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诊断子宫前壁囊性占位1例
1
作者 常耀荣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60-260,共1页
1病例报告 女,22yr,未婚。因下腹隐痛2mo来本院门诊就诊,月经正常,查体下腹部轻压痛。行子宫附件B超检查,发现子宫大小约65mm×40mm×49mm,包膜不光滑,其内回声不均匀,内膜不清晰,子宫前壁可见约36mm×24mm液性暗... 1病例报告 女,22yr,未婚。因下腹隐痛2mo来本院门诊就诊,月经正常,查体下腹部轻压痛。行子宫附件B超检查,发现子宫大小约65mm×40mm×49mm,包膜不光滑,其内回声不均匀,内膜不清晰,子宫前壁可见约36mm×24mm液性暗区,位于包膜下,子宫前壁包膜向前突起,周边规则,内透声可(见图1)。B超诊断:子宫前壁囊性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占位/子宫前 B超 诊断 子宫前 性占位 B超诊断 包膜下 病例报告 门诊就诊 下腹隐痛
下载PDF
儿童小肠系膜多发囊肿伴囊壁骨化1例
2
作者 刘雪来 李旭 +6 位作者 叶茂 刘军廷 程毅菁 肖萍 裴培 杜静红 郑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42-845,共4页
肠系膜囊肿是儿童少见的腹部良性肿物,可发生于肠系膜的任何部位,以小肠系膜尤其回肠系膜居多,囊肿多为孤立病灶^([1,2])。淋巴管瘤是导致肠系膜囊肿的最常见病因,因此通常在病理上表现为淋巴管畸形^([3,4])。临床上肠系膜囊肿合并囊壁... 肠系膜囊肿是儿童少见的腹部良性肿物,可发生于肠系膜的任何部位,以小肠系膜尤其回肠系膜居多,囊肿多为孤立病灶^([1,2])。淋巴管瘤是导致肠系膜囊肿的最常见病因,因此通常在病理上表现为淋巴管畸形^([3,4])。临床上肠系膜囊肿合并囊壁骨化十分罕见。2024年4月我们收治1例肠系膜囊肿患儿,术前检查、术中所见显示囊肿弥散于小肠系膜大部且有囊壁钙化,术后病理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管瘤合并囊壁骨化,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系膜 肠系膜 淋巴管瘤 良性肿物 回肠系膜 常见病因 钙化 淋巴管畸形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关节外囊壁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佳琪 赵柏铭 +2 位作者 王华 杨旭 陈廖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48-652,共5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关节外囊壁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23年1月收治腘窝囊肿病人92例,采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关节外囊壁切除术,根据末次随访MRI复查结果以及Rauschning和Lindgren提出的评价分级...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关节外囊壁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23年1月收治腘窝囊肿病人92例,采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关节外囊壁切除术,根据末次随访MRI复查结果以及Rauschning和Lindgren提出的评价分级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92例病人中,关节镜检查发现80例(86.96%)病人伴有关节内病变,包括软骨退行性病变52例(56.52%),内侧半月板撕裂48例(52.17%),外侧半月板撕裂28例(30.43%),前交叉韧带损伤17例(18.48%),髌骨软骨软化3例(3.26%),关节内游离体2例(2.17%),胫骨髁间棘骨折1例(1.09%),痛风性关节炎1例(1.09%),滑膜炎3例(3.26%),化脓性关节炎1例(1.09%),平均发病时间11.71个月(0.03~120个月),所有病人均获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8个月(6~23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神经血管损伤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MRI发现2例病人有囊肿残留。Rauschning和Lindgren评价分级结果:术前Ⅰ级13例、Ⅱ级53例、Ⅲ级26例;术后末次随访0级74例、Ⅰ级18例。结论 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关节外囊壁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手术切口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腘窝 双后内侧入路 关节外切除
下载PDF
十二指肠贾第虫包囊壁蛋白CWP2和CWP3的表达纯化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张雅芳 吴善博 +3 位作者 邵天人 边啸坤 孙露露 王荣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1,共8页
为体外表达与纯化十二指肠贾第虫包囊壁蛋白CWP2和CWP3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本研究采用PCR从十二指肠贾第虫全基因组中扩增CWP2与CWP3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CWP2和p ET-28a-CWP3,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 为体外表达与纯化十二指肠贾第虫包囊壁蛋白CWP2和CWP3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本研究采用PCR从十二指肠贾第虫全基因组中扩增CWP2与CWP3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CWP2和p ET-28a-CWP3,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超声破碎,采用尿素纯化蛋白并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效果。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CWP2和CWP3蛋白(rCWP2及r CWP3)分别为38.79 ku和27.38 ku,且两种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的蛋白条带单一且纯度均大于9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的两种重组蛋白与His-tag单克隆抗体(MAb)的反应原性均较好。采用BCA法测定r CWP2及r CWP3的浓度分别为0.207 mg/mL及0.465 mg/mL。通过Prot Param、Prot Scale、Singal P 6.0、Deep TMHMM、NetPhos 3.1、SOPMA、SWISS MODEL和STRING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这两个重组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性。结果显示,十二指肠贾第虫CWP2和CWP3分别为不稳定性和稳定性蛋白,有信号肽,无跨膜区,各有39个和25个磷酸化位点,均形成了氧化(O)-磷酸化。CWP2和CWP3的主要二级结构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预测的三级结构模型中CWP2和CWP3与十二指肠贾第虫WB克隆C6株及P15株中的E2RTS7.1.A和E1F7Q8.1.A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100%及90.69%。三级结构模型显示这两个蛋白也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二级结构相符;CWP2与α-1贾第素、DNA解旋酶等7个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CWP3与α-2贾第素、δ-贾第素和β-贾第素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高纯度高水平表达的r CWP2及r CWP3,且反应原性均较强,并分析了二者的主要生物信息学特征,为十二指肠贾第虫包囊壁蛋白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贾第虫 蛋白 原核表达 纯化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纯内引流与同期囊壁切除在治疗腘窝囊肿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林有斌 朱晓影 +1 位作者 季卫平 叶志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678-1680,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纯内引流与同期囊壁切除在治疗腘窝囊肿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2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关节镜下前方入路同期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内引流治疗,...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纯内引流与同期囊壁切除在治疗腘窝囊肿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2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关节镜下前方入路同期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内引流治疗,不切除囊壁,观察组41例采用关节镜下前方入路同期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治疗,对两组围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腘窝瘀斑存在时间较对照组高(P<0.05),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较对照组高,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724)。结论关节镜下内引流联合囊壁切除治疗相较于单纯内引流,虽手术时间有所增加,但不会增加住院时间,同时对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更好,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内引流 切除 腘窝 围术期指标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双囊壁双组分香精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织物上的应用
6
作者 梁静 杨群 +4 位作者 陈许勰 崔进 方吉丹 李一 黄涛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1,24,共6页
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为壁材,薰衣草精油和玫瑰精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双囊壁双组分香精微胶囊。研究了乳化剂吐温80用量、芯壁比、均质速度等对微胶囊产率的影响,系统评价了不同溶剂和不同pH下双囊壁双组分香精微胶囊的稳定性。将... 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为壁材,薰衣草精油和玫瑰精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双囊壁双组分香精微胶囊。研究了乳化剂吐温80用量、芯壁比、均质速度等对微胶囊产率的影响,系统评价了不同溶剂和不同pH下双囊壁双组分香精微胶囊的稳定性。将制备的双囊壁双组分香精微胶囊采用浸轧的方法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香精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在乳化剂吐温80质量分数为16.0%,均质速度为5 000 r/min,芯壁比为1∶1时,制备的双囊壁双组分微胶囊具有较均一的尺寸,在中性偏碱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制备的双囊壁双组分香精微胶囊的缓释性优于单囊壁微胶囊,且释放行为符合一级释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微胶 包埋率 稳定性 缓释性 浸轧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精准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7
作者 李嵩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59-0062,共4页
探讨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精准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优势所在。方法 在2021年6月-2023年6月,选取64例腘窝囊肿患者,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采用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肿内引流精准治疗,后者采... 探讨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精准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优势所在。方法 在2021年6月-2023年6月,选取64例腘窝囊肿患者,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采用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肿内引流精准治疗,后者采用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精准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46.28±8.46)min、术中出血量为(26.22±4.78)ml、腘窝瘀斑持续时间为(8.05±1.23)d,高于对照组的(39.74±7.45)min、(23.88±4.36)ml、(6.87±1.08)d(P<0.05);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65±0.78)分、(3.48±0.45)分,两组对比(P>0.05),研究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为(74.25±3.56)°、(74.31±3.82)°,两组对比(P>0.05),术后,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为(1.05±0.06)分、低于对照组的(1.79±0.15)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14.98±6.45)°,高于对照组的(109.45±5.33)°(P<0.05);研究组术后囊肿残留率为3.13%、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8.75%、28.13%,且研究组术后半年囊肿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腘窝囊肿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精准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 关节镜下前方入路 后内入路切除 内引流精准治疗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切除术对腘窝囊肿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丁大志 季锦飞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切除术对腘窝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腘窝囊肿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切除术对腘窝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腘窝囊肿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0.75±5.59 min,术中出血量51.25±5.32 mL,分别多于对照组的41.25±5.91 min和30.55±5.7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分别为82.10±2.90分、88.85±2.70分,高于对照组的79.00±2.73分和85.20±3.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 关节镜 内引流术 关节镜下切除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全切术微创治疗腘窝囊肿患者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王小鹏 刘鹏 胡林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6期32-34,42,共4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全切术微创治疗腘窝囊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腘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全切术微创治疗腘窝囊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腘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全切术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全切术微创治疗腘窝囊肿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手术相关指标,安全性较高,但手术时间较长,临床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 膝关节镜下内引流式 全切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关节镜下囊壁切除联合内引流术治疗腘窝囊肿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10
作者 梁张军 《大医生》 2024年第13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囊壁切除联合内引流术用于腘窝囊肿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澄城县医院收治的100例腘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内引流术...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囊壁切除联合内引流术用于腘窝囊肿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澄城县医院收治的100例腘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囊壁切除联合内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劳施宁(Rauschning)-林格伦(Lindgren)分级、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腘窝淤斑持续时间更长(均P<0.05)。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术后7d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1d、术前,术后1d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更优(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LKSS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比较,联合囊壁切除能有效改善腘窝囊肿患者术后6个月的腘窝囊肿情况、膝关节功能,同时并未增加并发症,安全性良好,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疼痛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 内引流术 关节镜手术 切除 疗效
下载PDF
聚桂醇治疗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后Ⅳ型血清肿及残壁囊肿的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世勇 艾飞 +2 位作者 杨芳 陆进 罗绍泽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目的观察聚桂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herniarepair,TAPP)后并发Ⅳ型血清肿及残壁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腹股沟疝术后并发Ⅳ型血清肿或... 目的观察聚桂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herniarepair,TAPP)后并发Ⅳ型血清肿及残壁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腹股沟疝术后并发Ⅳ型血清肿或疝囊残壁囊肿患者10例,经抽净液体后注入适量聚桂醇注射液,并留置囊内或术区,术区加压。结果本组10例患者注药治疗后出现1例阴囊疼痛、注射针孔少量渗血,通过对症处理后24h症状消失。9例患者未发生注药后出血、疼痛、感染、补片与聚桂醇相互反应及不缓解等症状及现象。分别于治疗1、3、6、12个月后复查,均未见复发。结论聚桂醇在腹股沟疝术后并发Ⅳ型血清肿或残壁囊肿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特点,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并发血清肿或残壁囊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聚桂醇 腹腔镜疝修补术 血清肿 壁囊
原文传递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联合囊壁切开引流治疗肾结石合并同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12
作者 汤晨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71-0074,共4页
探析肾结石合并同侧肾囊肿治疗选择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与囊壁切开引流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者选自2023年1月-2024年1月肾结石伴同侧肾囊肿病人60例,入选病人经随机划分对照组(肾囊肿去顶减压治疗)和观察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 探析肾结石合并同侧肾囊肿治疗选择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与囊壁切开引流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者选自2023年1月-2024年1月肾结石伴同侧肾囊肿病人60例,入选病人经随机划分对照组(肾囊肿去顶减压治疗)和观察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协同囊壁切开引流法),探讨其效果。结果 在疗效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与囊壁切开引流协同医治肾结石伴同侧肾囊肿有较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同侧肾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 切开引流
下载PDF
PDGF、TNF-α在人肝细粒棘球蚴囊壁周围组织的分层表达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雪玲 吴向未 +3 位作者 彭心宇 张示杰 牛建华 孙红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7-209,共3页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在 4 0例人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表达。结果显示PDGF、TNF α在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出现特异性分层表达。靠近虫体侧纤维囊壁中 ,PDGF、...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在 4 0例人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表达。结果显示PDGF、TNF α在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出现特异性分层表达。靠近虫体侧纤维囊壁中 ,PDGF、TNF α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9 36 %± 2 13% )、 (10 5 2 %± 2 6 4 % )。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 ,PDGF、TNF α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37 5 1%± 7 4 5 % )、 (2 5 76 %± 5 0 5 % )。PDGF、TNF α在两层中表达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同时 ,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PDGF与TNF α的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分层 ,PDGF、TNF α与肝实质侧纤维囊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GF TNF-Α 肝细粒棘球蚴
下载PDF
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形成机制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向未 彭心宇 +3 位作者 张示杰 牛建华 孙红 习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i005,共5页
目的 探讨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的不同形成机制。 方法 苏木素 伊红染色 ,观察 40例肝棘球蚴囊、15例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及其邻近肝、脾实质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N)、层粘连... 目的 探讨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的不同形成机制。 方法 苏木素 伊红染色 ,观察 40例肝棘球蚴囊、15例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及其邻近肝、脾实质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N)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的mRNA在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及其邻近肝、脾实质中的表达。 结果 肝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分两层 ,虫体侧纤维囊壁为肉芽肿样组织 ,肝实质侧纤维囊壁内可见大量受挤压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系统 (Glisson)和肝静脉系统 ,并与Glisson鞘相延续。Ⅳ型胶原、FN、LN、TGF β1及TNF α在两层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不分层 ,为肉芽肿样组织 ,Ⅳ型胶原、FN、LN、TGF β1及TNF α无特异分层表达。  结论 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机制不同。肝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是人体形成肉芽肿样病理改变后被周围受挤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包裹 ,过度肝纤维化所致 ,肉芽肿样组织与周围纤维化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间有可分离间隙。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是肉芽肿样组织包裹虫体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 纤维性 病理机制 脾实质 病理组织学 肝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Ⅰ、Ⅲ、Ⅳ型胶原在肝包虫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中的特异性分层表达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向未 陈雪玲 +3 位作者 彭心宇 张示杰 牛建华 孙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6-879,共4页
探讨Ⅰ、Ⅲ和Ⅳ型胶原在形成肝包虫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Ⅲ和Ⅳ型胶原在4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表达。Ⅰ、Ⅲ和Ⅳ型胶原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出现特异性分层表达。靠近... 探讨Ⅰ、Ⅲ和Ⅳ型胶原在形成肝包虫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Ⅲ和Ⅳ型胶原在4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表达。Ⅰ、Ⅲ和Ⅳ型胶原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出现特异性分层表达。靠近虫体侧纤维囊壁中,Ⅰ、Ⅲ和Ⅳ型胶原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375%和400%。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Ⅰ、Ⅲ和Ⅳ型胶原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825%和850%。Ⅰ、Ⅲ、Ⅳ型胶原在两层中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P<001,P<001)。肝包虫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分层,Ⅰ、Ⅲ和Ⅳ型胶原与肝实质侧纤维囊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 纤维性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Ⅳ型胶原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在人体内棘球蚴原头节、囊壁蛋白质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曹得萍 樊海宁 +2 位作者 毋德芳 白海燕 赵海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5-577,582,共4页
目的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DE和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对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构... 目的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DE和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对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构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果在原头蚴、囊壁组织的双向电泳图中,各蛋白点通过MALDI-TOF-MS检测,原头蚴和囊壁分别有40个蛋白质点和8个蛋白质点得以初步鉴定,包括有:(1)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2)代谢相关酶类:苹果酸脱氢酶;磷酸丙糖异构酶;脯氨酸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类胡萝卜脱氢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3)物质转运相关蛋白:载脂蛋白A-I;(4)应激反应蛋白(HSP70,HSP20相关蛋白)。结论初步鉴定了寄生人体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囊壁组织中的部分蛋白质点,其中,原头蚴中共有40个蛋白点,囊壁中有8个蛋白点。这些蛋白可能与细粒棘球蚴运动、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方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原头节 蛋白质表达谱
下载PDF
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免疫印记与组化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建辉 彭心宇 +6 位作者 唐娟 吴向未 张示杰 牛建华 孙红 牛少雄 吕游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粒棘球蚴(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OPN在肝细粒棘球蚴(n=48)周围纤维囊壁中的表达,并结合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组织学分布.结果: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经免... 目的:研究肝细粒棘球蚴(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OPN在肝细粒棘球蚴(n=48)周围纤维囊壁中的表达,并结合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组织学分布.结果: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经免疫印记分析80%有OPN表达,形态学观察集中分布于近虫体侧纤维性囊壁(内层),与近肝侧纤维性囊壁(外层)比较有显著差异(75% vs 8.3%, P<0.05).结论:OPN参与肝细粒棘球蚴周围内层纤维性囊壁肉芽肿反应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骨桥蛋白 免疫印记 肝包虫 周围纤维
下载PDF
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病理结构的再认识 被引量:44
18
作者 彭心宇 吴向未 +1 位作者 张示杰 牛建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6-279,共4页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的地方性流行性寄生虫病.肝包虫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细粒棘球蚴引起的细粒棘球蚴病,亦称肝囊性包虫病;另一种是泡状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前者多见.目前药物治疗肝囊性包虫病尚不确切,确诊后...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的地方性流行性寄生虫病.肝包虫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细粒棘球蚴引起的细粒棘球蚴病,亦称肝囊性包虫病;另一种是泡状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前者多见.目前药物治疗肝囊性包虫病尚不确切,确诊后需手术治疗.在外科实践中发现,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性囊壁中,肝包虫外囊与肝实质问还存在着一层新的膜样纤维结构,外囊与此膜之间有一新的潜在可分离间隙,沿此间隙可完整摘除包虫囊肿及外囊,这是传统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通过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证实了这层新的膜样纤维结构的存在,并初步对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病理结构形成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 病理结构 肝包虫病 泡状棘球蚴病 肝实质 地方性 再认识 实践
下载PDF
多头绦虫抗原特性的研究(1)——囊液和囊壁粗抗原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窦兰清 付宝权 +1 位作者 柴忠威 朱兴全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6年第12期5-7,共3页
用羊脑多头蚴囊液和囊壁粗抗原以12mg/只的免疫剂量与等体积的白油-司班佐剂乳化,分3次免疫羊。于第3次免疫后14d,经口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2500枚,攻击后225d,剖杀检查免疫效果。结果囊壁粗抗原免疫组羊只全获... 用羊脑多头蚴囊液和囊壁粗抗原以12mg/只的免疫剂量与等体积的白油-司班佐剂乳化,分3次免疫羊。于第3次免疫后14d,经口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2500枚,攻击后225d,剖杀检查免疫效果。结果囊壁粗抗原免疫组羊只全获保护,囊液粗抗原免疫组羊只(3/4)获保护,另1只羊脑中有直径0.6cm钙化的多头蚴病灶,其间为干酪样物质。而感染对照组羊脑中均有多头蚴寄生,其中1只羊脑中有3个多头蚴包囊,致使羊的脑组织极度萎缩,呈一层薄膜包围在包囊周围。免疫羊血清抗体滴度与免疫保护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蚴 粗抗原 液粗抗原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安氏隐孢子虫囊壁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君 李建华 +3 位作者 张西臣 宫鹏涛 李明英 刘颖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1-903,共3页
为克隆和原核表达安氏隐孢子虫囊壁蛋白(COWP)的部分编码基因(AB),本研究根据COW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目的基因AB,从而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AB。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鉴定... 为克隆和原核表达安氏隐孢子虫囊壁蛋白(COWP)的部分编码基因(AB),本研究根据COW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目的基因AB,从而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AB。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鉴定。回收并纯化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约为16 ku,可以被HRP标记的抗组氨酸抗体和安氏隐孢子虫免疫的小鼠血清识别。经重组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抗体水平以及CD4+和CD8+的值均差异显著(p<0.05),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隐孢子虫 蛋白 克隆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