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协同效益的蓝碳增汇融资机制与路径研究
1
作者 严欣恬 李杨帆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8期200-205,共6页
为实现向可持续、净零排放和韧性社会过渡,亟需探索新的蓝碳融资路径,构建更加丰富的蓝碳融资模式,吸引更多潜在的投资者。梳理国内外蓝碳增汇的融资实践发现,目前蓝碳融资存在收益高度依赖碳交易、融资路径单一、蓝碳项目协同效益融资... 为实现向可持续、净零排放和韧性社会过渡,亟需探索新的蓝碳融资路径,构建更加丰富的蓝碳融资模式,吸引更多潜在的投资者。梳理国内外蓝碳增汇的融资实践发现,目前蓝碳融资存在收益高度依赖碳交易、融资路径单一、蓝碳项目协同效益融资潜力长期被忽视等问题,严重阻碍蓝碳增汇项目的发展。从蓝碳生态系统的协同效益出发,分析蓝碳项目在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渔业栖息地、休闲娱乐方面的协同效益及国际上对蓝碳协同效益融资的前沿探索,提出将蓝碳协同效益纳入融资框架的新思路。建议开发“碳+协同效益”信用额的混合融资模式、结合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反哺蓝碳项目,以及建立基于协同效益的蓝碳融资机制网络来推动环境资源和效益的市场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蓝碳增汇 碳融资 协同效益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双碳”目标
下载PDF
基于多退耕情景的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固碳潜力与增汇格局研究
2
作者 胡冰清 李文博 祝元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8,246,共10页
[目的]以农业固碳增汇为目的,结合耕地资源稳定性识别需开展生态退耕的地块,探究典型黑土区未来多梯度退耕情景下的固碳潜力与增汇格局,为优化黑土区耕地空间适宜性和丰富东北地区农业减排固碳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中部黑土区... [目的]以农业固碳增汇为目的,结合耕地资源稳定性识别需开展生态退耕的地块,探究典型黑土区未来多梯度退耕情景下的固碳潜力与增汇格局,为优化黑土区耕地空间适宜性和丰富东北地区农业减排固碳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中部黑土区200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PLUS-Markov耦合模型和InVEST模型模拟多梯度退耕情景,并对研究区碳储量及因生态退耕所引起的固碳潜力变化及增汇情况进行测算。[结果](1)设定自然发展情景及A,B,C共3类退耕情景,模拟强度递增。在A,B,C情景下需要退掉的耕地面积分别为1.5×10^(4) hm^(2),2.65×10^(4) hm^(2),3.8×10^(4) hm^(2),主要受社会经济因子驱动较强,约占总贡献度的30%。从退耕类型上看,退耕还林范围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四平市、东辽县和长春市等地,退耕还草规模较小但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多在双辽市和农安县等地;(2)随模拟退耕强度增大,研究区碳储量呈上升趋势,在退耕情景A,B,C下预计分别达到7.26×10^(6) Mg, 7.27×10^(6) Mg和7.27×10^(6) Mg,整体呈现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分布特征,其中高碳汇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舒兰市、永吉县和桦甸市等地。(3)不同退耕情景下,研究区增汇格局相对稳定,多集中在研究区东部和南部。综合权衡粮食安全因素和农业固碳需求,建议参考退耕情景B开展生态退耕,四平市、东辽县和长春市将成为吉林省中部黑土区重点农业固碳增汇单元,预计可增加碳储量分别达到1 963.4 Mg, 806.48 Mg与703.06 Mg。[结论]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农业固碳减排依赖于漫川漫岗区的边际不稳定耕地退耕还林,应科学权衡耕地的产能状况和生态效应布局退耕工程、制定退耕时序,同时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调节粮食产能,以达到提升黑土区耕地空间适宜性和农业系统可持续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耕 碳储存 InVEST模型 增汇
下载PDF
蓝碳研究现状及增汇发展前景概述
3
作者 徐曼嫚 吕清玄 +2 位作者 张治双 刘丹 徐威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087-0090,共4页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在全世界气候变化与碳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蓝碳(海洋碳汇)是通过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动捕获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储存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我国蓝碳发展潜力及增汇潜力巨大,同时拥有三大蓝...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在全世界气候变化与碳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蓝碳(海洋碳汇)是通过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动捕获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储存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我国蓝碳发展潜力及增汇潜力巨大,同时拥有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即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本文通过阐述蓝碳特征、机制及研究现状,分析了蓝碳增汇模式与发展前景,助力于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同时,大力推动蓝碳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生态系统 增汇 发展 碳中和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绿色空间韧性—减碳—增汇协同范式与设计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丁戎 栾博 +1 位作者 罗珈柠 祝明建 《园林》 2023年第1期16-24,共9页
绿色空间有助于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提高韧性与减排增汇能力,目前缺乏增进协同增效的有效设计途径。通过对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综述,探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绿色空间韧性—降碳协同范式与设计策略,提出全周期迭代演进的动态适应... 绿色空间有助于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提高韧性与减排增汇能力,目前缺乏增进协同增效的有效设计途径。通过对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综述,探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绿色空间韧性—降碳协同范式与设计策略,提出全周期迭代演进的动态适应性范式和七项原则性策略,应用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城市绿地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议与展望。研究结果发展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为发挥绿色空间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作用、推进城市高质量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绿色基础设施 协同范式 减排增汇 城市韧性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修复的滨海蓝碳增汇研究
5
作者 蔡悦荫 洪杉杉 +3 位作者 张广帅 郝彦菊 孙家文 杨玉成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5期11-16,共6页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蓝碳增汇的有效手段。文章总结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措施及其增汇作用,在回顾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政策发展历程和总结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概况的基础上,以2021—2022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例,...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蓝碳增汇的有效手段。文章总结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措施及其增汇作用,在回顾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政策发展历程和总结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概况的基础上,以2021—2022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例,评估了34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后可能增加的滨海蓝碳。最后从基础调查、增汇技术、工程实施和蓝碳市场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滨海湿地 海洋生态修复 固碳增汇
下载PDF
服务双碳目标的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增汇途径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4 位作者 高吉喜 袁静芳 黄艳 王斌 彭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662-5673,共12页
中国在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国是全球人工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贡献者是人工林,是中国陆地碳汇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碳汇增长潜... 中国在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国是全球人工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贡献者是人工林,是中国陆地碳汇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碳汇增长潜力,加强人工林碳增汇方案研究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梳理了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的主要因子和环节,分别从增加碳汇强度型增汇、保护修复型增汇、减少碳排放型增汇、技术提高型增汇和市场引领型增汇5个方面提出了12条人工林碳增汇途径,以期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人工林 增汇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矿山生态修复减排增汇措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迅 张爱伟 +2 位作者 黄磊 赵士阳 张文星 《中国煤炭》 2023年第6期109-115,共7页
“双碳”目标下,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一方面能使矿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矿区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在分析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减排增汇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从地灾治理、土壤改良、植被重构、... “双碳”目标下,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一方面能使矿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矿区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在分析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减排增汇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从地灾治理、土壤改良、植被重构、矿区固废、能源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对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减排增汇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研究了碳汇能力巩固技术;阐述了开展矿区自身能源循环利用、引进并发展新能源助力减排增汇等措施;简要介绍了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的减排增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矿山生态修复 减排增汇 碳源
下载PDF
运用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及灰色预测模型对黑龙江省森林增汇潜力的估测
8
作者 韩旭超 高丹丹 李顺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0-73,共4页
以全国第三次到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共7期)为数据源,以森林碳库总碳储量为评价指标,以天然林、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森林蓄积量、森林面积等9项林分因子为森林增汇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 以全国第三次到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共7期)为数据源,以森林碳库总碳储量为评价指标,以天然林、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森林蓄积量、森林面积等9项林分因子为森林增汇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模型)对黑龙江省森林蓄积量增量进行预测,采用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建立森林蓄积量与碳储量的转换关系,测算黑龙江省森林增汇潜力。结果表明:到2030年,黑龙江省森林新增碳汇369.05 Mt,可抵消同期黑龙江省排放的二氧化碳的11.71%。2030—2060年,黑龙江省新增碳汇197.61 Mt,可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724.57 Mt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森林增汇 林业经济 森林生态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种植业减排增汇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9
作者 孔德雷 姜培坤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7-1365,共9页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各个行业领域的参与。与其他行业不同,种植业既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有巨大的固碳增汇潜力,推进种植业领域减排增汇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梳理了种植...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各个行业领域的参与。与其他行业不同,种植业既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有巨大的固碳增汇潜力,推进种植业领域减排增汇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梳理了种植业领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和甲烷(CH_(4))]主要排放源,包括过量施用氮肥、节水灌溉稻田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导致的N_(2)O排放;淹水稻田以及反刍动物造成的CH_(4)排放;除了上述直接排放,种植生产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间接碳排放。着重分析了种植业温室气体减排与固碳增汇潜力,汇总了主要的减排增汇途径,包括旱地N_(2)O减排和稻田CH_(4)减排;通过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以及种植业废弃物热解炭化还田来增加种植业固碳增汇潜力。讨论了碳标签和碳交易对于推动中国种植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明确了种植业领域的减排增汇必须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避免盲目减排、过度减排,必须与种植业绿色发展协同进行,建立完善的保障和创新体系,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中和 碳达峰 温室气体减排 固碳增汇 碳标签
下载PDF
基于减排增汇潜力评价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10
作者 卞新寅 胡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6-1126,共11页
区域尺度减排增汇目标实现亟需城市协同治理和空间多要素统筹。本研究将城市尺度的减排增汇潜力评价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进行有效衔接,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建立“城市尺度减排增汇潜力评价——栅格尺度生态安全格局重要性评价——区域... 区域尺度减排增汇目标实现亟需城市协同治理和空间多要素统筹。本研究将城市尺度的减排增汇潜力评价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进行有效衔接,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建立“城市尺度减排增汇潜力评价——栅格尺度生态安全格局重要性评价——区域国土空间生态源地识别与廊道判定”的多尺度融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宣城、淮安、马鞍山、镇江减排增汇潜力较大,在区域分工中需承担更多减排增汇责任。②以减排增汇潜力评价结果作为空间修正依据进而识别出南京都市圈重要生态基底,主要分布于南部大片林地和大型湖泊、北部林草混合片区和大型湖泊,以及横穿都市圈中部的长江。③在都市圈内识别生态源地和廊道,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空间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增汇 生态安全 潜力评价 格局优化 南京都市圈
下载PDF
让“蓝碳增汇”助力江苏实现“双碳”目标
11
作者 吴胜兴 胡刚 唐伯平 《群众》 2023年第14期48-5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须从减少二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须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双向发力。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称之为“绿碳”和“蓝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生态系统 二氧化碳排放 增汇 海洋碳 助力
下载PDF
基于自然的海岸带蓝碳增汇措施及其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镇杭 刘大海 +1 位作者 池源 李彦平 《海岸工程》 2023年第1期13-24,共12页
海岸带碳汇类型多、潜力大,不仅是重要的碳源/汇空间,具有强大的碳捕获、碳埋藏能力,是推动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区域。本文基于海岸带及海岸带蓝碳的自然禀赋特征分析,结合红树林、盐沼湿地和海草床三种生态系统,从自... 海岸带碳汇类型多、潜力大,不仅是重要的碳源/汇空间,具有强大的碳捕获、碳埋藏能力,是推动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区域。本文基于海岸带及海岸带蓝碳的自然禀赋特征分析,结合红树林、盐沼湿地和海草床三种生态系统,从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等角度开展研究,综合分析了现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修复与增汇技术并总结归纳其优缺点;探索构建现实可达的海岸带蓝碳增汇技术体系,将其分为修复技术、辅助技术、管理与价值化技术;面向未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科学问题和管理需求,以期为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提供一定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碳 自然禀赋 增汇措施 技术体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农业增汇减排的路径与潜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洋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122,共3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今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不仅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因此探讨其增汇减排路径与潜力意义重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农业的增汇减排。为此,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双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今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不仅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因此探讨其增汇减排路径与潜力意义重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农业的增汇减排。为此,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双碳”历程和经验,梳理了我国农业主要的增汇减排路径与潜力及其对“双碳”目标的贡献。农业低碳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畜牧业及渔业等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农业增汇减排 温室气体 “双碳”目标
下载PDF
基于固碳增汇的日本落叶松经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鼎淇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1期149-159,共11页
全球碳排放一直是大众关注的重点。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出台的碳排放政策,配套的相关研究也出现很高的热度。以日本落叶松林为对象,为探究日本落叶松林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最优碳汇增长模式,以固碳增汇模式规划其抚育方式,设计了经营方案。... 全球碳排放一直是大众关注的重点。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出台的碳排放政策,配套的相关研究也出现很高的热度。以日本落叶松林为对象,为探究日本落叶松林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最优碳汇增长模式,以固碳增汇模式规划其抚育方式,设计了经营方案。采用划分林分生长阶段,在固碳增汇经营目标指导下,规划出不同林龄、不同林分应该对应的不同固碳增汇经营方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根据前期调查结果,根据现有林分特征从林木类型划分、目标直径确定、目标树密度确定、目标林相预期、抚育采伐、林下更新与植物保护等方面探讨了日本落叶松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要素;②基于固碳增汇技术与理论,结合日本落叶松林木生长规律,将其划分为4个固碳增汇经营阶段,并将4个阶段与普通森林群体的生长发育阶段相结合,针对不同立地条件,给出适用于不同阶段的经营措施;③提出日本落叶松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该技术能有效改善林分碳汇增长量,实现碳汇价值,通过阶段性抚育作业,实现单调的用材目标向碳汇用材双目标的转变;④通过调查不同初植密度下10年生日本落叶松单株碳汇量,发现当初值密度为2400~2500株/hm 2时10年单株碳汇量最高,公顷碳汇量也是最高值,所以初植密度应选2400~2500株/hm 2;⑤当抚育间伐株数强度为20%,幼龄林间伐后郁闭度为0.7,中龄林间伐后郁闭度为0.6时,每木碳汇量、全林碳汇量提升最快;⑥修枝及林地土壤管理后的林地每木碳汇量提升速度均高于未进行对照样地,两种经营方式对每木碳汇量提升均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固碳增汇经营 经营方式碳
下载PDF
“增汇降排”导向下镇级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整治探索——以邛崃市平乐生态涵养发展片区为例
15
作者 蒋源 丁睿 +2 位作者 于儒海 张佩 胡东洋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7期54-62,共9页
国土空间是承载各类碳汇和碳排要素的根本载体,因此,国土空间的“增汇降排”是实现各个领域“增汇降排”在空间层次的核心抓手。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平乐生态涵养发展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识别其全域碳汇源、碳排源,并针对其... 国土空间是承载各类碳汇和碳排要素的根本载体,因此,国土空间的“增汇降排”是实现各个领域“增汇降排”在空间层次的核心抓手。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平乐生态涵养发展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识别其全域碳汇源、碳排源,并针对其影响要素开展研究。研究表明,可通过提升规模连片度、生态物种多样性等强化生态空间的碳汇能力,可通过提升耕地质量、优化种植模式等促进农业空间碳排与碳汇的内部平衡,可通过提升用地集约度、使用效率等降低城镇空间的碳排能力,并据此制定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整治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技术逻辑、方法应用、研究成果等方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汇降排 国土空间格局 空间整治 邛崃市平乐片区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矿区生态修复减排增汇实现对策
16
作者 吕高元 徐威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251-253,共3页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矿产资源开采大国与消耗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数十年大规模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建设工作,我国由于过量开采、不当开采而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情况也愈发明显与严重。因此,为了改变当前矿产资源开采模式,以高质量的矿...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矿产资源开采大国与消耗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数十年大规模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建设工作,我国由于过量开采、不当开采而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情况也愈发明显与严重。因此,为了改变当前矿产资源开采模式,以高质量的矿区开采方式改变传统粗放式的开采方式,新时代的碳中和矿产资源开采模式已被提出和实践。本文也将立足于此,对碳中和背景下矿区生态修复减排增汇发实现对策进行研究与讨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生态修复 减排增汇
下载PDF
《黑龙江省生态系统增汇规划(2021-2030年)》印发
17
作者 姜军 钟诚 《黑龙江国土资源》 2023年第3期10-10,共1页
3月30日,《黑龙江省生态系统增汇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这是全国首部关于生态系统增加碳汇能力的规划,也是规划期内黑龙江省生态系统增汇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 3月30日,《黑龙江省生态系统增汇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这是全国首部关于生态系统增加碳汇能力的规划,也是规划期内黑龙江省生态系统增汇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专门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性文件 生态系统 碳中和 战略决策 增汇 黑龙江省 《规划》 稳妥推进
下载PDF
森林、林业活动与温室气体的减排增汇 被引量:37
18
作者 张小全 武曙红 +1 位作者 何英 侯振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0-156,共7页
大气中CO_2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引起的全球变暖,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大气CO_2浓度的措施中,森林和林业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森林可吸收并固定大气CO_2,是大气CO_2的吸收汇和贮存库;而毁林... 大气中CO_2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引起的全球变暖,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大气CO_2浓度的措施中,森林和林业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森林可吸收并固定大气CO_2,是大气CO_2的吸收汇和贮存库;而毁林是大气CO_2的重要排放源。通过适当的林业活动可增强碳吸收汇、保护现有的碳贮存,通过替代措施可减少化石燃料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林业活动在未来减缓大气温室气体上升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阐明了全球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在减缓大气CO_2浓度上升中的作用以及与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有关的减排增汇措施和潜力,以期对我国制定CO_2减排增汇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林业活动 温室气体 减排 增汇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 被引量:34
19
作者 韩道瑞 曹广民 +6 位作者 郭小伟 张法伟 李以康 林丽 李婧 唐艳鸿 古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408-7417,共10页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以原生矮嵩草草甸、退化草甸、人工草地以及农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该4种不同土地格局下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现状。以原生矮嵩草草甸土壤碳储量为基准对不同类型高寒生态系统...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以原生矮嵩草草甸、退化草甸、人工草地以及农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该4种不同土地格局下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现状。以原生矮嵩草草甸土壤碳储量为基准对不同类型高寒生态系统的碳增汇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增汇潜力有很大差异,在0—40cm土层中,(1)原生草甸碳储量最高,达到17098 g C/m2,退化草甸、人工草地和农田的有机碳汇增加潜力分别为:5637、3823、1567 g C/m2。(2)对于退化草甸和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明显低于原生草甸和农田。(3)地下生物量碳储量主要集中在0—20cm,且原生草甸地下生物量的碳储量比其他3个植被类型高3.6—5倍。总体上,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的碳增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退化草甸 增汇潜力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碳增汇潜力估测方法 被引量:26
20
作者 曹广民 龙瑞军 +5 位作者 张法伟 李以康 林丽 郭小伟 韩道瑞 李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591-6597,共7页
以广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草甸碳储存的场所、碳库容量随草甸演替的变化过程及其碳增汇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探讨了高寒草甸碳增汇潜力估测的困惑与解决方法。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空间分... 以广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草甸碳储存的场所、碳库容量随草甸演替的变化过程及其碳增汇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探讨了高寒草甸碳增汇潜力估测的困惑与解决方法。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极大,主要受到土层厚度和草地演化进程的影响。高寒草甸碳主要贮存于草毡表层,其增汇潜力在于退化草地草毡表层的恢复与重建。保持适宜厚度的草毡表层是协调高寒草甸生产与碳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随着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土壤容重呈现下降趋势,计算其系统碳增汇潜力,需要用根土体积比进行土层深度的校正。高寒草甸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但其潜力的发挥受到气候和草地恢复与管理措施的影响,比较漫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汇潜力 高寒草甸 草毡表层 演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