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3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美声音乐表演中如何做到声情并茂
1
作者 马义艺 朱亚禄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85-86,89,共3页
目的:美声源于欧洲,在持续的传播和发展中,各个地方的美声都有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和表现方式,对歌唱者的要求十分严格。演唱者逐步确立自己的演唱风格,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状态,能够使演唱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 目的:美声源于欧洲,在持续的传播和发展中,各个地方的美声都有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和表现方式,对歌唱者的要求十分严格。演唱者逐步确立自己的演唱风格,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状态,能够使演唱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声演唱声情并茂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许多美声演唱者都无法声情并茂地演唱,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更倾向于研究美声表演的形态和演唱技巧,对表演过程中情绪投入的关注较少,难以为观众呈现出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结果:演唱者之所以不能声情并茂地演唱美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应该从文化、动作、表情、技巧等方面提升演唱者的综合素质。结论:在美声演唱中,只有声情并茂的演唱,才能最大限度地表达一首歌的意境。每一首歌的情感,都是通过歌词、旋律、节奏和表情来传达的,美声也是如此。演唱者应注重优化自己的演唱技术、情感表达等,深入研究作品节奏,才能让观众体会到作品想要传达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声乐 美声 音乐表演 声情并茂
下载PDF
浅析声乐演唱中如何做到声情统一
2
作者 孟贝璘 《炫动漫》 2024年第10期0107-0109,共3页
声乐演唱中,“声”与“情”息息相关。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声乐演唱中声情统一的实现路径,在阐述发声技巧和正确语调、呼吸在声情并茂中的重要性基础上,详细说明如何充分打开喉咙以及掌握科学咬字技巧的具体方法。通过对声乐演唱技巧的合... 声乐演唱中,“声”与“情”息息相关。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声乐演唱中声情统一的实现路径,在阐述发声技巧和正确语调、呼吸在声情并茂中的重要性基础上,详细说明如何充分打开喉咙以及掌握科学咬字技巧的具体方法。通过对声乐演唱技巧的合理应用,演唱者能更加精准地传达情感,从而提升演唱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文中大量采用音乐教育专业领域专业名词,力求准确传达声乐演唱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 演唱 声情统一 策略 教学
下载PDF
声情并茂 再现经典——饰演锡剧《玉蜻蜓》中的申大娘一角有感
3
作者 薛平鸽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59-60,共2页
才子佳人,恩怨情长,往往是各类戏曲剧目创作的主要题材,锡剧《玉蜻蜓》便是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玉蜻蜓》是传统评弹书目,中国清代弹词作品,最初作者已无法考证,早在乾隆年间就有平湖调艺人传唱。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俗曲总集《白雪遗... 才子佳人,恩怨情长,往往是各类戏曲剧目创作的主要题材,锡剧《玉蜻蜓》便是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玉蜻蜓》是传统评弹书目,中国清代弹词作品,最初作者已无法考证,早在乾隆年间就有平湖调艺人传唱。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俗曲总集《白雪遗音》中选辑了该作“戏芳”“游庵”“显魂”“问卜”“追诉”“访庵”“露像”“诘真”“认母”等九个选回,后经弹词艺人陈遇乾请人增补修饰,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新刊刻《绣像芙蓉洞》传世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 平湖调 声情并茂 《玉蜻蜓》 戏曲剧目 芙蓉洞 评弹 才子佳人
下载PDF
宋《唐多令》词调声情考论
4
作者 李敏 舒耘华 《戏剧之家》 2023年第21期190-195,共6页
词调之声情与其音乐和文辞有着密切的联系。《唐多令》词调的所属宫调有越调和高平调二类,此二宫调令《唐多令》词调有着和畅而悦兴、广远而悲凉的声情之妙。宋《唐多令》词在韵字的使用上尤为青睐尤侯部字、庚登部字与东钟部字。如此... 词调之声情与其音乐和文辞有着密切的联系。《唐多令》词调的所属宫调有越调和高平调二类,此二宫调令《唐多令》词调有着和畅而悦兴、广远而悲凉的声情之妙。宋《唐多令》词在韵字的使用上尤为青睐尤侯部字、庚登部字与东钟部字。如此的韵字使用趋向使得宋《唐多令》词调具有着幽而曲、清而冷、宽而洪的声情特质。与此同时,词中的音节字平仄组合则又令宋《唐多令》词调蕴有高昂劲健而抑扬顿挫的声情特点。在题材上,两宋《唐多令》词以羁旅、咏怀二类为主,词情往往或低沉感伤,或忧伤悲恸,这给宋《唐多令》词调带来了沉郁而萧瑟、哀怨而悲切的声情特色。总括之方可明晰,宋《唐多令》词调具有着广远而萧瑟、幽怨而凄切、洪劲而顿挫、和畅而悦兴的声情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多令》 词调 声情
下载PDF
论美声音乐表演中如何做到“声情并茂”
5
作者 王晓慧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个体情感、体验的反映。美声最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能给听众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美声源自欧洲,随着不断的传播与发展,流传到了不同的地区,并且灌输了多种多样的情感表述与表演形式,它作为一...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个体情感、体验的反映。美声最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能给听众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美声源自欧洲,随着不断的传播与发展,流传到了不同的地区,并且灌输了多种多样的情感表述与表演形式,它作为一种“舶来品”美声演唱方法相较于民族唱法来说对于歌唱者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想要使得歌唱表演具备较高的影响力与表现力,就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演唱技巧,逐渐建立自身演唱风格,进而实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声情并茂”在美声表演中的重要性,并着重分析了当前美声演唱者无法“声情并茂”的原因,最后就如何在美声表演中实现“声情并茂”展开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声乐 美声 音乐表演 声情并茂
下载PDF
小学音乐“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探究
6
作者 李建玫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第20期58-58,共1页
针对少数孩子对演唱歌曲提不起兴趣,歌声缺乏情感、声情脱节,不能用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无法体验歌唱的幸福等问题,我探索研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教学法,指导孩子们用“情”歌唱,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理想的演唱表现。示范引领法。... 针对少数孩子对演唱歌曲提不起兴趣,歌声缺乏情感、声情脱节,不能用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无法体验歌唱的幸福等问题,我探索研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教学法,指导孩子们用“情”歌唱,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理想的演唱表现。示范引领法。让孩子们做到自信大方、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老师首先就要做到这一点。为此,对每首歌曲,我都力争做到研究透彻教材,深挖歌曲的内涵,教学时以专注投入的神态和情感,有感情有表情地范唱歌曲,激发孩子们深度共鸣,产生学习新歌曲的兴趣和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声情并茂 以情带声 示范引领 教学法 歌曲 丰富的情感
下载PDF
声情并茂──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21
7
作者 冯效刚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9-25,共7页
传统唱论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理论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声情并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唱论的基本美学法则之一。传统唱论强调歌唱艺术的情感抒发,认为:情是人内在的精神美,是歌唱艺术中的主导因素。同时认为... 传统唱论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理论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声情并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唱论的基本美学法则之一。传统唱论强调歌唱艺术的情感抒发,认为:情是人内在的精神美,是歌唱艺术中的主导因素。同时认为: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声是情的外在的物象、条件和手段;情以驭声,声以抒情;声情是互为表里的歌唱艺术整体。中国传统唱论“声情并茂”的美学原则中始终贯穿着形式美与内容美协调统一的艺术追求。总结中国传统唱论中的美学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声乐艺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情并茂 主情 真情 声意相谐 声情统一 曲情 尚和
下载PDF
唐宋《望江南》词调的创制源流与声情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尊明 余泽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1,共6页
《望江南》是唐宋词坛存词数量最多的一支"金曲"词调。关于其音乐渊源和创调时间,历代主要有创调于隋炀帝、李德裕和开元教坊三说,而以开元教坊采录或创制最为信实;以敦煌词《望江南》"敦煌郡"双调体一首为最早,李... 《望江南》是唐宋词坛存词数量最多的一支"金曲"词调。关于其音乐渊源和创调时间,历代主要有创调于隋炀帝、李德裕和开元教坊三说,而以开元教坊采录或创制最为信实;以敦煌词《望江南》"敦煌郡"双调体一首为最早,李德裕《谢秋娘》佚词和白居易《忆江南》三首,以及晚唐皇甫松等《梦江南》等词,皆为《望江南》之改名与异名。关于《望江南》词调的声情特征,通过对所属宫调和歌词字声等方面的考察,可获知它具有清越、和婉的总体特征,兼具南吕宫"感叹伤悲"和大石调"风流蕴藉"的审美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望江南 词调 源流 声情
下载PDF
“声情”辨——对一个汉语古典诗学形式范畴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方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7-94,共8页
本文从王夫之在三本诗选中评诗用“声情”达二十余次这一基本诗学文献事实出发 ,力图对“声情”范畴作文化语言哲学的阐释。作为与“辞情”相对的“形式情绪” ,“声情”既体现了诗歌声韵在形式功能上的表现性或情感性 (音可显情 ) ,也... 本文从王夫之在三本诗选中评诗用“声情”达二十余次这一基本诗学文献事实出发 ,力图对“声情”范畴作文化语言哲学的阐释。作为与“辞情”相对的“形式情绪” ,“声情”既体现了诗歌声韵在形式功能上的表现性或情感性 (音可显情 ) ,也体现了诗歌语言在情感表现方式上的形式性 (情以音生 ) ,从而最终昭示了诗歌的表现性与形式性的高度统一。置于汉语古典诗学形式范畴系统中 ,“声情”是堪与“意象”相提并论的重要诗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情 辞情 情感表现 形式性 声韵形式 表现性 形式情绪
下载PDF
论汉赋之声情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维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9-175,共7页
刘熙载称"赋辞情多而声情少",然而汉赋近源楚骚,远绍古诗,又有诵读的传统,不应当被远隔声情之外。刘勰说"立文之道"有三:形文、声文、情文,然而古今论赋,论形文、情文的多,论声文的绝少。汉赋声韵上追求口调耳顺,... 刘熙载称"赋辞情多而声情少",然而汉赋近源楚骚,远绍古诗,又有诵读的传统,不应当被远隔声情之外。刘勰说"立文之道"有三:形文、声文、情文,然而古今论赋,论形文、情文的多,论声文的绝少。汉赋声韵上追求口调耳顺,声调上追求抑扬高下,节奏上有缓急轻重、跌宕起伏。更重要的是这些声音的律动往往能与文情、文气、文势亲密无间。清代王筠认为辞赋中的形容之词,重在声而不在义,是以汉赋的铺排,不但是语义的铺排,更加是声音的铺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声情 节奏 不歌而诵
下载PDF
声情并茂:传统声乐表演理论对声、情关系的阐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晓 《艺术探索》 2014年第2期69-71,共3页
关于"情"与"声"的探讨,贯穿了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为传统声乐表演理论的典范,"声情并茂"不仅是我国漫长声乐艺术发展中无数艺术家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与高度概括,更与传统对内容与形... 关于"情"与"声"的探讨,贯穿了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为传统声乐表演理论的典范,"声情并茂"不仅是我国漫长声乐艺术发展中无数艺术家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与高度概括,更与传统对内容与形式和谐一致、融汇贯通之美的审美要求高度契合。其中,声以载情,情以声达,声与情互为生发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情并茂 审美 传统
下载PDF
论声乐教学中的“声情并茂”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青 赵婧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9-120,共2页
一部声乐作品的完整表达,需要歌唱者对声乐作品进行准确的内涵分析和情感的再次创作,声情并茂的演唱。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对情绪情感更好的调控是声乐表演用之不竭的源泉。
关键词 情感调控 内涵 表演情绪 舞台实践 声情并茂
下载PDF
《九宫大成》宫调与“宫调声情”关系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志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1期54-60,共7页
元代芝庵《唱论》提出"宫调声情"以来,有关它的讨论便不绝如缕。本文全面分析了《九宫大成》曲牌后的注释、序、总论与凡例部分,认为《九宫大成》的编纂不仅沿用了元明以来宫调声情理论,而且创用了"四季声情"说;认... 元代芝庵《唱论》提出"宫调声情"以来,有关它的讨论便不绝如缕。本文全面分析了《九宫大成》曲牌后的注释、序、总论与凡例部分,认为《九宫大成》的编纂不仅沿用了元明以来宫调声情理论,而且创用了"四季声情"说;认为宫调声情自元代至清代,一直存在于戏曲实践中;文中还提出所谓"声情"实际上是由乐体要素与文体要素综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宫大成》 宫调声情 唱论 曲牌 曲文 曲乐
下载PDF
关于民族唱法声情交融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钟 陈丹丹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7期128-130,共3页
民族唱法是活跃于我国文艺舞台的一颗明珠,它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并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每一阶段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繁荣。本文着重就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即从历史与发展、风格和... 民族唱法是活跃于我国文艺舞台的一颗明珠,它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并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每一阶段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繁荣。本文着重就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即从历史与发展、风格和特点、声情交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期望通过对民族唱法声情交融的研究,给民族唱法的爱好者、学习者予以实践上的指导和理论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唱法 发声 传情 声情交融
下载PDF
“戏剧化”、“意象化”与“声情化”——中国新诗音节理论的历史重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方喜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31,共8页
从系统的功能化角度来看,新月派的“声情化”与现代派的“意象化”、九叶派的“戏剧化”一样,也是新诗为进一步提升汉语白话的表现力、克服自身早期“直白化”缺点所做的重要的功能性的自我调整。“声情化”的提出,符合新诗理论发展的... 从系统的功能化角度来看,新月派的“声情化”与现代派的“意象化”、九叶派的“戏剧化”一样,也是新诗为进一步提升汉语白话的表现力、克服自身早期“直白化”缺点所做的重要的功能性的自我调整。“声情化”的提出,符合新诗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是新诗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新诗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音节理论 戏剧化 意象化 声情
下载PDF
声情并茂与音乐美感 被引量:2
16
作者 毛娟 《音乐探索》 1997年第3期64-68,共5页
观众对歌曲的审美观直接来源于歌唱者的演绎,因此,歌唱者的二度创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传“情”,是声乐艺术多年来所追求的目标,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音乐美学 评价学 声情并茂 第一主体 第二主体
下载PDF
浅析美声音乐表演里的“声情并茂”技巧 被引量:7
17
作者 孔令宇 《艺术科技》 2016年第2期172-172,共1页
自人类文明伊始,歌唱作为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就开始出现,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占据着突出地位。我国近现代歌唱艺术发展较为缓慢,美声唱法作为一种舶来品自鸦片战争便开始传入我国,并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有识之士将传统... 自人类文明伊始,歌唱作为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就开始出现,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占据着突出地位。我国近现代歌唱艺术发展较为缓慢,美声唱法作为一种舶来品自鸦片战争便开始传入我国,并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有识之士将传统文化精髓运用到美声歌唱表演中,促进了美声唱法与本民文化的融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声唱法没有在广大民众中得到普及,感染力不够,且歌唱者没有从自身角度充分认识到"声"和"情"的关系,没有将其发展成为最高的艺术形式——"声情并茂"。因此,有必要对美声唱法中的"声情并茂"演唱技巧进行分析,为促进美声唱法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唱法 声情并茂 演唱 技巧
下载PDF
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是声乐演唱成功的关键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敏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4-175,共2页
声乐演唱成功的关键是声情并茂、技艺结合,做到这一点需要技术的基本功,又需要深入到唱词的情景中去,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并且要多积累感情素材,做到歌唱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 歌唱方法 声情并茂 声乐 演唱
下载PDF
双调宫调声情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道东 李光辉 《艺术探索》 2011年第4期92-94,共3页
燕南芝庵在《唱论》中提出"宫调声情"以后,古代戏剧理论家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引用。在古代戏剧作品当中,双调的使用比较多,而且大部分都出现在作品的高潮部分,表达"激烈""激动""愤怒""感... 燕南芝庵在《唱论》中提出"宫调声情"以后,古代戏剧理论家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引用。在古代戏剧作品当中,双调的使用比较多,而且大部分都出现在作品的高潮部分,表达"激烈""激动""愤怒""感触"等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调 宫调声情 双调 健捷激袅
下载PDF
论“声乐演唱”的“声情并茂”解读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吟 戴烨 《音乐时空》 2012年第A05期33-35,共3页
在声乐演唱中,只有做到声情并茂才能将歌曲的思想感情完美地揭示出来。本文将从声音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声情交融声情并茂三方面来强调只有声情并茂才能更好的进行声乐演唱。
关键词 声乐演唱 声情并茂 解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