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单中心治疗经验
1
作者 赵文鹏 吕凡振 +4 位作者 胡义良 陈晒 方华强 王世知 周为民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4,共7页
目的 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 IMH)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8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Stanford B型IMH患者36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随访过程中血肿转归... 目的 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 IMH)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8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Stanford B型IMH患者36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随访过程中血肿转归情况分为吸收组(n=134)和进展组(n=2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收组与进展组在年龄[(60.59±11.14)岁vs.(61.86±12.05)岁]、血小板计数[206.00(88.07)×10^(9)/L vs. 187.00(86.00)×10^(9)/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8.60(19.37) U/L vs. 19.50(7.80) U/L]、降主动脉最大直径[35(6) mm vs. 34(5) mm]以及血肿远端累及6~11区[157(66.81%)vs. 66(49.25%)]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主动脉最大直径是Stanford B型IMH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43,95%CI:0.899~0.990,P=0.017)。出院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1±17.9)个月,失访率6.8%。药物治疗患者出院后5年生存率为77.4%,腔内治疗患者出院后5年生存率为87.6%。结论 单中心经验表明Stanford B型IMH选择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对于降主动脉扩张者,应警惕壁间血肿的进展,必要时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溃疡样突起 穿透性溃疡 壁内血池
原文传递
主动脉壁内血肿溃疡样改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远 吕滨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987-4992,共6页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是一类较为常见的主动脉急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是诊断IMH的一线检查手段。随着CT检查设备的改进和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与IMH伴随出现的一类特殊CT征象,即“溃疡样改变”被检出和重视起来,主要包括穿...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是一类较为常见的主动脉急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是诊断IMH的一线检查手段。随着CT检查设备的改进和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与IMH伴随出现的一类特殊CT征象,即“溃疡样改变”被检出和重视起来,主要包括穿通性溃疡(PAU)、溃疡样凸起(ULP)和壁内血池(IBP),这些征象与IMH的关系密切但又有所差别。了解并鉴别这些征象对于认识IMH的发病机制及评估预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与IMH关系密切并且定义明确的3大类溃疡样改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内 穿通性溃疡 溃疡样凸起 壁内血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