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说,“奇偶互用”说确立“奇”为本位、以“奇”兼“偶”的体用关系,主要从行气运辞、天授人事的角度记述奇偶,重塑韩愈古文在学术分途中的连接作用与在文体演变中的典范价值。该说完善并发展了姚鼐“文分阴阳”说,试图纠正桐城理论阴阳分判、偏于阳刚,而创作失之阴柔的流弊。曾国藩大胆接受富有争议的“孔墨相用”说,体现了其在晚清大变局中,借助韩愈归本经子、博学于文的“大贤君子之道”,复兴修己治人、经世致用的大人之学的淑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
士大夫
之学
骈散合一论
韩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曾国藩士大夫之学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
2
2
作者
柳春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40,共7页
曾国藩读书善识大体,是经世之学。其整体成就属于通识的范围,归属士大夫之学。曾国藩对学问的认识始终以"事"为中心,在礼学经世思想蕲向下,一宗宋儒,不废汉学,嗜好辞章,使学术的本质转化为学术的功能,使得事功实践与知识阅读...
曾国藩读书善识大体,是经世之学。其整体成就属于通识的范围,归属士大夫之学。曾国藩对学问的认识始终以"事"为中心,在礼学经世思想蕲向下,一宗宋儒,不废汉学,嗜好辞章,使学术的本质转化为学术的功能,使得事功实践与知识阅读融通起来。曾氏所学不是出于著述,而是作为事功和德性开启的前提条件,一切学问的认知与实践最终指向理想实现和人格提升的总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士大夫
之学
学问世界
事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中国的“士大夫之学”——序《学步集:杨自俭文存》
被引量:
2
3
作者
潘文国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本文提倡一种相对于"博士之学"的"士大夫之学",它包含五个方面:1)为人重于为学;2)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3)广博而深邃的学识;4)高屋建瓴的治学眼光;5)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作者认为杨自俭先生的治学符合这五个方...
本文提倡一种相对于"博士之学"的"士大夫之学",它包含五个方面:1)为人重于为学;2)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3)广博而深邃的学识;4)高屋建瓴的治学眼光;5)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作者认为杨自俭先生的治学符合这五个方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之学
博士之学
士的精神
原文传递
《易經》身體、語言、義理的開展——兼論《易》為士大夫之學
4
作者
鄭吉雄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0年第1期4-23,共20页
本文分別從“人中心之宇宙觀”、卦爻辭語義二重性、《易》為士大夫之學三個論題,層層切入探討卦爻辭運用“字義演繹”之法的方法論依據,說明《易經》字義演繹原理的基礎,與卦爻辭以“人”為宇宙中心的思想有關,也與《易》為士大夫之學...
本文分別從“人中心之宇宙觀”、卦爻辭語義二重性、《易》為士大夫之學三個論題,層層切入探討卦爻辭運用“字義演繹”之法的方法論依據,說明《易經》字義演繹原理的基礎,與卦爻辭以“人”為宇宙中心的思想有關,也與《易》為士大夫之學的本質有關。扼而言之:卦爻辭常以初爻喻足部,以上爻喻頭部,即利用“卦”譬喻“身體”,展現“人中心之宇宙觀”。故卦爻辭義,實為身體發聲抒義、衍發義理的符號,與身體行為應一致,小則足以治身,大則足以治民安國。故卦爻辭的字義,可以演繹,可以引申;但回歸到最根本,語言文字是由身體發出,身體與宇宙的真理之間又具有一種特殊的關係。“身體→語言→義理”,是一種層層開展的關係。由此可見,《易經》並非單純的卜筮紀錄,而是經過長期發展的士大夫之學,用以教育士大夫治身治國所應該具備的生命知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宇宙觀
卦爻辭
二重性
士大夫之學
原文传递
题名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慧
机构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文统重建到文明再造:明清以来的韩愈古文批评”[18FZW0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说,“奇偶互用”说确立“奇”为本位、以“奇”兼“偶”的体用关系,主要从行气运辞、天授人事的角度记述奇偶,重塑韩愈古文在学术分途中的连接作用与在文体演变中的典范价值。该说完善并发展了姚鼐“文分阴阳”说,试图纠正桐城理论阴阳分判、偏于阳刚,而创作失之阴柔的流弊。曾国藩大胆接受富有争议的“孔墨相用”说,体现了其在晚清大变局中,借助韩愈归本经子、博学于文的“大贤君子之道”,复兴修己治人、经世致用的大人之学的淑世情怀。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
士大夫
之学
骈散合一论
韩愈
Keywords
Zeng Guofan
late Qing dynasty
learning of scholar-officials
the thought of unity of parallel and prose
Han Yu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曾国藩士大夫之学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
2
2
作者
柳春蕊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40,共7页
文摘
曾国藩读书善识大体,是经世之学。其整体成就属于通识的范围,归属士大夫之学。曾国藩对学问的认识始终以"事"为中心,在礼学经世思想蕲向下,一宗宋儒,不废汉学,嗜好辞章,使学术的本质转化为学术的功能,使得事功实践与知识阅读融通起来。曾氏所学不是出于著述,而是作为事功和德性开启的前提条件,一切学问的认知与实践最终指向理想实现和人格提升的总判断。
关键词
曾国藩
士大夫
之学
学问世界
事功
Keywords
Zeng Guo-fan(曾国范), knowledge as a scholar-official, knowledge, shigong(事功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的“士大夫之学”——序《学步集:杨自俭文存》
被引量:
2
3
作者
潘文国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文摘
本文提倡一种相对于"博士之学"的"士大夫之学",它包含五个方面:1)为人重于为学;2)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3)广博而深邃的学识;4)高屋建瓴的治学眼光;5)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作者认为杨自俭先生的治学符合这五个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
士大夫
之学
博士之学
士的精神
Keywords
intellectuals' learning
scholars' learning
intellectual spirit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易經》身體、語言、義理的開展——兼論《易》為士大夫之學
4
作者
鄭吉雄
机构
臺灣大學中文系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0年第1期4-23,共20页
文摘
本文分別從“人中心之宇宙觀”、卦爻辭語義二重性、《易》為士大夫之學三個論題,層層切入探討卦爻辭運用“字義演繹”之法的方法論依據,說明《易經》字義演繹原理的基礎,與卦爻辭以“人”為宇宙中心的思想有關,也與《易》為士大夫之學的本質有關。扼而言之:卦爻辭常以初爻喻足部,以上爻喻頭部,即利用“卦”譬喻“身體”,展現“人中心之宇宙觀”。故卦爻辭義,實為身體發聲抒義、衍發義理的符號,與身體行為應一致,小則足以治身,大則足以治民安國。故卦爻辭的字義,可以演繹,可以引申;但回歸到最根本,語言文字是由身體發出,身體與宇宙的真理之間又具有一種特殊的關係。“身體→語言→義理”,是一種層層開展的關係。由此可見,《易經》並非單純的卜筮紀錄,而是經過長期發展的士大夫之學,用以教育士大夫治身治國所應該具備的生命知識。
关键词
《易》
宇宙觀
卦爻辭
二重性
士大夫之學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陈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曾国藩士大夫之学及其内在逻辑
柳春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当代中国的“士大夫之学”——序《学步集:杨自俭文存》
潘文国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原文传递
4
《易經》身體、語言、義理的開展——兼論《易》為士大夫之學
鄭吉雄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