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班公湖—怒江俯冲增生杂岩带东段晚古生代辉绿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任飞 尹福光 +2 位作者 彭智敏 潘桂棠 魏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79,共16页
嘉玉桥—同卡混杂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俯冲增生杂岩带东段嘉玉桥至邦达地区,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将其主体厘定为晚古生代混杂岩,但缺乏准确的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约束。本文选择该带邦达岩组中的辉绿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详细的岩... 嘉玉桥—同卡混杂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俯冲增生杂岩带东段嘉玉桥至邦达地区,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将其主体厘定为晚古生代混杂岩,但缺乏准确的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约束。本文选择该带邦达岩组中的辉绿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工作,揭示班公湖—怒江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形成时间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辉绿岩明显具有N-MORB型的地球化学性质,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其岩浆源区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经过约30%的部分熔融,一致指示岩浆源区可能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影响的亏损地幔源区。辉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30.9±1.6)Ma,代表了辉绿岩的结晶年龄,指示邦达辉绿岩形成于早石炭世,进一步揭示班公湖—怒江俯冲增生杂岩带存在古特提斯洋演化残留地质信息。邦达早石炭世N-MORB型辉绿岩的厘定,为进一步认识班公湖—怒江俯冲增生杂岩带早石炭世的构造环境,探讨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时空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俯冲增生杂岩带 嘉玉桥—同卡增生杂岩带 U-PB年龄 N-MORB 大地构造
下载PDF
青海中部昆南增生杂岩带变形分期及构造过程 被引量:13
2
作者 查显锋 计文化 +4 位作者 张海迪 李荣社 赵振明 潘术娟 陈锐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15-2024,共10页
昆南增生杂岩带是加里东期—印支期南部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板块由南向北长期俯冲的产物,是东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昆南雪水河—驼路沟一带对昆南增生杂岩带进行了近NNW向构造剖面测制,通过详细的野外接触关系、露头地质体组成、变... 昆南增生杂岩带是加里东期—印支期南部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板块由南向北长期俯冲的产物,是东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昆南雪水河—驼路沟一带对昆南增生杂岩带进行了近NNW向构造剖面测制,通过详细的野外接触关系、露头地质体组成、变形-变质特征观察以及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将雪水河—驼路沟一带昆南构造混杂岩带划分为9个构造岩片。对比各构造岩片内变形特征,初步建立了昆南增生杂岩带的相对构造变形序列,识别出4期变形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对昆南增生杂岩带的4期变形的构造背景及过程进行了讨论,试图建立其构造演化模式,认为在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阶段,东昆南增生杂岩带中原生构造面理被改造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南增生杂岩带 雪水河 构造解析 变形序列 构造演化
下载PDF
甘孜-理塘俯冲增生杂岩带中二叠世构造演化——来自龙蟠蛇绿岩年龄、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5
3
作者 任飞 尹福光 +3 位作者 孙洁 徐长昊 张璋 陈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2-954,共13页
龙蟠蛇绿岩位于甘孜-理塘俯冲增生杂岩带南段,以蛇绿混杂岩中的辉绿岩、玄武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岩石具有较低的SiO_(2)、TiO_(2)、Na_(2)O,低的K2O,高的Al_(2)O_(3)、CaO和MgO,具亚碱性玄武质岩石特征... 龙蟠蛇绿岩位于甘孜-理塘俯冲增生杂岩带南段,以蛇绿混杂岩中的辉绿岩、玄武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岩石具有较低的SiO_(2)、TiO_(2)、Na_(2)O,低的K2O,高的Al_(2)O_(3)、CaO和MgO,具亚碱性玄武质岩石特征。稀土元素总体含量较低,平均为59.08×10^(-6);(La/Yb)N值为1.93~2.96,(La/Sm)N值为1.41~1.77,轻稀土元素微弱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Eu异常不明显,表明岩石经历了以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且形成于还原环境,与富集型洋脊玄武岩类似。强不相容微量元素相对富集,玄武岩相对亏损Sr、Nb,Nd相对富集;辉绿岩Ba、Nb亏损,Sr富集,有明显的富集型洋脊玄武岩特征。在辉绿岩中获得一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262.3±1.5 Ma,表明龙蟠蛇绿混杂岩形成于中二叠世。结合研究区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至少在中二叠世中期甘孜-理塘洋盆还在持续扩张,为甘孜-理塘洋盆中二叠世构造演化提供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理塘俯冲增生杂岩带 U-PB年龄 E-MORB 大地构造 蛇绿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南秦岭增生杂岩带马道地区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东升 王宗起 +3 位作者 张英利 宫江华 王涛 林健飞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4-1266,共13页
南秦岭构造带出露于勉略断裂和虞关—留坝断裂之间,是一条复杂的增生杂岩带,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增生杂岩带内马道地区发育一套由黑云母片麻岩、片岩组成的变泥质岩,内部包含有石英岩、大理岩及超基性岩等岩块,构成了典型的... 南秦岭构造带出露于勉略断裂和虞关—留坝断裂之间,是一条复杂的增生杂岩带,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增生杂岩带内马道地区发育一套由黑云母片麻岩、片岩组成的变泥质岩,内部包含有石英岩、大理岩及超基性岩等岩块,构成了典型的“block-in-matrix”结构。选取了含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样品进行详细的岩石学研究。结果显示,北部变质岩样品中的石榴子石具有弱退变质成分环带,利用岩石矿物组合中的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组合温度-压力计,估算峰期压力为0.78~0.79 GPa,温度为705~707℃,退变质时期压力为0.64~0.76 GPa,温度为602~650℃,揭示出岩石峰期高角闪岩相变质后,经历降温减压过程。南部岩石样品中含有特征的十字石+蓝晶石组合,样品中的石榴子石具有进变质成分环带,其峰期压力为0.49~0.57 GPa,温度为553~562℃,相当于低角闪岩相。通过与其他典型增生杂岩带变质岩的剥露机制对比,认为马道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演化与南秦岭地区碰撞作用有关,而其剥露过程则主要受到双重逆冲构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道 变泥质 南秦岭增生杂岩带 变质作用 p-T
下载PDF
高黎贡东南缘龙陵-瑞丽俯冲增生杂岩带与中特提斯洋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戚学祥 沈辉 +5 位作者 韦诚 任玉峰 蔡志慧 吉风宝 梁凤华 刘旭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67-3094,共28页
龙陵-瑞丽增生杂岩带的构造属性对确定高黎贡构造带作为腾冲-保山地块的边界及班怒带南向延伸十分关键。本文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查明混杂岩带主要由蛇纹石化橄榄岩... 龙陵-瑞丽增生杂岩带的构造属性对确定高黎贡构造带作为腾冲-保山地块的边界及班怒带南向延伸十分关键。本文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查明混杂岩带主要由蛇纹石化橄榄岩、玄武岩/辉长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含放射虫层状硅质岩和锰结核的深海沉积岩等岩块呈规模不等的团块状、透镜状分布于浊积岩基质中,具有典型的俯冲增生杂岩岩石组合特征。蛇纹石化橄榄岩原岩由方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组成,具有轻稀土轻微富集、Mg^(#)值高(88~92),铬尖晶石Cr^(#)、Mg^(#)值分别在60~70和20~26区间,橄榄石Fo值为90~95。在铬尖晶石Cr^(#)-Mg^(#)指数图解和橄榄石Mg^(#)-铬尖晶石Cr^(#)图解上样品都落在弧前SSZ型橄榄岩区,说明研究区内的地幔橄榄岩是经历了高度部分熔融(>30%)和熔体抽离后的残留相,形成于弧前构造背景。玄武岩和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具有富钛(TiO_(2)2>2.26%)、高Mg^(#)值特征(49~57),其稀土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构造环境判别图解、ε_(Nd)(t)值(+2.2~+5.1)、以及岩石中含少量富钛角闪石和黑云母等,表明它们属于洋岛/海山型基性岩类,其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橄榄岩中脉状辉石岩锆石U-Pb年龄为183~185Ma,浊积岩中杂砂岩最小碎屑锆石U-Pb年龄为212~241Ma。此外,增生杂岩带中存在含早白垩世流纹岩/凝灰岩夹层的弧前/弧间沉积,并被晚白垩世陆相沉积岩不整合覆盖,这些特点说明俯冲增生杂岩带形成于晚三叠-早白垩世。研究区内混杂岩带的构造属性和时代与班怒带(拉萨-南羌塘地块间)和缅甸境内密支那蛇绿混杂岩带完全一致,是中特提斯洋演化的产物。中生代,高黎贡东南缘混杂岩带北连班怒带、南东连密支那蛇绿混杂岩带,随后,在新生代印度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密支那蛇绿混杂岩带被Sagaing断裂带分支——八莫断裂带右行走滑位移到现今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东南缘 俯冲增生杂岩带 班怒 密支那蛇绿 中特提斯洋
下载PDF
西南天山英阿特一带晚古生代增生杂岩带构造变形研究
6
作者 柳献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年第6期144-147,共4页
西南天山英阿特一带晚古生代增生杂岩带构造位于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接合部位,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复杂的构造过程,南天山洋闭合碰撞造山时,南天山为一东西向构造带,受喜山期印度板块下插欧亚板块推挤的远程效应作用,塔里木板块向北推... 西南天山英阿特一带晚古生代增生杂岩带构造位于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接合部位,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复杂的构造过程,南天山洋闭合碰撞造山时,南天山为一东西向构造带,受喜山期印度板块下插欧亚板块推挤的远程效应作用,塔里木板块向北推挤将南天山构造带推挤成向北凸的弧形构造带,构造叠加期次多,构造变形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本次研究重点阐明西南天山英阿特一带晚古生代增生杂岩带出露地质体的展布特征及变形差异,初步划分构造期次,为西南天山晚古生代增生杂岩带构造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英阿特 晚古生代增生杂岩带 构造变形 构造期次
下载PDF
商丹俯冲增生带南缘土地沟–池沟地区侵入岩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平 陈隽璐 +2 位作者 张越 孙少珍 郝晨羽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7,共18页
位于商丹俯冲增生带南缘山阳–柞水地区的侵入岩类在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新元古代(885~621 Ma)和中晚三叠—早白垩世(233~132 Ma)2个阶段,且后者多为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燕山期造山活动的产物。该构造带内土地沟至池沟地区出露有部分与成... 位于商丹俯冲增生带南缘山阳–柞水地区的侵入岩类在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新元古代(885~621 Ma)和中晚三叠—早白垩世(233~132 Ma)2个阶段,且后者多为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燕山期造山活动的产物。该构造带内土地沟至池沟地区出露有部分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小岩体,锆石LA–ICP 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144.4~158.8 Ma,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高Sr、低Y的特征。结合区域岩浆岩演化研究,可以认为土地沟–池沟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侵入岩类的形成可能与西太平洋活动应力作用以及区内的北西向构造系统约束具有密切关联。受此影响,以中南秦岭地区在后碰撞–后造山阶段拆沉和幔源物质上涌作用下,地壳物质发生重熔从而在山阳–柞水一带形成一系列中酸性侵入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丹俯冲增生杂岩带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浆作用 石成因
下载PDF
IBM型洋内弧的形成机制:以祁秦增生杂岩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宋述光 杨立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67-4172,共6页
岛弧的形成和演化对于理解板块构造和大陆生长有重要意义.祁连山-西秦岭一带发育两条不同类型的弧岩浆岩带,其北侧为北祁连增生杂岩带,由蛇绿岩、高压变质岩和大陆型弧岩浆岩带组成,形成时代为520~440 Ma.岩浆岩以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为... 岛弧的形成和演化对于理解板块构造和大陆生长有重要意义.祁连山-西秦岭一带发育两条不同类型的弧岩浆岩带,其北侧为北祁连增生杂岩带,由蛇绿岩、高压变质岩和大陆型弧岩浆岩带组成,形成时代为520~440 Ma.岩浆岩以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为主,部分地区发育典型双峰式火山岩.南侧为祁秦增生杂岩带,由寒武纪蛇绿岩(525~490 Ma)和奥陶纪IBM型洋内弧岩浆岩(470~440 Ma)组成,蛇绿岩以拉脊山-永靖洋底高原型蛇绿岩为代表,蛇绿岩的上部熔岩部分由夏威夷型苦橄岩、板内碱性玄武岩和板内拉斑玄武岩组成,为大洋板块内部地幔柱活动产物.洋内弧岩浆岩以高镁玄武岩、玄武安山岩、高铝安山岩、玻安岩为主,局部发育赞岐岩.祁秦增生杂岩带的蛇绿岩和弧火山岩组合很好地说明洋底高原与海沟碰撞和俯冲带阻塞是造成俯冲带起始和新的洋内弧形成和发展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洋底高原型 奥陶纪洋内弧 祁秦增生杂岩带 石学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构造格架重建:来自俯冲增生杂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晓平 钟辉 +4 位作者 杨雅军 江斌 钱程 马永非 张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14,共21页
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处于古亚洲洋闭合阶段,其间发育众多的弧盆系和蛇绿岩带,笔者等在大兴安岭地区1∶1 000 000地质编图和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应用“洋板块地质”学术思想在大兴安岭地区元古宙、古生代地质体中划分出一系列“俯冲增生... 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处于古亚洲洋闭合阶段,其间发育众多的弧盆系和蛇绿岩带,笔者等在大兴安岭地区1∶1 000 000地质编图和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应用“洋板块地质”学术思想在大兴安岭地区元古宙、古生代地质体中划分出一系列“俯冲增生杂岩”、地块基底残块、岛弧、弧前盆地、弧后盆地等构造单元,结合陆(地)块和岩浆弧、弧前盆地、弧后盆地和“俯冲增生杂岩”的时空展布,划分出9条俯冲增生杂岩带,其中新识别出3条俯冲增生杂岩带。俯冲增生杂岩带主要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内部各地块之间和地块与大型岛弧带之间,相当于地块间及地块与岛弧带间的缝合带。依据俯冲增生杂岩带两侧对应的陆(地)块、岛弧带等构造级别,归并出5条结合带。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时代自北向南依次变新,从早奥陶世演化到中—晚二叠世,暗示古亚洲洋洋盆向大兴安岭地区陆(地)块俯冲作用最早发生在北部额尔古纳一带,逐渐向南后撤,不断形成新的洋壳和产生俯冲增生作用,相应的活动陆缘从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向南逐渐增生,配套弧盆系时代也逐渐向南变新。早—中三叠世至西拉木伦一带发生陆-陆拼贴,完成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对接。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的研究,重建了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构造格架,提高了古亚洲洋东段洋-陆转换的研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古生代构造格架 洋板块地质 俯冲增生杂岩带
下载PDF
如何判定俯冲增生杂岩中的高度肢解的洋底高原-海山系统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庆辉 刘勇 +4 位作者 程杨 邱瑞照 范玉须 裴斐 杨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巨型洋底高原或海山系统到达俯冲带发生俯冲以后会在俯冲过程中发生肢解,在增生杂岩带中形成面目全非的小型洋底高原-海山系统的断块或碎片,使得在增生杂岩带中识别古老洋底高原-海山系统变得十分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洋板块地层... 巨型洋底高原或海山系统到达俯冲带发生俯冲以后会在俯冲过程中发生肢解,在增生杂岩带中形成面目全非的小型洋底高原-海山系统的断块或碎片,使得在增生杂岩带中识别古老洋底高原-海山系统变得十分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洋板块地层、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联合研究的新方法及其识别标志,重新审定增生杂岩中洋底高原或海山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板块地质 俯冲增生杂岩带 洋底高原 海山
下载PDF
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的初步厘定:证据和意义 被引量:63
11
作者 周建波 韩杰 +3 位作者 Simon A WILDE 郭晓丹 曾维顺 曹嘉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6-398,共13页
本文定义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是指我国东北地区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共同发育的呈弧形展布的高压变质带,具体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黑龙江蓝片岩带和张广才——小兴安岭增生杂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 本文定义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是指我国东北地区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共同发育的呈弧形展布的高压变质带,具体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黑龙江蓝片岩带和张广才——小兴安岭增生杂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块南缘的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其中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形成于晚三叠——早侏罗世(180~210Ma),为佳木斯——兴凯地块向西冲增生而形成的高压变质带;而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由一系列特征性俯冲——增生杂岩组成,包括石头口门——烟筒山红帘石片岩带、呼兰群变质杂岩、色洛河群变质杂岩、青龙村群变质杂岩和开山屯变质杂岩等,形成时代为187~230Ma,峰期为220~230Ma。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曾被认为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东延部分,但是区域构造分析表明,它们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与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相同,均为太平洋板块三叠纪——早侏罗世的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过程。我们将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发育的三叠纪——早侏罗世增生杂岩带作为统一的构造单元来考虑,结合该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压变质带,因此命名为"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简称吉黑高压带"。吉黑高压带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三叠纪——早侏罗世的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的过程,同时该带记录了古亚洲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俯冲开始的关键时期,为两大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关键性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 黑龙江蓝片 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增生杂岩带 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 太平洋板块俯冲 中亚造山
下载PDF
滇西龙陵-瑞丽低钠流纹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诚 戚学祥 +3 位作者 沈辉 吉风宝 任玉峰 刘旭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17-3136,共20页
龙陵-瑞丽早白垩世流纹岩带断续延伸约100km,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揭示怒江洋演化及腾冲与保山地块关系的重要证据。笔者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区流纹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纹岩具... 龙陵-瑞丽早白垩世流纹岩带断续延伸约100km,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揭示怒江洋演化及腾冲与保山地块关系的重要证据。笔者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区流纹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纹岩具有高硅贫钠、高钾钙碱性和高分异特征;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布在129~123Ma区间,代表流纹岩的喷发时代。流纹岩锆石ε_(Hf)(t)值分布于-12.3^-6.3之间,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为1591~1826Ma;其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和Nb/Ta比值、Th/U比值等与大陆中上地壳相似;岩石中无斜长石斑晶、Sr含量极低以及在Al_2O_3/(MgO+FeO^T)]-[CaO/(MgO+FeO^T)]和Rb/Ba-Rb/Sr图解上,样品都分布在变泥质岩部分熔融区;表明流纹岩岩浆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其低钠是源区中斜长石含量低或斜长石未参与部分熔融造成的。流纹岩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Th、U和K)富集,Nb、Ta、Ti、P和Sr强烈负异常;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样品全部落在活动大陆边缘区;在空间上,这些流纹岩呈带状分布,构成俯冲增生杂岩带的一部分,并与同时代侵入岩紧密相邻,成因上类似于区域内同期S型花岗岩。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内流纹岩与高黎贡构造带内同时代花岗岩类相似,形成于俯冲的大陆边缘弧环境,即幔源岩浆底侵至下地壳,这一过程提供了足够的热源使壳源物质(可能为富云母、贫斜长石的变沉积岩类)发生部分熔融生成酸性岩浆,它们在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后喷出地表形成低钠流纹岩,并在弧前或弧间盆地内被浅海相碎屑沉积物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组成 低钠流纹 增生杂岩带 滇西
下载PDF
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发现晋宁期造山带 被引量:16
13
作者 胡正祥 毛新武 +1 位作者 田望学 李雄伟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第2期33-39,共7页
对随南大洪山地区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近期在该地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新厘定了扬子陆块北缘远安—京山地块、大洪山俯冲增生杂岩带和三里岗岩浆弧。在大洪山增生杂岩带内MORB型辉绿岩中取得820... 对随南大洪山地区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近期在该地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新厘定了扬子陆块北缘远安—京山地块、大洪山俯冲增生杂岩带和三里岗岩浆弧。在大洪山增生杂岩带内MORB型辉绿岩中取得820 Ma年龄资料、洋岛型玄武岩中取得817 Ma年龄资料;在三里岗岩浆弧内,于岛弧英安岩中取得841 Ma年龄资料、英云闪长岩中取得876.9 Ma年龄资料,首次在扬子陆块北缘(湖北境内)确立了晋宁期造山带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北缘 湖北段 大洪山俯冲增生杂岩带 三里岗浆弧
下载PDF
特提斯中西段古生代洋陆格局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耿全如 李文昌 +6 位作者 王立全 曾祥婷 彭智敏 张向飞 张璋 丛峰 关俊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7-315,共19页
笔者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区域地质对比,将特提斯中西段的古生代构造域划分为Iapetus-Tornquist洋加里东造山带、Rheic洋华力西期造山带、乌拉尔-天山中亚造山带和古特提斯Pontides-高加索-Mashhad造山带,并提出4个初步认识:(1)Rodinia... 笔者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区域地质对比,将特提斯中西段的古生代构造域划分为Iapetus-Tornquist洋加里东造山带、Rheic洋华力西期造山带、乌拉尔-天山中亚造山带和古特提斯Pontides-高加索-Mashhad造山带,并提出4个初步认识:(1)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裂解形成的原特提斯大洋在欧洲以Iapetus和Tornquist缝合带为代表,它们在约420 Ma闭合形成加里东造山带,与我国秦祁昆造山系相似;(2)Rheic洋类似于特提斯东段的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洋,为古生代的特提斯主大洋,而泥盆纪形成的古特提斯洋实际上为主洋盆衍生的分支洋盆之一,Rheic洋的各分支洋盆在320~310 Ma闭合,形成华力西造山带和Pangea超大陆;(3)南阿尔卑斯Plankogel带、土耳其北部Pontides带和伊朗北部Rasht-Mashhad为古特提斯缝合带,代表泥盆纪-二叠纪的洋盆,晚石炭世-早三叠世丝绸之路岩浆弧与我国羌塘中部的望果山火山弧相对应;(4)特提斯中西段的基梅里造山带和羌塘中部的印支期造山带为古特提斯增生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中西段 古生代蛇绿 增生杂岩带 构造格架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洋板块地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勇 李廷栋 +3 位作者 肖庆辉 张克信 朱小辉 丁孝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93,共15页
中国存在多个时代、多种类型的造山带,发育了多种多样的俯冲增生杂岩带,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洋陆转换过程,如何揭示包括洋内演化和洋陆转换等的造山过程一直是一个难题。为此,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组提出了洋板块地质研究,试图通过对造山系... 中国存在多个时代、多种类型的造山带,发育了多种多样的俯冲增生杂岩带,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洋陆转换过程,如何揭示包括洋内演化和洋陆转换等的造山过程一直是一个难题。为此,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组提出了洋板块地质研究,试图通过对造山系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洋岩石圈地质建造、结构构造进行系统研究,再造洋岩石圈从洋中脊形成到海沟俯冲消亡、转换成陆的地质作用全过程。本文介绍了洋板块地质提出到现今主要的研究进展,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初步建立了洋板块地质格架,洋板块地质的研究包括俯冲增生杂岩的物质组成、蛇绿岩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洋板块沉积组合和洋板块地层、岛弧火成岩组合、洋陆转换的过程和机制、洋-陆转换过程与成矿作用等重要内容。二是,识别出北山牛圈子—马鬃山、嘉荫—依兰、陈蔡、东昆仑布青山—阿尼玛卿、鹰扬关、大洪山、甘孜—理塘、新余神山—新干神政桥等中国陆域62条主要的俯冲增生杂岩带/增生杂岩带。俯冲增生杂岩带是认识、理解造山系时空结构、组成和演化的关键。三是,在祁连地区识别出较为完整的洋内弧岩石组合。洋盆演化形成大陆过程中的洋内俯冲带是大陆的诞生地,洋内俯冲作用形成的洋内弧是洋盆演化形成大陆的初始弧。洋内弧火成岩组合序列的发现为研究洋陆转换过程提供了岩石学依据。祁连造山带是洋板块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研究显示,当金山出露完整的洋内弧岩石组合,这些岩石记录了洋内弧从初始俯冲到发育成熟的全过程,为探讨祁连造山带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四是,制定了洋板块地质构造图编图方案,编图内容主要包括俯冲增生杂岩带、岩浆弧、高压-超高压带、俯冲期和碰撞期构造形变要素和构造演化等。编图单元分为三级:一级为俯冲增生杂岩带;二级为岩片;三级包括基质和岩块。编图过程中需要明确岩浆弧的性质和归属,明确图面上某一岩浆弧与哪个蛇绿混杂岩或大洋配套。图面上对于构造要素的表达重点是区分俯冲和碰撞阶段。通过构造变形的时态、相态、位态研究,识别俯冲期和碰撞期的构造变形形迹。这是洋板块地质初步的研究成果,以俯冲增生杂岩带的研究为基础,探讨特提斯洋等大洋的演化、中国东部古太平洋/太平洋转换与中新生代成矿关系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是洋板块地质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目前,洋板块地质的研究还处于试点阶段,洋板块地质与成矿的成因联系等重大地质问题尚需今后更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板块地质 造山 蛇绿 俯冲增生杂岩带 洋内弧 洋内初始俯冲 弧前火山组合 洋板块地质构造图
下载PDF
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的确定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建波 曹嘉麟 +1 位作者 曾维顺 王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266-2270,共5页
东北地区佳木斯-兴凯地块的西、南缘发育一弧形展布的高压变质带,具体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黑龙江蓝片岩带和张广才-小兴安岭增生杂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块南缘增生杂岩带(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其中,佳木斯-兴凯地块西... 东北地区佳木斯-兴凯地块的西、南缘发育一弧形展布的高压变质带,具体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黑龙江蓝片岩带和张广才-小兴安岭增生杂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块南缘增生杂岩带(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其中,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为典型的高压变质带,形成于晚三叠-早侏罗世(210-180 Ma);而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以发育高压红帘石片岩为标志,形成时代为187-230 Ma.吉黑高压带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三叠纪-早侏罗世的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的过程.该带记录了古亚洲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俯冲开始的关键时期,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启动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黑龙江高压 变质 黑龙江蓝片 张广才岭-小兴安岭 增生杂岩带 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 太平洋板块俯冲
原文传递
洋板块地质与川藏铁路工程地质关键区带 被引量:49
17
作者 潘桂棠 任飞 +9 位作者 尹福光 王立全 王保弟 王冬兵 安显银 唐渊 刘函 王启宇 庞维华 徐波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93-2304,共12页
首先解构了川藏铁路廊带不同区段工程地质差异性的复杂地质构造背景,简述了洋板块地质学的核心理念和科学意义,指出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贯穿的7条洋壳俯冲消减增生杂岩带(蛇绿混杂岩带),伴随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均转化为新构造... 首先解构了川藏铁路廊带不同区段工程地质差异性的复杂地质构造背景,简述了洋板块地质学的核心理念和科学意义,指出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贯穿的7条洋壳俯冲消减增生杂岩带(蛇绿混杂岩带),伴随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均转化为新构造活动带、活动地震带、高地热活动带及地质灾害频发带,是川藏铁路攻坚克难的关键区带,也是认识理解不同地质背景区段构造岩石组合、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变形样式的有序或无序结构,并制约不同岩土力学特征和特殊不良地质体行为的切入口,是高质量高标准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板块地质 俯冲增生杂岩带 工程地质 工程关键区
原文传递
南秦岭唐家沟英云闪长岩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东升 王宗起 +4 位作者 王涛 张英利 陈雷 武昱东 张玉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81,共11页
南秦岭马道地区唐家沟英云闪长岩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及少量角闪石等组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w(SiO_2)介于59.23%~65.74%,w(K_2O)=1.53%~6.57%,w(Na_2O)=3.69%~5.81%,里特曼指数σ除一个样品外均小于4,属钙碱性花岗... 南秦岭马道地区唐家沟英云闪长岩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及少量角闪石等组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w(SiO_2)介于59.23%~65.74%,w(K_2O)=1.53%~6.57%,w(Na_2O)=3.69%~5.81%,里特曼指数σ除一个样品外均小于4,属钙碱性花岗岩系列。w(Al_2O_3)=15.37%~18.37%,A/CNK介于0.90~1.02,A/NK介于1.39~1.70,属准铝-过铝质花岗岩。w(FeO)=1.58%~3.97%,w(Fe_2O_3)=1.35%~2.42%,w(MgO)=1.08%~3.11%,w(TiO_2)=0.50%~0.84%,w(P_2O_5)=0.14%~0.30%。稀土元素含量为128.11×10^(-6)~152.39×10^(-6),相对富集轻稀土(LREE=112.24×10^(-6)~145.15×10^(-6)),亏损重稀土(HREE=7.08×10^(-6)~15.87×10^(-6))。LREE/HREE为7.07~20.50,(La/Yb)_N值为6.88~44.26,样品不具有明显的Eu异常(δEu=0.68~0.96)和Ce异常(δCe=0.83~0.93)。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类似于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岩体锆石具有核-边结构,结合锆石原位微量元素研究认为,核部锆石为继承下来的原岩锆石,时代为(810 Ma±4.8 Ma),而边部锆石为深熔锆石,年龄为(205 Ma±2.6 Ma)。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唐家沟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新元古代秦岭洋俯冲阶段,在晚三叠世秦岭洋闭合期间该岩体受到再次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增生杂岩带 唐家沟英云闪长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定年
原文传递
关于发展洋板块地质学的思考 被引量:55
19
作者 李廷栋 肖庆辉 +3 位作者 潘桂棠 陆松年 丁孝忠 刘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1451,共11页
为揭示造山带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发展洋板块地质学,阐明大陆形成演化过程和动力来源,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地质学方法,对造山带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大洋岩石圈板块地质建造、结构构造进行系统研究,寻找俯冲带岛弧前弧火成岩组合;... 为揭示造山带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发展洋板块地质学,阐明大陆形成演化过程和动力来源,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地质学方法,对造山带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大洋岩石圈板块地质建造、结构构造进行系统研究,寻找俯冲带岛弧前弧火成岩组合;研究洋板块初始俯冲过程中,从前弧玄武岩到玻安岩、高镁安山岩,再到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熔岩的岩浆作用分阶段递进演变历史,以揭示洋盆向大陆转化的原始弧性质和前弧火成岩组合及洋陆转换过程,为建立和发展洋板块地质学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板块地质学 俯冲增生杂岩带 洋内弧 洋陆转换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