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措意于法度之中——夏昶《墨竹图》探析
1
作者 罗礼平 陈煜 《中国书画》 2023年第9期44-47,共4页
引信明初画家夏昶的《墨竹图》(又名《倒垂墨竹图》)是福建积翠园艺术馆藏画中的精品。这件《墨竹图》(图1)为立轴,高148.5厘米,宽87.5厘米。画中的墨竹做倒垂势,姿态若倒挂苍龙,弯曲的竹茎搭配纷飞的竹叶,似在表现竹子临风时“飘举摇... 引信明初画家夏昶的《墨竹图》(又名《倒垂墨竹图》)是福建积翠园艺术馆藏画中的精品。这件《墨竹图》(图1)为立轴,高148.5厘米,宽87.5厘米。画中的墨竹做倒垂势,姿态若倒挂苍龙,弯曲的竹茎搭配纷飞的竹叶,似在表现竹子临风时“飘举摇曳”的情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昶 藏画 墨竹图 墨竹 艺术馆
下载PDF
横看成岭侧成峰——文同《墨竹图》引申的美学意象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群燕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2-94,共3页
从技法的角度,阐释文同《墨竹图》的结构布局、技法特色和诗性抒写,以此论述文同《墨竹图》引申的美学意象——关乎"笔趣为先"的审美结点,关乎文同作为"湖州竹派"宗师的一灯分焰,关乎文同积学的深厚和博洽。这是从... 从技法的角度,阐释文同《墨竹图》的结构布局、技法特色和诗性抒写,以此论述文同《墨竹图》引申的美学意象——关乎"笔趣为先"的审美结点,关乎文同作为"湖州竹派"宗师的一灯分焰,关乎文同积学的深厚和博洽。这是从图式本义、图式引申和历史性的角度来阐释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不仅是文同《墨竹图》的美学意象,也是士人文同的生命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同 墨竹图 诗性 美学
下载PDF
如何开展体验式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以大班美术欣赏《墨竹图》活动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洁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第2期22-24,共3页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和感受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自然的景物和周边环境中的一些美好事物,感受它们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活动。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旨在支持幼儿获得审美感受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美术欣赏教育 幼儿园 墨竹图 体验式
下载PDF
吴镇现存《墨竹图》真伪辨析
4
作者 刘萍 《艺苑》 2014年第6期66-67,共2页
吴镇在明代被重新发现并被列为四家之一,不仅仅是缘于他的道德人品,同时也是因为他的绘画风格在元代画坛具有独到之处。吴镇擅长山水画,其墨竹成就被他的山水画所掩,其实,他的墨竹,不仅在元代,就是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也足以自成一家,... 吴镇在明代被重新发现并被列为四家之一,不仅仅是缘于他的道德人品,同时也是因为他的绘画风格在元代画坛具有独到之处。吴镇擅长山水画,其墨竹成就被他的山水画所掩,其实,他的墨竹,不仅在元代,就是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也足以自成一家,因此他的伪作在市场上不断出现。笔者从时代风格、个人风格、钤印、题款的书写、墨竹的组织形态、笔墨的书写以及绢的质地等方面辨析现存的《墨竹图》,认为此幅作品为明代伪作,非吴镇的真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镇 墨竹图 真伪
下载PDF
从“眼前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幻化——《墨竹图》欣赏
5
作者 张大海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4期92-92,共1页
简要地介绍了“扬州八怪”之一,清朝画家郑燮及其在绘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绘画理论。通过欣赏《墨竹图》及画家提出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画竹三段论,结合自身的绘画实践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墨竹图 欣赏 探讨
下载PDF
李鸿裔和《七君子墨竹图》的鉴藏
6
作者 宁方勇 《美术大观》 2022年第6期49-51,共3页
苏州博物馆馆藏《七君子墨竹图》是元代重要的画竹作品,汇集了柯九思、吴镇等六位名家之作。光绪年间,苏州蘧园(即网师园)主人李鸿裔曾经收藏此卷,重付装池之时,裁掉图后元代八人题跋。此事为沈梧见证,他认为题跋应属于其所藏《元倪元... 苏州博物馆馆藏《七君子墨竹图》是元代重要的画竹作品,汇集了柯九思、吴镇等六位名家之作。光绪年间,苏州蘧园(即网师园)主人李鸿裔曾经收藏此卷,重付装池之时,裁掉图后元代八人题跋。此事为沈梧见证,他认为题跋应属于其所藏《元倪元镇水竹居卷》。之后,题跋又被张大千拼入其伪作《赵松雪木石丛篁图卷》,成为吴湖帆的重要藏品。此卷后由顾麟士从李氏处购藏过云楼,填入一幅吴镇的墨竹小轴,成为今之《七君子墨竹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君子墨竹图 李鸿裔 鉴藏
下载PDF
清雍正珐琅彩墨竹图碗
7
作者 张雷文 《陶瓷研究》 2004年第2期10-10,共1页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与法国传入的珐琅技法相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彩瓷品种。上海博物馆珍藏有一件珐琅彩墨竹图碗,高7.6厘米、口径16.1厘米。
关键词 清代 雍正王朝 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墨竹图
下载PDF
明夏昶《倒垂墨竹图》赏析
8
作者 杨景斌 《福建文博》 2013年第1期93-94,97,共3页
夏昶一生致力于墨竹画的探索和创作,《倒垂墨竹图》轴通过巧妙的构图、变化的墨色,体现了夏昶以书入画的卓越创作才能,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品格情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夏昶 《倒垂墨竹图 明代
下载PDF
疾风振林 听之有声——重读蒲华《墨竹图轴》
9
作者 姚晓冬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5期63-63,共1页
在晚清画坛,秀水蒲华无疑是一面旗帜,与赵之谦、吴昌硕等同享盛名,有眼力独具者尤倾慕于蒲华。寓沪时期,与海上诸名士时常遣兴于雅集,诗词唱和,觥酬间,破笔写竹,粗枝大叶,淇园雨过之意跃然于纸,其墨竹写意的高度,人难企及。是作《墨竹图... 在晚清画坛,秀水蒲华无疑是一面旗帜,与赵之谦、吴昌硕等同享盛名,有眼力独具者尤倾慕于蒲华。寓沪时期,与海上诸名士时常遣兴于雅集,诗词唱和,觥酬间,破笔写竹,粗枝大叶,淇园雨过之意跃然于纸,其墨竹写意的高度,人难企及。是作《墨竹图》,应是晚年之作,极具蒲华艺术特色。大开大合,起结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华 吴昌硕 赵之谦 墨竹 墨竹图 大开大合 诗词唱和
下载PDF
探究文同《墨竹图》之趣
10
作者 苏滢 《美化生活》 2022年第12期20-22,共3页
在中华传统的典籍中,竹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关竹的诗文几乎贯穿整个中国文学史。而文同作为北宋时期在墨竹和文人画领域具有杰出贡献的关键人物,对两者都有着推动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分析文同代表作《墨竹图》,从画面构图、笔墨技... 在中华传统的典籍中,竹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关竹的诗文几乎贯穿整个中国文学史。而文同作为北宋时期在墨竹和文人画领域具有杰出贡献的关键人物,对两者都有着推动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分析文同代表作《墨竹图》,从画面构图、笔墨技法、个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等不同角度的特点,来探究其对竹文化深厚的理解,希望通过了解文同的艺术成就影响,对今后自身在绘画创作的理论上起到指导、启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同 文人墨竹 墨竹图
下载PDF
文同《墨竹图》东传日本考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连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39,156,共7页
14世纪初,文同《墨竹图》的信息已出现在五山禅僧的诗文中,画僧愚溪右慧等人已在日本绘制《墨竹图》,但通过中世日本的几种藏画目录,尚不能证明文同《墨竹图》在这一时期已传至日本。15世纪中期,题有苏轼《书文与可墨竹并叙》诗的文同... 14世纪初,文同《墨竹图》的信息已出现在五山禅僧的诗文中,画僧愚溪右慧等人已在日本绘制《墨竹图》,但通过中世日本的几种藏画目录,尚不能证明文同《墨竹图》在这一时期已传至日本。15世纪中期,题有苏轼《书文与可墨竹并叙》诗的文同《墨竹图》传入日本,见于万里集九《天下白》。文同《墨竹图》技法及实物东传日本后,使“墨竹”这一主题渗入日本五山汉文学,在义堂周信的大力标举下,五山汉文学中的墨竹主题渐趋普遍。“墨竹图+东坡诗抄物+五山汉文学”的综合研究模式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竹图 “东坡诗抄物” 五山汉文学 中日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郑板桥《墨竹图题诗》行书
12
作者 陈刚 《现代艺术》 2019年第10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
原文传递
郑板桥墨竹图的辨伪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 天羽 《艺术市场》 2007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一代书画宗师郑板桥虽一生都秉性兰竹清心,情愿“难得糊涂”,可其诗书雅兴,情致丹青的“三绝”传世之作,数量之雄厚,技艺之精湛,影响之深远,藏家之痴迷,都足可以彪炳于中国艺术史。“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 一代书画宗师郑板桥虽一生都秉性兰竹清心,情愿“难得糊涂”,可其诗书雅兴,情致丹青的“三绝”传世之作,数量之雄厚,技艺之精湛,影响之深远,藏家之痴迷,都足可以彪炳于中国艺术史。“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一曲佳词足以写照他水墨情致的生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辨伪 “难得糊涂” 中国艺术史 书画 墨竹图
原文传递
论元代墨竹图的特点及美学观
14
作者 周伟 《风景名胜》 2021年第3期0110-0111,共2页
管道升,中国历史上以女性画家身份记载在史书资料。自古以来重男轻女思想,本就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被男性画家的耀眼所覆盖。然幸运的是管道升可以坚守本心,坚持创作,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魅力。本文以元代管道升《墨竹图》为研究对象,采用... 管道升,中国历史上以女性画家身份记载在史书资料。自古以来重男轻女思想,本就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被男性画家的耀眼所覆盖。然幸运的是管道升可以坚守本心,坚持创作,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魅力。本文以元代管道升《墨竹图》为研究对象,采用史料与图像相结合的形式,对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感情色彩进行研究,深入探索这幅作品背后所传达出来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升 墨竹图 绘画特点 美学观
下载PDF
日本东京博物馆藏郑板桥墨竹图屏风真伪考
15
作者 周积寅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9-32,共4页
应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邀请,我偕夫人王凤珠副研究员于2000年7月25日赴日本,以东京为中心,作为期60天的访问,与多摩美术大学近藤秀实教授合作,参观考察各地博物馆、寺庙以及私人所藏之中日绘画,共同完成科研项目《中日绘画交流史》的... 应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邀请,我偕夫人王凤珠副研究员于2000年7月25日赴日本,以东京为中心,作为期60天的访问,与多摩美术大学近藤秀实教授合作,参观考察各地博物馆、寺庙以及私人所藏之中日绘画,共同完成科研项目《中日绘画交流史》的一项调查。8月19日下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墨竹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 屏风 日本
原文传递
谦谦的君子风范——元·李衎《修篁树石图》品鉴及其它
16
作者 金慧 《东南文化》 2001年第4期34-41,共8页
元代,画竹之盛为前代所无,画竹风格也五彩纷呈,但画竹的大类中也有许多细微的讲究。比如有专画双勾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也有专画水墨竹,“大笔儒染何淋漓”,是写意墨戏的风度。据说张逊为双勾竹之翘楚,而李衎则为水墨竹之泰斗,他挥洒... 元代,画竹之盛为前代所无,画竹风格也五彩纷呈,但画竹的大类中也有许多细微的讲究。比如有专画双勾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也有专画水墨竹,“大笔儒染何淋漓”,是写意墨戏的风度。据说张逊为双勾竹之翘楚,而李衎则为水墨竹之泰斗,他挥洒自如,风度翩翩,足以让后人仰慕、叹服。 李衎(1244-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燕(今北京)人,早年在太常寺充当小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石 赵子昂 画家 美术家 墨竹图 绢本设色 画竹 士大夫画 文人画 君子
下载PDF
文同文人画观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毅锋 《艺术评鉴》 2018年第20期39-40,共2页
北宋以文治国,在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不小成就,绘画方面也在历代帝皇的支持下有了长足发展,名家辈出。北宋是文人画发展的关键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文人画实践与理论体系,文同是这一时期较为重要的开拓... 北宋以文治国,在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不小成就,绘画方面也在历代帝皇的支持下有了长足发展,名家辈出。北宋是文人画发展的关键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文人画实践与理论体系,文同是这一时期较为重要的开拓者,他与苏轼的交往直接影响着宋代文人画的形成、发展走向。通过对文同生平、作品、绘画思想等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文人画观的基本特点,把握宋代文人画体系的发展脉络,为当下中国画创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同 墨竹图 文人画 艺术特点
下载PDF
字画藏品定名标准化问题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丹 《中国博物馆》 1991年第1期47-48,共2页
本文主要探讨字画藏品定名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界定字画藏品定名原則和字画藏品名称的基本构成。一众所周知,名称是人们为事物所取的代号。它是人们区別不同事物的主要依据,是事物的形态和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历史文化的继续... 本文主要探讨字画藏品定名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界定字画藏品定名原則和字画藏品名称的基本构成。一众所周知,名称是人们为事物所取的代号。它是人们区別不同事物的主要依据,是事物的形态和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历史文化的继续和发展。就博物馆字画藏品的名称而言,它既要包容其作品的沿用名,又要反映其作为博物馆藏品所具有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问题 博物馆藏品 名原 藏品编目 墨竹图 美术领域 中国书画 歧义性 学术交流 表现技法
下载PDF
刘利作品
19
作者 刘利 《前线》 CSSCI 2019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墨竹图题诗 一枝一叶总关情 民间疾苦 吾曹 郑板桥 尺寸
下载PDF
郑燮生平与艺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单国强 《荣宝斋》 2005年第2期5-29,共25页
清代"扬州八怪"中,郑燮是最 具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由官到民、 由士变商、由文人画家转为职业画 家的生活经历,公开张贴"笔榜" 标明书画润金的世俗相和"写字作 画是雅事亦是俗事"的雅俗观,以 及疏离正统... 清代"扬州八怪"中,郑燮是最 具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由官到民、 由士变商、由文人画家转为职业画 家的生活经历,公开张贴"笔榜" 标明书画润金的世俗相和"写字作 画是雅事亦是俗事"的雅俗观,以 及疏离正统艺术、标新立异、以怪 为尚的画风,对探讨"扬州八怪" 的形成原因和共性特征,都具有普 遍的典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燮 山东 画家 美术家 扬州八家 扬州八怪 竹石 柱石 墨竹图 兰竹 画竹 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