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流床煤气化炉壁面反应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升 郝英立 +1 位作者 杜敏 陶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9-1225,共7页
建立了气流床煤气化炉煤灰渣颗粒沉积和壁面反应模型,相应完善了渣层流动、传热传质和相变模型,发展了数值模拟方法,并以国内某型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流床煤气化中试炉为对象进行了模拟。利用建立的模型可以得到壁面反应速率、渣层含碳... 建立了气流床煤气化炉煤灰渣颗粒沉积和壁面反应模型,相应完善了渣层流动、传热传质和相变模型,发展了数值模拟方法,并以国内某型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流床煤气化中试炉为对象进行了模拟。利用建立的模型可以得到壁面反应速率、渣层含碳量、固态渣层厚度、液态渣层厚度、渣层平均温度和液态渣层平均速度等。结果表明:氧煤比升高,渣层平均温度升高,固态渣层厚度、液态渣层厚度和气化炉出口灰渣含碳量降低。计算得到的灰渣含碳量在14%左右,整体碳转化率为95.2%左右,与实际值相近。通过模拟发现壁面反应对于所分析气化炉的碳转化率、排渣含碳量、壁面渣层流动和温度状态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气化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煤气化炉 颗粒沉积 壁面反应 渣层
下载PDF
壁面反应对微小空间内甲烷/空气着火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浩林 霍杰鹏 +2 位作者 蒋利桥 汪小憨 赵黛青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6-202,共7页
通过对微小空间内甲烷/空气预混气着火过程的数值模拟,考察了壁面反应对着火特性的影响,并对主要基元反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壁面反应对甲烷/空气预混气的着火有抑制作用,并主要取决于壁面对CH3自由基的吸附能力;提高初始温度... 通过对微小空间内甲烷/空气预混气着火过程的数值模拟,考察了壁面反应对着火特性的影响,并对主要基元反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壁面反应对甲烷/空气预混气的着火有抑制作用,并主要取决于壁面对CH3自由基的吸附能力;提高初始温度、初始压力以及化学当量比能有效减少壁面反应的影响,缩短着火延迟时间;壁面吸附系数和比表面积的乘积可以表征壁面反应的强度,这个量越大,壁面反应对着火的抑制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反应 着火延迟 微燃烧 比表面积 吸附系数
下载PDF
等温壁面条件壁面反应对微小通道内H_2/空气预混火焰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冯耀勋 杨浩林 赵黛青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84-91,5,共8页
为了考察等温壁面条件下壁面反应对微通道内氢气/空气预混火焰的影响,该文建立了考虑火焰中活性自由基与壁面相互作用的二维数值模拟程序。计算程序中气相燃烧采用氢气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壁面反应采用改进的氢气壁面反应机理,改进... 为了考察等温壁面条件下壁面反应对微通道内氢气/空气预混火焰的影响,该文建立了考虑火焰中活性自由基与壁面相互作用的二维数值模拟程序。计算程序中气相燃烧采用氢气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壁面反应采用改进的氢气壁面反应机理,改进的壁面反应机理包括5个吸附反应和7个解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等温壁面时,壁面反应会大量消耗壁面附近的H、O及OH等活性自由基,导致贴近壁面处燃烧反应减弱,靠近壁面处放热量减少甚至消失,进而使火焰总的热量释放率减少,火焰温度及传播速度降低,火焰拉伸减弱。随着壁面温度的升高,壁面反应作用越显著。考虑壁面反应时,壁面H自由基的覆盖度最大,对壁面反应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化学熄火 壁面反应 自由基失活 等温壁面
下载PDF
壁面反应对微小通道内燃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立志 赵黛青 +1 位作者 冯耀勋 杨浩林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73-1978,共6页
对微小通道内氢气/空气预混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考虑壁面反应和不考虑壁面反应的微通道内燃烧特性的差异,考察了壁面反应对微通道内燃烧状况的影响,揭示了壁面附近自由基行为和壁面反应、气相反应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了不同尺度... 对微小通道内氢气/空气预混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考虑壁面反应和不考虑壁面反应的微通道内燃烧特性的差异,考察了壁面反应对微通道内燃烧状况的影响,揭示了壁面附近自由基行为和壁面反应、气相反应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了不同尺度下壁面反应效应的程度。结果表明,壁面反应改变了微火焰结构,近壁面附近的自由基被吸附,在径向上出现了明显的指向壁面的扩散流,使得气相中的自由基浓度降低,以H基尤为显著。壁面反应不但能够引起着火延迟,还能引起熄火点提前,从而降低了微火焰稳燃极限。在更小的燃烧尺度下,壁面反应降低微火焰可燃极限范围将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反应 微尺度燃烧 自由基失活 化学熄火
原文传递
壁面反应对微小通道内火焰影响的数值研究
5
作者 郑晓峰 冯耀勋 张立志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9,共6页
本研究对微小通道内氢气/空气预混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微小通道内贴壁处壁面反应对微小通道内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微小尺度下壁面反应作用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微小通道贴壁处壁面反应能够抑制通道内的气... 本研究对微小通道内氢气/空气预混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微小通道内贴壁处壁面反应对微小通道内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微小尺度下壁面反应作用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微小通道贴壁处壁面反应能够抑制通道内的气相燃烧反应,其中H自由基是参与壁面反应最重要的自由基。当微小通道壁面间距为3 mm时,壁面反应的作用不太明显,但当壁面间距减少到0.4 mm时,壁面反应的作用已经不可忽视,此时必须要考虑到壁面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通道 壁面反应 自由基 燃烧特性
原文传递
湿工况下带翼翅片管传热传质特性的数值研究
6
作者 朱建利 阴继翔 +2 位作者 李娜英 陈实 乔鹏飞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50,共6页
采用壁面反应原理建立冷凝传热模型,模拟研究平直翅片管、矩形翼翅片管以及弓形翼翅片管的通道内湿空气流动及传热传质特性。结果表明:当湿空气入口温度为328 K,水蒸气质量分数为11.2%时,矩形翼翅片管和弓形翼翅片管的传热因子相比于平... 采用壁面反应原理建立冷凝传热模型,模拟研究平直翅片管、矩形翼翅片管以及弓形翼翅片管的通道内湿空气流动及传热传质特性。结果表明:当湿空气入口温度为328 K,水蒸气质量分数为11.2%时,矩形翼翅片管和弓形翼翅片管的传热因子相比于平直翅片管分别提高了24.9%—35.7%、26.7%—36.4%,传质因子分别提高了24.1%—35.4%、25.9%—38.3%,但矩形翼翅片管和弓形翼翅片管通道内工质的流动阻力系数分别增加了19.4%—25.3%、16.8%—22.9%,说明了矩形翼和弓形翼均可提高翅片管的传热传质特性,但也造成了阻力损失的增加。通过对综合传热性能评价因子的分析,矩形翼翅片管和弓形翼翅片管的综合传热性能评价因子值均>1,其综合传热性能均优于平直翅片管,且弓形翼翅片管综合传热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反应原理 传热 传质 矩形翼和弓形翼 综合传热性能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体系下微反应器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叶欣然 吴赞 +1 位作者 王海鸥 樊建人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1015,共15页
微反应器具有传热传质效率高、反应参数控制严格、易于放大、安全性能好等优势。微反应器技术与气液多相催化反应的结合是开发高效且可持续的化工生产技术重要手段。气液多相催化微反应器集成了催化反应和微反应器技术的优点,在化学合... 微反应器具有传热传质效率高、反应参数控制严格、易于放大、安全性能好等优势。微反应器技术与气液多相催化反应的结合是开发高效且可持续的化工生产技术重要手段。气液多相催化微反应器集成了催化反应和微反应器技术的优点,在化学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非均相催化剂固定方式,气-液-固三相催化微反应器可以分为壁面负载式微反应器和填充床式微反应器。微反应器中多相流的流动和物质传递都会对微反应器性能产生影响,研究微反应器的气液两相流问题有利于指导高性能微反应器的设计和应用。本工作首先回顾了微反应器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微反应器的结构优化方案,简述了微反应器中的气液两相流流型、传质特点和气泡破裂动力学。随后重点讨论了多相催化微反应器的应用实例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以往的微反应器研究,对于未来气液两相体系下微反应器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 壁面负载式微反应 填充床式微反应 气液两相流
原文传递
微细腔内CO_2对CH_4/H_2O重整反应特性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蒲舸 牛立祥 +3 位作者 冉景煜 张力 唐强 闫云飞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5-338,共4页
基于镍基催化剂下表面反应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深入研究了在一定水碳比下,CO_2含量的变化以及在固定的CH_4/H_2O/CO_2比例下催化壁面温度,质量流量对微细腔内甲烷重整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CO_2/CH_4的比例能够明显提高CO_2、CH_... 基于镍基催化剂下表面反应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深入研究了在一定水碳比下,CO_2含量的变化以及在固定的CH_4/H_2O/CO_2比例下催化壁面温度,质量流量对微细腔内甲烷重整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CO_2/CH_4的比例能够明显提高CO_2、CH_4转化率,提高CO的含量。CH_4/CO_2基元反应的产物在低温条件下CO和H_2O,水蒸气转化率和H_2产量降低,CO_2含量增加降低水蒸气的消耗;在高温条件下,由于产生CO和H_2,使氢气含量增加但水蒸气转化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腔 甲烷 壁面反应 CO2 重整特性
原文传递
Performance of passive and reactive profiled median barriers in traffic noise reduction 被引量:1
9
作者 Mohammad Reza MONAZZAM Samaneh Momen Bellah FARD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78-86,共9页
Median noise barriers, like parallel noise barriers, can be employed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traffic on roadside communities via the direct propagation path.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hapes of median barriers was ... Median noise barriers, like parallel noise barriers, can be employed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traffic on roadside communities via the direct propagation path.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hapes of median barriers was compared using reactive and passive surfaces and a 2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In the case of reactive surfaces, quadratic residue diffusers (QRDs) and primitive root diffusers (PRDs) were used on the top and stem surfaces of median barriers. To introduce passive barriers, two different absorbent materials including fibrous material and a grass surface with flow resistivity of 20 000 and 2500 kg/(s·m2), respectively, were similarly applied. The effect of thin absorptive barriers was similar at lower frequencies and better at mid and high frequencies to that of their equivalent rigid barriers. More improvement was achieved by covering the top surface of thick barriers with grass rather than with fibrous material. The performance of QRD and PRD barriers where the diffuser was located on the top surface was more frequency dependent than that of barriers coated with fibrous material. A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A-weighted insertion loss in the thick barriers showed that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2.59 dB (A)) was achieved using a barrier of 30-cm thickness covered with gr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ON Quadratic residue diffuser (QRD) Primitive root diffuser (PRD) Noise barri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