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血清TNF-α、BDNF、VEGF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王姣姣 王琼芬 江园 《中国康复》 2024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IPSD)患者抑郁状态、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I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IPSD)患者抑郁状态、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I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包括基础疾病的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EECP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以及血清TNF-α、VEGF和BDNF和VEGF含量检测。结果:治疗7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血清TNF-a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BDNF和VEGF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BDNF和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EECP联合舍曲林能显著缓解IPSD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IPSD患者血清TNF-α、BDNF和VEGF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炎症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
作者 李吉旭 郭延林 +3 位作者 李允强 李伟 梁浩 陆海楠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和英文(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收集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和英文(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收集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数据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评价。结果共纳入14篇RCTs,共1300例患者;依据不同疗程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分钟步行距离(6MWD)更远[MD(95%CI)=56.24(44.48~68.00),P<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更低[MD(95%CI)=-371.29(-642.63~-99.95),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更高[MD(95%CI)=3.75(2.50~5.01),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1.62(0.69~3.76),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慢性心力衰竭 META分析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RAAS系统因子等的影响
3
作者 杨海燕 丁宇 王灿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及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老年原...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及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生活干预和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AAS系统指标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颈动脉超声内-中膜厚度(IMT)、血管舒张期内径(Dd)、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最大剪切率(SR),血脂指标及Hcy、Lp-PLA2、hs-CRP水平,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以及日间心率(dHR)、夜间心率(nHR)、24 h心率(24hHR)、AngⅡ、ALD、PRA、hs-CRP、Hcy、Lp-PLA2、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颈总动脉IMT、PI、RI、D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颈总动脉EDV、PSV及S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能抑制患者RAAS系统激活,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脂和Hcy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静息心率 增强型体外反搏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血脂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
4
作者 温舒 周翠云 +2 位作者 蒋洪飞 方静 刘国立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共48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2例(22眼)和对照组26例(26眼),另选取我...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共48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2例(22眼)和对照组26例(26眼),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20例(20眼)作为阴性对照组。观察组进行4个疗程的EECP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阴性对照组予单纯4个疗程EECP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视力、黄斑区血流密度、颈内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等指标变化,评价及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968,P<0.05)。观察组视力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视力治疗后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短,EECP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越好,两者呈高度负相关(r=-0.837,P<0.05)。阴性对照组治疗后颈内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RI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斑区血流密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DV与PSV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RI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EDV、PSV及RI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区SCP与DCP血流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黄斑区SCP与DCP血流密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显著提高CRAO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疗效评价 黄斑区血流密度 阻力指数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头部刮痧在冠心病心绞痛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春丽 张肖红 +1 位作者 翟媛媛 黄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621-62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头部刮痧在冠心病(CHD)心绞痛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CHD心绞痛伴睡眠障碍患者,根据干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EECP联... 目的探讨分析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头部刮痧在冠心病(CHD)心绞痛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CHD心绞痛伴睡眠障碍患者,根据干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EECP联合头部刮痧。比较两组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QLICD-CHD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ECP联合头部刮痧可改善CHD心绞痛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头部刮痧 冠心病心绞痛 睡眠障碍
下载PDF
替格瑞洛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6
作者 张丽 李华伟 刘黎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期39-41,57,共4页
目的 研究替格瑞洛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纳入的UAP患者90例,利用随机数字生成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分别给予替格瑞洛单用与... 目的 研究替格瑞洛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纳入的UAP患者90例,利用随机数字生成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分别给予替格瑞洛单用与替格瑞洛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炎症相关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TNF-α、IL-6及Lp-PLA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现出血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UAP患者的治疗中,于替格瑞洛用药的基础上优化加用EECP治疗,并优化替格瑞洛剂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反应与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此次治疗沙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增强型体外反搏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钱冬平 袁德敏 匡征南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8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实施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后对其疲乏状况、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HFpE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实施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后对其疲乏状况、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HFpE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规范化药物(口服呋塞米片、卡托普利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规范化药物+EECP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疲乏状况、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一般性疲劳、体力疲劳、活动减少、动力下降、脑力疲劳评分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总外周阻力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更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均延长,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长;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指数、每搏量均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更高(均P<0.05)。结论对HFpEF患者实施EECP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疲乏状况、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 增强型体外反搏 疲乏状况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心脏康复干预对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时康 陈进业 +2 位作者 路飞 刘茜 贾恩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7期53-56,61,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心脏康复对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心脏康复对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脏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心脏康复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无氧阈(A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脉搏波速度(PWV)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心脏康复干预用于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康复治疗中,可调节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脏康复干预 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心肌损伤标志物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耳穴压豆加心可舒配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中的应用
9
作者 郭晓梅 刘艳军 翟瑶瑶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74-77,共4页
目的 研究耳穴压豆加心可舒配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 研究耳穴压豆加心可舒配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西药+心可舒+EEC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抑郁评分情况、再住院率下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住院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压豆加心可舒配合EECP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心可舒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
下载PDF
运动疗法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翠华 刘素兰 +3 位作者 赵立峰 赵保礼 甄宇治 邢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心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CHD心脏康复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运动组、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CHD常规治疗,运动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心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CHD心脏康复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运动组、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CHD常规治疗,运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联合组在运动组的基础上给予EECP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三组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90例患者因无法完成治疗丢失3例,最终纳入87例(对照组30例、运动组28例、联合组29例)。三组治疗前性别、年龄、BMI、CHD危险因素、用药情况等基线资料以及6-MWD、LVEF、HAMA评分、HAMD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比较,联合组LVEF、HAMA评分、HAMD评分、SF-36评分优于运动组,联合组、运动组6-MWD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EECP可明显提升CHD患者的运动能力、心脏收缩功能,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增强型体外反搏 运动疗法 6 min步行距离 左室射血分数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强度间歇训练对冠心病心肺储备能力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玲 邢军 +1 位作者 赵保礼 王翠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8-484,共7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中强度间歇训练(MIIT)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康复科住院或门诊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中强度间歇训练(MIIT)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康复科住院或门诊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对照组给予常规中强度间歇训练(MIIT),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脏储备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肺脏储备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潮气量(VT)。运动耐力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VO_(2))、无氧阈(AT)、峰值代谢当量(METs)、峰值氧脉搏(VO_(2)/HR)、峰值负荷功率(WR)、6min步行(6MWT)距离。结果:心脏储备指标:两组治疗后LVEF、LVESV、SV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在LVESV、SV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LVEF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脏储备指标:两组治疗后FEV1、FVC、PEF、VT均有所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指标两组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耐力指标:两组治疗后Peak VO_(2)、AT、METs、VO_(2)/HR、WR、6MWT距离均有所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强度间歇训练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方面优于单纯中强度间歇训练,在改善肺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中强度间歇训练 心肺运动试验 心脏储备能力 肺脏储备能力 运动耐力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脏重塑、神经内分泌因子和心率减速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琴 郭良敏 +1 位作者 王引利 汪汉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3年第6期1231-1236,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老年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脏重塑、神经内分泌因子和心率减速力(D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就诊的老年SCAD患者110例,根据信封法随机分...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老年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脏重塑、神经内分泌因子和心率减速力(D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就诊的老年SCAD患者110例,根据信封法随机分成2组: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EECP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EECP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DC及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研究期间脱落3例,EECP组完成55例,对照组完成52例,最终共10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治疗后,EECP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容积(LVEDV)数值及PTH、AngⅡ、ALD、PR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ECP组DC、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EECP治疗老年SCAD,疗效显著,可有效延缓心室重构,改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及DC,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稳定性冠心病 增强型体外反搏 临床效果 心脏重塑 神经内分泌因子 心率减速力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调节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妹花 张海娟 +3 位作者 张岑 段海娟 邵丽莉 石秀彩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心脏康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心脏康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心脏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EECP联合心脏康复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运动能力[心肺运动测试中的测量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及6 min步行距离(6 MWD)]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O2peak、AT高于对照组,6 MWD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CP联合心脏康复治疗能强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改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脏康复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活血通脉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疗效
14
作者 翟瑶瑶 王成 +1 位作者 郭晓梅 刘艳军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探究活血通脉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EECP治疗,联合... 目的:探究活血通脉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EECP治疗,联合组给予活血通脉稳斑汤联合EEC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栓素B2(TXB2)、内皮素-1(ET-1)水平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心排量、每搏输出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左心房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脉稳斑汤联合EECP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症状,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活血通脉稳斑汤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功能 血液流变学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15
作者 黄鑫 张辉 梁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增强型体外反搏针对冠心病是一项绿色、安全、经济、有效的无创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究其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并明确诊断... 目的 增强型体外反搏针对冠心病是一项绿色、安全、经济、有效的无创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究其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选取接受体外反搏治疗联合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体外反搏组,随机选择同时间段内接受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常规治疗组,收集两组患者各项相关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7周前后的血脂[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超声结果及相关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并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过7周的规范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及体外反搏组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均较前好转(P<0.05),且体外反搏组在改善LDL-C及颈动脉斑块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体外反搏组HDL-C水平升高(P<0.05),而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斑块评分结果在治疗7周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体外反搏组在降低颈动脉斑块评分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体外反搏组有部分患者治疗初期对体外反搏治疗不适应,调节压力后均未再诉不适。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在降低LDL-C及减少颈动脉斑块方面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增强型体外反搏 血脂 颈动脉斑块 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VEGF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仇一楠 郭完计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5期882-885,共4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1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1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血浆VEGF水平变化。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VEGF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EGF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VEGF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亚组病人VEGF水平升高(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病人VEGF水平,促进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静息心率增快的老年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海燕 刘爽 卢江曼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静息心率增快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随机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口服治疗,...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静息心率增快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随机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口服治疗,EECP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EECP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收缩压(24 h mSBP)、24 h舒张压(24 h mDBP)]、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动态心率相关指标[日间心率(dHR)、夜间心率(nHR)、24 h心率(24 h HR)]、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相邻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全部相邻的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率(PNN50)],以及左心室肥厚相关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 mSBP、24 h mDBP、dSBP、dDBP、nSBP、nDBP、24 h SBPcv、24 h DBPcv、dSBPcv、dDBPcv、nSBPcv、dHR、nHR、24 h HR及LVMI、IVST、LVPWT、LVEDd均降低,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升高,且EECP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EECP组治疗后nDBPcv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DBPc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ECP有助于降低静息心率增快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改善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从而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抑制左心室肥厚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老年人 静息心率 心律失常 自主神经功能 高血压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分析--评《医疗器械标准丛书 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标准解读》
18
作者 张艳 张爱爱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
《医疗器械标准丛书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标准解读》由颜林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566824868。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心输出量无法满足机体各器官组织需要,影响血液循环的一类综合征,又称心衰。心力衰竭可... 《医疗器械标准丛书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标准解读》由颜林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566824868。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心输出量无法满足机体各器官组织需要,影响血液循环的一类综合征,又称心衰。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不同心衰类型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左心衰患者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以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右心衰患者则会出现肝脏受损的特征性表现,如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颈静脉怒张以及下肢水肿等;全心衰则提示患者心脏病晚期、病情危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色泡沫痰 心脏泵血功能 肺部症状 颈静脉怒张 肝脏受损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力衰竭治疗 右心衰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郭亚妮 张斌斌 杜玲玲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在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在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加速度指数、左心做功、左心做功指数均增加(P<0.05),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和收缩时间比率、胸液水平降低(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可有效地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
作者 台晓玲 周颖 +1 位作者 陈云云 姜少燕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1992-11997,共6页
目的:探究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耐量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医院住院的64名冠心病心慢性功能不全合并糖耐量异常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究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耐量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医院住院的64名冠心病心慢性功能不全合并糖耐量异常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人。对照组选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比两组试验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6分钟步行试验(6 MWT)、尿微量白蛋白(尿MAU)、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肌酐(sC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90.625%,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75%,试验组6 MMWD、LVEF%增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可改善心功能、肾功能,可降低患者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减轻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心病 慢性心功能不全 糖耐量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