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蛟 段媛媛 +4 位作者 魏玉杰 荆丽敏 贾小伟 徐瑞 刘惠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2-667,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SBS)技术在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武警部队总医院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连续55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8... 目的探讨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SBS)技术在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武警部队总医院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连续55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8个开口病变植入支架前后作SBS检查和血管内超声(IVUS)验证。根据支架完全膨胀和精确定位相关标准评价SBS检查和IVUS验证结果。结果对比IVUS验证结果,SBS技术精确指导PCI手术中48个(48/58,82.8%)病变的支架定位,同时检测到8个(8/58,13.8%)病变为支架膨胀不全。SBS技术预测支架膨胀不全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80%。SBS检测到的支架管腔最小面积(MSA)与IVUS验证的MSA呈明显正相关(r=0.95,P<0.001)。结论 SBS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能精确提供植入支架定位及支架完全膨胀信息的方法,可常规应用于PCI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尤其适用于那些无法开展IVUS检查的临床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 支架释放优化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及其对球囊后扩张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党生 杨菲菲 +10 位作者 沈东 张丽伟 孙红岩 张春红 张许文 王宇玫 白静 马永江 熊敏俊 陈强 郭金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B)增强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显影以及对球囊后扩张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09-03至2010-07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在SB指导下给予球囊后扩张的184例患者资料,平均年龄(64.5±10.9)岁(42... 目的:探讨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B)增强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显影以及对球囊后扩张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09-03至2010-07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在SB指导下给予球囊后扩张的184例患者资料,平均年龄(64.5±10.9)岁(42~83岁),对其后扩张前后SB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其中52例(28.26%)患者给予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并分别对冠脉狭窄程度定量分析(QCA)、IVUS和SB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后扩张后较后扩张前支架内最小直径[(2.72±0.35)mm vs.(2.42±0.39)mm]、支架内最大直径[(3.26±0.37)mm vs.(3.09±0.38)mm]及支架内平均直径[(2.99±0.36)mm vs.(2.76±0.43)mm]均明显增大,支架偏心指数(0.17±0.04 vs.0.22±0.06)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内最小直径IVUS与SB的相关性r=0.979,P<0.0001;冠脉狭窄程度定量分析与SB的相关性r=0.973,P<0.0001;QCA与IVUS的相关性r=0.964,P<0.0001。结论:SB与IVU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在评价支架置入效果以及指导高压球囊后扩张方面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术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 后扩张 血管内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正常兔肾脏增强显影与造影剂剂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左松 刘政 黄晓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3-744,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氟碳声学造影剂在正常肾脏显影中的增强效果与变化规律。方法  1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 ,剂量水平分别为 0 0 1、0 0 2、0 0 4ml/kg ,用基波显像 (FI)及二次谐波显像 (SHI)观察肾脏造...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氟碳声学造影剂在正常肾脏显影中的增强效果与变化规律。方法  1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氟碳声学造影剂 ,剂量水平分别为 0 0 1、0 0 2、0 0 4ml/kg ,用基波显像 (FI)及二次谐波显像 (SHI)观察肾脏造影增强效果。结果  3种剂量水平均可使肾皮质明显增强 ,尤其以二次谐波显像强烈。除了SHI组 0 0 4水平有显著差异外 ,剂量 效应关系不敏感。FI造影中产生明显的声影伪像 ,而SHI在低剂量水平 (0 0 1、0 0 2ml/kg)避免了声影出现。结论 低剂量水平的造影剂即可实现显著的肾脏造影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增强显影 造影剂 剂量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置入支架可视性及球囊后扩张必要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喜田 李子莉 +3 位作者 薛铮 王维刚 李丽红 吕新湖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3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B)在冠状动脉置入支架可视性和球囊后扩张必要性评价中的指导作用。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并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102例。通过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CA)和SB对支架可视性进行评价,并进行积分评价(... 目的探讨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B)在冠状动脉置入支架可视性和球囊后扩张必要性评价中的指导作用。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并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102例。通过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CA)和SB对支架可视性进行评价,并进行积分评价(1分为差,2分为可,3分为良,4分为优)。经CA定量分析、SB对球囊后扩张的必要性进行评价(球囊后扩张必要性:0为支架贴壁良好不需要后扩张;1为支架贴壁可,不需要后扩张;2为支架贴壁不良,需要后扩张)。结果 CA显示支架可视性为(2.03±0.84)分(其中1分44例,2分71例,3分33例,4分8例),SB显示支架可视性为(2.79±0.84)分(其中1分14例,2分32例,3分82例,4分28例),两者相比,P<0.05。根据CA定量分析结果拟行球囊后扩张31例,根据SB评价结果实际行球囊后扩张48例,两者相比,P<0.01。结论 SB可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置入支架的可视性,有效指导球囊后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支架球囊后扩张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在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喜田 李子莉 +2 位作者 王维刚 朱磊 吕新湖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4期8-10,共3页
目的评价支架增强显影(SB)技术在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4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照组支... 目的评价支架增强显影(SB)技术在冠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4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照组支架植入后采用QCA自动分析系统测量支架直径的相关参数(包括支架直径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并计算支架偏心指数。同时进行支架可视性和球囊内扩张必要性评分。观察组在支架植入后行SB,测量上述指标并进行上述评分。观察组26例支架植入后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测量上述指标并进行上述评分。结果对照组支架植入后支架可视性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发现30处、观察组发现48处有球囊内扩张必要性而行支架球囊内扩张术。两组QCA、SB、IVUS测得植入支架最小直径、最大直径、直径均值和支架偏心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QCA与SB、QCA与IVUS、SB与IVUS测得支架最小直径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772、0.775、0.782,P均<0.05。结论 SB可明显提高支架的可视性,有效指导支架的球囊内扩张,在测量支架直径方面甚至可以替代冠脉内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支架增强显影 支架可视性 支架球囊球囊内扩张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在老年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喜田 李子莉 +4 位作者 王维刚 陈勤聪 李丽红 薛峥 吕新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64-3065,共2页
目的评价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B)在老年冠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行冠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基础上,应用SB进行支架可视性评价和支架后扩张必要性评价;同期进行... 目的评价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B)在老年冠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行冠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基础上,应用SB进行支架可视性评价和支架后扩张必要性评价;同期进行冠脉介入的老年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单纯应用QCA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进行支架可视性评价和支架后扩张必要性评价。通过标准的QCA和SB对支架可视性进行评价并分为1~4级(1级=差,2级=可,3级=良,4级=优)。经QCA定量分析、SB对球囊后扩张的必要性进行评价(球囊后扩张必要性:0=支架贴壁良好不需要后扩张;1=支架贴壁可,不需要后扩张;2=支架贴壁不良,需要后扩张)。结果 QCA显示支架可视性为(2.03±0.84)级(其中1级40个,2级71个,3级32个,4级8个),SB显示支架可视性为(2.79±0.84)级(其中1级14个,2级32个,3级82个,4级28个),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QCA定量分析结果行球囊后扩张30次,根据SB评价结果行球囊后扩张48次,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B可明显提高支架的可视性,有效指导支架的后扩张,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费用的基础上可能降低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 支架球囊后扩张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贾小伟 张蛟 +1 位作者 李屹 刘惠亮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01至2016-06就诊于医院心内科,并行介入治疗的37例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 boost subtract,SBS)采用荷兰PHILIPS Allura Xper FD20/10全... 目的探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01至2016-06就诊于医院心内科,并行介入治疗的37例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 boost subtract,SBS)采用荷兰PHILIPS Allura Xper FD20/10全数字血管造影机完成,根据支架柱及导丝的可视性将图像质量分为三个等级:(1)可视性优,即显影良好;(2)可视性次优,即显影欠佳,但不影响术者判断;(3)可视性差,即显影模糊,影响术者判断。结果采集并分析了196个SBS图像,其中,75.6%的支架柱及导丝的可视性优;21.6%的支架柱及导丝的可视性次优,2.7%的患者支架柱及导丝的可视性差。结论支架增强显影技术作为一种简捷、快速的成像方式,可通过增强支架柱及导丝的可视性指导优化支架精确定位、球囊后扩张、边支导丝再进入及球囊对吻等,在各个环节指导优化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增强显影 分叉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
下载PDF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指导冠脉长病变串联支架精确定位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贾小伟 张蛟 +3 位作者 李屹 金至赓 金德奎 刘惠亮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明确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ubtract,SBS)在冠脉长病变(Longlesions,LL)行串联支架置入术中指导支架精确定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连续就诊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冠... 目的明确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ubtract,SBS)在冠脉长病变(Longlesions,LL)行串联支架置入术中指导支架精确定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连续就诊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弥漫性病变,需要两个以上支架串联植入覆盖病变,术中采用SBS指导支架间重叠部分精确定位,术后评价支架的定位效果。结果57处病变共有3(5.3%)处病变出现两支架间重叠范围〉2mm的情况,但均〈4mm;余54(94.7%)处病变支架间重叠范围均在1-2mm之间;未出现重叠范围〈1mm或支架间隔的情况。结论SBS通过增强支架的可视性,可以指导串联支架间支架精确定位,可很好地应用于冠脉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 冠脉长病变 串联支架 精确定位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指导冠状动脉支架球囊后扩张的辐射剂量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利军 罗建平 +1 位作者 刘安恒 马宏宇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6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评价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中指导球囊后扩张射线剂量研究。方法:按照1:1随机入组分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 subtract,SBS)组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组。比较2组术后即刻管腔获得直径... 目的:评价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中指导球囊后扩张射线剂量研究。方法:按照1:1随机入组分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 subtract,SBS)组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组。比较2组术后即刻管腔获得直径、支架偏心指数及射线剂量。结果:SBS组支架后扩张比例、支架偏心指数明显优于CAG组(P<0.05),2组间射线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S能够在不增加射线辐射量的情况下明显提高支架的可视性,指导支架后扩张,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 射线辐射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指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1例患者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小伟 张蛟 +8 位作者 金至赓 魏玉杰 蔺艺红 杨胜利 罗建平 马东星 韩玮 荆丽敏 刘惠亮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8期722-724,共3页
目的明确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B)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1例均接受StB检查。根据图像质量效果分为三组:优,次优,差。结果本研究中81.1%的病例图像质... 目的明确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B)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1例均接受StB检查。根据图像质量效果分为三组:优,次优,差。结果本研究中81.1%的病例图像质量优,18.9%的病例图像质量次优,无图像质量差病例。结论StB成像简便快速,能增强支架的可视性,对支架的膨胀及贴壁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很好地应用于STEMI患者PCI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11
作者 贾小伟 张蛟 +2 位作者 魏玉杰 金至赓 刘惠亮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90-492,共3页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 Boost,SB)是一种利用动态矫正的X线透视显影来增强支架可视化水平的新技术。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相比,具有简易快捷、安全省时和经济的特点,无需经过特殊培训,可有效地指导经皮冠状动...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 Boost,SB)是一种利用动态矫正的X线透视显影来增强支架可视化水平的新技术。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相比,具有简易快捷、安全省时和经济的特点,无需经过特殊培训,可有效地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本文将对SB的成像原理、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 冠状动脉动脉 介入治疗 支架
下载PDF
肝胆MR对比剂乙氧基苯甲基Gd-DTPA在肾脏的增强显影与排泄
12
作者 张可 S.Zangos +1 位作者 R.Hammersting M.G.Mack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290-290,共1页
目的:评价在MR成像中使用不同剂量的乙氧基苯甲基Gd-DTPA后肾脏排空与使用常规Gd-DTPA后肾脏排空之间对比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在临床的随机和双盲研究中,共有61例患者分别在5种剂量水平上[3、6、12.5、25和50μmol/kg(按体重计)。
关键词 肝胆MR对比剂 乙氧基苯甲基 GD-DTPA 肾脏 增强显影 排泄
下载PDF
电脑近红外线增强显影在乳腺隐匿性疾病中的应用
13
作者 赵宏伟 姜元 +1 位作者 薛金铭 聂峰 《临床医药实践》 2003年第4期258-259,共2页
目的 :发现乳腺隐匿性疾病 ,为乳腺隐匿性病灶手术做准确定位。方法 :乳管内或病灶内注射亚甲兰 ,使病变组织在近红外线扫描下充分显影 ,皮肤标注切口 ,手术切除着色组织。结果 :所有手术均准确定位。结论 :电脑近红外线增强显影在乳腺... 目的 :发现乳腺隐匿性疾病 ,为乳腺隐匿性病灶手术做准确定位。方法 :乳管内或病灶内注射亚甲兰 ,使病变组织在近红外线扫描下充分显影 ,皮肤标注切口 ,手术切除着色组织。结果 :所有手术均准确定位。结论 :电脑近红外线增强显影在乳腺隐匿性疾病手术中定位准确 ,操作简单 ,可作为 X线立体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近红外线增强显影 乳腺隐匿性疾病 应用 乳腺疾病
下载PDF
应用OCT评价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指导支架后扩张对冠状动脉血管壁即刻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利军 罗建平 +2 位作者 王磊 李慧君 马宏宇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414-4419,共6页
目的 比较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 subtract,SBS)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后扩张,并借助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SBS指导冠状动脉支架... 目的 比较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 subtract,SBS)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后扩张,并借助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SBS指导冠状动脉支架后扩张对周围血管壁即刻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64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根据采用SBS指导支架扩张与否,随机分入SBS组和CAG组,所有患者均于植入支架、扩张满意后实施OCT检查。观察OCT下支架内血管壁夹层片、支架内组织脱垂、支架内夹层空洞及支架边缘夹层的发生率和平均长度,并计算支架偏心指数、支架扩张指数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最小管腔直径、术前直径狭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SBS组的支架扩张指数显著高于CAG组(84.89%±0.69%,82.81%±0.54%,P <0.001)。SBS组和CAG组的支架偏心指数分别为0.16±0.05和0.18±0.06,SBS组对支架扩张的优化有优于CAG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153)。两组间组织脱垂发生率、边缘夹层发生率、支架内血管壁夹层片发生率、夹层空洞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SBS指导支架后扩张有改善支架更好扩张的趋势,同时没有增加对支架周围血管壁的破坏。这提示SBS指导支架后扩张优化了冠状动脉支架合理后扩张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壁损伤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原文传递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
15
作者 刘思博 刘远健 +2 位作者 朱栋梁 李韶南 潘艺朝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BS)指导经皮腔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CAD)患者20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美国心脏...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BS)指导经皮腔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CAD)患者20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冠脉病变分型定义的B2或C型病变。20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BS组82例和血管内超声(IVUS)组118例,SBS组患者应用SBS技术指导PCI治疗,IVUS组患者应用IVUS指导PCI治疗。两组患者支架植入后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自动分析系统测量支架直径的相关参数(包括支架直径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并计算支架偏心指数,记录两组患者PCI术中支架偏心指数、支架后扩张、开口病变支架定位不良、长病变串联支架未能重叠情况、平均每台PCI的辐射累积剂量(CD)、总剂量面积乘积(DAP)、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PCI术后对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记录随访期间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无MACE事件的累积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支架偏心指数、指导支架后扩张比例、开口病变支架定位不良比例、支架未能重叠比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12±0.04)vs(0.10±0.03);80.49%vs 85.49%;2.44%vs 2.54%;1.22%vs 2.54%,均P>0.05]。SBS组PCI手术的CD、透视时间和DAP较IVU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4.18±42.29)Gy/cm^(2) vs(1391.82±45.06)Gy/cm^(2);(18.79±3.01)min vs(18.95±3.12)min;(100.24±5.70)Gy/cm^(2) vs(99.47±5.93)Gy/cm^(2);均P>0.05]。SBS组手术时间短于IVUS组[(70.91±6.51)min vs(73.89±8.95)min,P<0.05],手术费用少于IVUS组[(2.98±0.86)万元vs(3.85±0.81)万元,P<0.05]。PCI术后随访18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BS组患者无MACE事件生存率与IVUS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6%vs 94.07%,Log Rank=0.480,P=0.489)。结论SBS技术能便捷、快速有效地指导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取得与IVUS指导相似的效果,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
原文传递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临床应用
16
作者 闫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1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究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介入治疗,并由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指导完成,将图像质量按照导丝和支架柱的可视... 目的:探究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介入治疗,并由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指导完成,将图像质量按照导丝和支架柱的可视性分成三个等级:①具有良好的显影,可视性为优;②具有欠佳的显影,然而不会对术者的判断产生影响,可视性为次优;③具有模糊的显影,会对术者的判断产生影响,可视性为差。结果:对210个支架影像增强显影图像进行采集并分析,其中导丝和支架柱的可视性为优的图像所占比例为75.00%,导丝和支架柱的可视性为次优的图像所占比例为21.67%,导丝和支架柱的可视性为差的图像所占比例为3.33%。结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存在快速、简捷的特点,利用导丝和支架柱的可视性可以对支架的定位进行指导,能够获得更加精确的定位,同时还可以指导球囊后扩张,能够对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的各个环节产生优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 冠状动脉 开口病变 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碘海醇复合染料定位兔舌癌前哨淋巴结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秀寅 石芳 +3 位作者 陈晓平 黄卫 沙炎 吴海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研究碘海醇(欧乃派克)复合染料定位兔舌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兔颈淋巴结炎性肿大模型组(B组)8只和兔VX2舌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组(C组)3只。B组6只和C组3只采用碘海醇和亚甲蓝... 目的研究碘海醇(欧乃派克)复合染料定位兔舌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兔颈淋巴结炎性肿大模型组(B组)8只和兔VX2舌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组(C组)3只。B组6只和C组3只采用碘海醇和亚甲蓝(美蓝)混合液行间接淋巴造影,B组另外2只采用碘海醇和纳米炭混合液行间接淋巴造影。根据CT扫描和染色定位前哨淋巴结。结果兔一侧舌腹外侧注射碘海醇后,只有同侧淋巴管和颈淋巴结增强显影。注射造影剂后双侧淋巴管及颈部淋巴结明显增强显影。在所有实验兔中,每侧颈部仅有一枚淋巴结增强显影,增强显影的淋巴结位于喉气管旁。在CT扫描定位指引下,采用碘海醇和亚甲蓝混合液造影的9只兔均在喉气管旁找到一枚蓝染淋巴结,另外2只采用碘海醇和纳米炭混合液造影的兔也均在喉气管旁找到一枚黑染淋巴结。该蓝染或黑染淋巴结实际位置与间接淋巴造影CT位置一致。结论碘海醇复合染料定位可准确定位兔舌前哨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海醇 兔舌癌 前哨淋巴结 间接淋巴造影 CT扫描定位 淋巴转移 增强显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StentBoost技术的应用及其与血管内超声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菲菲 王禹 +5 位作者 张丽伟 孙红岩 沈东 郭金花 许明明 郝春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StentBoost技术增强冠状动脉支架显影及检测支架扩张不充分的可行性并与血管内超声(IVUS)进行比较。方法:2009-03至2009-06间我院17例同时行IVUS和StentBoost检查的患者资料,平均年龄(55.76±12.63)岁,32~79岁,其中男性13... 目的:探讨StentBoost技术增强冠状动脉支架显影及检测支架扩张不充分的可行性并与血管内超声(IVUS)进行比较。方法:2009-03至2009-06间我院17例同时行IVUS和StentBoost检查的患者资料,平均年龄(55.76±12.63)岁,32~79岁,其中男性13例(76.47%),女性4例(23.53%),分别对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IVUS和StentBoost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小支架直径IVUS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r=0.9733,P<0.0001)优于QCA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r=0.9708,P<0.0001),以及优于QCA与IVUS的相关性(r=0.9589,P<0.0001),而支架偏心指数QCA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最好(r=0.5527;P=0.021)。结论:与QCA相比,StentBoost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术 血管内超声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
下载PDF
Clearstent技术在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重叠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王超 王卫 +3 位作者 王圣 张力立 赵军 李斌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增强显影(Clearstent)技术在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行串联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行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重叠支架置入术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Clearstent组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组,每组60例。比较... 目的:探讨支架增强显影(Clearstent)技术在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行串联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行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重叠支架置入术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Clearstent组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支架重叠位置、支架可视性积分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Clearstent组支架可视性评分显著高于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3,P<0.05);Clearstent组重叠效果良好占比为95%,显著高于CAG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7,P<0.05);Clearstent组术后12个月的主要MACE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CAG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7,P<0.05)。结论:Clearstent技术能增强支架的可视性,准确指导支架定位以及支架后扩张,在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增强显影(Clearstent)技术 冠状动脉弥漫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CAG) 支架置入
下载PDF
携载G250单克隆抗体的纳米微泡靶向于肾细胞癌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阳孟君 王洛夫 +5 位作者 郭燕丽 范校周 钟华 兰卫华 江军 张克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制备携载G250单克隆抗体的纳米微泡,在体内和体外研究其对肾细胞癌的靶向性。方法机械振荡法制备空白脂质纳米微泡并观察其稳定性,生物素-亲和素连接技术将纳米微泡与G250单克隆抗体相连,采用免疫荧光进行验证。细胞免疫荧... 目的本研究拟制备携载G250单克隆抗体的纳米微泡,在体内和体外研究其对肾细胞癌的靶向性。方法机械振荡法制备空白脂质纳米微泡并观察其稳定性,生物素-亲和素连接技术将纳米微泡与G250单克隆抗体相连,采用免疫荧光进行验证。细胞免疫荧光实验鉴定所使用的两种肾细胞癌细胞(786-O和ACHN细胞)中G250的表达情况,靶向结合实验鉴别靶向纳米微泡对786-O和ACHN两种肾细胞癌细胞的体外寻靶能力。在肾细胞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使用纳米微泡进行超声造影,并将采集到的动态图像在定量分析软件Qlab 8.1中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404.9 nm空白纳米微泡和平均粒径为611.4 nm靶向纳米微泡,稳定性能好,同时免疫荧光证实了靶向纳米微泡构建成功,能够与FITC标记的二抗结合,从而显示出绿色荧光;细胞免疫荧光证实G250抗原在786-O细胞中呈膜表达,而ACHN细胞中不表达。在细胞结合实验中发现靶向纳米微泡能够特异性的结合786-O细胞,但不能结合于ACHN细胞。体内超声造影显像从平均值和最大值分析,靶向纳米微泡和空白微泡在786-O肾细胞癌细胞的裸鼠模型的显影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值:(11.74±0.52)vs(16.34±0.40),P=0.001;最大值:(13.07±0.94)vs(18.09±0.82),P=0.003]。结论 G250靶向的纳米微泡可在体外能够特异性的结合G250表达阳性的肾细胞癌细胞,在动物体内能够明显的增强移植瘤的超声显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泡 超声增强显影技术 肾细胞癌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