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北朝社会对入北南朝士人文学的改造
1
作者 周建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60,共6页
南北朝时,北朝社会独特的政治氛围、地理风物是北方文学生成的重要因素。只要进入北朝社会,无论怎样的文学都会被改造,南朝入北的士人文学就是这样。南朝士人的文学只有经过北朝社会的洗礼,才能更臻完善。
关键词 南北朝 文学风格 南朝 士人文学 社会 文学研究 庚倍 宫体诗
下载PDF
论士人文学与明清瓷绘中的“高士”形象
2
作者 张三聪 蒋汐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12期91-91,共1页
高士是中国传统社会精英阶层中的特殊群体。作为古代文人心目中不为俗羁的精神标杆,他们追求个性自适,在归居山林的隐逸生活中养神修道。正是因为高士不同凡响的声誉地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该群体的文学表述颇为丰富。其内容一方面... 高士是中国传统社会精英阶层中的特殊群体。作为古代文人心目中不为俗羁的精神标杆,他们追求个性自适,在归居山林的隐逸生活中养神修道。正是因为高士不同凡响的声誉地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该群体的文学表述颇为丰富。其内容一方面显现出高士不同的个性与行为;另一方面则是对该群体所共有的精神思想与行为模式的关注,而这一点正是明清瓷绘高士图像的理论来源。明清瓷绘将高士人物的集体属性与行、思模式以图像的方式进行展现,使士人阶层的观念广泛传达于社会,达到宣传与教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士 士人文学 瓷绘 图像 模式
下载PDF
士人文学的高峰——从小说类型特征看《儒林外史》的成就
3
作者 王进驹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69-75,共7页
士在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以士人为题材的文学成就并不突出。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吴敬梓作为士林中人,从其不可替代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创作了《儒林外史》,使士人文学题材... 士在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以士人为题材的文学成就并不突出。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吴敬梓作为士林中人,从其不可替代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创作了《儒林外史》,使士人文学题材中内化了丰富的个人、时代和历史文化的涵蕴,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小说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文学 小说类型
下载PDF
书写文化的新变与士人文学的兴起——以《春秋》及其早期阐释为中心 被引量:9
4
作者 程苏东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158,共25页
以战国至汉初公羊学为代表的早期《春秋》学建立起一种基于"私人性书写"的文本阐释体系,不仅"作者"的形象由此确立,"书写"也被重新赋予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士人存续道统、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 以战国至汉初公羊学为代表的早期《春秋》学建立起一种基于"私人性书写"的文本阐释体系,不仅"作者"的形象由此确立,"书写"也被重新赋予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士人存续道统、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与根植于宫廷文化传统的职务性、程式化书写不同,这种私人"著述"强调个人价值的独立呈现,倡导个人化的书写风格,而读者也需要通过对这些个人化书写方式的把握来体会书写者的独特用心。从早期文学发展的整体视域看来,围绕《春秋》展开的一系列阅读与阐释方法的革新成为孕育早期文学理论的温床,在文本的功能、形式与接受等多个层面均深刻影响了士人文学传统的建立,值得引起文学史研究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文化 文本生成 士人文学《春秋》
原文传递
论蜀汉归晋后的士情与文情 被引量:2
5
作者 钟思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蜀汉归晋后,巴蜀士情与魏晋朝廷之治蜀政策遂相互动,终因其政策转变而渐趋衰落。通过对蜀汉归晋后相关史实的分析,可以辨别此间态势。而同时期与巴蜀士情密切关联的巴蜀士人文学状况,也可通过对入晋蜀士今存作品载录情况的考察而得到其... 蜀汉归晋后,巴蜀士情与魏晋朝廷之治蜀政策遂相互动,终因其政策转变而渐趋衰落。通过对蜀汉归晋后相关史实的分析,可以辨别此间态势。而同时期与巴蜀士情密切关联的巴蜀士人文学状况,也可通过对入晋蜀士今存作品载录情况的考察而得到其并趋式微的相关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归晋 巴蜀士情 巴蜀士人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