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鲁胜《墨辩注·叙》的逻辑思想
1
作者 卢芸蓉 陈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0-54,共5页
鲁胜是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第一人,作为乱世遗珠的《墨辩注·叙》,虽不足三百字,但包涵了丰富的内容,鲁胜提出诸多创造性的见解。第一,鲁胜首次总结先秦名辩的历史,分野先秦名辩源流及流派沿袭;第二,鲁胜首次概括先秦名辨的内容与... 鲁胜是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第一人,作为乱世遗珠的《墨辩注·叙》,虽不足三百字,但包涵了丰富的内容,鲁胜提出诸多创造性的见解。第一,鲁胜首次总结先秦名辩的历史,分野先秦名辩源流及流派沿袭;第二,鲁胜首次概括先秦名辨的内容与目的;第三,鲁胜首次归纳了名辩研究的方法等。但《墨辩注·叙》同样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时代局限,通过对叙的内容及其不足的分析,进而管窥鲁胜的逻辑思想及其派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胜 墨辩注·叙》 逻辑思想
下载PDF
鲁胜的逻辑史观——读《墨辩注·叙》
2
作者 蔡伯铭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27-32,共6页
一、鲁胜生平及其作《墨辩注》的时代背景 鲁胜《墨辩注·叙》是中国逻辑史第一篇专论,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鲁胜字叔时,西晋代郡(治所在今山西阳高西南)人,大约生活在公元三世纪中叶至四世纪上叶。《晋书·隐逸传... 一、鲁胜生平及其作《墨辩注》的时代背景 鲁胜《墨辩注·叙》是中国逻辑史第一篇专论,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鲁胜字叔时,西晋代郡(治所在今山西阳高西南)人,大约生活在公元三世纪中叶至四世纪上叶。《晋书·隐逸传》说他“少有才操”,为佐著作郎;晋惠帝元康初,迁建康今;后称疾去官,大概从此即过着隐逸生活。 鲁胜对历法和逻辑均有深入研究。在建康令任上,曾著《正天论》,并上表请求根据他的推算改正以前历算上的错误,表示“如无据验,甘即刑戮”,但没得到朝廷答复。在逻辑方面,他有两部专著:一是将《墨子》的《经》和《经说》上下四篇辑为《墨辩》,并作注;一是“采诸众杂集为《形名》二篇”。“其著述为世所称”,可惜都遭乱遗失,至唐房玄龄等撰《晋书》时,即仅存《墨辩注·叙》,收入《隐逸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注 逻辑史 鲁胜 中国古代逻辑 逻辑思想 隐逸传 子》 晋惠帝 文献价值 离坚白
下载PDF
孔子正名论的逻辑思想 被引量:6
3
作者 蔡伯铭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正名的思想,在中国逻辑史上发生得最早。《尚书》所谓“取类正名”,《吕刑》所谓“正名百物”,还只是一般地讲到了名实关系。管子生活的年代虽早于孔子,《管子》的《枢言》等篇中,虽也有着“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故先王贵名”等有关“... 正名的思想,在中国逻辑史上发生得最早。《尚书》所谓“取类正名”,《吕刑》所谓“正名百物”,还只是一般地讲到了名实关系。管子生活的年代虽早于孔子,《管子》的《枢言》等篇中,虽也有着“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故先王贵名”等有关“正名治国”的思想,但今存《管子》一书实为后人所假讬,未足尽信;而且它也只是一般地讲到了正名的意义,也还只是一般的“正名实”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思想 《管子》 枢言 中国逻辑史 《吕刑》 墨辩注 逻辑学家 中国名学 克己复礼为仁 春秋末期
下载PDF
名家名称及其含义与范围刍言
4
作者 李耀仙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10,共10页
在先秦哲史中,谁都承认名家学说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可是哪些人应该称为名家?那些一向被称为名家的人用“各家”的名称来称呼他们是否适当?还有“名家”这个名称如果可用,其含义究当如何理解?这些都是学术界中有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形名 经》 尹文子 正名篇 后期 家思想 中国古名家言 墨辩注 以说出故 以辞抒意
下载PDF
试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5
作者 蔡伯铭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46-52,共7页
在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上,逻辑史组比较集中地对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讨论,大致有以下三种意见: 一、应把哲学观、方法论和逻辑学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列为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 二、只以形式逻辑的发展史作为研究对象; ... 在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上,逻辑史组比较集中地对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讨论,大致有以下三种意见: 一、应把哲学观、方法论和逻辑学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列为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 二、只以形式逻辑的发展史作为研究对象; 三、主要以形式逻辑发展史为研究对象,但与某一逻辑思想有关的哲学观和方法论也可以加以分析和叙述。 有的同志觉得二、三两种意见实际上没有明显的差别;比较多的同志倾向于目前应把研究的范围定得狭一点,或者说可以先从狭的范围着手做起。 这时,对上列关于中国逻辑中研究的对象的三种意见,先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逻辑史研究 逻辑思想 中国古代逻辑 西方逻辑 逻辑学家 论式 经》 逻辑错误 因明学 墨辩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