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扩张角子午流道型线对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安柏涛 韩万金 +1 位作者 王松涛 王仲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1-214,共4页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具有大扩张角中间机匣的某型涡轮低压级子午流道型线进行了改型设计 ,提出了7种型线设计方案 ,并应用N S方程全三维粘性求解程序对 7种方案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 :子午扩张型流道外壁型线的改变 ,对低压导向器出口能...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具有大扩张角中间机匣的某型涡轮低压级子午流道型线进行了改型设计 ,提出了7种型线设计方案 ,并应用N S方程全三维粘性求解程序对 7种方案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 :子午扩张型流道外壁型线的改变 ,对低压导向器出口能量损失的影响是显著的 ,设计气动性能优良的子午扩张型线能明显削弱由于大扩张角引起的气流分离 ,降低涡轮低压级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涡轮叶栅 叶栅流 数值计算 壁面线 改型设计 大扩张角 损失影响
下载PDF
基于转捩模型Phase VI风力机气动特性数值计算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振宙 曾冠毓 +4 位作者 王同光 李涛 汪瑞欣 钱思悦 郑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739-4746,共8页
采用γ-Reθt转捩和SST湍流模型,从来流风速7、10、13、15、20和25m/s六个工况,分别模拟计算Phase VI风轮的转矩、叶片表面压力系数以及表面流线,并与S?rensen计算结果、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转矩对比结果表明,转捩模型计算结果与试... 采用γ-Reθt转捩和SST湍流模型,从来流风速7、10、13、15、20和25m/s六个工况,分别模拟计算Phase VI风轮的转矩、叶片表面压力系数以及表面流线,并与S?rensen计算结果、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转矩对比结果表明,转捩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7.8%;SST湍流模型最大误差为24.3%;S?rensen计算最大误差为33.4%,误差主要发生在叶片失速风速区域。在大部分叶片截面,转捩模型的表面压力系数结果与试验值更加吻合。从叶片表面流线看出,转捩模型可以反映出叶片表面转捩现象,而湍流模型无法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捩模型 PHASE VI风力机 旋转力矩 表面压力系数 壁面极限流线
下载PDF
基于欧拉方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壁面流线生成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韩东 方磊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56-2261,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表面流函数法计算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流线分布的方法.首先提出了表面流函数的概念,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表面流函数与表面流线的关系;然后运用结构化网格求解三维Eu-ler方程,计算得到高超声速钝头体的边界层外缘外...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表面流函数法计算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流线分布的方法.首先提出了表面流函数的概念,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表面流函数与表面流线的关系;然后运用结构化网格求解三维Eu-ler方程,计算得到高超声速钝头体的边界层外缘外部无粘流场气流参数;最后利用无粘流场气流参数和表面流函数的方法计算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精确表面流线分布.结果表明,在无攻角和攻角小于20°的情况下均可以得到较好的壁面流线分布.高精度的表面流线的得到,为利用边界层内粘性主导区域的积分方程等方法进一步精确预测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的气动加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壁面线 EULER方程 流函数
原文传递
Method of forecasting seismic energy induced by longwall exploitation based on changes in ground subsidence 被引量:2
4
作者 Violetta Sokoa Szewio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3期375-379,共5页
A method of forecasting total seismic energy induced by longwall exploitation, based on changes in ground subsidence, 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ith one with one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th... A method of forecasting total seismic energy induced by longwall exploitation, based on changes in ground subsidence, 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ith one with one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the method, ground subsidence is described with a cross-section area of a subsidence trough Pw along a line of observations in the direction of an advancing longwall front, approximately along the axis of the longwall area. Total seismic energy i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seismic energy data of tremors induced by exploitation. The presentation consists of a detailed 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its predictive ability for the area of longwall exploitation within the region of one of the coal mines in the Upper Silesian Coal Basin.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forecasting the total seismic energy released by tremors within the area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exploitation, in which the seismic activity induced by this exploitation occurs. The estim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determined model should each time be carried out with investigations of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The method cannot be applied when the number of recorded phenomena is small and when there is insufficient data to make it 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 index P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activity Mining ground deformation Seismic hazard Prediction of seismic activity
下载PDF
一种形状可控的激波增强管道型线设计新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詹东文 杨剑挺 +1 位作者 杨基明 朱雨建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08-2416,共9页
激波管所产生的非定常运动激波,若强度和形状能够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进行可控条件下的调节,将可望为燃料点火燃烧试验等提供具有独到优势的研究手段。基于激波动力学理论,针对激波管中所产生的平面运动激波,通过设计特定的上下壁面收缩... 激波管所产生的非定常运动激波,若强度和形状能够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进行可控条件下的调节,将可望为燃料点火燃烧试验等提供具有独到优势的研究手段。基于激波动力学理论,针对激波管中所产生的平面运动激波,通过设计特定的上下壁面收缩型线,使初始平面运动激波,经收缩段(包括光滑凹形曲线段、斜直线段和光滑凸形曲线段)的变形和强度增加,再以平面波面形状进入较小截面直管段的连续转变过渡,得到了强度增加的平面激波。进一步对所设计的典型型线分别采用数值计算和试验的方法,考核分析激波运动过程中的形状变化,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型线设计的关键参数对激波增强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激波管方法,本文中所提出的收缩截面方法能更显著地增加平面激波强度;另外,还考察了初始入射激波马赫数对壁面型线和运动激波波面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较强的初始入射激波来说,壁面型线对入射激波强度依赖较小,也就是说,当实际入射激波马赫数即使稍偏离设计状态时,仍然能得到近乎完美的平面形状增强激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动力学 激波管 激波增强 收缩管道 壁面线 激波面形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