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驱剂交替注入方式对调驱增油降水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楠 葛嵩 +3 位作者 李彦阅 夏欢 薛宝庆 王楠 《当代化工》 CAS 2019年第8期1668-1670,1674,共4页
调驱剂交替注入可以使调驱剂进入油藏深部,实现深度调剖,同时又可以避免对中低渗层的损害,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针对渤海油田现场油田堵水技术需求,以油藏工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各项仪器设备,建立物理模型,开展调驱剂不同注入方式... 调驱剂交替注入可以使调驱剂进入油藏深部,实现深度调剖,同时又可以避免对中低渗层的损害,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针对渤海油田现场油田堵水技术需求,以油藏工程为理论基础,利用各项仪器设备,建立物理模型,开展调驱剂不同注入方式对调驱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综合分析得知,在交联剂和聚合物类型相同的情况下,聚合物凝胶分子线团尺寸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增大,聚合物类型相同时,交联剂3所配制的线团尺寸最大;"强化调剖段塞+弱凝胶+微界面溶液"交替注入既扩大了波及体积,又提高了洗油效率,使得增油降水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交替注入 增油降水 物理模拟
下载PDF
组合测井有效增油降水
2
作者 罗霞 常文莉 《国外测井技术》 2005年第5期75-75,共1页
日前,大港油田测试公司技术研究所技术人员利用组合测井技术对官23—51井进行增油降水,含水率由100%降至82%,截至6月30日已经累计增油350余吨。
关键词 增油降水 组合测井 测井技术 技术人员 田测试 研究所 含水率
下载PDF
CO2吞吐降水增油技术在板桥油田板14-1区块的应用实践
3
作者 潘国振 张红超 曹云龙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9年第18期44-44,共1页
针对板桥油田中浅层边底水稠油油藏“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高含水”的开发难点,为有效控制边底水,提高区块采收率,实现高效开发;2018年以来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先后对板14-1区块相关油井实施了二氧化碳吞吐降水增油技术,增油降水效果... 针对板桥油田中浅层边底水稠油油藏“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高含水”的开发难点,为有效控制边底水,提高区块采收率,实现高效开发;2018年以来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先后对板14-1区块相关油井实施了二氧化碳吞吐降水增油技术,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 板14-1区块 CO2吞吐降水技术
下载PDF
新疆油田:内源微生物驱两个试验区增油超万吨
4
《石油知识》 2015年第5期22-22,共1页
截至今年8月,新疆油田公司三次采油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其中,内源微生物驱先导试验项目进展顺利,两个试验区增油降水效果明显,累计增油1.4万多吨。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是在注入水中引入矿物质激活油藏中原有微生物,通过增加洗油效... 截至今年8月,新疆油田公司三次采油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其中,内源微生物驱先导试验项目进展顺利,两个试验区增油降水效果明显,累计增油1.4万多吨。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是在注入水中引入矿物质激活油藏中原有微生物,通过增加洗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来提高采收率的一种三次采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油降水效果 新疆田公司 微生物驱 试验区 三次采技术 微生物采技术 试验项目 波及体积
下载PDF
ICD筛管环空连续封隔+裂缝充填双重控水实验——以南海东部X油田裂缝型礁灰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饶志华 薛亮 +3 位作者 单彦魁 裴柏林 宋晓强 赵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了探究连续封隔体技术在裂缝型礁灰岩强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中的机理,通过建立双重介质地层与井筒一体化物理模型,进行了不控水、封隔体颗粒+ICD筛管井筒控水、封隔体颗粒+ICD筛管双重(井筒+裂缝)控水对比实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双重... 为了探究连续封隔体技术在裂缝型礁灰岩强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中的机理,通过建立双重介质地层与井筒一体化物理模型,进行了不控水、封隔体颗粒+ICD筛管井筒控水、封隔体颗粒+ICD筛管双重(井筒+裂缝)控水对比实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双重控水实验的井口含水率降幅是井筒控水实验的5倍,且井口含水率对裂缝宽度有明显的敏感性;在对比实验中双重控水实验产液剖面的不均匀系数最小,其次为井筒控水实验,不控水实验的不均匀系数最大;双重控水实验中产油基质的累计压差最大,增油效果最好,其次为井筒控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2口双重控水井含水率仅为邻近2口未控水井含水率的1/4~1/12,现场试验与室内物模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高效开发裂缝型礁灰岩强底水油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D筛管 封隔体颗粒 双重介质 水平井 双重控水 降水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霞 孙建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101,共4页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历经12年,聚合物驱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油藏工程配套技术。聚合物驱对象逐步由主力油层转向二类油层,为了积极探索三类油层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大庆油田分别在萨南、萨中、萨北开发区,...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历经12年,聚合物驱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油藏工程配套技术。聚合物驱对象逐步由主力油层转向二类油层,为了积极探索三类油层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大庆油田分别在萨南、萨中、萨北开发区,对葡萄花、萨尔图、高台子油层开展了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井距条件下,三类油层可以实现低分子量聚合物的连续注入;聚合物驱在三类油层中的应用,见到了一定的增油降水效果,中心井区综合含水平均下降幅度为5—7个百分点;聚合物驱过程中,表外储层没有得到有效动用,表内储层动用厚度没有明显增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注聚参数条件下的储层动用状况认为,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更适合采取低分子量、相对高浓度的注入方式;从各试验区的总体效果来看,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应用聚合物驱技术,预计可提高采收率5个百分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 聚合物驱 增油降水 动用状况 注入方式
下载PDF
酸化含水油井的油外相乳化酸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春杰 段吉国 +1 位作者 尹仲英 郭淑芝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39,共3页
非均质注水开发油藏进入产量递减阶段油井普遍见水 ,采用常规水基酸化液导致产液含水率上升而增油不明显 ,对此 ,研制了一种酸 /油型乳化酸 ,作为含水油井的选择性酸化液 .在室内进行了乳化酸与土酸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 ,所研制的乳化... 非均质注水开发油藏进入产量递减阶段油井普遍见水 ,采用常规水基酸化液导致产液含水率上升而增油不明显 ,对此 ,研制了一种酸 /油型乳化酸 ,作为含水油井的选择性酸化液 .在室内进行了乳化酸与土酸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 ,所研制的乳化酸具有缓速、防腐、防膨以及对岩石骨架损害小等优良性能 .在大庆油田的 14口含水油井进行基质酸化试用 ,平均单井日增油 6.8t,含水率下降 0 .7%,有效期 9个月 ,累计增油 2 .6万t.该乳化酸 ,增油降水明显 ,有效期长 ,成本低 ,便于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酸 乳化酸 增油降水 层酸化 配方
下载PDF
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调整措施 被引量:12
8
作者 隋同花 邓新颖 +3 位作者 冯新永 张洪林 韩军 刘国华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调整措施 效果 地层水矿化度 合理井距 注入压力 增油降水效果 注聚合物 层温度 聚合物溶液
下载PDF
大港油田石油工程注水井调剖累计增油超千吨
9
《石油石化节能》 2010年第2期11-11,共1页
由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完成的枣132注水井调剖效果显著,截至2010年3月29日,2口受益井稳定生产334d,累计增油1021t。枣132井是风化店油田的一口注水井,对应的2口受益井为风21—15井和风22—15井。自2008年10月转注后,2口井特别是... 由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完成的枣132注水井调剖效果显著,截至2010年3月29日,2口受益井稳定生产334d,累计增油1021t。枣132井是风化店油田的一口注水井,对应的2口受益井为风21—15井和风22—15井。自2008年10月转注后,2口井特别是风21—15井含水量明显上升,产量下降。该井所在的孔一北断块储量较丰富,剩余储量较高,实施调剖是降水增油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调剖 大港 降水 工程 累计 剩余储量 调剖效果 研究院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中、低渗透率油层聚合物驱油开发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公衍富 王锦梅 张彦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萨北厚层试验区中、低渗透层 (萨Ⅱ 10— 16层 )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研究表明 ,在萨北地区中、低渗透层进行聚合物驱油 ,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不考虑自然递减 ,中心井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10 15% ,吨聚合物增油 10 9t;考虑... 萨北厚层试验区中、低渗透层 (萨Ⅱ 10— 16层 )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研究表明 ,在萨北地区中、低渗透层进行聚合物驱油 ,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不考虑自然递减 ,中心井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10 15% ,吨聚合物增油 10 9t;考虑自然递减 ,中心井吨聚合物增油 169t,为大庆油田拓宽了聚合物驱油的应用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率 聚合物驱 开发效果 大庆 矿场试验 增油降水效果
下载PDF
水玻璃凝胶堵剂的制备及在注水开发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怀珠 郭吉清 +1 位作者 孙蓉 郑家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67,共4页
针对冀东油田中深层注水开发油藏存在注入水沿平面单向突进、吸水剖面差异大、注采调控难度大等问题,用水玻璃、网络保水剂和延迟活化剂制备了水玻璃凝胶堵剂,分析了水玻璃凝胶堵剂的成胶原理,研究了该堵剂的注入性与封堵性能,并在冀东... 针对冀东油田中深层注水开发油藏存在注入水沿平面单向突进、吸水剖面差异大、注采调控难度大等问题,用水玻璃、网络保水剂和延迟活化剂制备了水玻璃凝胶堵剂,分析了水玻璃凝胶堵剂的成胶原理,研究了该堵剂的注入性与封堵性能,并在冀东油田开展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由水玻璃、延迟活化剂和网络保水剂(质量比为5∶1∶0.2)制备的水玻璃凝胶堵剂注入性和封堵性良好,对中渗和低渗填砂管的封堵率分别为93.5%和97.3%;堵剂选择性较好,优先进入高渗透层进行封堵,堵剂突破后低渗储层的分流率由29.8%增至85.2%,高渗储层的分流率由70.2%降至14.8%。包裹硅酸凝胶、硅酸盐沉淀的大分子交联网状结构提高了水凝胶的成胶强度。水玻璃凝胶堵剂在冀东油田现场应用6口井,增油降水效果明显,平均单井注水启动压力上升4.67 MPa,吸水剖面得到改善,注入水波及体积增加,对应8口油井见效,累计增油431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 凝胶 堵剂 增油降水 注水开发 冀东
下载PDF
泌123区块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永太 周越崎 +1 位作者 薛迪 李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05,共3页
为了解决古城油田泌123区块原油黏度高、油水流度比大、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经过室内筛选评价,确定应用高浓度聚合物驱技术大幅度提高普通稠油油藏泌123区块的原油采收率,为了防止聚合物窜流,配套应用整体深部调剖技术。泌123区... 为了解决古城油田泌123区块原油黏度高、油水流度比大、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经过室内筛选评价,确定应用高浓度聚合物驱技术大幅度提高普通稠油油藏泌123区块的原油采收率,为了防止聚合物窜流,配套应用整体深部调剖技术。泌123区块注入聚合物溶液0.50PV,油井见效率96.6%,累积增油4.47×10^4t。见效高峰期日产油由49.5t上升到82.5t,含水由92.1%下降到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普通稠 整体深部调剖 现场应用 增油降水
下载PDF
纳米分散体驱油技术在渤海Q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田苗 王涛 +1 位作者 徐国瑞 贾永康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3期77-81,89,107,共7页
针对渤海Q油田纵向层多、层薄、非均质性强,注入水沿高渗层突破日益严重,注入水质严重超标,常规的调剖、调驱体系易造成注入压力高、注入困难及中低渗透层伤害等问题,开展了纳米分散体驱油技术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0.5%... 针对渤海Q油田纵向层多、层薄、非均质性强,注入水沿高渗层突破日益严重,注入水质严重超标,常规的调剖、调驱体系易造成注入压力高、注入困难及中低渗透层伤害等问题,开展了纳米分散体驱油技术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0.5%的纳米分散体溶液可使Q油田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10-3级别,对原油降黏率达到48.7%,岩心驱替动态洗油效率相比水驱提高25%~46%;该技术在海上油田的首次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实验井组3口油井含水率降低了3%~10%,在6个月有效期内累计增油6158 m3,为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调驱 纳米分散体 增油降水
下载PDF
直流电场采油矿场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凤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8-80,共3页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采用直流电场在临64 -5井组进行了增油降水矿场试验。该技术以注水井为负极,以油井为正极,在油水井间施加一个直流电场,利用电化学原理使油、水的相渗透率发生变化,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试验中临64 -5井日产油量由通...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采用直流电场在临64 -5井组进行了增油降水矿场试验。该技术以注水井为负极,以油井为正极,在油水井间施加一个直流电场,利用电化学原理使油、水的相渗透率发生变化,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试验中临64 -5井日产油量由通电前的3 .8t上升到5 .8t,综合含水率由82 .3 %下降到7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场 电渗 电泳 矿场试验 临盘 增油降水机理 二次采 物理法采
下载PDF
含油污泥深部调驱先导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秀存 程长昆 王兴宏 《青海石油》 2008年第2期35-40,共6页
用含油污泥作深部调驱,在很大程度上能减低整个区块的综合含水,同时增油效果也较明显。
关键词 污泥 配方 试验 增油降水
下载PDF
改进和完善超细水泥封堵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16
作者 蔡如意 余庆中 +1 位作者 杨学文 任红立 《内江科技》 2005年第4期69-70,共2页
超细水泥封堵技术是封堵油水井高渗透层段,减少产水量或无效注水,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超细水泥封堵用剂配方及施工工艺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油水井封堵措施有效率,结合酸化、补孔等措施,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关键词 封堵技术 超细水泥 田开发 应用 增油降水效果 水驱效率 有效措施 施工工艺 水泥封堵 水井 高渗透 产水量 高注入 有效率 层段 注水 酸化
下载PDF
渤海油田不同时机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伟 张贤松 +2 位作者 陈付真 姜汉桥 陈民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4 9,9,共6页
为研究海上油田不同时机聚合物驱油效果,使用渤海油田的油藏数据,采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机聚合物驱在波及面积、无水采油期和驱替前缘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为兼顾不同时机聚合物驱增油及降水效果,定义综合... 为研究海上油田不同时机聚合物驱油效果,使用渤海油田的油藏数据,采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机聚合物驱在波及面积、无水采油期和驱替前缘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为兼顾不同时机聚合物驱增油及降水效果,定义综合换油率来表征不同时机聚合物驱油效果。结果表明,与中后期聚合物驱比较,早期聚合物驱前缘推进均匀,注入水突破时间延迟,波及效率高,油藏驱替效果得到改善。注聚合物时机较早,开发早期综合换油率较高,早期聚合物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增油和降水的作用发挥得更好。对于受开发时间限制及要求高速高效开发的海上油田,早期聚合物驱技术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早期聚合物驱 增油降水效果 综合换
下载PDF
高温裂缝性致密油藏深部调驱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靖 张磊 蒲春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5,共4页
以纤维素、AMPS、AM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接枝共聚物,该聚合物易溶于水,初始黏度低,具有较好的耐温抗剪切能力,能运移至地层深部并能长期稳定。以该聚合物为主剂合成的凝胶强度可控、交联时间可控、稳定性强,能在地层条件下长期滞留形成有... 以纤维素、AMPS、AM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接枝共聚物,该聚合物易溶于水,初始黏度低,具有较好的耐温抗剪切能力,能运移至地层深部并能长期稳定。以该聚合物为主剂合成的凝胶强度可控、交联时间可控、稳定性强,能在地层条件下长期滞留形成有效封堵。矿场试验采用调驱剂与清水交替的多级段塞逐级注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式不仅能防止近井地带憋压,更能将调驱剂推向地层深部以更大范围的扩大波及系数。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说明所研发的调驱剂和采用的多级交替注入方式对高温裂缝性致密油藏的增油控水是适用的,这为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温 裂缝性致密 接枝共聚 多级交替注入 增油降水
下载PDF
螺杆泵采油技术在高升油田的应用
19
作者 赵麟天 《管理观察》 2009年第25期70-71,共2页
利用螺杆泵的优势,在出砂井、停产井、高凝油井、普通稠油井及高含水井上开展了螺杆泵采油试验,并对螺杆泵采油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试验表明,螺杆泵可延长出砂井的检泵周期,实现了普通稠油井和高凝油井的正常生产,并且在稠油高... 利用螺杆泵的优势,在出砂井、停产井、高凝油井、普通稠油井及高含水井上开展了螺杆泵采油试验,并对螺杆泵采油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试验表明,螺杆泵可延长出砂井的检泵周期,实现了普通稠油井和高凝油井的正常生产,并且在稠油高含水井上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排砂 工艺转换 增油降水
下载PDF
稠油油藏乳化降黏与“宏观和微观”转向联合作业效果实验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兴佳 卢祥国 +2 位作者 王威 何欣 王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08,共7页
针对稠油油藏现场开发的实际需求,以室内评价的方式开展了L油藏稠油乳化降黏与"宏观和微观"转向联合作业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冻胶分散体颗粒具有不规则外观形态,可以在多孔介质内发生机械捕集而产生液流转向作用;稠油与... 针对稠油油藏现场开发的实际需求,以室内评价的方式开展了L油藏稠油乳化降黏与"宏观和微观"转向联合作业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冻胶分散体颗粒具有不规则外观形态,可以在多孔介质内发生机械捕集而产生液流转向作用;稠油与乳化剂作用可以形成"O/W"或"W/O/W"型乳状液,进而明显改善稠油流动性;与稠油乳化剂溶液和冻胶分散体颗粒分段塞注入方式相比较,混合形成的非均相体系能够发挥扩大波及体积与提高洗油效率的协同作用;对于存在大孔道或特高渗透条带的厚油层,单独冻胶分散体(或微球)颗粒在多孔介质内的滞留较为困难,难以取得较好液流转向效果,它与稠油乳化降黏剂和强凝胶联合使用才能实现宏观和微观液流转向、改善稠油流动性和提高洗油效率的协同效应,进而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冻胶分散体 强凝胶 协同效应 增油降水效果 物理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