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食管壁内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小勇 李艳 +3 位作者 邓义波 黄建 朱磊 陈道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247,共6页
目的探讨人食管壁内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幼年尸体标本14例和成人标本4例,共计18例,采用硅胶血管灌注和再改良Sihler神经染色法相结合来显示人食管壁内血管及神经。结果人食管壁内血管整体分布以胸下段及腹段较密... 目的探讨人食管壁内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幼年尸体标本14例和成人标本4例,共计18例,采用硅胶血管灌注和再改良Sihler神经染色法相结合来显示人食管壁内血管及神经。结果人食管壁内血管整体分布以胸下段及腹段较密集,而颈段和胸上段相对较稀疏,整体前壁内血管较后壁内稀疏,壁内血管的细小分支间形成广泛的网状吻合。人食管壁内神经整体分布以腹段分布最稀疏,胸段壁内神经分布最多密集,但颈胸段壁内神经均衡分布,颈段上部可与来自于咽丛的神经分支形成吻合,食管壁内神经形成网状环路吻合。食管壁内血管与神经之间无明显的伴行关系。结论人食管壁内血管和神经分布均呈现网状吻合,但两者之间无明显伴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内血管 壁内神经 食管 再改良Sihler染色 硅胶血管灌注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脑梗死风险分层及临床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杨林 文兴 李贤贵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1550-1555,共6页
危险因素的控制、积极的药物治疗和支架的放置对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复发极其重要。然而,这些临床策略对某些患者可能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尤其是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HRMR-V... 危险因素的控制、积极的药物治疗和支架的放置对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复发极其重要。然而,这些临床策略对某些患者可能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尤其是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HRMR-VWI)不仅能评估血管腔状况,还可显示多种血管疾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已成为协助诊断脑梗死病因、指导个体化风险分层和临床防治最先进的成像技术。本文将就HRMR-VWI在脑梗死相关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风险分层、临床个体化防治方面的应用展开论述,以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 内血管成像 脑梗死 风险分层 临床防治
下载PDF
颅内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肖慧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627-1630,共4页
传统的颅内血管成像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这些技术都是基于管腔的成像方... 传统的颅内血管成像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这些技术都是基于管腔的成像方法,主要通过血管狭窄情况评估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血管成像 MRI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颅内血管壁成像中MSDE序列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希茂 陶黎 +2 位作者 蔡焰 龚启慧 吕发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2-115,125,共5页
目的探讨优化参数后的运动敏感驱动平衡(motion-sensitized driven-equilibrium,MSDE)序列对颅内血管壁成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5名受检者采用优化前、后MSDE序列进行头颅MR扫描,主观评估优化前后整体图像质量和主要颅内动... 目的探讨优化参数后的运动敏感驱动平衡(motion-sensitized driven-equilibrium,MSDE)序列对颅内血管壁成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5名受检者采用优化前、后MSDE序列进行头颅MR扫描,主观评估优化前后整体图像质量和主要颅内动脉节段的管腔管壁成像质量,并客观测量脑白质、脑灰质、脑脊液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比较优化前后两组图像的差异。结果参数优化后MSDE序列扫描时间由4 min 4 s缩短至2 min 29 s。优化后脑白质、脑灰质和脑脊液的SNR及CNR值均高于优化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图像质量、右侧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右侧颈内动脉C1段、双侧颈内动脉C4段、双侧大脑后动脉P2段的管腔管壁优化后图像质量优于优化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数优化后的MSDE序列能明显缩短扫描时间,提升图像质量,清晰显示颅内血管壁,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运动敏感驱动平衡 参数优化 内血管 黑血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烟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锐 徐浩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目前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但其只能反映颅内动脉疾病的狭窄或闭塞,无法对颅内动脉疾病的血管壁进行成...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目前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但其只能反映颅内动脉疾病的狭窄或闭塞,无法对颅内动脉疾病的血管壁进行成像。近年来,高分辨磁共振(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以对颅内血管的管壁进行成像,已经成为烟雾病鉴别诊断的有用工具。烟雾病的高分辨磁共振研究提供了对烟雾病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在颅内血管壁上评估其病理变化。本文对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烟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烟雾病 血管疾病 病理 内血管
下载PDF
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兴丰 刘璋 黄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1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6月宜春新建医院收治疑似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97例,行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6月宜春新建医院收治疑似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97例,行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检出率、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结果:97例患者经DSA检查检出69例,检出率为71.13%。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检查检出66例,检查准确度为90.72%[(63+25)/97],诊断敏感度为91.30%(63/69),特异度为89.29%(25/28);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与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评估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与DSA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率(Kappa=0.792)。结论: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检出率较高,且与DSA监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脑梗死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廖文楷 黄居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2期10-11,共2页
脑梗死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又称为脑梗阻,是一种发生于脑部组织血管血供异常的组织缺血性病变。脑梗死病因较为复杂,病发率高,传统上难以辨别发生的病因。高分辨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可在活体内观察动脉管壁,是具有重复性... 脑梗死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又称为脑梗阻,是一种发生于脑部组织血管血供异常的组织缺血性病变。脑梗死病因较为复杂,病发率高,传统上难以辨别发生的病因。高分辨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可在活体内观察动脉管壁,是具有重复性、高场强、无辐射的无创性检查,其在辨别脑梗死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可逐渐实现精准的影像学诊断。本文对在脑梗死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内血管成像 脑梗死 检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血管壁纤维的B超诊断与分析
8
作者 李玉玲 段作云 《实用医药杂志(武汉)》 1997年第4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内血管 纤维化 B超诊断
下载PDF
智能快速磁共振在颅内血管壁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闫晓辉 瞿航 +5 位作者 谢晓亮 郝慧婷 周怡 班淇琦 赵义 王苇 《数字医学与健康》 202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智能快速磁共振(IQMR)在提高颅内三维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WI)图像质量及缩短扫描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收集29名健康志愿者,均接受快速低分辨率(LR-VWI)和常规高分辨率(HR-VWI)颅内VWI序列扫描,应用IQMR对... 目的探讨智能快速磁共振(IQMR)在提高颅内三维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WI)图像质量及缩短扫描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收集29名健康志愿者,均接受快速低分辨率(LR-VWI)和常规高分辨率(HR-VWI)颅内VWI序列扫描,应用IQMR对LR-VWI进行后处理得到IQMR-VWI,并记录成像时间。选取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两个指标进行图像质量客观评价,这两个指标的结果皆是以HR-VWI为参照,分别对LR-VWI及IQMR-VWI测量而得出。由两名放射科医师使用李克特5分量表(Likert scale)在对图像类型(LR-VWI、IQMR-VWI、HR-VWI)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血管壁的质量和图像整体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IQMR-VWI的客观评价指标均高于LR-V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IM:0.6959 vs 0.6328;PSNR:26.1648 vs 25.1982;P<0.001)。IQMR-VWI及HR-VWI的定性评分均优于LR-V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IQMR-VWI与HR-VWI之间的定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IQMR-VWI较常规HR-VWI成像时间缩短约77%(1 min 55 s vs 8 min 20 s)。结论IQMR可以显著改善快速LR-VWI的图像质量和缩短成像时间,有利于促进颅内血管壁磁共振成像序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内血管成像 超分辨率重建 急性缺血性卒中
原文传递
重视高分辨率MRI新技术对颅内血管壁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君 马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9-272,共4页
颅内血管壁MRI成像技术发展迅速,能够实现对多种颅内动脉管壁病变的高分辨率成像,不仅明显提升了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还有助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危险分层及制定治疗方案,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病变的诊疗中具有明显的优... 颅内血管壁MRI成像技术发展迅速,能够实现对多种颅内动脉管壁病变的高分辨率成像,不仅明显提升了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还有助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危险分层及制定治疗方案,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病变的诊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内血管
原文传递
HRMRI-VWI、DWI下斑块特征及血小板活化水平与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达 郑德先 贺亚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4期2675-2679,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HRMRI-V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下斑块特征及血小板活化水平与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后循环脑梗死预...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HRMRI-V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下斑块特征及血小板活化水平与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后循环脑梗死预后患者130例,其中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56例和74例。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资料、HRMRI-VWI、DWI参数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差异。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梗死灶最大径分别为(66.15±9.21)岁和(5.64±1.00)cm,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61.03±8.84)岁和(4.52±0.8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血管最狭窄处管壁面积(WAMLN)、狭窄率分别为(13.06±1.21) mm2和(58.45±4.45)%,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11.40±1.14) mm2和(50.03±5.12)%],而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MLN)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分别为(9.98±1.03) mm2和(0.72±0.11),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11.40±1.14) mm2和(0.84±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b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分别为(2.60±0.55)×104、(4.24±0.73)×104、(5.80±0.62)×104、(245.50±26.69)p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2.21±0.52)×104、(3.71±0.80)×104、(5.14±0.73)×104、(196.63±22.54)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梗死灶最大径、WAMLN、狭窄率、rADC、PAF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RMRI-VWI、DWI参数梗死灶最大径、WAMLN、狭窄率、rADC及血小板活化水平是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血管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血小板活化水平 后循环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3D IVWI与DSA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士跃 田霞 +7 位作者 王振 陈玉坤 金爱国 王敏杰 田冰 郝强 刘崎 陆建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5-279,共5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3D IVWI)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2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3D IVWI和DSA上分别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长度;并评价3D IVWI和DSA测量...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3D IVWI)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2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3D IVWI和DSA上分别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长度;并评价3D IVWI和DSA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42例患者共检出102个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Bland-Altman分析图显示2种检查手段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和斑块长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77(分别为0.84和0.85)。在测量管腔狭窄程度(r=0.69,P<0.001)和斑块长度(r=0.84,P<0.001)上,3D IVWI与DSA存在相关性。3D IVWI测量的斑块长度较DSA长(P<0.001)。结论:与DSA相比,3D IVW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准确,重复性好,能检测到更多的斑块,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诊断及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