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7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1
作者 丁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开展MRI检查,包括MRI平扫、DCE-MRI、DWI,并以手术病...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开展MRI检查,包括MRI平扫、DCE-MRI、DWI,并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统计良恶性病变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验证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与手术病理的一致性;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在形态、包膜、边界、内部回声、伴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出恶性48例,良性64例;其中DCE-MRI检出恶性42例,检出率为87.50%(42/48);DWI检出恶性41例,检出率为85.42%(41/48);联合检查检出恶性47例,检出率为97.92%(47/48);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CE-MRI、DWI单一检测,阴性预测值高于DW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pa检验显示,DCE-MRI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15,P=0.000);DWI与手术病理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96,P=0.000);联合检查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45,P=0.000);乳腺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边缘模糊、内部回声不均、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占比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查可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误诊风险,可用于指导早期治疗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输卵管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朱辉 周建良 钱林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2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在女性盆腔附件输卵管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撷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磁共振诊断为输卵管积液的住院患者共1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98例(误诊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磁共振征象及信号特点,治疗经过。结...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在女性盆腔附件输卵管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撷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磁共振诊断为输卵管积液的住院患者共1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98例(误诊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磁共振征象及信号特点,治疗经过。结果:98例患者中输卵管积液77例,占78.57%,输卵管积脓21例,占21.43%;双侧35例,占35.71%,单侧63例,占64.29%;磁共振征象:呈扭曲管状、单囊、多囊及串珠状改变,部分可见分隔,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合并输卵管积脓时,T1WI等高信号,DWI高信号,磁共振增强扫描囊腔不强化,囊壁及分隔可轻度强化,合并积脓时囊壁及分隔可明显增厚强化。结论:磁共振增强成像,能比较准确地显示输卵管积液的部位、形态、信号及性质,可以为输卵管积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价值,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增强成像 输卵管积液 输卵管积脓 应用价值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成像评估子宫内膜癌病灶浸润深度的价值
3
作者 何艳萍 苗培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2期341-343,36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未浸润组17例、浅肌层浸润组35例、深肌层浸...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未浸润组17例、浅肌层浸润组35例、深肌层浸润组26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分析三组患者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及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对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未浸润组相比,浅肌层浸润组、深肌层浸润组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更高,且深肌层浸润组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高于浅肌层浸润组,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转移常数、速率常数与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结论:肌层浸润深度越深,MRI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越高,且容量转移常数、速率常数与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MRI动态增强成像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成像 子宫内膜癌 肌层浸润深度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成像TIC曲线流入型比率及ADC值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差异性研究
4
作者 赵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中时间-强度曲线(TIC)的流入型比率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屏山县中医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中时间-强度曲线(TIC)的流入型比率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屏山县中医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各22例、1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DWI-ADC值和DCE-TIC曲线检查,分析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结果:恶性组的实质部分ADC值(b=1 000 s/mm^(2))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囊性部分的ADC值(b=1 000 s/mm^(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IC曲线上,良性组流入型比率高于恶性组,流出型比率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的强化模式、肿瘤组成、边界清晰度及形态等MRI特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成像的TIC曲线和ADC值有差异,两种方法同时运用到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成像 TIC曲线 DWI-ADC值 良恶性卵巢肿瘤 差异性
下载PDF
3.0TMR动态增强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5
作者 何金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析前列腺癌诊断中采取3.0T MR动态增强成像(3.0T DCE-MRI)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100例高度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均实施3.0T DCE-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析前列腺癌诊断中采取3.0T MR动态增强成像(3.0T DCE-MRI)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100例高度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均实施3.0T DCE-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0T 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结果:100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前列腺癌68例,前列腺增生32例,3.0T DCE-MRI检出前列腺癌66例,前列腺增生34例;3.0T DCE-MRI检查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5.59%、96.88%、96.00%,Kappa值=0.910,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良好;前列腺癌患者最早强化率、最大信号强度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峰值时间短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K_(ep)、K^(trans)数值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V_(e)数值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结论:前列腺癌诊断中采取3.0T DCE-MRI检查效果显著,可有效将其与前列腺增生进行鉴别,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早期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3.0TMR动态增强成像 前列腺增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鉴别诊断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罗考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探寻将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应用到小肝癌以及肝硬化结节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其住院时间为2022.3-2022.12,先后给予患者核磁共振平扫以及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扫描,并于4周内给予肝脏穿刺活检,将穿... 探寻将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应用到小肝癌以及肝硬化结节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其住院时间为2022.3-2022.12,先后给予患者核磁共振平扫以及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扫描,并于4周内给予肝脏穿刺活检,将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将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应用到小肝癌以及肝硬化结节诊断中的效果。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敏感度和特异性、检查和确诊用时。结果 美显磁共振增强明显比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更为精准,P<0.05。美显磁共振增强检测的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较低,P<0.05。美显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敏感度明显较高,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查和确诊用时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鉴别诊断小肝癌、肝硬化结节方面的准确率较高,为后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各位学者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 核磁共振 小肝癌 肝硬化结节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评价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高月彩 刘俊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评价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0月菏泽市立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扫描。以临床病理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肝细胞... 目的:分析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评价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0月菏泽市立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扫描。以临床病理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肝细胞癌分化程度进行分期,分析各指标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0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Ⅰ级32例,Ⅱ级30例,Ⅲ级28例,Ⅳ级13例。各分化级别患者在门脉期病灶-竖脊肌信号比(LMR)、过渡期LMR以及相对廓清率、最高强化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ILMR、动脉期LMR、肝胆期LMR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增强比(CER)与分化程度的相关系数最大,而相对强度比(RIR)与分化程度的相关系数最小。结论:肝癌分化程度鉴别诊断中,采用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技术价值较高,可以准确鉴别不同分期肝细胞癌,诊断准确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增强成像 肝细胞癌 分化程度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与CT增强成像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顾军 张丹凤 王同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2期92-94,共3页
目的对比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与CT增强成像在诊断肝脏局限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5至2021年术前进行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和CT增强成像且具有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66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 目的对比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与CT增强成像在诊断肝脏局限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5至2021年术前进行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和CT增强成像且具有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66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与CT增强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结果66例患者中,有29例肝细胞肝癌、15例胆管细胞癌、12肝脏血管瘤、3例肝腺瘤、4例肝脏局灶性增生、3例肝脓肿。CT增强成像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83%、80%、75%、67%、50%、67%,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诊断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7%、100%、92%、67%、100%、100%。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的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增强成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优于CT增强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MR增强成像 CT增强成像 肝脏局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宫颈癌分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伟 《大医生》 2023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经由病理检查以明确病情,并于术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经由病理检查以明确病情,并于术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DCE-MRI联合DW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对于宫颈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宫颈癌高分化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指数(Ve)、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参数(Ktrans)]低于中分化与低分化患者(P <0.05);宫颈癌Ⅳ期患者的Ve、Kep、Ktrans高于Ⅰ、Ⅱ、Ⅲ期患者,表现扩散系数(ADC)低于Ⅰ、Ⅱ、Ⅲ期患者(P <0.05);DCE-MRI联合DWI检查在鉴别诊断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高于常规MRI检查(P <0.05);DCE-MRI联合DWI在宫颈癌旁组织侵犯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E-MRI联合DWI与常规MRI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DWI检查能够准确鉴别宫颈癌的分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癌旁组织
下载PDF
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中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齐燕辉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9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天津市公安医院收治的64例SPN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判断金标准,评价CT动态增强成像诊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天津市公安医院收治的64例SPN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判断金标准,评价CT动态增强成像诊断效能,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另分析良、恶性SPN患者的CT征象和不同时间点动态增强CT值。结果: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恶性SPN患者30例、良性SPN患者34例;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诊断出恶性SPN患者29例、良性SPN患者35例;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0.00%(27/30)、94.12%(32/34)、92.19%(59/60);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843,P<0.001)。良性SPN患者圆形/类圆形占比5.88%、支气管充气征占比11.76%、血管集束征占比0%、毛刺占比26.47%、深分叶占比2.94%、胸膜凹陷征占比5.88%、空泡征占比14.71%,低于恶性SPN患者的63.33%、83.33%、86.67%、86.67%、100%、86.67%、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61、32.943、49.628、23.305、60.114、42.264、22.460,P<0.05);在0 s、30 s、90 s、180 s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下,良性SPN患者CT值分别为(27.23±5.10)HU、(35.68±6.79)HU、(24.28±5.01)HU、(39.20±6.71)HU,均低于恶性SPN患者的(34.45±6.41)HU、(63.12±7.43)HU、(71.84±8.56)HU、(68.94±7.6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3、15.436、27.511、16.559,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明晰良、恶性SPN患者的CT征象和不同时间点动态增强CT值,可为鉴别诊断良、恶性SPN提供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孤立性结节 动态增强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定量参数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佳敏 黄丽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6例,设为子宫内膜癌组...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6例,设为子宫内膜癌组;另选取同期50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行DCE-MRI检查,对比两组DCE-MRI定量参数,分析不同术前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DCE-MRI定量参数,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子宫内膜癌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ADC-stand、ADC-slow、ADC-fast水平低于对照组,K^(trans)、K_(ep)、V_(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DCE-MRI定量参数ADC-stand、ADC-slow水平低于Ⅱ期和Ⅰa、Ⅰb期,K^(trans)、K_(ep)、V_(e)水平高于Ⅱ期和Ⅰa、Ⅰb期(P<0.05)。Ⅰa、Ⅰb期子宫内膜癌患者DCE-MRI定量参数ADC-stand、ADC-slow水平高于Ⅱ期,K^(trans)、V_(e)水平低于Ⅱ期(P<0.05)。DCE-MRI定量参数ADC-stand、ADC-slow、ADC-fast与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呈负相关,K^(trans)、K_(ep)、V_(e)与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CE-MRI定量参数ADC-stand、ADC-slow、K^(trans)、V_(e)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与术前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评估的有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术前分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琳婷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6期1073-1075,1086,共4页
目的:探究钆塞酸二钠磁共振(MRI)增强成像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脏小局灶性病变患者110例(共125个小结节),所有患者均行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与增强CT检查,以病理... 目的:探究钆塞酸二钠磁共振(MRI)增强成像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脏小局灶性病变患者110例(共125个小结节),所有患者均行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与增强CT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MRI检查与增强CT检查在肝脏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另计算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MRI检查与增强CT检查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10例患者中经病理明确良性病变47例,恶性病变63例;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准确度(88.18%)、特异度(85.11%)、灵敏度(90.48%)、阴性预测值(86.96%)、阳性预测值(89.06%)均高于MRI检查(61.82%、59.57%、63.49%、54.90%、67.80%)及增强CT扫描(49.09%、44.68%、52.38%、41.18%、55.93%),有统计学差异(P<0.05);kappa检验显示: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228,P=0.016);MRI检查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8,P=0.000);增强CT扫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029,P=0.760)。结论: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检查在肝脏小局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小局灶性病变检出率,其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I扫描及增强CT扫描,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小局灶性病变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增强成像 增强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鼻咽部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一川 武永红 李媛媛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扫描对鼻咽部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鼻咽部肿瘤患者170例,均进行DCE-MRI、MRI-DWI扫描,并以病理诊断为... 目的比较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扫描对鼻咽部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鼻咽部肿瘤患者170例,均进行DCE-MRI、MRI-DWI扫描,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鼻咽部良、恶性肿瘤分为2组,比较2组间DCE-MRI、MRI-DWI扫描的特征。并比较2种扫描方式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检结果为金标准,170例鼻咽部肿瘤患者中,鼻咽癌128例(75.29%),鼻咽部良性肿瘤42例(24.17%)。DCE-MRI扫描中,鼻咽癌K^(trans)、K_(ep)、V_(e)水平均高于鼻咽部良性肿瘤(t=37.642,P<0.001;t=39.943,P<0.001;t=17.741,P<0.001);MRI-DWI扫描中,鼻咽癌以高信号为主,鼻咽部良性肿瘤以低信号为主(χ^(2)=25.509,P<0.001;χ^(2)=21.341,P<0.001);鼻咽癌组表观扩散系数值水平低于鼻咽部良性肿瘤组(t=11.394,P<0.001);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DCE-MRI扫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92.19%、83.33%、90.00%,MRI-DWI扫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81.25%、71.43%、78.82%。结论DCE-MRI、MRI-DWI扫描对鼻咽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DCE-MRI诊断鼻咽癌的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鼻咽部肿瘤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对比分析
14
作者 陈小丹 周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23-25,共3页
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为患者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医院当中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化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病理资料并为其实施活检,针对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为患者实施... 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为患者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医院当中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化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病理资料并为其实施活检,针对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为患者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患者进行两种检查方式有效评价,同时应针对于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观察。结果 92例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效为70例,占比76.09%,超声诊断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更高,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较高,存在对比意义(P<0.05),磁共振动态成像相比于术后病理结果Kappa值有较强的一致性为0.95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术后病理当中Kappa值为0.482,整体的一致性低。结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能够针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实施效果评价,与病理结果相近,能够实现患者疾病治疗确切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联合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5
作者 李婷婷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联合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医院就诊的5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和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扫描...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联合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医院就诊的5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和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扫描检查完成后,对其进行肝脏穿刺活检,以肝脏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联合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与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诊断中的灵敏度为58.33%和75.00%,特异度分别为95.00%和90.00%,准确率分别为86.54%和86.54%,癌变预测值分别为77.78%和69.23%,良性病变预测值分别为88.37%和92.31%,Kappa值分别为0.584和0.631;联合检查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90.00%,准确率为88.46%,癌变预测值为71.43%,良性病变预测值为94.74%,Kappa值为0.693。结论 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联合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能有效鉴别诊断小肝癌和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临床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灌注 时相分析 普美显磁共振 增强成像 肝硬化结节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张堃 左雪石 王琦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1期2365-2368,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设为肝癌组,62例肝良性疾病患者设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DCE-MRI、DWI检查,获取图像数据,对比肝癌组与良性组表...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设为肝癌组,62例肝良性疾病患者设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DCE-MRI、DWI检查,获取图像数据,对比肝癌组与良性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及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比较DCE-MRI、DW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不同类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CE-MRI、DW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癌组患者ADC明显低于良性组,K_(trans)、K_(ep)、V_(e)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CE-MRI、DWI联合检查对结节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高于两者单独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DWI单独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78、0.719),两者联合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0.929)。DCE-MRI、DWI联合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50%、96.30%、96.77%,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查。结论DCE-MRI联合DWI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可充分发挥二者优势,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原发性肝癌 表观弥散系数 定量参数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 idose4迭代重建结合“三低”主动脉增强成像的可行性
17
作者 陈坤源 徐新申 章思竹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2期2366-2369,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 idose4迭代重建结合“三低”主动脉增强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接受主动脉成像检查的61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主动脉增...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 idose4迭代重建结合“三低”主动脉增强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接受主动脉成像检查的61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主动脉增强成像检查,观察组30例给予“三低”主动脉增强成像检查,观察两组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以及辐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主动脉弓、髂总动脉以及降主动脉图像CT值、SNR、CNR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扫描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比剂剂量、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量(E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56层螺旋CT、idose4迭代重建结合“三低”应用于主动脉增强成像可降低碘对比剂使用量以及辐射量,且不影响CT值与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主动脉增强成像 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MRI多参数成像联合CT多期增强成像在直肠阴道瘘中的应用
18
作者 徐伟 石磊 +1 位作者 吴刚 赵晶晶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MRI多参数成像联合CT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在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R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证实的RVF患者的MRI多参数成像和CT多期增强成像资料(同时做两种检查),根据所需资料分成A、B、C组,其中A... 目的分析MRI多参数成像联合CT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在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R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证实的RVF患者的MRI多参数成像和CT多期增强成像资料(同时做两种检查),根据所需资料分成A、B、C组,其中A组仅收集CT检查资料,B组仅收集MRI资料,C组同时收集CT和MRI检查资料,并根据病因及复杂程度对瘘管进行分类。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两两比较各组间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各组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及每两组之间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A、B组间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MRI(94.40%、100.00%、95.00%)、CT(87.50%、75.00%、8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二者间诊断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低于C组。两者联合检查一致性同样较高。MRI与CT对不同病因所致RVF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RVF的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多参数成像结合CT多期动态扫描可用于RVF的诊断。但是对于简单的RVF,推荐CT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于复杂的RVF,两者结合可以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阴道瘘 CT多期增强成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9
作者 石宇芳 卞红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3年8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均接受乳腺X线检查,再行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详细记录诊断结果,以后...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3年8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均接受乳腺X线检查,再行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详细记录诊断结果,以后续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准,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案的检出结果及诊断效能差异。结果:100例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经最终临床确诊为良性52例,恶性48例;经磁共振检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类52例,BI-RADS4类35例,BI-RADS5类13例;经X线检出BIRADS 3类53例,BI-RADS 4类34例,BI-RADS 5类13例。以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两种方法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磁共振对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94.2%;X线对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诊断的AUC为0.805、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80.8%,磁共振对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的诊断效果优于X线。结论: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工作中,相较于乳腺X线诊断,应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更具参考价值,该诊断方式在如下微钙化病变分级中的诊断效能更高,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钙化病变 乳腺X线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新瑜 熊伟 +3 位作者 韩路军 张雪林 邱士军 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获取门静脉、肝、脾的TIC,评价峰高、TTP、信号上升最大斜率(MSI)和信号下降最大斜率(MSD)等TIC量化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评价TIC斜率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力。结果各ROI的TIC曲线的峰高、MSI、肝脾的MSD均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r为-0.446~-0.800),TTP与之呈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P<0.05,r>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轻度肝纤维时,各斜率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47~0.783,其中脾MSD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中度以上纤维化(S≥3)时,AUC为0.728~0.877,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脾MSI、脾MSD;诊断肝硬化时,AUC为0.742~0.821,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动脉期脾MSI、脾MSD。结论 MR动态增强TIC能反映肝纤维化进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