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在声门闭合不全发声困难中可能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邬晓力 徐新林 +2 位作者 王勇 王金岸 庄佩耘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喉三维CT重建下声带下方收敛角度的测量方法,探索声门闭合不全对声带下方收敛角度的影响,分析声门闭合不全发声疲劳可能的气流动力学原因。方法采用双源薄层CT,嘱受试者发/i:/音时扫描10例正常人的20侧声带(声门闭合组),深吸气... 目的探讨喉三维CT重建下声带下方收敛角度的测量方法,探索声门闭合不全对声带下方收敛角度的影响,分析声门闭合不全发声疲劳可能的气流动力学原因。方法采用双源薄层CT,嘱受试者发/i:/音时扫描10例正常人的20侧声带(声门闭合组),深吸气时扫描8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麻痹侧声带(声门闭合不全组),经深吸气时扫描另10例正常人的20侧声带(声带外展组);导入影像数据于Mimics软件,构建声带及气道的3D模型,联合这两模型测量声带下方收敛角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试者声带下方收敛角度的差异;并尝试采用材料的斜截面应力分配原理进行声门下压力分析,探讨声门下收敛角度对启动发声时声带振动可能的影响。结果声门闭合组、声门闭合不全组及声带外展组的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分别为33.49°±3.75°、55.03°±2.61°及75.02°±7.32°,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声带下方收敛角度随声门闭合不全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可以通过声带及气道的3D模型进行有效测量,声门闭合不全程度增加会引起该角度增大,可能会导致声门下压力作用于声带下方的剪切力和正应力的分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发声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 斜截面 声带下方收敛角度 声门闭合不全
下载PDF
动态CT扫描在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动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艳利 王勇 +5 位作者 蔡捷 游永晶 张哲义 王金岸 蒋家琪 庄佩耘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采用动态CT扫描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嗓音科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9~75... 目的采用动态CT扫描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嗓音科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9~75岁)和健康受试者10名(男5名,女5名,年龄25~58岁),行喉部动态CT Cine电影序列扫描,获得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运动的10个动态序列影像,结合声门区面积和环状软骨位移的动态变化将获得的动态序列影像划分为吸气相和发音相、开相和闭相,分别测量各个相位声带长度、宽度、厚度和声带下方收敛角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单侧声带麻痹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声带的三维形态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的过程中,吸气相和发音闭相声带形态相对稳定,发音开相和开闭相变换时,声带形态变化明显,长度变长(1.19±0.10)mm,宽度变宽(2.19±0.17)mm,厚度变薄(2.66±0.56)mm,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变小(31.45±4.78)°。声带麻痹组与健康受试组比较,开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的厚度比健康受试组薄(t=10.25,P<0.001),宽度较健康受试组大(t=5.25,P<0.001);闭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下方收敛角度较健康受试组大(t=4.41,P=0.001),健侧声带宽度比健康受试组大(t=2.54,P=0.026),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部动态CT扫描为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动态变化的客观定量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失神经支配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声带下方收敛角度与声带厚度较健康受试组发生特征性的动态变化。闭相时健侧声带的宽度可用于评估其代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动态CT Cine电影模式 声带下方收敛角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