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刺治疗对实验性增生样皮损模型鼠皮损组织学观察
1
作者 郑军 王传玲 +2 位作者 谭元翠 慈秀红 张秀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8年第34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围刺治疗对实验性增生样皮损模型鼠皮损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外用二硝基氟苯在鼠背部建立增生样皮损动物模型,应用围刺治疗与外用药(艾洛松)比较真皮内单核细胞计数和表皮厚度指数的变化。结果 (1)单核细胞计数(P=0.001,P<0.05... 目的观察围刺治疗对实验性增生样皮损模型鼠皮损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外用二硝基氟苯在鼠背部建立增生样皮损动物模型,应用围刺治疗与外用药(艾洛松)比较真皮内单核细胞计数和表皮厚度指数的变化。结果 (1)单核细胞计数(P=0.001,P<0.05)说明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间相比较(P=0.012,P>0.05)说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表皮厚度指数(P=0.001,P<0.05)说明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间相比较(P=0.719,P>0.05)说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可认为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增生样皮损动物模型的治疗没有差别。结论围刺治疗增生样皮损动物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刺 增生样 模型鼠 组织学
下载PDF
冯俊运用剔络化瘀法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经验
2
作者 杨桂萍 冯俊 杨二双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946-950,966,共6页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属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基本病变为新生血管形成。临床上往往采取对症治疗,但预后较差。冯俊深入研究古代医家的相关论述,结合多年临床应用经验,基于中医“络病理论”思想,阐述了络病与RA...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属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基本病变为新生血管形成。临床上往往采取对症治疗,但预后较差。冯俊深入研究古代医家的相关论述,结合多年临床应用经验,基于中医“络病理论”思想,阐述了络病与RAP的内在联系,提出了RAP属中医络病,认为“瘀阻脉络、水湿内停”为其主要病机,在治疗上采用剔络化瘀法,即应用虫类药与活血化瘀药物搜剔络脉、活血化瘀,兼顾利水渗湿,并调补全身气血,畅通眼底络脉,从而达到充养目系、固本明目之效。在其临床实践中该法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RAP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瘤增生 剔络化瘀法 经验总结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3
作者 贺亚杰 李琛 +4 位作者 聂磊 李小燕 郭伟 陈栋 张银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718-1720,共3页
患者女,56岁,头皮结节伴痒30 a,再发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激光联合小剂量... 患者女,56岁,头皮结节伴痒30 a,再发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激光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增生
下载PDF
蒙药苏格木勒-7对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的作用
4
作者 娜荷雅 包金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1-0004,共4页
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此病的发生和激素水平异常增高、妇科炎症密切相关。通常会形成一个或多个息肉,是一种良性疾病。本文对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的概述和病因、蒙药苏格木勒-7的研究与应用、蒙药苏格木勒-7在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此病的发生和激素水平异常增高、妇科炎症密切相关。通常会形成一个或多个息肉,是一种良性疾病。本文对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的概述和病因、蒙药苏格木勒-7的研究与应用、蒙药苏格木勒-7在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治疗中的潜力进行综述,以及为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增生 蒙药苏格木勒-7 激素水平
下载PDF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的超声表现分析
5
作者 沈伟橙 梁哲浩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1065-1066,1069,共3页
目的 分析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8月41例经病理诊断乳腺PAS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结果 41例PASH患者中,超声检查检出病灶50个,平均最大长径30.62 mm,结节状病灶42个... 目的 分析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8月41例经病理诊断乳腺PAS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结果 41例PASH患者中,超声检查检出病灶50个,平均最大长径30.62 mm,结节状病灶42个,低回声区样局灶性病灶6个,弥漫性改变病灶2个,其中23个病灶显示肿块内裂隙样回声,12个病灶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血流信号,分级Ⅱ~Ⅲ级;术后病理示单纯性PASH 3个,乳腺增生合并PASH 4个,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合并PASH 16个,乳腺慢性炎症合并PASH 1个,乳腺多种病变合并PASH 26个。结论 PASH超声图像表现呈多样性,多与其他乳腺病变伴随,较难诊断,应做好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假血管瘤间质增生 超声 影像学 病理
下载PDF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超声误诊分析
6
作者 刘山俊 柏刚 张文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超声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误诊的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均以发现乳房肿块就诊,肿块均位于右侧乳腺,其中1例位于外上象限,2例位于内上... 目的探讨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超声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误诊的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均以发现乳房肿块就诊,肿块均位于右侧乳腺,其中1例位于外上象限,2例位于内上象限,1例位于内下象限。4例超声首诊均误诊,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1例误诊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乳腺囊肿。4例最终均行肿块完整切除手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随访11个月复发,余3例随访无复发。结论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临床少见,临床特征不典型,极易误诊,超声科医师应仔细辨别,熟悉其超声特征,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假血管瘤间质增生 误诊 纤维腺瘤 乳腺肿瘤 乳腺囊肿 超声检查 病理学 临床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临床病理特点
7
作者 许文凤 王丽娜 +3 位作者 应骐键 韩青青 王家双 郭德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11-1816,共6页
目的认识并总结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thymic hyperplasia with 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ike features,简称LESA样胸腺增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从而减少误诊、漏诊。方法收集贵黔国际医院病理科2019年10月... 目的认识并总结伴淋巴上皮涎腺炎样特征的胸腺增生(thymic hyperplasia with 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ike features,简称LESA样胸腺增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从而减少误诊、漏诊。方法收集贵黔国际医院病理科2019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诊断的LESA样胸腺增生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其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纳入2例LESA样胸腺增生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51岁和52岁。影像学上均表现为前纵隔肿物;大体上观测肿块最大径分别为7.5 cm和12.0 cm;镜下及免疫表型显示大量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滤泡间区见网状或巢状无异型增生的胸腺上皮、胸腺小体以及淋巴上皮病变,局灶可见囊性变、胆固醇结晶及其形成的胆固醇肉芽肿。复习文献报道的LESA样胸腺增生46例,其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与本组2例相似,且预后良好,但有5例患者进展为淋巴瘤。结论LESA样胸腺增生是一种良性病变,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淋巴瘤,需要定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增生 淋巴上皮涎腺炎胸腺增生 淋巴滤泡 胸腺上皮 淋巴瘤
下载PDF
乳腺假血管瘤样基质增生的MRI影像表现分析
8
作者 庞建鑫 李曾 +1 位作者 王伟 吴仪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127-131,134,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假血管瘤样基质增生(PASH)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2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例)与徐州市肿瘤医院(1例)确诊的6例PAS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最终6例... 目的:探讨乳腺假血管瘤样基质增生(PASH)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2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例)与徐州市肿瘤医院(1例)确诊的6例PAS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最终6例患者共14个病灶入组。两位医生对14枚病灶形态、包膜的识别具有高度一致性(P=0.97、0.94)。14枚病灶长径位于6~71 mm间,均值为21.5 mm。13个病灶MRI表现为规则结节或团块状,1个病灶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1个病灶位于腺体外,远离腺体实质,余13个病灶位于乳腺腺体内或腺体旁;8枚病灶看到包膜,6枚病灶未看到包膜。本组病灶MRI均表现为不均匀混杂信号。“裂隙征”出现率高达100.0%,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呈“S”型,前段峰值较低,后段持续走高;非裂隙区域增强明显强化,呈结节状、斑片状分布,TIC曲线表现为渐进型,占92.9%(13/14),余1个病灶(2-R3)TIC曲线表现为平台型。结论:PASH为良性病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裂隙征”对PASH的确诊有重要意义,MRI增强后散在分布的颗粒、斑片状强化灶较有特征性,如高强化区TIC呈渐进型而裂隙区TIC呈前段峰值较低的“S”型则能给诊断提供更大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假血管瘤基质增生 裂隙征 TIC曲线
下载PDF
1例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9
作者 周光全 陈果 牟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65-67,共3页
目的总结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MPDCP)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PDC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取骨髓组织进行骨髓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检查,取丘疹皮肤和颈部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目的总结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MPDCP)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PDC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取骨髓组织进行骨髓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检查,取丘疹皮肤和颈部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男,45岁。因“红斑性皮肤丘疹1个月,发现外周血原始细胞3 d”入院。入院时表现为皮肤红斑性丘疹、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和肺部阴影。骨髓涂片显示存在两种异常细胞群,即20.5%的原始细胞和24.5%的pDCs。骨髓免疫分型检查显示,原始细胞表达CD34^(+)、CD117^(+)、CD123^(+)、HLA-DR^(+)、CD13^(+)、CD33^(+)、CD38^(+)和TdT^(+)。pDCs表达CD4^(+)、CD123^(+)(高)、CD303^(+)、CD38^(+)和HLA-DR^(+),但不表达CD56;皮肤丘疹和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pDCs浸润,pDCs表达CD4^(+)、CD123^(+)和CD38^(+),不表达CD56。对细胞分选的骨髓液中两种异常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原始细胞和pDCs具有基本一致的基因突变,提示pDCs与原始细胞具有类似的肿瘤克隆起源。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患者确诊为MPDCP。给予VA方案化疗,28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获得深度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损伤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MPDCP临床表现多样,骨髓涂片、骨髓免疫分型、骨髓基因测序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VA化疗方案能够使MPDCP患者获得深度完全缓解MRD阴性,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浆细胞树突细胞 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树突状细胞增生 骨髓细胞学检测 细胞免疫检测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下载PDF
左足骨软骨瘤样增生核磁共振误诊为脂肪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佟昕琪 刘燕 刘飙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50-151,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74岁,因发现左足底肿物8年就诊。患者自诉约8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左足底肿物,无明显不适,肿物逐渐增大,因未影响功能,未行任何诊治,现患者走路时伴疼痛,遂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左足掌侧第3、4跖趾关节处可见约2.0 cm×... 1病例资料患者女,74岁,因发现左足底肿物8年就诊。患者自诉约8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左足底肿物,无明显不适,肿物逐渐增大,因未影响功能,未行任何诊治,现患者走路时伴疼痛,遂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左足掌侧第3、4跖趾关节处可见约2.0 cm×2.0 cm肿物,肿物处皮肤颜色略苍白,皮温正常,皮肤粗糙,质地硬,触压痛(-),活动度差,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瘤增生 误诊 脂肪瘤
下载PDF
以腰背痛为首发表现的ACTH非依赖性双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一例
11
作者 王丽 霍亚南 +2 位作者 林安华 刘玉 王晨秀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229-1232,共4页
本文报道1例因腰背痛就诊的老年女性患者,椎体MRI提示多发椎体(L1,L3-5,T9,T12)压缩性骨折,同时发现患者血钾偏低,血皮质醇升高,小剂量地塞米松实验未被抑制,考虑为库欣综合征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定位检查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降,大... 本文报道1例因腰背痛就诊的老年女性患者,椎体MRI提示多发椎体(L1,L3-5,T9,T12)压缩性骨折,同时发现患者血钾偏低,血皮质醇升高,小剂量地塞米松实验未被抑制,考虑为库欣综合征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定位检查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降,大剂量地塞米松实验未被抑制,肾上腺MRI发现患者存在双肾上腺占位,结构扭曲并伴有多个大结节,考虑为ACTH非依赖性双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ACTH independent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AIMAH)。本文通过对1例以腰背痛为首发表现的AIMAH进行报道,提高临床医生对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H非依赖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末端回肠结节样淋巴组织增生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巧丽 赵梦琦 +2 位作者 崔梦妍 陆游 陆颖影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分析末端回肠结节样淋巴组织增生(NLH)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为末端回肠NLH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历资料,80例末端回肠NLH... 目的分析末端回肠结节样淋巴组织增生(NLH)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为末端回肠NLH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历资料,80例末端回肠NLH患者中有25例患者进行了Hp感染检测,另随机选择同期在该院行Hp感染检测并行肠镜检查示末端回肠正常的25例就诊者,比较两者的Hp感染率。在80例患者中随机选择15例患者设为NLH组,另选择15名末端回肠黏膜正常的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应用16S rRNA技术分析肠黏膜菌群,应用组织学分析探究末端回肠黏膜损伤情况及末端回肠黏膜组织中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80例末端回肠NLH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5.43±13.04)岁,81.25%(65/80)的患者为男性,有41.25%(33/80)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慢性腹泻。末端回肠NLH患者的Hp感染率较末端回肠正常者升高(60.00%比52.00%,P>0.05)。NLH组与对照组的BMI、血常规相关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LH组仅有1例患者有轻度贫血。NLH组的末端回肠黏膜菌群α多样性高于对照组,提示末端回肠NLH患者可能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2组的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肠黏膜绒毛结构均完整,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的Chiu's肠黏膜组织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端回肠NLH患者的一般情况良好,多数无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末端回肠NLH可能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有关,但不影响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营养物质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淋巴组织增生 临床病理特征 肠道菌群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下载PDF
D2-40在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及腺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13
作者 汪小霞 陈辉 +3 位作者 王璇 石群立 饶秋 沈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D2-40在肺的前驱腺体病变[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和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及浸润性腺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D2-40在肺的前驱腺体病变[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和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及浸润性腺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AH、AIS、MIA及浸润性腺癌组织各20例,每例肿瘤均有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D2-40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D2-40在所有正常肺组织肺泡上皮中均100%(80/80)阳性,且呈胞质连续性强着色;在20例AAH、AIS和MIA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17/20)、50%(10/20)和45%(9/20),其着色强度呈微弱~中等,染色模式呈现不连续或不等间隔,其中MIA中浸润性成分阳性率为30%(6/20),贴壁成分阳性率为45%(9/20);20例浸润性腺癌中仅1例微弱着色,阳性率为5%(1/20)。统计分析显示,AAH、AIS、MIA中D2-40表达分别与浸润性腺癌和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D2-40在AAH、贴壁形态腺癌、非贴壁形态的浸润性腺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细支气管化生或腺瘤样增生组织不表达D2-40,肺泡上皮反应性增生呈不连续强着色。结论随着肺泡上皮克隆性增生程度的增加,D2-40的阳性率逐渐降低,提示D2-40在肺泡上皮病变的疾病谱系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位腺癌 微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腺癌 非典型腺瘤增生 D2-40
下载PDF
青春期腺样体切除术后如何护理?
14
作者 闫伟昕 《青春期健康》 2024年第7期32-32,共1页
腺样体增生主要指鼻咽部及其毗邻部位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腺样体切除术已成为解决青少年因腺样体增生导致呼吸问题的优选方案,但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关键词 体切除术 鼻咽部 病理性增生 增生 青春期 优选方案 术后护理 反复刺激
下载PDF
左侧隐睾症合并睾丸网腺瘤样增生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琳 刘霞 +4 位作者 袁宏伟 云芬 王雨 陈利刚 贾永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749,共2页
患者男性,52岁。2019年3月1日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下坠感伴疼痛就诊。专科检查:左侧阴囊内未触及睾丸,左侧腹股沟区触及肿物,大小2 cm×1.5 cm,右侧睾丸未触及异常,临床诊断左侧隐睾症。遂行左侧隐睾切除术,术中见左侧睾丸位... 患者男性,52岁。2019年3月1日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下坠感伴疼痛就诊。专科检查:左侧阴囊内未触及睾丸,左侧腹股沟区触及肿物,大小2 cm×1.5 cm,右侧睾丸未触及异常,临床诊断左侧隐睾症。遂行左侧隐睾切除术,术中见左侧睾丸位于腹股沟区,大小3 cm×2.5 cm,发育欠佳,分离鞘状突至内环处并结扎,游离精索,将睾丸切除,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睾丸网 腺瘤增生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肝脏腺瘤样增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鞠新华 魏林 +2 位作者 张威 张激扬 夏振龙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8-239,共2页
目的 探讨肝脏腺瘤样增生 (A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经手术治疗的 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肝脏手术治疗 ,其中行肝局部切除术 9例 ;同时行断流手术 4例。结果 HBsAg或抗HCVAb阳性 10例。AFP升高3例 ,其中合并... 目的 探讨肝脏腺瘤样增生 (A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经手术治疗的 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肝脏手术治疗 ,其中行肝局部切除术 9例 ;同时行断流手术 4例。结果 HBsAg或抗HCVAb阳性 10例。AFP升高3例 ,其中合并肝癌 1例。B超、CT、与MRI检查分别为 14例、6例、与 11例。除 2例合并肝癌以外 ,剩余AH行B超、CT与MRI误诊肝癌及怀疑肝癌分别为 9/ 12、3/ 6与 9/ 9。 14例AH与合并肝癌 3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AH与肝癌并存 2例 ,另1例为肝癌切除术后 8个月并发AH。术后合并膈下脓肿 1例 ,围手术期死亡 3例。结论 AH为癌前病变。如不能除外癌变 ,应早期采取积极与适合的手术切除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腺瘤增生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夏燕 吴玲玲 +1 位作者 封扬 吴礼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 探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5例BPOP进行HE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BPOP患者发病年龄17~4... 目的 探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5例BPOP进行HE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BPOP患者发病年龄17~48岁,无性别差异,均感觉肿痛不适就诊,病变位于四肢长、短管状骨。X线示宽基底的边界清晰的高密度肿块,起源骨膜下完整的骨皮质,病变部位与附着骨的骨髓腔亦不相通,其中1例伴附骨的骨皮质轻度破坏。镜下见主要由软骨、骨和纤维组织无规则排列而成,轻度异型的软骨细胞可伴大部分钙化软骨,即多形性骨小梁中的“蓝骨”;骨小梁周围被覆无异型的骨母细胞,骨小梁间有大量的血管、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BPO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骨软骨瘤样病变,术后高复发性,无转移,恶变罕见,需结合影像学与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诊断,易误诊,需与骨旁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化性肌炎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增生 Nora病 骨软骨瘤
下载PDF
假上皮瘤样增生病变中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不稳定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笃银 付小兵 +1 位作者 陈伟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84-787,共4页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分化 (EMT)与外伤继发假上皮瘤样增生 (PEH)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1 1例创伤后继发PEH病变的标本及其边缘正常皮肤 (PEH N) ,采用组织病理学和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观察Ⅰ/Ⅲ型胶原 (ColⅠ/Ⅲ)、...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分化 (EMT)与外伤继发假上皮瘤样增生 (PEH)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1 1例创伤后继发PEH病变的标本及其边缘正常皮肤 (PEH N) ,采用组织病理学和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观察Ⅰ/Ⅲ型胶原 (ColⅠ/Ⅲ)、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波形蛋白 (Vim)、结蛋白 (Des)、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及其受体 (TGFRI)、广谱角蛋白 (CKp)和Ⅳ型胶原 (ColⅣ)在PEH异常分化的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 组织学观察发现 ,与PEH N组相比 ,PEH呈现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上皮基底部细胞顶 基极性紊乱、结构崩溃 ,细胞向间质迁移 ,在该部位的表皮基底细胞和部分附件上皮细胞中可检测到ColⅠ/Ⅲ、α SMA、Vim和Des等间质细胞物 ,但这些上皮细胞CKp、ColⅣ、TGF β1 和TGFRI表达水平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并且在深层间质内发现大量游离的CKp阳性上皮细胞。结论 PEH病变存在不稳定性EMT现象 ,上皮细胞去分化后再分化以及TGF 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修复 假上皮瘤增生 上皮细胞 间质细胞 转分化
下载PDF
新型MR造影剂钆贝葡胺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价值(附5例报告)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迎春 宋彬 +5 位作者 蒋莉莉 唐鹤涵 何艳梅 蒋晓忠 印隆林 吴俊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598-604,共7页
目的探讨具有双相作用的新型磁共振造影剂钆贝葡胺(Gd-BOPTA)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5例临床及影像检查怀疑为FNH的患者(共6个病灶),按以下顺序分别行MRI常规轴位的T2W... 目的探讨具有双相作用的新型磁共振造影剂钆贝葡胺(Gd-BOPTA)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5例临床及影像检查怀疑为FNH的患者(共6个病灶),按以下顺序分别行MRI常规轴位的T2W和T1W平扫、冠状位T2加权图像、3D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Gd-BOPTA增强的轴位LAVA三期动态扫描(扫描延时时间为15、55及90s)、2D-T1W增强扫描、LAVA延时扫描(5及10min)及肝胆期扫描(40及80min)。收集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与磁共振各序列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例6个病灶均诊断正确(5个手术证实,1个穿刺证实)。血液动力学期(动态期):5个FNH病灶实质部分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弱呈等或稍低信号,另1个病灶除动脉期轻度强化外,门脉期及延迟期均呈等信号;5个中央疤痕动脉期及门脉期无强化,而延迟期均强化。②肝胆期(排泄期):6个病灶实质部分呈稍高或等信号,其中1个肿块中可见高信号的树枝样胆管;中央疤痕均呈稍低信号。③病理:FNH实质为正常肝细胞团呈不规则排列,伴有不同程度肝细胞水肿及淤胆改变,且均存在汇管区缺失;疤痕为大量纤维组织,内有厚壁动脉血管、增生胆管及炎性细胞浸润,部分伴有少许黏液变性。结论Gd-BOPTA作为一种双相(既能反映血液动力学特性又能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作用的造影剂,Gd-BOPTA增强MR检查能准确反映FNH的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脏
下载PDF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尹锐 刁庆春 +1 位作者 王鲁 钟白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在病理学上有其特征 ,形态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 3个方面 :①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 ;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大 ,似“墓碑”状突入血管腔 ;③病变处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混合浸润。结论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良性局限性血管增生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熟悉这一疾病的组织学改变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似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增生 临床表现 病理改变 ALHE 少见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