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3D打印辅助内侧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仁华
刘雄
+3 位作者
魏小华
叶旭标
罗源生
刘世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3 D打印辅助内侧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21年7月入院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3 D...
目的探讨3 D打印辅助内侧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21年7月入院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3 D打印辅助治疗的同时进行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关节活动度、Neer评分、CMS评分、Brobery–Morrey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1个月,平均(15.0±3.0)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及内翻等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度普遍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Neer评分、CMS评分、Brobery–Morr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3 D打印辅助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可有效提高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在提高关节活动度的同时促进肢体各功能恢复,该方法值得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增强固定技术用于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潘东续
刘玉章
+5 位作者
钟蔼云
杨靖
李耀华
唐晓龙
段永刚
丁英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2期2408-2411,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固定技术在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因冰雪运动或冬季地面结冰滑倒导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老年患者65例,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n=26)、B(n=21)、C(n=18)3组,3组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
目的探讨增强固定技术在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因冰雪运动或冬季地面结冰滑倒导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老年患者65例,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n=26)、B(n=21)、C(n=18)3组,3组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进行治疗,A组采用磷酸钙骨水泥增强固定,B组采用同种异体骨条增强固定,C组单纯实施锁定钢板螺钉固定。比较3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颈干角、肱骨头高度丢失及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记录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B2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均<0.05),术后颈干角更大(P均<0.05),肱骨头高度丢失更小(P均<0.05);但A、B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3组患者疼痛、功能、运动限制及解剖复位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A、B2组均明显高于C组(P均<0.05);但A、B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3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时活动度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A、B2组均明显大于C组(P均<0.05)。A、B2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A、B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固定技术治疗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固定技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
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4
3
作者
常祖豪
张伟
+1 位作者
唐佩福
陈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5-380,共6页
目的对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肱骨近...
目的对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和/或粉碎性骨折,在现有锁定钢板基础上进行内侧支撑增强固定十分必要。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主要分为髓外支撑和髓内支撑,进一步可根据支撑物材料和来源分为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支撑,根据支撑位点分为内侧柱支撑、Calcar区支撑和肱骨头支撑,根据增强固定物形态可分为腓骨干、股骨头、解剖型腓骨等支撑。临床研究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是肱骨近端骨折重要的增强固定方式。结论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作为肱骨近端骨折最为重要的治疗策略,是当前临床治疗和研究的热点,但对于支撑方式、支撑位点、支撑物形态和种类等问题尚存在广泛争议,仍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和生物力学试验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及进行多学科有机融合探究,以期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提供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
髓内支撑
髓外支撑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原文传递
题名
3D打印辅助内侧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仁华
刘雄
魏小华
叶旭标
罗源生
刘世峰
机构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出处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22-225,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3 D打印辅助内侧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21年7月入院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3 D打印辅助治疗的同时进行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关节活动度、Neer评分、CMS评分、Brobery–Morrey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1个月,平均(15.0±3.0)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及内翻等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度普遍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Neer评分、CMS评分、Brobery–Morr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3 D打印辅助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可有效提高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在提高关节活动度的同时促进肢体各功能恢复,该方法值得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
3D打印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关节活动度
Keywords
3 D printing-assisted
Medial support reconstruction and enhanced fixation technology
Proximal humeral comminuted fracture
Degree of joint mobility
分类号
R68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增强固定技术用于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潘东续
刘玉章
钟蔼云
杨靖
李耀华
唐晓龙
段永刚
丁英奇
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2期2408-2411,2428,共5页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自筹项目(182777164)
文摘
目的探讨增强固定技术在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因冰雪运动或冬季地面结冰滑倒导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老年患者65例,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n=26)、B(n=21)、C(n=18)3组,3组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进行治疗,A组采用磷酸钙骨水泥增强固定,B组采用同种异体骨条增强固定,C组单纯实施锁定钢板螺钉固定。比较3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颈干角、肱骨头高度丢失及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记录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B2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均<0.05),术后颈干角更大(P均<0.05),肱骨头高度丢失更小(P均<0.05);但A、B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3组患者疼痛、功能、运动限制及解剖复位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A、B2组均明显高于C组(P均<0.05);但A、B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3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时活动度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A、B2组均明显大于C组(P均<0.05)。A、B2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A、B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固定技术治疗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患者康复。
关键词
增强固定技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
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
Keywords
enhanced fixation technique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proximal humeral osteoporotic fracture
分类号
R683.41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4
3
作者
常祖豪
张伟
唐佩福
陈华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5-38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72336)。
文摘
目的对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和/或粉碎性骨折,在现有锁定钢板基础上进行内侧支撑增强固定十分必要。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主要分为髓外支撑和髓内支撑,进一步可根据支撑物材料和来源分为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支撑,根据支撑位点分为内侧柱支撑、Calcar区支撑和肱骨头支撑,根据增强固定物形态可分为腓骨干、股骨头、解剖型腓骨等支撑。临床研究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是肱骨近端骨折重要的增强固定方式。结论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作为肱骨近端骨折最为重要的治疗策略,是当前临床治疗和研究的热点,但对于支撑方式、支撑位点、支撑物形态和种类等问题尚存在广泛争议,仍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和生物力学试验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及进行多学科有机融合探究,以期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提供更优选择。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
髓内支撑
髓外支撑
骨质疏松性骨折
Keywords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medial support augmentation of plate osteosynthesis
intramedullary support
extramedullary support
osteoporotic fracture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3D打印辅助内侧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刘仁华
刘雄
魏小华
叶旭标
罗源生
刘世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增强固定技术用于冰雪运动所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研究
潘东续
刘玉章
钟蔼云
杨靖
李耀华
唐晓龙
段永刚
丁英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常祖豪
张伟
唐佩福
陈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