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族传承与文化霸权:1368年至1911年的宁波士绅 被引量:16
1
作者 卜正民 孙竞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3年第4期92-106,共15页
本文分析了 1 3 68—— 1 91 1年间宁波士绅阶层通过长期维持科举上的成功 ,因而掌握着地方霸权的过程 ,垄断文化是保证其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基础。士绅家族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 ,往往结成壁垒森严的圈子 ,外力很难渗透。士绅家族网络在... 本文分析了 1 3 68—— 1 91 1年间宁波士绅阶层通过长期维持科举上的成功 ,因而掌握着地方霸权的过程 ,垄断文化是保证其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基础。士绅家族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 ,往往结成壁垒森严的圈子 ,外力很难渗透。士绅家族网络在公共领域亦发挥着主导作用 ,以此赢得官府和社会对他们权威的认同。近代以后 ,士绅家族不仅需要维持文化上的优势 ,而且还要创造在商业的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68-1911年 宁波市 绅阶层 家族传承 世袭精英制度 鄞县 文化
下载PDF
“士绅”文化的现代变迁与叶氏文学世家的形成
2
作者 赵普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0-217,共8页
从叶圣陶开始,经由叶至善、叶至诚,到叶兆言等,叶氏几代前后相继,形成苏州现代乡贤谱系中的一支,也成为了现代文学世家的独特存在。明末清初由徽地迁徙到姑苏的叶氏家族,晚清以来百余年的演变发展,与士绅文化的现代转型变迁有着互动的关... 从叶圣陶开始,经由叶至善、叶至诚,到叶兆言等,叶氏几代前后相继,形成苏州现代乡贤谱系中的一支,也成为了现代文学世家的独特存在。明末清初由徽地迁徙到姑苏的叶氏家族,晚清以来百余年的演变发展,与士绅文化的现代转型变迁有着互动的关系,既意味着传统文化基因的滋养,更表征着新的文化质素的成长,亦体现出士绅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流动,更可窥见近代以来中国世风和文风递嬗的侧面,对当代文化重建亦不无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绅”文化 现代乡贤 叶圣陶 文学世家
下载PDF
明清江南士绅文化影响下的南浔历史建筑
3
作者 孙以栋 范青青 《包装世界》 2013年第3期107-109,共3页
明清的士绅阶层是江南市镇的实际掌控者。目前,关于这一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社会政治层面,对于文化层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南浔市镇的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明清的儒学转向和清末西学殖民式入侵为切入点,分析江南士绅文化... 明清的士绅阶层是江南市镇的实际掌控者。目前,关于这一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社会政治层面,对于文化层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南浔市镇的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明清的儒学转向和清末西学殖民式入侵为切入点,分析江南士绅文化的内在与外在变迁,进而论证由于士绅文化构成成份的演变所带来的对建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文化 南浔历史建筑
下载PDF
士绅阶层的转变和士绅文化的延续 被引量:2
4
作者 汤震 《知识经济》 2008年第3期159-160,共2页
士绅阶层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然而到了清末,由于科举制的废除和西方近代思想的冲击。士绅阶层逐渐走向没落。但士绅阶层中一部分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转型为新社会环境下的新的社会中坚力量。这使士绅文化得以继续... 士绅阶层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然而到了清末,由于科举制的废除和西方近代思想的冲击。士绅阶层逐渐走向没落。但士绅阶层中一部分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转型为新社会环境下的新的社会中坚力量。这使士绅文化得以继续延续下去。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论述士绅阶层的传统作用和其成功蜕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绅阶层 传统作用 转型蜕变 文化
下载PDF
晚清徽州士绅文化与闺秀文学传统的交融与蝶变--吕碧城人生转关背后的原生家庭因素
5
作者 束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2-53,共12页
吕碧城的原生家庭中存在着徽州士绅文化与闺秀文学传统两种主要文化要素,它们分别由其父系和母系所承载,经联姻汇聚于吕氏的家庭中。随着近代时局的裂变,两种传统均进入衰变期,文化困局浮出水面,变革之道亟待商讨。幸运的是,混融状态的... 吕碧城的原生家庭中存在着徽州士绅文化与闺秀文学传统两种主要文化要素,它们分别由其父系和母系所承载,经联姻汇聚于吕氏的家庭中。随着近代时局的裂变,两种传统均进入衰变期,文化困局浮出水面,变革之道亟待商讨。幸运的是,混融状态的原生家庭文化,恰好为吕碧城做好了适应新社会形态的知识、人脉、心理准备,并使她在人生的不同关口均得到及时的助益,最终在立功、立言、立德方面均趋于和平圆满。引入家族史的考察,以近代多种文化传统的交融和扬弃为背景,以其对原生家庭文化因素的选择性利用为视角,方可探察吕碧城人生转关、愈转愈进的动力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碧城 徽州 文化 闺秀文学 原生家庭
下载PDF
天宝墨庄刘氏士绅文化的近代传承
6
作者 龚湉晰 《地方文化研究》 2018年第5期42-49,共8页
位于赣西北宜丰县境内的天宝墨庄刘氏是明清时期本邑世家巨族,具有良好的家教传统和士绅文化。在近代社会转型发展中,墨庄刘氏子弟抓住时机学习法政新学和西方实学,在政商两途获得了长足进步,成功实现了传统士绅身份的近代转型,一跃而... 位于赣西北宜丰县境内的天宝墨庄刘氏是明清时期本邑世家巨族,具有良好的家教传统和士绅文化。在近代社会转型发展中,墨庄刘氏子弟抓住时机学习法政新学和西方实学,在政商两途获得了长足进步,成功实现了传统士绅身份的近代转型,一跃而成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士绅家族。墨庄刘氏崛起的新士绅群体,借助兴商办学的成效,通过个体奋斗和乡谊提携的方式获得了辉煌宦业,重新树立了近代新士绅的标杆。新中国建立之后,这种建立在官僚地主阶级基础上的士绅文化顿然坍塌,墨庄刘氏士绅群体在努力保持士绅文化的体面下,集体消失在激荡的历史变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庄刘氏 文化 社会转型 历史传承
下载PDF
特色鲜明的蔚州历史文化探析
7
作者 孙玮志 《唐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0-63,共4页
河北蔚县,古称蔚州。它的历史极其悠久,可追溯到商汤所封的代国,甚而可以上溯到东亚黄种人的起源地泥河湾文化群与黄帝文化圈。蔚州的文化非常丰厚,并且极富特色。文章从蔚州历史文化的内涵、传统的"蔚州宿学"、诗酒风流的士... 河北蔚县,古称蔚州。它的历史极其悠久,可追溯到商汤所封的代国,甚而可以上溯到东亚黄种人的起源地泥河湾文化群与黄帝文化圈。蔚州的文化非常丰厚,并且极富特色。文章从蔚州历史文化的内涵、传统的"蔚州宿学"、诗酒风流的士绅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蔚州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蔚州 历史文化 蔚州宿学 文化
下载PDF
耕读传家观念与士绅文化形态--以南宋文学中岩桂意象的生成为中心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培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160,共13页
南宋以来,理学向各个阶层滋长蔓延并强有力地塑造着人们的观念世界,耕读传家也被赋予了立德兴家的崭新意义。与理学缔造士绅阶层同步而行的,是南宋文学书写中的岩桂意象承载着耕读传家观念的种种内涵和意趣也在不断丰富。南宋文学中的... 南宋以来,理学向各个阶层滋长蔓延并强有力地塑造着人们的观念世界,耕读传家也被赋予了立德兴家的崭新意义。与理学缔造士绅阶层同步而行的,是南宋文学书写中的岩桂意象承载着耕读传家观念的种种内涵和意趣也在不断丰富。南宋文学中的岩桂意象不仅从屈原、淮南小山那里继承了高洁不凡的内涵,还生发出了抱道自守的意义。不惟如此,南宋人主张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岩桂意象调和了金榜题名与敬德修业的两种人生,使其统一起来。桂岩象喻意义的生成与发展是以士绅阶层文化为基础的。士绅阶层宗尚理学,理学通过士绅将家庭伦理和家族伦理归结于耕读传家的生活理念,岩桂象喻则是这种理念的具象化呈现。岩桂作为江南各地随处生长的树种,与其他具有比德价值的卉木一起,共同构筑了士绅文化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文学 耕读传家观念 岩桂意象 绅阶层 文化形态 理学
原文传递
士紳文化傳統的流衍與吕碧城的人生拓境——以吕鳳岐《石柱山農行年録》爲考察中心
9
作者 束莉 《汉籍与汉学》 2018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對吕鳳岐的自撰年譜《石柱山農行年録》展開考察,可知他與其女吕碧城在人生軌迹上有頗多暗合之處。這一現象的産生,既得益於清末民初男女平權思想逐步興起的大環境,更與吕鳳岐、嚴士瑜的跨圈層聯姻和特殊的子女培養方式有直接關聯。受... 對吕鳳岐的自撰年譜《石柱山農行年録》展開考察,可知他與其女吕碧城在人生軌迹上有頗多暗合之處。這一現象的産生,既得益於清末民初男女平權思想逐步興起的大環境,更與吕鳳岐、嚴士瑜的跨圈層聯姻和特殊的子女培養方式有直接關聯。受惠於這一獨特機緣,吕碧城及其姐妹們有幸獲得了士紳文化傳統的薰陶,從而具有了不同於傳統閨秀的人生志趣,極大地拓展了人生境界,最終成爲女性覺醒的先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紳文化 閨秀傳統 吕碧城 吕鳳岐 石柱山農行年録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外销紫砂器款识研究
10
作者 安丛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1,共2页
本文从工艺品的分工生产与士绅、精英文化场域两个角度分析明清之际外销欧洲紫砂器款识的特点。明清之际外销欧洲紫砂不钤款识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文人的精英意识,使得他们不愿意把艺术品与商品等同,因而不钤款识;另一方面是当时外... 本文从工艺品的分工生产与士绅、精英文化场域两个角度分析明清之际外销欧洲紫砂器款识的特点。明清之际外销欧洲紫砂不钤款识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文人的精英意识,使得他们不愿意把艺术品与商品等同,因而不钤款识;另一方面是当时外销紫砂壶的制作存在分工合作的可能性,一件茶器制作往往要经数人之手,无法对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署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销 紫砂款识 分工生产 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