical infra... Complex cyber-physical network refers to a new generatio~ of complex networks whose normal functioning significantly relies on tight interactions between its physical and cyber compo- nents. Many modern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can be appropriately modelled as complex cyber-physical networks. Typical examples of such infrastructures are electrical power grids, WWW, public trans- portation systems, state financial networks, and the Interact. These critical faciliti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society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dvances in informa- 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pen opportunities for malicious attackers to launch coordinated attacks on cyber-physical critical facilities in networked infrastructures from any Interact-accessible place. Cybersecurity of complex cyber-physical networks has emerged as a hot topic within this con- text. In practice, it is also very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underlying network structures and the collective dynamics on these complex networks and consequently to design efficient security control strategies to protect the evolution of these networks. In this paper, cybersecu- rity of complex cyber-physical networks is first outlined and then some security enhancing technique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safety communications, attack detection and fault-tolerant control, are suggested. Furthermore, a new class of efficient secure the achievement of desirable pinn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or guaranteeing behaviors in complex cyber-physical networks against malicious attacks on nodes. The authors hope that this paper motivates to design enhanced security strategies for complex cyber-physical network systems, to realize resilient and secure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on topology complex cyber-physical network CYBERSECURITY Internet ofThings secure contr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