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莪术醇联合氟尿嘧啶对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莪术醇组、氟尿嘧啶组、联合用药组(莪术醇联合氟尿嘧啶),记录各组的肿瘤体积和瘤重。...目的观察莪术醇联合氟尿嘧啶对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莪术醇组、氟尿嘧啶组、联合用药组(莪术醇联合氟尿嘧啶),记录各组的肿瘤体积和瘤重。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7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肿瘤体积和重量比其他3组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和重量低于莪术醇组(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和重量与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肿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莪术醇组和氟尿嘧啶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CNA的表达降低(P<0.05)。各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P27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莪术醇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27的表达增强(P<0.05);与氟尿嘧啶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27 m RNA的相对表达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莪术醇组和氟尿嘧啶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27蛋白阳性率升高(P<0.05)。结论莪术醇联合氟尿嘧啶能抑制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CNA、P27基因有关。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105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3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24例,甲状腺腺瘤2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105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3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24例,甲状腺腺瘤2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4例。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标本中ER和PR及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的临床意义。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45岁者的E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45岁者,有淋巴结转移者的ER阳性表达率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3.945、3.688, P <0.05);甲状腺滤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的E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232, 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PR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χ2=3.861, P <0.05)。甲状腺滤泡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231, 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的ER及PC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者(χ2=6.561、8.412、4.520、7.695, 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的P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者(χ2=5.519, 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者的ER、PR及PCNA染色阳性分级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者(χ2=4.520,5.988,3.256,3.635,3.968,5.509, P均<0.05)。 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滤泡癌中,ER与PR呈正相关( r =0.459、0.618, 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CNA蛋白表达与ER及PR均呈负相关( r =-0.456、-0.442, P均<0.05)。甲状腺滤泡癌中,PCNA蛋白表达与ER呈负相关( r =-0.635, P <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中ER、PR、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ER、PR、PCNA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三者存在相关性,因此联合检测ER、PR、PCNA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莪术醇联合氟尿嘧啶对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莪术醇组、氟尿嘧啶组、联合用药组(莪术醇联合氟尿嘧啶),记录各组的肿瘤体积和瘤重。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7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肿瘤体积和重量比其他3组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和重量低于莪术醇组(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和重量与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肿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莪术醇组和氟尿嘧啶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CNA的表达降低(P<0.05)。各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P27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莪术醇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27的表达增强(P<0.05);与氟尿嘧啶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27 m RNA的相对表达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莪术醇组和氟尿嘧啶组比较,联合用药组P27蛋白阳性率升高(P<0.05)。结论莪术醇联合氟尿嘧啶能抑制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CNA、P27基因有关。
文摘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105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3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24例,甲状腺腺瘤2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4例。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标本中ER和PR及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的临床意义。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45岁者的E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45岁者,有淋巴结转移者的ER阳性表达率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3.945、3.688, P <0.05);甲状腺滤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的E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232, 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PR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χ2=3.861, P <0.05)。甲状腺滤泡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231, 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的ER及PC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者(χ2=6.561、8.412、4.520、7.695, 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的P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者(χ2=5.519, 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者的ER、PR及PCNA染色阳性分级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者(χ2=4.520,5.988,3.256,3.635,3.968,5.509, P均<0.05)。 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滤泡癌中,ER与PR呈正相关( r =0.459、0.618, 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CNA蛋白表达与ER及PR均呈负相关( r =-0.456、-0.442, P均<0.05)。甲状腺滤泡癌中,PCNA蛋白表达与ER呈负相关( r =-0.635, P <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中ER、PR、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ER、PR、PCNA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三者存在相关性,因此联合检测ER、PR、PCNA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