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乔震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19-0022,共4页
旨在探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了98名增生性胃息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了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依靠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 旨在探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了98名增生性胃息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了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依靠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长和首次进食时间方面,均大大优于常规疗法组(P<0.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5.92%,远胜于常规疗法的83.68%(P<0.05)。并且,观察组病患术后症状出现率仅8.16%,比普通疗法用者的24.48%低很多,此差异亦显著(P<0.05)。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对于治疗增生性胃息肉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镜电凝切除术 增生性胃息肉 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包永茂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HG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福建省汀州医院收治的102例HG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行电凝切除术,试验组采...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HG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福建省汀州医院收治的102例HG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行电凝切除术,试验组采用无痛胃镜行电凝切除术,两组均持续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生命质量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术后4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生理机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两组生理机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下进行电凝切除术治疗HGP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相关手术指标,减少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胃息肉 无痛 电凝术 疼痛程度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亚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4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胃息肉患者应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08~ 2018-10我院92例增生性胃息肉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研究组行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比较... 目的:探讨增生性胃息肉患者应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08~ 2018-10我院92例增生性胃息肉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研究组行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并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2/46),低于对照组19.57% (9/46) (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17.39% (8/46) (P<0.05).结论:增生性胃息肉患者应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能优化有数情况,加快术后康复,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镜电凝切除术 增生性胃息肉 安全性
下载PDF
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对增生性胃息肉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彭浩 郑卫国 +1 位作者 沈迎雁 黄培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4期691-692,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对增生性胃息肉(HGP)患者并发症及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HG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无痛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予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无痛组在此基础上予无痛处理。结果无痛组术区视野优...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对增生性胃息肉(HGP)患者并发症及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HG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无痛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予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无痛组在此基础上予无痛处理。结果无痛组术区视野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无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无痛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可改善HGP患者术区视野及减少手术创伤、并发症及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 电凝切除术 增生性胃息肉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与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丁家浩 刘慧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32-34,4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与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8例增生性胃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对比分析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与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8例增生性胃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术后1 d 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较对照组18.37%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08%,较对照组的复发5例、复发率10.20%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46,P=0.042)。结论:无痛胃镜下电凝切除胃息肉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创伤及术后疼痛,促进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镜电凝切除术 内镜下电凝切除术 增生性胃息肉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分析对比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与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鲁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与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增生性胃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与观察组(实施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结果:经...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与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增生性胃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与观察组(实施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结果:经比较可知,在手术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的CD3+、白细胞介素-8、免疫球蛋白G以及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65.32±3.15)%、(2.71±1.03)ng/ml、(16.54±3.28)g/L、(266.71±25.33)pg/ml;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6.33±3.42)%、(1.63±1.22)ng/ml、(19.68±3.63)g/L、(146.37±25.43)pg/ml;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明显更优(P<0.05)。同时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评分可知,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37.86±6.22)min、(19.28±4.52)mL、(3.95±1.29)分;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31.04±5.41)min、(12.31±2.83)ml、(2.01±0.68)分;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其术中出血量及VAS评分均明显更低,以上2组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组间具备明显差距(P<0.05)。结论:相较于内镜下电凝切除术,使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对增生性胃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镜电凝切除术 内镜下电凝切除术 增生性胃息肉 效果
下载PDF
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治疗增生性胃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7
作者 徐鹏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4期44-44,51,共2页
目的:对增生性胃息肉患者临床治疗中无痛胃镜电切术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与手术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增生性胃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组,其中40例采用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治疗方法(对照组),另外40例采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观察组)... 目的:对增生性胃息肉患者临床治疗中无痛胃镜电切术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与手术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增生性胃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组,其中40例采用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治疗方法(对照组),另外40例采用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比较。结果: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观察,术中出血量观察组较少,手术时间、创面愈合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用时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15.00%(6/40)与观察组2.50%(1/4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生性胃息肉患者临床治疗中,无痛胃镜电凝切除术方法应用下,相比常规治疗各项指标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胃息肉 无痛镜电凝切除 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
下载PDF
不同Hp分型增生性胃息肉患者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庞训雷 李莉 +1 位作者 王艳红 费素娟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4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Hp分型增生性胃息肉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增生性胃息肉患者108例(观察组),Hp阳性58例,其中Ⅰ型30例、Ⅱ型28例;Hp阴性50例。胃黏膜正常者100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不同Hp分型增生性胃息肉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增生性胃息肉患者108例(观察组),Hp阳性58例,其中Ⅰ型30例、Ⅱ型28例;Hp阴性50例。胃黏膜正常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G17,计算PGR(PGR=PGⅠ/PGⅡ)。结果观察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P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阳性者血清PGⅠ水平低于Hp阴性者(P<0.01),两者血清PGⅡ、PGR、G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pⅠ型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HpⅡ型者(P均<0.01),两者血清PGR、G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增生性胃息肉患者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均升高,其变化有助于判断增生性胃息肉患者胃黏膜分泌功能并进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生性 幽门螺杆菌 蛋白酶原Ⅰ 蛋白酶原Ⅱ 泌素17
下载PDF
注重背景病变——胃增生性息肉的诊断思考
9
作者 叶菊香 石雪迎 王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胃增生性息肉是常见的良性上皮性病变,病变特征为胃小凹延长扭曲、腺体囊性扩张、间质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胃增生性息肉多发生于慢性胃炎或胃黏膜损伤的基础之上[1],可继发反应性增生、异型增生,甚至恶变,也可以有多种其他疾病表现出... 胃增生性息肉是常见的良性上皮性病变,病变特征为胃小凹延长扭曲、腺体囊性扩张、间质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胃增生性息肉多发生于慢性胃炎或胃黏膜损伤的基础之上[1],可继发反应性增生、异型增生,甚至恶变,也可以有多种其他疾病表现出类似增生性息肉的形态。关注临床病史和内镜表现,细致观察息肉背景病变,有利于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疾病,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息肉 自身免疫相关性慢性萎缩性 PEUTZ-JEGHERS综合征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下载PDF
胃增生性息肉伴广泛骨化生1例
10
作者 周照雅 樊祥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1-672,共2页
患者女性,66岁。因间断上腹胀2年,发现胃肿物入院。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大弯侧可见一大小1.5 cm×1.5 cm球状息肉,粗蒂,表面粗糙,诊断胃息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行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送检球状息... 患者女性,66岁。因间断上腹胀2年,发现胃肿物入院。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大弯侧可见一大小1.5 cm×1.5 cm球状息肉,粗蒂,表面粗糙,诊断胃息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行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送检球状息肉样组织1枚,大小1.5cm×1.5 cm,表面粗糙,带粗蒂(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息肉 骨化生 病例报道
下载PDF
MUC1,MUC2和MUC3在胃增生性息肉中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娟 吴丽华 +1 位作者 石岩 焦宇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3591-3596,共6页
目的:研究MUC1,MUC2和MUC3在胃增生性息肉(gastric hyperplastic polyp,GHP)中的表达模式,旨在发现可以提示GHP发生癌变的有价值的标志物.方法:选用明确诊断的经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的GHP标本238例,其中包括GHP未伴有不典型增生188例,GH... 目的:研究MUC1,MUC2和MUC3在胃增生性息肉(gastric hyperplastic polyp,GHP)中的表达模式,旨在发现可以提示GHP发生癌变的有价值的标志物.方法:选用明确诊断的经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的GHP标本238例,其中包括GHP未伴有不典型增生188例,GHP伴低级别不典型增生(low grade dysplasia,LGD)35例,GHP伴高级别不典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8例及GHP伴局灶癌变(carcinoma,Ca)7例.同时选取3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MUC1,MUC2及MUC3的阳性表达百分率及其表达模式.结果:MUC1呈现2种表达模式.模式1:细胞质和细胞膜弥漫阳性;模式2:腔缘侧细胞膜阳性.所有正常的胃黏膜和85.6%的未伴有不典型增生的GHP,MUC1表达呈模式1.80%的GHP伴LGD和100%的GHP伴高级别不典型增生或癌变(HGD/Ca)其MUC1的表达呈模式2(P<0.001).MUC2在GHP中表达阳性率为8.11%,GHP伴LGD为21.93%,GHP伴HGD/Ca为31.42%(P<0.001).MUC3仅在1例GHP伴LGD和3例GHP伴HGD/Ca中表达阳性.结论:MUC1和MUC2可能是提示GHP具有恶变潜能的有价值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息肉 粘蛋白 表达模式
下载PDF
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特点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雪 李易 +1 位作者 李贞茂 胡晓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分析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下等特点,探讨这两种胃息肉发病趋势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胃镜检出的胃息肉440例,将其中病理证实的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纳入分析,按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大小、幽门螺杆菌(he... 目的分析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下等特点,探讨这两种胃息肉发病趋势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胃镜检出的胃息肉440例,将其中病理证实的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纳入分析,按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大小、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态、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出274例胃底腺息肉(62.3%)、138例胃增生性息肉(31.4%),其中356例息肉经组织切片染色检测了HP感染状态,134例息肉患者明确了是否有PPI使用史。两种息肉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其中胃底腺息肉多见于女性、增生性息肉多见于男性。两种息肉在发生部位、大小上有显著性差异,胃底腺息肉最多见于胃底(71.2%),增生性息肉最多见于胃窦(44.2%),胃底腺息肉一般较小,<1cm的占98.2%;胃增生性息肉较大、≥1cm和≥2cm的分别占26.8%和4.3%。5例胃增生性息肉检出了异型增生,部位主要在胃窦,胃底腺息肉未被检出异型增生。HP阳性的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分别为0例(0%)和57例(41.3%)。使用过PPI的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分别为79例(84.0%)和28例(70.0%)。结论胃底腺息肉较胃增生性息肉的发病更多,在性别、发生部位及大小上两者存在差异。胃底腺息肉与HP阴性相关,而增生性息肉的发生与HP阳性相关,两者相似的高PPI用药率很可能是两者发病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腺息肉 生性息肉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年龄、性别、部位 大小
下载PDF
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患者胃液中胃肠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丽丽 高鹤 +5 位作者 王利民 李光跃 王莉 张淑梅 张静 杨慧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0期2921-2923,2928,共4页
目的观察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患者胃液中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胃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及对照者各124例,分别纳入胃底腺息肉组、胃增生性息肉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胃液中胃蛋白酶原... 目的观察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患者胃液中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胃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及对照者各124例,分别纳入胃底腺息肉组、胃增生性息肉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胃液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前列腺素E 2(PGE 2)、表皮生长因子(EGF)、黏蛋白(MUC)2和MUC5AC水平。结果(1)胃底腺息肉组和胃增生性息肉组患者胃液中PG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底腺息肉组和胃增生性息肉组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胃底腺息肉组和胃增生性息肉组患者胃液中胃泌素-17、EGF、MUC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胃底腺息肉组和胃增生性息肉组患者胃液中PGE 2和MUC5A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存在胃肠激素分泌紊乱,胃液中胃泌素-17、EGF、MUC2水平升高,PGE 2和MUC5AC水平降低,这可能是导致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形成的关键因素,其确切发病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腺息肉 生性息肉 肠激素
下载PDF
胃增生性息肉癌变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学军 王冬玲 +2 位作者 陈青 王泽兴 李秀征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年第5期443-444,共2页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GHP)的癌变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GHP和23例胃腺瘤(AD)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44例GHP患者中,57.6%分布在胃窦,无蒂61.1%,直径(10.5±9.7)mm,合并异型增生15例(10.4%),合并肠上皮化生25例(17.4),癌变3...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GHP)的癌变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GHP和23例胃腺瘤(AD)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44例GHP患者中,57.6%分布在胃窦,无蒂61.1%,直径(10.5±9.7)mm,合并异型增生15例(10.4%),合并肠上皮化生25例(17.4),癌变3例(2.1%),其直径分别为12、25和23 mm。23例AD患者中,69.6%分布在胃窦,有蒂60.9%,直径(13.7±6.9)mm,6例(26.1%)合并肠上皮化生,2例癌变(8.7%),直径分别为25和30 mm。癌变者均为高分化腺癌。结论 GHP的癌变率低,但的确存在癌变风险,癌变的发生可能与GHP合并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息肉 癌变 异型 肠上皮化生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海花 许利华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9期6088-6090,共3页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胃增生性息肉(息肉直径3~10 mm)合并Hp感染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拘...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胃增生性息肉(息肉直径3~10 mm)合并Hp感染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拘椽酸铋及替硝唑,疗程2周。对照组仅接受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治疗。受试者在纳入试验前及治疗结束后4~12个月接受定期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6例及22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组有23例(88.5%)Hp得到根除,在Hp根除者中14例(60.9%)胃息肉消失。而在试验开始后12个月,对照组中完成整个研究的患者胃息肉和Hp情况没有发生变化(P<0.05)。结论:大多数胃增生性息肉在根除Hp后消失,患者如同时患有胃增生性息肉和Hp感染,在行息肉摘除术前可先尝试Hp根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根除 生性息肉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钟学军 吴桂云 +2 位作者 许刚 吴战军 赵伟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方法:选择Hp阳性胃增生性息肉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规范根除Hp三联治疗和法莫替丁治疗,并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胃镜和组织学检查,以观...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方法:选择Hp阳性胃增生性息肉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规范根除Hp三联治疗和法莫替丁治疗,并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胃镜和组织学检查,以观察息肉变化和黏膜炎症情况。结果:试验组随着Hp根除和胃黏膜炎症积分减少,息肉分别于24月内基本消失,对照组息肉无变化。结论:Hp与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有一定关系,其机制与胃黏膜炎症密切相关,所以,根除Hp有利于治疗胃增生性息肉和预防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人员 幽门螺杆菌 生性息肉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季峰 宁建文 +1 位作者 陈岳亮 厉有名 《医疗保健器具》 2008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增生性息肉的作用。方法将胃增生性息肉(息肉直径3~10mm)合并Hp感染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及...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增生性息肉的作用。方法将胃增生性息肉(息肉直径3~10mm)合并Hp感染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及替硝唑,疗程2周。对照组仅接受替普瑞酮治疗。受试者在纳入试验前及治疗结束后1~12个月接受定期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2例及21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组有19例(86.4%)Hp得到根除,在用药后1~12个月,平均(6.5±1.1)个月随访中,Hp根除者中15例(78.9%)胃息肉消失。而在试验开始后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胃息肉和Hp情况未发生变化(P<0.01)。结论大多数胃增生性息肉在根除Hp后消失,患者如同时患有胃增生性息肉和Hp感染,在行息肉摘除术前可先尝试Hp根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根除 生性息肉
下载PDF
胃增生性息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美玥 李娟 焦宇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0-1095,共6页
胃增生性息肉(gastric hyperplastic polyps,GHP)是胃息肉中最常见的息肉样病变之一,目前已证实其具有癌变潜能.本文主要从GHP的临床病理学因素、发病机制、GHP与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关系、GHP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粘蛋白的表达等方面,对GH... 胃增生性息肉(gastric hyperplastic polyps,GHP)是胃息肉中最常见的息肉样病变之一,目前已证实其具有癌变潜能.本文主要从GHP的临床病理学因素、发病机制、GHP与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关系、GHP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粘蛋白的表达等方面,对GHP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息肉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粘蛋白表型
下载PDF
胃倒置增生性息肉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出树强 王丽萍 +3 位作者 吴春林 俞训彬 程辉 晋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胃倒置增生性息肉(inverted hyperplastic polyp,IH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IH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5岁。超声内镜检查发现胃体大弯侧... 目的探讨胃倒置增生性息肉(inverted hyperplastic polyp,IH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IH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5岁。超声内镜检查发现胃体大弯侧见一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光滑。镜检:胃壁黏膜下层可见胃黏膜上皮成分呈息肉样增生,中央形成一空腔,空腔内层表面胃小凹上皮增生肥大、伸长、扭曲并扩张变形,延伸到间质,上皮下间质见增生的幽门腺。免疫表型:空腔内层表面增生的小凹上皮MUC5A弥漫阳性,上皮下增生的幽门腺MUC6弥漫阳性。结论胃IHP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病变,具有特殊的镜下形态,需与异位组织、深在性囊性胃炎、高分化胃腺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置生性息肉 错构倒置性息肉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阮萍 王强 王晓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肠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06例胃增生性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12例无胃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肿瘤的检出...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肠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06例胃增生性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12例无胃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分别为29.2%和1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人群中,胃增生性息肉患者结直肠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0.047)。结论:胃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对男性、H. pylori感染的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应该加强结直肠肿瘤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息肉 结直肠肿瘤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