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祯朝士论困局与明末政治文化解析——以对温体仁的评价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73,共11页
明末,阁臣温体仁曾长期独得崇祯帝的信赖与任用,而与其顺遂仕途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朝野上下对其旷日持久的弹劾与抨击。崇祯君臣之间产生了持久的意见反差与话语对抗,这构成明末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士大夫话语权通过广泛议政和会... 明末,阁臣温体仁曾长期独得崇祯帝的信赖与任用,而与其顺遂仕途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朝野上下对其旷日持久的弹劾与抨击。崇祯君臣之间产生了持久的意见反差与话语对抗,这构成明末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士大夫话语权通过广泛议政和会推选官得以高涨,而党争因素的时隐若现,又使得士人动机和立场受到质疑,崇祯帝着意压制乃至排斥士论。在强势振作的皇帝威势之下,崇祯朝士论虽喧嚣不止,却于朝政影响乏力,这一困局反映出明朝末年皇权专制绝对性与士大夫政治话语之间的对抗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祯帝 温体仁 士论 政治文化
下载PDF
江南文化的浮沉与吴中四士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衡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初唐诗如何走向盛唐诗是研究盛唐气象生成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地是关注文学繁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而忽视了在文化整合过程中江南文化的价值。江南文化在初盛唐之际从隐没走向复兴预示着唐代文学观念的本体回归,... 初唐诗如何走向盛唐诗是研究盛唐气象生成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地是关注文学繁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而忽视了在文化整合过程中江南文化的价值。江南文化在初盛唐之际从隐没走向复兴预示着唐代文学观念的本体回归,而吴中四士以淡泊旷达之人格境界、放浪自由的行为姿态进入北方社会而自觉接受北方文化的熏染,其江南水性的诗风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文学交融,成为初盛唐诗歌嬗变的一个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晋宋风流 水性 吴中四
下载PDF
一个悖论:十七世纪英国反耶稣会,却出版了多种耶稣会士论中国的材料
3
作者 康士林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0年第1期77-111,共35页
本文简要讨论了17世纪英国的出版情况,并介绍了耶稣会士当时出版的大约十本关于中国的著作的英译本。随后,本文描述了在17世纪,耶稣会士被发现从事宗教活动后是如何以"英式车裂"的方式被处死的。正是这种耶稣会士在17世纪英... 本文简要讨论了17世纪英国的出版情况,并介绍了耶稣会士当时出版的大约十本关于中国的著作的英译本。随后,本文描述了在17世纪,耶稣会士被发现从事宗教活动后是如何以"英式车裂"的方式被处死的。正是这种耶稣会士在17世纪英国被处以极刑的现象,与同一世纪耶稣会关于中国的著作的译本在英国出版形成了悖论。本文进一步检视了译本的书名页上是否包含耶稣会一词,这些书的印刷商和译者是谁,以及译者所作绪言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论中国 17世纪英国 反耶稣会 英译本 书籍史 悖论
下载PDF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胸痹案解析
4
作者 张颖 赵家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3期30-32,共3页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收录叶天士10首胸痹医案,既宗张仲景辨治本病学术思想,又有所创新发展。如重视根据湿邪、气郁和瘀血等导致不通的病理因素,治以特色相应用药。同时注重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在胸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肺气宣降...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收录叶天士10首胸痹医案,既宗张仲景辨治本病学术思想,又有所创新发展。如重视根据湿邪、气郁和瘀血等导致不通的病理因素,治以特色相应用药。同时注重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在胸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肺气宣降对胸中气机的作用,凝练了微苦微辛、祛邪宣痹治法;关注肝与中焦气机阻滞,痰邪上逆胸中,凝练了解郁行气、化痰通痹治法;指出血瘀胸痹,采用活血通络、蠲痹止痛法治疗。本文以辛滑温通、流运清阳,微苦微辛、祛邪宣痹,解郁行气、化痰通痹,活血通络、蠲痹止痛等4种治法分类梳理解析《未刻本叶天士医案》胸痹医案,便于临床运用。热在痹向痿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以“因痹致痿”病机为视角,研究梳理温病学家叶天士辨治胸痹,对于深化胸痹转归预后认识具有积极意义,对于丰富发展“因痹致痿”病机及通痹治痿法也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 《未刻本叶天医案》 胸痹
下载PDF
元初江南士人的北游与接纳元朝政权的心路——以汪梦斗《北游集》为中心
5
作者 熊海英 李立人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1,共10页
汪梦斗是元初北游南士之一,据《北游集》考察其北上路线,发现他经行故宋和金、辽国土时心态情感也随之变化。北游经历使他与北地建立了现实联系,又强化了其江南儒士的自我意识。是否出仕新朝,汪梦斗内心矛盾,主要缘于其学术在大都未获响... 汪梦斗是元初北游南士之一,据《北游集》考察其北上路线,发现他经行故宋和金、辽国土时心态情感也随之变化。北游经历使他与北地建立了现实联系,又强化了其江南儒士的自我意识。是否出仕新朝,汪梦斗内心矛盾,主要缘于其学术在大都未获响应,又背负着能否坚守节义的精神压力;但主张和平顺应的历史观、中国九州地理观、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导向他接纳新朝。汪梦斗最终以在家乡讲学弘道为职志,这是他出任元朝儒学教授的价值支撑。摆脱遗民视角遮蔽以观察南士北游现象,发现他们有功于推扩江南儒学在元朝的影响,有利于元朝以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维系、文化融合与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初 江南儒 北游 汪梦斗
下载PDF
“士志于道”:基于社会学本土化理论与方法的思考
6
作者 郎友兴 赵云云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志于道”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核心伦理精神,也是人文学科的重要议题。然而,从规范视角出发的研究难以分析思想的社会建制和运行方式,因此需要以经验研究的视角拓展思想史研究空间,这也是社会学本土化语境下求本寻根的学术探索。强调结... “志于道”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核心伦理精神,也是人文学科的重要议题。然而,从规范视角出发的研究难以分析思想的社会建制和运行方式,因此需要以经验研究的视角拓展思想史研究空间,这也是社会学本土化语境下求本寻根的学术探索。强调结构和能动性是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而内在志向、社会位置和知识干预的分析框架不仅能够体现新的研究范式,也从“道”的心智结构来源、社会条件和实现路径三个层面对“士志于道”进行了重新阐释。这一社会学探索能够从共时性和历时性方面勾勒知识人的面貌,有助于知识人承续传统,并从知识社会学的层面反思知识生产的方式,深入理解思想、个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于道 内在志向 社会位置 知识干预
下载PDF
晚清“秉笔华士”群体的滥觞——对近代早期传教士中国助手群体及其编译出版活动的考察
7
作者 元青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8,286,287,共15页
在近代中国开埠前的30多年时间里,伴随早期新教传教士的东来,一批中国文士以助手身份及独特工作活跃于广州、澳门地区及南洋地区。其作为一个群体的出现,是早期中西交流的地域特征、传教士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知识的需求及中国文士的谋生... 在近代中国开埠前的30多年时间里,伴随早期新教传教士的东来,一批中国文士以助手身份及独特工作活跃于广州、澳门地区及南洋地区。其作为一个群体的出现,是早期中西交流的地域特征、传教士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知识的需求及中国文士的谋生考量等因素共同促成的。他们协助传教士编纂双语词典等汉语学习书籍,与其合作翻译《圣经》等基督教文献,合力编译出版西学中文期刊及著述,在双方共同演绎的近代早期跨文化传播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传教士的身边人,他们明显受到基督教的不同层面的影响,有的还比较深入,但保守儒家理念的特征同样明显。他们作为下层文士的身份构成,中国传统教育的背景与文化素养,与传教士雇佣合作关系形成的历史动因,在双方合作编译出版活动中的角色作为,徘徊于儒耶之间的文化思想倾向,无不具有后来大规模涌现的“秉笔华士”群体的基本特征。可以说他们是晚清“秉笔华士”群体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传教 中国助手 编译出版活动 秉笔华
下载PDF
唐代士宦矛盾发展态势与士人选择
8
作者 徐乐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唐代士宦矛盾始于玄宗朝,后世将高力士为李白“脱靴”这一虚构情节具象化,成为士人厌弃宦官干政的经典标本。安史之乱后,宦官为维护皇权立下功劳,逐渐成为帝王宠信对象,掌控军权便是最切实的奖赏。中唐时士人与宦官之间的交往和碰撞是... 唐代士宦矛盾始于玄宗朝,后世将高力士为李白“脱靴”这一虚构情节具象化,成为士人厌弃宦官干政的经典标本。安史之乱后,宦官为维护皇权立下功劳,逐渐成为帝王宠信对象,掌控军权便是最切实的奖赏。中唐时士人与宦官之间的交往和碰撞是双方矛盾发展态势不同时期的反映,甘露之变则导致了双方彻底走向决裂。这样,士人的选择除传统的恐惧和疏离外,还多了一份投机式的攀附,虽然这种行为遭到士林口诛笔伐,但由于宦官权势强大,对这类士子的仕途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宦矛盾 脱靴 碰撞 攀附
下载PDF
几种农药对似士维螨的室内药效试验及毒力测定
9
作者 孟思苗 郭素芬 +2 位作者 兰阿峰 秦雨 李丽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4-70,共7页
为探索农业生产中几种常见杀虫(螨)剂对西洋参害螨——似士维螨的防治效果,采用胃毒法和玻片浸渍法两种毒力测定方法以及13种农药对似士维螨进行了室内初步药效试验,然后从中筛选出8种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8种药剂、5个浓度梯度毒力测... 为探索农业生产中几种常见杀虫(螨)剂对西洋参害螨——似士维螨的防治效果,采用胃毒法和玻片浸渍法两种毒力测定方法以及13种农药对似士维螨进行了室内初步药效试验,然后从中筛选出8种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8种药剂、5个浓度梯度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各药剂毒力大小在两种方法间均表现为玻片浸渍法>胃毒法,其相对毒力倍数均在1.05~1.36倍,炔螨特各稀释倍数下速效性最好,最快致死时间LT_(50)为0.71 d;苦参碱各稀释倍数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最差,最快致死时间LT_(50)为1.61 d。综合似士维螨在两种生测方法下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和杀虫杀螨剂低毒、低残留、高药效的特点,建议在防治似士维螨时主要使用炔螨特、阿维菌素、螺螨酯、吡虫啉以及乙螨唑这几种杀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螨 毒力测定 农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论韩愈士不遇诗虚词造语与比兴意象之新变
10
作者 孟毅苗 黄伟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韩愈七应科举,二贬南荒,是中唐“士不遇”文人的典型代表,韩诗中约有三成主题涉及“士不遇”。韩愈士不遇诗贯彻其“自树立,不因循”的诗学之旨:在语言表达上,锻炼字词,多用文言反问、疑问词语,借助“其”“且”“与”“所”等虚词新创... 韩愈七应科举,二贬南荒,是中唐“士不遇”文人的典型代表,韩诗中约有三成主题涉及“士不遇”。韩愈士不遇诗贯彻其“自树立,不因循”的诗学之旨:在语言表达上,锻炼字词,多用文言反问、疑问词语,借助“其”“且”“与”“所”等虚词新创“虚词造语”;在艺术手法上,追求奇异,比兴意象“奇诡化”的新变背离了诗歌雅正传统,形成“奇崛险怪”的审美风格。韩愈将幕府生活、党争革新、贬地风物等新题材引入诗歌,士不遇诗在呈现新面貌的同时,更寄托着不遇文人崇高的精神信仰。韩愈在“自树立,不因循”诗学之旨引导下大变唐诗风貌,推动诗歌从唐音至宋调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不遇 虚词造语 比兴 意象
下载PDF
朝鲜王朝士林家族墓群空间格局解析——以韩国新安朱氏为例
11
作者 彭鸿绪 吴单程 +1 位作者 吴昊 姜泰昊 《华中建筑》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朝鲜王朝士林家族墓群表达了朝鲜半岛在该时期的礼制思想,探究其风水选址和空间格局,对挖掘中韩传统文化内涵之共性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将韩国庆州新安朱氏家族墓群作为案例,通过文献研究、图例解析等方法,分析《新安朱氏家谱》中记载的... 朝鲜王朝士林家族墓群表达了朝鲜半岛在该时期的礼制思想,探究其风水选址和空间格局,对挖掘中韩传统文化内涵之共性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将韩国庆州新安朱氏家族墓群作为案例,通过文献研究、图例解析等方法,分析《新安朱氏家谱》中记载的十四世至二十八世朱氏后人墓群分布以及墓图空间特征,探究其与中国古代宗法礼制的源流关系。研究得出新安朱氏家族墓群具有“长白发源,南至尚庆”“四象端明,藏气于穴”“屈曲围绕,汇聚明堂”“穴点居中,众星拱之”的风水选址特征,以及“左昭右穆”“多占宝地”“渐理学化”的空间格局特征,体现了朱氏后裔对先祖“慎终追远”的感情,为传统丧葬文化与朱子理学等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思想在海外的保留与嬗变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家族 墓群 风水选址 空间格局 新安朱氏
下载PDF
被“化约”的文学世界:士风叙事下的范仲淹及其文学创作
12
作者 郭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0,共7页
范仲淹的士风观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以“四民”说为角色意识基础,以敦教育、慎选举为士风振起途径,以不离中道为理想士风状态。传统士风叙事对范仲淹形象的化约遮蔽了其文学世界的诸多层面,如基于“中道”观的文学思想,以精英化的制度... 范仲淹的士风观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以“四民”说为角色意识基础,以敦教育、慎选举为士风振起途径,以不离中道为理想士风状态。传统士风叙事对范仲淹形象的化约遮蔽了其文学世界的诸多层面,如基于“中道”观的文学思想,以精英化的制度关怀表达淑世情怀的方式,以及层次丰富的隐逸书写等。在对范仲淹的士风叙事中,欧阳修引入“外和内刚”说,力图补完当时对庆历士风畸重于“刚”的印象;苏轼持“一定之见”说,强调政治定见与操守,将其纳入旧党的思想谱系;宋后的题咏则将其化约为若干标签化的士风印象。“士风”作为一种方法,为全面认识范仲淹的文学世界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观 风叙事 形象化约 文学世界
下载PDF
宋以降佛教士庶化——福建功德寺院的个案研究
13
作者 张小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7,共12页
文章主要通过以福建为主的东南功德寺院的历史演变个案,探讨东南佛教在宋代以后的士庶化过程这一过程与宋以降儒家文化走向民间社会的过程紧密相连,与国家制度和文化的下沉如华南民间信仰的国家化密切相关,也与华南大规模的宗族文化创... 文章主要通过以福建为主的东南功德寺院的历史演变个案,探讨东南佛教在宋代以后的士庶化过程这一过程与宋以降儒家文化走向民间社会的过程紧密相连,与国家制度和文化的下沉如华南民间信仰的国家化密切相关,也与华南大规模的宗族文化创造相伴随。佛教的士庶化一方面是国家佛教制度下沉到基层社会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士庶社会消费国家的佛教文化资本,将国家做到他们身边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功德寺院 庶化 国家化 历史演变
下载PDF
论孔子对“士精神”的塑造与践行
14
作者 王康宁 王曰美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8,共6页
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士阶层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能延续至今正是归因于士人所特有的高尚的“士精神”。孔子对“士精神”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赋予了其承道精神、敬畏意识、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并以实际行动从理想追求... 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士阶层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能延续至今正是归因于士人所特有的高尚的“士精神”。孔子对“士精神”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赋予了其承道精神、敬畏意识、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并以实际行动从理想追求、学识修养和政治实践三方面践行“士精神”。孔子关于“士精神”的论述与践行不仅对古代知识分子君子人格的形成影响深远,而且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精神 君子
下载PDF
芝士焗甘薯风味轮建立与感官特征解析
15
作者 张蜜 徐锡明 +3 位作者 魏煜航 何丽娜 李佳怡 王周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74-181,共8页
目的构建适用于芝士焗甘薯的感官风味评价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市售芝士焗甘薯进行感官品评,分析其风味。筛选并概括描述词,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芝士焗甘薯风味轮并设计感官评价工具。结果获得38个描述词,构建以气味、口感、滋味、基... 目的构建适用于芝士焗甘薯的感官风味评价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市售芝士焗甘薯进行感官品评,分析其风味。筛选并概括描述词,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芝士焗甘薯风味轮并设计感官评价工具。结果获得38个描述词,构建以气味、口感、滋味、基本味、回味为主的芝士焗甘薯风味轮,并构建一套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评估适合项目法(rate-all-that-apply method,RATA);进一步筛选M>0.10的风味轮廓描述词,明确了能够表征芝士焗甘薯感官特点的气味描述词2个、味道(包括:滋味、基本味、回味)描述词3个和口感描述词4个。将描述词经过层次分析,确定芝士焗甘薯感官评价权重比为:外观:气味:味道:口感=7:7:26:60。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适用于评价员的百分评分法。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整套系统的芝士焗甘薯感官评价体系,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感官沟通提供基础,并对芝士焗甘薯品质控制和改良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焗甘薯 风味轮 感官评价 感官描述词 评估适合项目法
下载PDF
元代士人与地理术士交游考略
16
作者 郑立勇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元朝政府虽多次下令禁止民间阴阳相地邪说,但地理风水之术依然流行不辍。出于卜葬、择居等社会需求,元代士人和地理术士之间交游不断,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尚。地理术士亦主动攀附士人,通过求取诗序提高自己的名气,以期赢得社会广泛认可... 元朝政府虽多次下令禁止民间阴阳相地邪说,但地理风水之术依然流行不辍。出于卜葬、择居等社会需求,元代士人和地理术士之间交游不断,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尚。地理术士亦主动攀附士人,通过求取诗序提高自己的名气,以期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获得更为丰厚的物质收益和精神回报。科举制的停废促使士子完成了由儒士至业术的身份转换,这一群体的壮大强化了士人与地理术士之间的文化互动。元代士人与地理术士的交游既是一种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文化共鸣,又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动态交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地理术 交游
下载PDF
浅析四篇关于门阀士族的研究名作
17
作者 谭童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1-34,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以门阀士族为中心的时代,门阀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统治阶层。门阀士族的形成、发展及其衰落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唐长孺、胡如雷、韩昇、严耀中四位学者对此各抒己见,虽观点与侧重点各有不同,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以门阀士族为中心的时代,门阀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统治阶层。门阀士族的形成、发展及其衰落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唐长孺、胡如雷、韩昇、严耀中四位学者对此各抒己见,虽观点与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又存在一脉相承、相互启发的关系。梳理他们的四篇名作,对于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阀 特色 一脉相承 相互启发
下载PDF
晚清传奇评点中的儒士文化批评
18
作者 高宇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晚清传奇已步入传奇创作的尾声阶段,这一时期传奇的创作和评点显现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以儒士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占据了传奇创作的一席之地。本文以晚清传奇为切入点,从披露儒士的悲惨生活、揭发官场科举的黑暗腐败、探索儒士救国的实际... 晚清传奇已步入传奇创作的尾声阶段,这一时期传奇的创作和评点显现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以儒士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占据了传奇创作的一席之地。本文以晚清传奇为切入点,从披露儒士的悲惨生活、揭发官场科举的黑暗腐败、探索儒士救国的实际意义等方面观照晚清儒士在社会变局下的真实想法,还原晚清社会的真实生活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传奇 评点 戏曲批评
下载PDF
菲律宾华文女作家莎士的中国叙事与本土意识
19
作者 马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菲律宾华文文学史上,莎士是早期女作家的典型代表。她从中国福建移民菲律宾的流散经历对其创作有显著影响,尤其体现于中国叙事层面。在中国与菲律宾的双重观照下,她的中国叙事表现出多元的在地交融意识,既有对家族流散记忆伴生的中国... 在菲律宾华文文学史上,莎士是早期女作家的典型代表。她从中国福建移民菲律宾的流散经历对其创作有显著影响,尤其体现于中国叙事层面。在中国与菲律宾的双重观照下,她的中国叙事表现出多元的在地交融意识,既有对家族流散记忆伴生的中国故土叙事,又有对中华文化本土承载的华侨学校情结,还有对菲律宾华人再流散以及中国新移民的群体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女作家 中国叙事
下载PDF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朱熹理学心性论的采纳与融摄
20
作者 张凯作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为了达到传教目的,在若干方面都采纳了朱熹理学的心性论来佐证天主教义。首先,朱熹理学主张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心分为道心与人心,耶稣会士以此来论证天主教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思想。其次,朱熹理学主张天地之...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为了达到传教目的,在若干方面都采纳了朱熹理学的心性论来佐证天主教义。首先,朱熹理学主张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心分为道心与人心,耶稣会士以此来论证天主教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思想。其次,朱熹理学主张天地之性至善无恶,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性善论只适用于理论层面而非现实层面,耶稣会士以此来论证天主教的原罪观。再次,朱熹理学主张天地之性是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精神实体,耶稣会士以此论证天主教灵魂不灭的观点。耶稣会士对朱熹理学心性论的采纳与融摄表明,他们并非一味地尊“先儒”而抑“后儒”。而对于“后儒”,他们也清楚朱熹理学与阳明心学之间的区别所在,并多肯定朱熹理学,反对阳明心学。但这种取舍显然是基于其宗教渗透的需要,而逸出了儒学内部学理发展脉络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 朱熹理学 阳明心学 心性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