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民间传统文化习俗与壮医药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莫滚 《四川中医》 2011年第1期63-64,共2页
壮族医药与壮族地区的民俗有密切关系,"信鬼神,重淫祀"是壮医巫医合一或医巫并存的根源。此外断发、纹身、服色尚青、鼻饮、居干栏、捡骨重葬、佩挂药物、赶药市等民俗,亦与壮医药有关。壮乡男女老少通过逛药市,使壮医药知识... 壮族医药与壮族地区的民俗有密切关系,"信鬼神,重淫祀"是壮医巫医合一或医巫并存的根源。此外断发、纹身、服色尚青、鼻饮、居干栏、捡骨重葬、佩挂药物、赶药市等民俗,亦与壮医药有关。壮乡男女老少通过逛药市,使壮医药知识得以交流和传播,这不但是一种有关医药的良好民俗,也是壮族医药史上的重要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民间传统文化习俗 壮医药 关系
下载PDF
城市社区中的传统文化与民间习俗——泉州公庙社会功能研究
2
作者 郭宇坤 《民风》 2023年第5期118-120,共3页
福建省泉州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联合国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遗产城市。在泉州老城,传统文化与民间习俗通过社区公庙的形式保存至今,体现在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笔者从社会功能角度入手,分析泉州... 福建省泉州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联合国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遗产城市。在泉州老城,传统文化与民间习俗通过社区公庙的形式保存至今,体现在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笔者从社会功能角度入手,分析泉州公庙的现代功能,并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社区的宫祠庙观至今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功能,其中,公庙作为当地居民文化娱乐场所,凝聚着泉州人的集体记忆,传承着当地民间习俗,在维系社区居民关系,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民间习俗 泉州市 公庙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广西壮族民间产褥期传统文化近况 被引量:3
3
作者 林辰 范小婷 +2 位作者 杨建萍 方刚 温海成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19期96-97,共2页
目前发现国内不同地区产褥期的行为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一定的地域、气候和民族习惯有关,因此,广西壮族民间产褥期传统行为和文化必然有着自己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性。对于传统的错误观念,我们予有效地纠正,以帮助产妇们走出产褥期保健误区... 目前发现国内不同地区产褥期的行为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一定的地域、气候和民族习惯有关,因此,广西壮族民间产褥期传统行为和文化必然有着自己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性。对于传统的错误观念,我们予有效地纠正,以帮助产妇们走出产褥期保健误区,鼓励她们科学地"坐月子",以保证母婴健康顺利地度过产褥期。而对于正确的部分,我们要提倡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民间 传统文化 产褥期
下载PDF
衰落与创新:社会转型期壮族传统民间文化变迁的辩证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德群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8-171,共4页
壮族传统民间文化面临着衰落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主体向老年群体集中,民间文化向青年人尤其是向少年儿童的传递功能减弱;主体的文化实践活动减少,民间文化在个体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传统民间文化逐渐淡出现代社会生活,民间文化... 壮族传统民间文化面临着衰落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主体向老年群体集中,民间文化向青年人尤其是向少年儿童的传递功能减弱;主体的文化实践活动减少,民间文化在个体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传统民间文化逐渐淡出现代社会生活,民间文化的传统社会功能减弱。但与此同时,壮族传统民间文化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民间文化的生存空间正从乡村转向城市、存在方式由传统的非职业化转向现代的职业化或半职业化、表现形式开始与现代都市文化形式相结合。总之,社会转型期,壮族传统民间文化变迁呈现出衰落与创新并存的辩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壮族 传统民间文化 衰落 创新
下载PDF
传统书写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歌谣习俗 被引量:7
5
作者 覃慧宁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通过分析有关壮族歌谣习俗的历史文本,认为传统书写文化观照作为口承文化的壮族歌谣习俗时表现出多重话语内涵和不平等性的特征。这种视角的根源是文化在发展规律上客观存在强势文化轻视、忽视弱势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及传统书写文化在重... 通过分析有关壮族歌谣习俗的历史文本,认为传统书写文化观照作为口承文化的壮族歌谣习俗时表现出多重话语内涵和不平等性的特征。这种视角的根源是文化在发展规律上客观存在强势文化轻视、忽视弱势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及传统书写文化在重文轻言、以文构权的思维定势下形成文化中心主义的主观局限性。由此提出应重视从口承文化的视野观照歌谣民俗,进而重新审视书写文化语境下口承文化的价值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书写文化 口承文化 壮族歌谣习俗 话语权
下载PDF
广西边境地区壮族农商文化的传统习俗与禁忌 被引量:1
6
作者 覃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7-90,共4页
广西边境地区的壮族农商文化,是壮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边界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传统体现了边民生产和生活的习惯,是边民主要的经济文化类型。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存在着独特的习惯和禁... 广西边境地区的壮族农商文化,是壮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边界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传统体现了边民生产和生活的习惯,是边民主要的经济文化类型。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存在着独特的习惯和禁忌,需取其精华传承下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边境 壮族 农商文化 传统习俗 禁忌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民间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迁及其传承和保护——以麻栗坡县猛硐乡丫口村壮族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锦发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5-27,共3页
在现代化进程中,丫口村壮族的部分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了下来,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而部分传统文化因失去了其生存环境正在走向消亡。
关键词 丫口村壮族 民间传统文化 现代性变迁 传承、保护
下载PDF
传统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研究——以“非遗”项目福建游神活动为例
8
作者 罗元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77-81,共5页
传统民俗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乡村振兴具有多重积极作用,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既是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引擎。福建游神是一项历... 传统民俗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乡村振兴具有多重积极作用,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既是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引擎。福建游神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寄托了村民百姓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财源滚滚的美好愿望。该文通过深入发掘福建游神活动的优秀文化底蕴,对其中蕴含的丰富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民风民俗、传统工艺等进行梳理,探究其在助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游神 民间习俗 传统文化 爱拼会赢 传承发展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云南壮族民间传统丧葬祭祀习俗
9
作者 龙符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68-170,共3页
文章首次对长期以来流传并传承至今的云南壮族民间传统丧葬祭祀习俗进行田野考察和搜集整理 ,并作初步文化分析。向世人披露多年来笼罩在壮学“巫文化”身上的神秘面纱 ,运用个案典型事例 ,并公开壮族祭祀仪式和程序的真相 。
关键词 壮族民间传统习俗 丧葬仪式 祭祀程序
下载PDF
传统习俗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中的保留与变迁
10
作者 朱宇翔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第11期54-57,共4页
在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中,文化融合、文化交流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我们通过探究传统习俗在民间舞蹈中的保留,传统习俗在民间舞蹈中的变迁,寻找出中国民族民间舞在文化变迁思潮下的艺术走向的规律。
关键词 传统习俗 民间舞蹈 保留与演变 文化变迁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被引量:1
11
《歌海》 2005年第4期65-66,共2页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 民间传统文化 民族民间 广西壮族自治区 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社会发展 有效保护 继承发展 保护条例
下载PDF
壮族“那”文化衍生的民间习俗探析
12
作者 武鹏冲 《钦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54-58,共5页
生活于华南—珠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等特点,将野生稻驯化栽培以满足物质文化需求,是我国最早创造稻作文明的民族之一。水田在壮语中称作"那",在广西壮族一带地区,可以看到多处以"那"命名的... 生活于华南—珠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等特点,将野生稻驯化栽培以满足物质文化需求,是我国最早创造稻作文明的民族之一。水田在壮语中称作"那",在广西壮族一带地区,可以看到多处以"那"命名的村落和城镇,由稻作文明衍生的壮族民间习俗,蕴含着稻作文化,在壮族人民历史生活与发展中的社会意义和人类学价值,更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那”文化 民间习俗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周”活动剪影
13
《歌海》 2006年第1期4-,65,共2页
为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让社会各界人士理解《保护条例》、熟悉《保护条例》、掌握《保护条例》,展示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和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工作... 为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让社会各界人士理解《保护条例》、熟悉《保护条例》、掌握《保护条例》,展示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和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工作成果,形成全社会依法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共识,2005年12月14日-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 广西壮族自治区 保护条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民族学院 宣传 活动内容 剪影 依法保护
下载PDF
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征歌启事
14
《歌海》 2005年第5期4-4,共1页
2005年4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间传统文化 保护条例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注民族 宣传 艺术性 优秀作品 会议 启事
下载PDF
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征歌启事
15
《歌海》 2005年第4期65-65,共1页
2005年4月1日。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间传统文化 保护条例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注民族 宣传 艺术性 优秀作品 会议 启事
下载PDF
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节事的发展——以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文化节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萍 王溯 杨海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6-160,共5页
基于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发明",对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节事,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文化节进行田野考察。研究认为,"传统的发明"理论的引入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而"传统的延续"则是一个活态的发展过程,更针对当前... 基于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发明",对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节事,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文化节进行田野考察。研究认为,"传统的发明"理论的引入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而"传统的延续"则是一个活态的发展过程,更针对当前的国情。壮族会鼓文化节的发明,是对会鼓文化的重构或再造,而其发展,必须在国家主导的发展话语指引下,尊重地方性知识,满足民众的"祈福"或"避邪"的"工具性"目的,使民众广泛参与,以改善其经济生活为主旨,实现真正地传统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的发明 传统的延续 民间体育节事 马山壮族 会鼓文化
下载PDF
民间传统文化品牌形象的媒介传播——以少林寺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民间传统文化 媒介传播 品牌形象 少林寺 艺术表现形式 历史渊源 生活习俗 自然环境
下载PDF
歌咏习俗文化场域中的壮族民间长诗叙论
18
作者 许钢伟 《桂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66-178,共13页
考察壮族民间长诗繁荣的原因和文化内涵,必须将其置于壮民族整个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先秦时期,壮族社会基本处于自主发展和独立创造的历史阶段,之后,壮族社会进入了民族文化自律与汉族文化他律张力的历史阶段。正是这种民族文化自律与... 考察壮族民间长诗繁荣的原因和文化内涵,必须将其置于壮民族整个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先秦时期,壮族社会基本处于自主发展和独立创造的历史阶段,之后,壮族社会进入了民族文化自律与汉族文化他律张力的历史阶段。正是这种民族文化自律与汉族文化他律张力的作用,深刻影响着壮族民间长诗的创作和发展,这种深刻影响首先表现在壮汉文化的交融整合方面,其次表现在壮汉文化的冲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咏习俗 壮族民间长诗 壮汉文化整合 壮汉文化冲突
下载PDF
焦作传统婚俗文化与民间歌谣 被引量:3
19
作者 邢怒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婚家欣喜 ,贺者热烈。贺婚的内容在传统文学形式———民间歌谣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出现了不少专为祝贺婚姻的歌作。仅在焦作地区就流传着数十首有关婚嫁的民歌民谣 ,通过分析这些歌作 ,我们可以看到焦作传统婚俗文化的真实面貌和浓郁... 婚家欣喜 ,贺者热烈。贺婚的内容在传统文学形式———民间歌谣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出现了不少专为祝贺婚姻的歌作。仅在焦作地区就流传着数十首有关婚嫁的民歌民谣 ,通过分析这些歌作 ,我们可以看到焦作传统婚俗文化的真实面貌和浓郁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市 婚姻习俗 传统文化 民间歌谣
下载PDF
论华夏传统“龙习俗”文化信奉的人文情趣
20
作者 张鹏飞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10,共4页
华夏龙作为民间最为神圣的动物神以及炎黄子民的性灵偶像,始终深刻地蕴藉着强大的象征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意蕴悠长、延续亘古、温雅恬适的文化现象。可以说,华夏文化演绎中所生成的龙的人文印迹无处不在,并使得民... 华夏龙作为民间最为神圣的动物神以及炎黄子民的性灵偶像,始终深刻地蕴藉着强大的象征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意蕴悠长、延续亘古、温雅恬适的文化现象。可以说,华夏文化演绎中所生成的龙的人文印迹无处不在,并使得民间承继的龙习俗信奉最终建构了文化苑囿的精神底蕴、生命主质和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习俗 民间信奉 审美情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