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壮族诗歌的现代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建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壮族诗歌有古老的传统和民间的特色。新时期,随着与汉族文化的日益交融,壮族诗歌也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这种现代化主要表现在本土化与现代化的结合、人性化与生命意识的体现、诗体解放等方面。
关键词 壮族诗歌 现代化 演变 轨迹 特征
下载PDF
新中国壮族诗歌族性写作的历史脉络与时代转向
2
作者 农丽婵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6-61,共6页
壮族诗歌是壮族文化重要的象征符号,是壮族诗人对族群文化和社会转型进行表述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民族建设进程的发展,壮族诗歌的族性写作话语从赞颂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情走向对个体生命的抒写和反思。在新时代,... 壮族诗歌是壮族文化重要的象征符号,是壮族诗人对族群文化和社会转型进行表述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民族建设进程的发展,壮族诗歌的族性写作话语从赞颂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情走向对个体生命的抒写和反思。在新时代,壮族诗歌需要建构起多维度的民族审美范式,在文学世界中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诗歌 族性写作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晚清壮族诗人韦丰华及其诗歌浅析
3
作者 岳思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9年第1期250-251,共2页
在诗歌理论方面,韦氏首创“春气说”理念,反对草拟前人,对受同光派“师古”风气影响的桂南的诗坛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诗集《今是山房吟草》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反映了民族苦难与诗人对于时局、人生的审思,具有突出的现实主义意义。... 在诗歌理论方面,韦氏首创“春气说”理念,反对草拟前人,对受同光派“师古”风气影响的桂南的诗坛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诗集《今是山房吟草》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反映了民族苦难与诗人对于时局、人生的审思,具有突出的现实主义意义。此外,诗歌中以稻文化与歌谣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性特征较为突出,具有地域文化研究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全面解读韦氏作品与广西其他文人诗作中所隐含的地域文化因素,可以管窥晚清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关系与地域文化对诗人群体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丰华 广西壮族诗歌 地域文
下载PDF
广西德保壮族对歌传统“吟诗”的音韵格律及歌路举要——以《德保歌圩山歌》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廖汉波 戴忠沛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36,共22页
广西德保县壮族侬府支系的吟诗是结合音乐与诗句为一体的对唱歌谣。从民间鉴赏习惯来看,吟诗的音乐只是外表,诗句的文学性才是其内涵,但是过去对吟诗的研究却往往只侧重音乐,而忽略了其本质所在的文学性。壮族吟诗在自然对歌的场合中虽... 广西德保县壮族侬府支系的吟诗是结合音乐与诗句为一体的对唱歌谣。从民间鉴赏习惯来看,吟诗的音乐只是外表,诗句的文学性才是其内涵,但是过去对吟诗的研究却往往只侧重音乐,而忽略了其本质所在的文学性。壮族吟诗在自然对歌的场合中虽然均为“临机自撰”的现场创作,但依然有“歌路”的要求。文章以《德保歌圩山歌》记录的作品为例,探讨吟诗的歌路及相关鉴赏原则与标准,包括对歌“求、抢、斗、情”等程序结构,“赋、比、兴”及暗喻等文学表现手法,还有诗句字数、平仄及押韵的音韵格律要求,务求将吟诗包含的本土知识、话语关系及传统法则梳理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诗歌 “吟诗” 德保县 歌路 音韵 格律
原文传递
“移花接木”——壮族“吟诗”词源与格律源流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汉波 戴忠沛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61,共11页
广西西南部德保靖西一带的壮族俠侬支系将对歌传统称为“吟诗”,与中国古代“吟诗”传统在名称上不谋而合。通过语言学的音韵比较可得知,壮语的吟诗一词实际上便是中古汉语的借词“吟诗”;从壮族吟诗和古代汉族律诗之间的诗歌格律的比... 广西西南部德保靖西一带的壮族俠侬支系将对歌传统称为“吟诗”,与中国古代“吟诗”传统在名称上不谋而合。通过语言学的音韵比较可得知,壮语的吟诗一词实际上便是中古汉语的借词“吟诗”;从壮族吟诗和古代汉族律诗之间的诗歌格律的比较研究也可以推断,壮族吟诗传统虽然源自越人源远流长的对歌习俗,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唐宋以降的汉语律诗的强烈影响而格律化,在保留越人诗歌固有的“脚腰韵”的同时,还发展出了兼具汉语律诗尾韵“一韵到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诗歌 吟诗 德保县 词源 格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