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孔子对“士精神”的塑造与践行
1
作者 王康宁 王曰美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8,共6页
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士阶层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能延续至今正是归因于士人所特有的高尚的“士精神”。孔子对“士精神”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赋予了其承道精神、敬畏意识、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并以实际行动从理想追求... 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士阶层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能延续至今正是归因于士人所特有的高尚的“士精神”。孔子对“士精神”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赋予了其承道精神、敬畏意识、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并以实际行动从理想追求、学识修养和政治实践三方面践行“士精神”。孔子关于“士精神”的论述与践行不仅对古代知识分子君子人格的形成影响深远,而且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士精神 君子
下载PDF
劲士精神与成文法传统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树臣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8-23,共6页
劲士精神是战国秦朝集权政体和成文法制度的观念产物。它以忠于国家、忠于法律、依法办事、不徇私情为主要特征。在封建社会,劲士精神培育了一批尊君尚法的法术之士,铸就了事皆决于法的成文法传统。
关键词 士精神 成文法 尚法 法治 二权分立
下载PDF
论《史记》的侠士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7-99,共3页
《史记》开创性的塑造了一系列侠士形象,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是体现在他们德行、言语中的侠士精神却有着共同的内核——"义"。本文从对侠士形象的分析出发,着眼于侠士精神的具体内涵,同时结合侠士产生的时代背景以... 《史记》开创性的塑造了一系列侠士形象,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是体现在他们德行、言语中的侠士精神却有着共同的内核——"义"。本文从对侠士形象的分析出发,着眼于侠士精神的具体内涵,同时结合侠士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太史公的个人经历,论证司马迁选择侠士精神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形象 士精神 司马迁
下载PDF
元代少数民族书画家的儒士精神及其诗歌创作
4
作者 戴欢欢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3-18,共6页
元代少数民族书画家在汉文化圈的深远影响下,实现了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融入,他们大多诗、书、画兼长,但由于他们的书名或画名甚高,诗名常被忽视。元代少数民族书画家共留下两百余首诗歌,题材以山水纪行、送别寄赠、题画咏怀为主,诗风... 元代少数民族书画家在汉文化圈的深远影响下,实现了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融入,他们大多诗、书、画兼长,但由于他们的书名或画名甚高,诗名常被忽视。元代少数民族书画家共留下两百余首诗歌,题材以山水纪行、送别寄赠、题画咏怀为主,诗风刚柔并济,追求自然清新。这些少数民族画家的诗歌是他们高度华化的见证,丰富了元诗的表现内容,是元诗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书画家 士精神 诗书画兼善 自然清新
下载PDF
侠士精神与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从侯赢之死说起
5
作者 秦建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0年第8期109-110,共2页
对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提到的侯赢之死,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在仔细分析文本的基础上。认为侯赢之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侠士精神与人格理想。
关键词 侯赢 知识分子 士精神 人格理想
下载PDF
从李白诗歌看唐诗的侠士精神
6
作者 祁仲惠 《神州》 2013年第3期5-5,共1页
以李白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对侠士精神的赞颂,达到了封建社会可能有的极致。探讨这种文学现象,对于了解唐诗的特色和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李白 士精神 唐诗
下载PDF
“士”魂“商”才--传统“士商”精神的当代价值
7
作者 李可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士精神”集中反映了“士”这一主体对道德价值的极度重视。宋元以来,商人地位提高,部分的“士”开始向商人转型。明清之...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士精神”集中反映了“士”这一主体对道德价值的极度重视。宋元以来,商人地位提高,部分的“士”开始向商人转型。明清之后,出现“士商”合流之势,由儒家伦理道德组成的“士精神”融入商业经济领域,由此形成的“士商”精神是中国传统商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旨在探索“士商”精神的当代价值,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确价值导向,哺育现代商业价值体系,推动建设人人坚守诚信规范、恪守道德准则的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伦理道德 义德 商” 商”精神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诵文言名篇,咏士子风骨——《陋室铭》《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整体教学设计
8
作者 陈相燕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6期79-80,共2页
教学设计选择了《陋室铭》《桃花源记》《岳阳楼记》三篇文章,以任务群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夯实字词、句子翻译及内容主旨基础;把握文言文的内在逻辑,初探文人心境;鉴赏士子故事,领悟士子风骨,传承士子精神。
关键词 教学设计 任务群 精神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服药的士族精神 被引量:3
9
作者 宁稼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85,共10页
作为士族神仙道教的组成部分 ,魏晋时期士族文人服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上逍遥和肉体上享乐的需要。《世说新语》中士族服药的故事 ,不仅体现了它与帝王服用丹药和民众服符的不同 ,而且还集中体现了士族神仙道教中的“地仙”
关键词 '地仙'思想 服药行为 精神 道教 古代 政治背景 阶层 《世说新语》 精神取向
下载PDF
廷杖下的明代士林精神走向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国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0-195,共6页
廷杖是明王朝的基本刑法之一。明初洪武年间的廷杖主要以惩戒整顿吏治为目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明朝中后期的廷杖则演变为疏离君臣的工具,严重损毁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在残酷的廷杖刑法之下,明代文人的士林精神一片狼藉。尽管离... 廷杖是明王朝的基本刑法之一。明初洪武年间的廷杖主要以惩戒整顿吏治为目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明朝中后期的廷杖则演变为疏离君臣的工具,严重损毁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在残酷的廷杖刑法之下,明代文人的士林精神一片狼藉。尽管离开官场和试图进入官场的文人,苦心进行着士林精神的修缮与重塑。但是,君王为代表的统治集团的肆意摧毁,改变了明代士林精神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廷杖 明代 阉党集团 精神
下载PDF
战国士文化精神中的屈作灵魂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雪霞 《江淮论坛》 2002年第5期111-115,共5页
屈原与先秦诸子的关系,前人已做了不少有益的梳理。为了避免把屈原看成是某种哲学思想的形象化或是各种哲学派别思想的混合体,笔者试图以屈原为视线中心,把战国士文化精神作为屈原与先秦诸子思想的连结点,探讨两者产生联系的可能性与原... 屈原与先秦诸子的关系,前人已做了不少有益的梳理。为了避免把屈原看成是某种哲学思想的形象化或是各种哲学派别思想的混合体,笔者试图以屈原为视线中心,把战国士文化精神作为屈原与先秦诸子思想的连结点,探讨两者产生联系的可能性与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先秦诸子 战国文化精神 融合
下载PDF
论“士”的精神与大学生人格修养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永忠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士志于道"是"士"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士"禀赋着鲜明的人格特征,如好学乐道、律已修身的"内圣"诉求,天下已任、民胞物与的"外王"理想,当仁不让、浩然正气的主体意识,和用行舍藏、... "士志于道"是"士"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士"禀赋着鲜明的人格特征,如好学乐道、律已修身的"内圣"诉求,天下已任、民胞物与的"外王"理想,当仁不让、浩然正气的主体意识,和用行舍藏、中庸乐和的处世态度等。大学教育应当自觉继承先贤的优秀思想文化,并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素养,将既有助于青年成人成才,又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精神 成人教育 人格修养
下载PDF
祖先神话与六朝士族精神的建立——以两晋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为例
13
作者 王尔阳 郭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6-99,共4页
门阀政治鼎盛的两晋南朝时期,谱牒学开始兴盛。在编缀姓祖神话的同时,高门士族也在无意识中进行着家族精神和自我价值观的逐步建构与完善。这个过程,会从家族成员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艺创作中以不同方式曲折地投射出来,成为后世读者眼中独... 门阀政治鼎盛的两晋南朝时期,谱牒学开始兴盛。在编缀姓祖神话的同时,高门士族也在无意识中进行着家族精神和自我价值观的逐步建构与完善。这个过程,会从家族成员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艺创作中以不同方式曲折地投射出来,成为后世读者眼中独具风采的家族特征。本文以南朝高门琅琊王氏家族为切入点,对上述现象尝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认同 六朝 琅琊王氏 精神 建构
下载PDF
静念园林好,俯仰终宇宙——陶渊明士子精神之内涵
14
作者 刘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6-69,共4页
陶渊明的个人思想虽儒道兼有,但儒家之社会理想、道德修养、文艺风范却更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和人生选择。陶渊明用他辞官不就归隐田园的生活实践,将士子精神融入躬耕田园与守望家国中,呈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安贫乐道的人格修养... 陶渊明的个人思想虽儒道兼有,但儒家之社会理想、道德修养、文艺风范却更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和人生选择。陶渊明用他辞官不就归隐田园的生活实践,将士子精神融入躬耕田园与守望家国中,呈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安贫乐道的人格修养、自然超脱的个性追求,并对后世文人的审美心理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精神 家国情怀 安贫乐道 自然超脱
下载PDF
略论儒学文化与中国儒士的精神
15
作者 于东新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文化是一种儒学文化为核心的文化 ,中国儒士———知识分子的“士志于道”的理想主义精神、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用行舍藏”的“穷达”修身观等精神特质都是在这种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 儒学文化 士精神 知识分子 人格魅力 理想主义精神
下载PDF
士的精神的现代传承——论宗璞的小说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彩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宗璞小说中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人格精神,继承了儒家士的精神,同时又吸收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是中国传统士的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对于今天的知识分子精神建构依然不失为一种可汲取的精神资源。
关键词 精神 现代知识分子 现代传承
下载PDF
论“士”的精神与民国高校著名校长特质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争录 任建华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5年第4期5-8,共4页
人格独立、追求真理、捍卫道统、不畏权贵、学必济世,是我国古代"士"的精神,民国高校校长因继承发扬了古代"士"的精神,为我国高教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当前我国高校校长应当继续传承、发扬古代"士"的... 人格独立、追求真理、捍卫道统、不畏权贵、学必济世,是我国古代"士"的精神,民国高校校长因继承发扬了古代"士"的精神,为我国高教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当前我国高校校长应当继续传承、发扬古代"士"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精神 民国著名校长 特质
下载PDF
“优孟衣冠”与士子精神--略论陈彦小说创作兼及现代化视阈下的“载道”传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作为剧作家的陈彦在戏曲圈内早已为人所知,而作为小说家的陈彦却是从小说《装台》面世后才开始较为广泛地进入批评者视野的。陈彦的小说作品虽不多,主要代表作有《西京故事》《装台》和获得2018年度茅盾文学奖的《主角》与新近出版的《... 作为剧作家的陈彦在戏曲圈内早已为人所知,而作为小说家的陈彦却是从小说《装台》面世后才开始较为广泛地进入批评者视野的。陈彦的小说作品虽不多,主要代表作有《西京故事》《装台》和获得2018年度茅盾文学奖的《主角》与新近出版的《喜剧》,但其作品文实胜朴,微言大义,显示出明确的是非判断与较强的民间情怀,对“如何认识我们的经验性日常生活和‘中国经验’‘中国故事’之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装台》 小说作品 民间情怀 陈彦 精神 优孟衣冠 微言大义
下载PDF
论当代大学生“兼士”精神的培育——基于墨子“兼爱相利”思想的视域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翠萍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9-82,共4页
墨子是生活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其学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被誉为先秦时期的"显学"。墨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兼爱相利",即爱人爱己与利人利己的高度结合。自古至今,对人们道德基础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 墨子是生活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其学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被誉为先秦时期的"显学"。墨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兼爱相利",即爱人爱己与利人利己的高度结合。自古至今,对人们道德基础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作为培育社会栋梁的重要阵营,应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兼士"精神,形成进取向上的大学生主流文化。基于墨子的"兼爱相利"思想探析当代大学生"兼士"精神培育的策略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兼精神 “兼爱相利” 培育策略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士子精神的最后守望者——柳子谷
20
作者 周延木 《艺术评鉴》 2018年第18期54-55,共2页
柳子谷(1901-1986)出生于儒家文化浑厚的江西玉山,自幼饱读诗书,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又在上海美专接受了中西艺术观念的熏陶。他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文化对象。其一生充满家国情怀,重名节,讲骨气,植根于时代,... 柳子谷(1901-1986)出生于儒家文化浑厚的江西玉山,自幼饱读诗书,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又在上海美专接受了中西艺术观念的熏陶。他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文化对象。其一生充满家国情怀,重名节,讲骨气,植根于时代,坚守文化故土,是中国传统士子精神的最后守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柳子谷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