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情歌:乡土社会的审美幻象 被引量:3
1
作者 范秀娟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6期12-15,38,共5页
壮族是一个有着歌圩传统的民族,情歌是壮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类。浩瀚的情歌和古老的歌圩似乎都在表明一个事实,即壮族民众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和非常诗意的恋爱方式。但是,深入壮族民间,却会发现一个相反的事实:壮族民众很少有夫妇是通... 壮族是一个有着歌圩传统的民族,情歌是壮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类。浩瀚的情歌和古老的歌圩似乎都在表明一个事实,即壮族民众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和非常诗意的恋爱方式。但是,深入壮族民间,却会发现一个相反的事实:壮族民众很少有夫妇是通过对歌结识并成婚的。壮族情歌所标示出来的壮族青年男女"以歌交情、倚歌择配"实质上至少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文化的幻象。明确壮族情歌是乡土社会的一种审美幻象,可以引导我们对壮族社会及其文化有更深刻、更细致的洞察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情歌 乡土社会 审美幻象
下载PDF
“妖魔化”与“浪漫化”:他者视域中的壮族情歌
2
作者 范秀娟 《柳州师专学报》 2009年第3期1-6,122,共7页
壮族情歌被"妖魔化"主要有三个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文革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对唱情歌都属于被禁之列,歌圩遭打压甚至取缔。壮族情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被"妖魔化",体现了当时主流社会的文化需要和政治需要,情... 壮族情歌被"妖魔化"主要有三个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文革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对唱情歌都属于被禁之列,歌圩遭打压甚至取缔。壮族情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被"妖魔化",体现了当时主流社会的文化需要和政治需要,情歌的被"妖魔化"折射出当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和社会控制模式。壮族情歌在被"妖魔化"的同时,也一直被"浪漫化"。古代世界的人们对壮族情歌的"浪漫化",是出于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向往和追求;而当代世界对壮族情歌的"浪漫化",则更多地折射出文化旅游中各方力量合谋把壮族建构为诗意的、浪漫的民族的努力,以及现代都市社会的人们对田园牧歌时代的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妖魔化” “浪漫化” 壮族情歌 倚歌择配
下载PDF
论广南壮族情歌的艺术特征
3
作者 何国梦 蒙良杰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壮族是一个以歌代言的民族,由侬、沙、土支系所构成的广南壮族更不例外。广南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人际交往中即兴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壮族情歌,它是壮族青年男女表情达意、自由恋爱时所创作演唱的歌曲。歌词讲究韵律,结构规整,语言... 壮族是一个以歌代言的民族,由侬、沙、土支系所构成的广南壮族更不例外。广南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人际交往中即兴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壮族情歌,它是壮族青年男女表情达意、自由恋爱时所创作演唱的歌曲。歌词讲究韵律,结构规整,语言简洁,艺术表现手法多样,特别是衬词和地方方言的运用使壮族情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呈现出本土文学独具特色的魅力。广南壮族情歌在创作上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客观地再现了壮族男女对理想爱情追求的浪漫情节,展现了当地的真实生活风貌及文化习俗,充分体现了广南壮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与集体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南 壮族情歌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民间歌唱与乡土秩序——壮族传世情歌《嘹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秀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9,共6页
《嘹歌》以歌唱的方式确立的两性秩序、伦理道德秩序,为流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稳定感、秩序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 民间歌唱 乡土秩序 壮族情歌 《嘹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