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穗粒数形成的基因型差异及增粒途径分析 被引量:55
1
作者 王兆龙 曹卫星 戴廷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6-242,共7页
以 2 7个穗粒性状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 ,对小麦穗粒数形成过程中的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穗粒性状基因型在分化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分化小花数和可孕小花数上均有明显差异。特大穗型小麦的小花分化速... 以 2 7个穗粒性状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 ,对小麦穗粒数形成过程中的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穗粒性状基因型在分化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分化小花数和可孕小花数上均有明显差异。特大穗型小麦的小花分化速率最快 ,分化持续时间最短。穗粒数对小麦产量提高的贡献最大 ,穗粒数与千粒重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在穗粒数各构成因素中 ,分化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分化小花数、可孕小花数和小花结实率与穗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其中小花结实率的作用较大 ,直接通径系数高达 0 .82 2 5。在南京生态条件下 ,小花分化速率与分化小花数、可孕小花数和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但小花分化持续时间与分化小花数和穗粒数的相关均不显著。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穗 小花 基因型差异 增粒途径
下载PDF
水稻控蘖增粒栽培高产与碳氮代谢及维管束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孟亮 吴建忠 王子立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52-57,共6页
水稻控蘖增粒栽培法与常规栽培法相比,秧苗叶片及叶鞘中氮含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高.而碳含量、C/N明显低,表现出氮代谢优势;茎基部节间横截面维管束数量与总面积显著多或大,有利于培育健根多蘖壮秧和提高成穗率.移栽后,... 水稻控蘖增粒栽培法与常规栽培法相比,秧苗叶片及叶鞘中氮含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高.而碳含量、C/N明显低,表现出氮代谢优势;茎基部节间横截面维管束数量与总面积显著多或大,有利于培育健根多蘖壮秧和提高成穗率.移栽后,氮含量、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碳含量升高并维持较稳定的水平,C/N显著提高,表现出碳代谢优势;穗颈基部节间横截面维管束数量与总面积也多或大,从而可促进个体颖花发育,提高结实率与粒重,并有利于控制大田分蘖,改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蘖增粒 维管束 栽培 碳代谢 氮代谢
下载PDF
增粒增重剂对稻麦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秀丽 张如美 曹显祖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1-6,共6页
以水稻品种汕优 63、小麦品种 850 4为材料 ,在水稻抽穗始期、小麦齐穗期喷施增粒增重剂 简称双增剂 ,清水做对照 ,研究其对稻麦的生物学效应 ,试验结果表明 :双增剂能明显提高籽粒充实度。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生物学效应 增粒重剂 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AB型增粒剂在杂交稻制种中的应用效应及其使用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剑波 丁家启 +1 位作者 陈劲松 傅正洪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16,共3页
阐述了AB型增粒剂在杂交稻制种田应用后,对于改善不育系异交性能、提高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有各种特殊功效,并提出了该剂正确应用方法和配套应用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异交结实率 增粒 AB型
下载PDF
中高肥力土壤水稻亩产500公斤稳穗增粒节氮施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竺美 黄昌勇 施丹潮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前,水稻高产栽培有增粒、多穗和穗粒兼顾三条途径,各有其不同的施肥路线,但总用氮量一般偏高,尤其在前期施氮比例较大,致使蘖苗增量过多。根据中高肥力土壤的供肥特性,在一定群体范围内,群体与有效穗数呈正相关,当群体大于40万/亩。
关键词 水稻 肥力土壤 稻穗增粒 节氮施肥
下载PDF
花940小麦增粒数的原因分析
6
作者 陈玉蓉 王培 +1 位作者 王峰 何萍 《河北农业科学》 1995年第2期9-10,共2页
本文观察了花940小麦的幼穗分化,结果表明:(1)幼穗以伸长期越冬,(2)幼穗前期分化慢、后期分化快;(3)讨论了花940小麦在中低水肥条件下获得中高产产量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花940 小麦 幼穗分化 增粒
下载PDF
水稻旱育宽行增粒高产栽培的原理与潜力初探
7
作者 费槐林 章秀福 禹盛苗 《杭州农业与科技》 1997年第Z1期10-13,共4页
水稻"旱育宽行增粒"高产栽培,其内涵是"肥床旱育"合理密播,利用水分胁迫,塑造强根优势培育匀壮秧;"宽行窄距"合理稀植,利用水稻"自动调节功能"培育大蘖优势提高成穗率;"控蘖促花"合... 水稻"旱育宽行增粒"高产栽培,其内涵是"肥床旱育"合理密播,利用水分胁迫,塑造强根优势培育匀壮秧;"宽行窄距"合理稀植,利用水稻"自动调节功能"培育大蘖优势提高成穗率;"控蘖促花"合理重肥,利用后期高光效特性,减秕增重,促进增粒饱谷优势。简称"旱宽增"高产栽培。这是近几年实践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展。说它"发展"是从自己实践出发,在原有技术基础上,保留一个"旱"字,改动一个"宽"字,添加一个"增"字。在技术内涵上"既大同小异,又各有侧重";在其原理上有所拓宽,有所发展。有关具体技术,日本原正市先生有专著,国内也出版有多种书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 水稻旱育 宽行窄距 旱育稀植 合理稀植 增粒 水分胁迫 原理 旱秧 自动调节功能
下载PDF
晚稻后期养根保叶增粒增重的途径
8
作者 胡启山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2008年第8期14-14,共1页
晚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围绕养根保叶,主攻增粒增重,抓好晚稻后期培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晚稻 增粒 保叶 养根 后期 灌浆结实期 培育管理
下载PDF
几种有利于小麦增粒增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振立 《河北农业》 2002年第3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增粒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穗多”促蘖增粒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罗春华 王云川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6期72-72,77,共2页
在二九一农场经过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穗多促蘖增粒剂在有效分蘖期间可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早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提高结实率,从而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穗多促蘖增粒 产量
下载PDF
油菜施硼 增粒增重增产
11
作者 华琼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2年第11期19-19,共1页
油菜对硼非常敏感,需硼量高,油菜缺硼时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须根不长,表皮褐色,根颈膨大.
关键词 油菜 增粒 硼肥 施肥
下载PDF
保穗增粒提高协优华联二号产量
12
作者 赖波平 《江西农业科技》 1993年第4期8-10,共3页
本文对30份不同产量类型的小区材料,应用数理统计分析产量构成中因子与因子之间、因子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协优华联二号作早稻栽培的主攻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早稻 杂交稻 产量 保穗 增粒
下载PDF
夏谷防秕增粒栽培技术研究
13
作者 相金英 相德臻 齐玉志 《河北农业科学》 1994年第3期16-19,共4页
本试验用不同品种及不同栽培管理措施(播期、密度、种植形式、不同施肥量、不同肥料品种、不同浇水时间、次数、不同留种形式等),进行多年多点试验,证明品种及栽培管理措施对谷子结实均有明显影响,尤以栽培措施应用的当否是产生秕谷的... 本试验用不同品种及不同栽培管理措施(播期、密度、种植形式、不同施肥量、不同肥料品种、不同浇水时间、次数、不同留种形式等),进行多年多点试验,证明品种及栽培管理措施对谷子结实均有明显影响,尤以栽培措施应用的当否是产生秕谷的主要原因。选用适合当地条件、生产力强、秕谷率低的品种,在亩留苗6万株的基础上,争时早播,科学施肥、浇水,采用以穗中部籽粒留种的形式,是防秕增粒的关键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谷 防秕增粒 栽培 谷子
下载PDF
“增粒剂”的主要功能和施用技术
14
《四川农业科技》 1989年第3期19-20,共2页
“增粒剂”是经7年试验研究,于1986年组配成功的一种系列调节剂。主要成分包括植物激素、生长调节物质、微量元素等。经有关方面测定,施用后无残毒,对环境无污染。专用于杂交水稻繁制种生产的有一号“增粒剂”和二号“增粒剂”。本文简... “增粒剂”是经7年试验研究,于1986年组配成功的一种系列调节剂。主要成分包括植物激素、生长调节物质、微量元素等。经有关方面测定,施用后无残毒,对环境无污染。专用于杂交水稻繁制种生产的有一号“增粒剂”和二号“增粒剂”。本文简要报道“增粒剂”应用于杂交稻繁制种生产的有关问题。一、“增料剂”的增产效果通过近三年省内外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施用“增粒剂”比施用“九二○”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1986—1988年小区试验,施“增粒剂”比施用“九二○”平均增产35.3%,产量差异显著。大面积施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粒 植物激素 生长调节剂 功能
下载PDF
小麦后期增粒重的几项技术措施
15
作者 张光明 丁显利 +2 位作者 赵式卫 张昌明 程花明 《河北农业》 1997年第3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技术措施 小麦 氧化乐果 干热风 增粒 叶面喷肥 农业局 灌浆期 麦叶蜂
下载PDF
AB增粒剂在水稻制种上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张朝显 周子明 +1 位作者 杨军 黄后波 《种子科技》 1993年第3期32-32,共1页
近年来,虽然水稻制种栽培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年际与地区间的稳产、平衡性较差。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本花期花时不能够完全相遇,采用常规栽培调节多表现为效果偏缓,成本高昂。为进一步探索提高水稻制种单产和寻求制种相对稳... 近年来,虽然水稻制种栽培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年际与地区间的稳产、平衡性较差。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本花期花时不能够完全相遇,采用常规栽培调节多表现为效果偏缓,成本高昂。为进一步探索提高水稻制种单产和寻求制种相对稳产的新途径,我们进行了AB增粒剂在水稻制种上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制种 增粒
下载PDF
迟麦施氮增粒增重
17
作者 别家新 《中国农垦》 1997年第2期27-27,共1页
迟麦施氮增粒增重迟麦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因干旱而生长缓慢瘦弱,分蘖不壮,发育延迟的麦苗属迟发苗;因播种过迟,出苗不整齐,苗弱无蘖,叶片少的麦苗属迟播苗。迟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对迟麦应抓... 迟麦施氮增粒增重迟麦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因干旱而生长缓慢瘦弱,分蘖不壮,发育延迟的麦苗属迟发苗;因播种过迟,出苗不整齐,苗弱无蘖,叶片少的麦苗属迟播苗。迟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对迟麦应抓好以追肥为主的中后期管理,确保迟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粒 小麦锈病 根系活力 乳熟期 降低地下水位 磷酸二氢钾 栽培措施 小麦产量 栽培管理
下载PDF
加强小麦后期管理 采取增粒增重措施
18
作者 李平英 《农村实用科技》 1997年第5期7-7,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后期管理 增粒
原文传递
谷子防秕增粒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书梅 杨树萍 《中国农技推广》 2009年第3期24-25,共2页
2007~2008年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针对谷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谷子防秕增粒"四适一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即选用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采用适当的种子处理,进行适期播种和选留适宜的密度,因地以产定肥,提高了谷子... 2007~2008年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针对谷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谷子防秕增粒"四适一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即选用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采用适当的种子处理,进行适期播种和选留适宜的密度,因地以产定肥,提高了谷子单产,增加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防秕增粒 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超级稻“稳穗增粒”高产栽培技术
20
《农民科技培训》 2012年第11期31-31,34,共2页
技术概述:超级稻“稳穗增粒”高产栽培技术结合我国现代稻作技术发展,主要针对超级稻品种特性,在研究超级稻株型、分蘖生长、物质生产、根系形成等生长发育的生态特性和产量形成特点基础上,结合超级稻生长规律,从稳定穗数、增加粒... 技术概述:超级稻“稳穗增粒”高产栽培技术结合我国现代稻作技术发展,主要针对超级稻品种特性,在研究超级稻株型、分蘖生长、物质生产、根系形成等生长发育的生态特性和产量形成特点基础上,结合超级稻生长规律,从稳定穗数、增加粒数和粒重等角度,形成超级稻栽培的高产群体模式及其肥水调控方法,发挥超级稻品种的增产潜力和生产效益,实现水稻单产再上新台阶。应用该技术可提高水稻产量,还可提高肥水利用率,减少水分用量和用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 增粒 产量形成特点 品种特性 生长发育 水稻产量 稻作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