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无哀乐论》的内涵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关联
1
作者 孙思冰 姜楠 《学理论》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情感和功利,追求自由、和谐和纯粹的美。《声无哀乐论》产生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其音乐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体自由”“中和”等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仍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嵇康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2
作者 杨起帆 《黄河之声》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嵇康关于音乐这门艺术的认知及其美学思想源自自然论,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人心,是因为音乐的本质为“自然之和”。简单来说,音乐的美是自然而然呈现的,与道德教化的影响无关,但却能够影响人心、发挥移风易俗的职能。嵇康将自己的见解... 嵇康关于音乐这门艺术的认知及其美学思想源自自然论,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人心,是因为音乐的本质为“自然之和”。简单来说,音乐的美是自然而然呈现的,与道德教化的影响无关,但却能够影响人心、发挥移风易俗的职能。嵇康将自己的见解记录在了论著《声无哀乐论》之中,且在《琴赋》及其他文章中也有提及,区别于传统儒家音乐思想,他认为音乐应当是独立的一门艺术,而并非道德礼教的附属品,嵇康进行的音乐美学思想探索也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而并非一般性的学术活动。从《声无哀乐论》这一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嵇康的抗争精神、救世情怀,尤其是命题“声无哀乐”及其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被后世称作了平定社会动荡的治世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思想
下载PDF
“混同”与“澄清”——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名实之争
3
作者 谢光鑫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第9期52-61,共10页
在《声无哀乐论》中,东野主人通过名实相副的描述规则,澄清了两类不同的经验,一是“对”声的经验,二是“关涉”声的经验。秦客的偏见源于采用“意义解释”的方法,暗自替换了被描述的对象。“声无哀乐”的正确理解是哀乐不是“对”声的经... 在《声无哀乐论》中,东野主人通过名实相副的描述规则,澄清了两类不同的经验,一是“对”声的经验,二是“关涉”声的经验。秦客的偏见源于采用“意义解释”的方法,暗自替换了被描述的对象。“声无哀乐”的正确理解是哀乐不是“对”声的经验,即不是对声的恰当描述,而是“关涉”声的经验。“澄清”的目的在于鉴别经验之流,两类经验可共存于音乐欣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名实
下载PDF
北魏《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美学构想
4
作者 路朦源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声无哀乐论》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著作,其内容思想,具有强烈的哲学性和进步性,其中不少观点,西方十四世纪才首次提出。我国有关于嵇康和《声无哀乐论》的正式学术研究,始于鲁迅,后汤用彤以“玄学”的衍生和“四个分期”将《声无哀乐... 《声无哀乐论》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著作,其内容思想,具有强烈的哲学性和进步性,其中不少观点,西方十四世纪才首次提出。我国有关于嵇康和《声无哀乐论》的正式学术研究,始于鲁迅,后汤用彤以“玄学”的衍生和“四个分期”将《声无哀乐论》的中心观点再次细化;鲁、汤二人虽然对嵇康的美学思想予以肯定,但是也带有对魏晋时期的不少偏见,20世纪有关“声无哀乐”的研究基本以此二人研究作为出发点。随着“文革”以后,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被进一步发掘,从艺术独立的角度研究日益增加,本篇就《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嵇康的音乐美学构想和《声无哀乐论》的现实意义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
下载PDF
《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宋振军 《滨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0-92,共3页
《声无哀乐论》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嵇康提出了"声无哀乐"、音乐"自律"等美学观点。他认为音乐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不能表现感情也不能唤起人相应的感情,是独立的... 《声无哀乐论》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嵇康提出了"声无哀乐"、音乐"自律"等美学观点。他认为音乐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不能表现感情也不能唤起人相应的感情,是独立的存在,不会为人的意志而转移。同时,他也肯定了音乐移风易俗、娱乐和养生的作用,但是否定了音乐的道德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嵇康 声无哀乐 音乐美学
下载PDF
从《声无哀乐辩》与《声无哀乐论》的比较中看黄道周音乐美学思想
6
作者 王维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4-49,共6页
黄道周的《声无哀乐辩》,从声之本体、声的审美标准、声情关系、声之功用等方面对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进行反驳。从中可以看出黄道周试图用儒家的中庸之道来调节声与情的复杂关系,并极力排斥嵇康的美学思想。黄道周的探讨有助于人们关... 黄道周的《声无哀乐辩》,从声之本体、声的审美标准、声情关系、声之功用等方面对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进行反驳。从中可以看出黄道周试图用儒家的中庸之道来调节声与情的复杂关系,并极力排斥嵇康的美学思想。黄道周的探讨有助于人们关注音乐特殊性及其内在规律,但在强调中和之道及批判"声无哀乐论"之余,黄道周并未给"中和之乐"理论带来更多的新意。黄道周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折射出晚明社会变迁对于当时文人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声无哀乐辩》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光照 倪永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5,共4页
嵇康《声无哀乐论》不但是音乐的,而且是哲学的,隐含了嵇康对生命哲学中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与价值认同,代表了魏晋士人探索主体性价值的成就。其中所展现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性认识的新的理论趣味,既奠定了嵇康音乐新解的历史价值,也建构起... 嵇康《声无哀乐论》不但是音乐的,而且是哲学的,隐含了嵇康对生命哲学中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与价值认同,代表了魏晋士人探索主体性价值的成就。其中所展现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性认识的新的理论趣味,既奠定了嵇康音乐新解的历史价值,也建构起他所主张的个性自由和逍遥的理想"音乐"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生命意识 主体性 音乐人格 魏晋玄学
下载PDF
《乐记》与《声无哀乐论》音乐教育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继萍 杨小霞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19,共3页
《乐记》突出体现了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它强调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对人实施教化,强调把乐教的作用延展到与音乐相关的社会语境、文化脉络中,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声无哀乐论》更多体现了道家自然思想在教育观念上的影响,强调音乐教... 《乐记》突出体现了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它强调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对人实施教化,强调把乐教的作用延展到与音乐相关的社会语境、文化脉络中,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声无哀乐论》更多体现了道家自然思想在教育观念上的影响,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为音乐挣脱礼教的束缚争取独立艺术的地位作出了重要探索。两者各有侧重,彼此之间不是完全否定而是相互补充、并立的关系。整合两者的音乐教育思想,能为今天的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声无哀乐 音乐教育 情感体验
下载PDF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礼乐批评 被引量:11
9
作者 薛罗军(译)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2,共5页
嵇康《声无哀乐论》是在对传统儒家音乐观批评的基础上成立的。但在其第八问答中看到道家音乐观和儒家音乐观的交错影响。这是由于嵇康根据作为杂家的《淮南子》的音乐观而使其礼乐批评的基本论理更缜密地发展。本论文剖析第八问答而加... 嵇康《声无哀乐论》是在对传统儒家音乐观批评的基础上成立的。但在其第八问答中看到道家音乐观和儒家音乐观的交错影响。这是由于嵇康根据作为杂家的《淮南子》的音乐观而使其礼乐批评的基本论理更缜密地发展。本论文剖析第八问答而加以指摘和在《淮南子》从儒家观点的礼乐批评类似性,以阐明在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礼乐批评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观 声无哀乐论》 礼乐 嵇康 传统 观点 儒家 《淮南子》 道家 杂家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礼乐批评的再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牛贵琥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对音乐的社会功能的认识 ,直接关系着如何理解音乐的本质。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正是在论声的同时对“乐”详加论述 ,为达到解清音乐的本质 ,阐释了音乐社会功能之所以形成的真相。反映了其音乐理论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社会功能 音乐理论 礼乐批评 情感表达
下载PDF
《声无哀乐论》今译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再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3,共7页
Music Has No Grief and Joy(Sheng wu ai le lun)by Ji Kang(223~263)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is a systemized theoretical writing about musical aesthetics in Chinese musical literature. As to Ji Kang’s viewpoint 170... Music Has No Grief and Joy(Sheng wu ai le lun)by Ji Kang(223~263)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is a systemized theoretical writing about musical aesthetics in Chinese musical literature. As to Ji Kang’s viewpoint 1700 years ago, whether its eloquent mode of thinking in depth, or challenge of Confucian aesthetics, or its extensive approach to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music, or individual thoughts of music’s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sound functions, are all worthy of our further study. It is no doubt that Ji Kang’s original should be intensively studied first of all by means of a fluent modern Chinese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嵇康 音乐美学思想 <声无哀乐论> 译文
下载PDF
《礼记·乐记》与《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福雅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9-102,共4页
︽礼记·乐记︾与︽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的比较王福雅大约写于西汉的《礼记·乐记》是汉以前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主要阐述了音乐的本质、制作和功能等问题。魏晋之际思想家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以“秦客”为批驳对象,... ︽礼记·乐记︾与︽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的比较王福雅大约写于西汉的《礼记·乐记》是汉以前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主要阐述了音乐的本质、制作和功能等问题。魏晋之际思想家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以“秦客”为批驳对象,对传统的儒家音乐理论提出挑战,探究心物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礼记·乐记》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 嵇康 哀乐 音乐的本质 审美意识 音乐艺术 音乐本质
下载PDF
音乐的本质与自然之道——嵇康《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祝菊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3-137,共5页
"自然之道"在魏晋时代包含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清明的理性精神。崇尚自然之道对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以理性的科学的态度,推翻了从西周、春秋以来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种种名实不符的定论,... "自然之道"在魏晋时代包含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清明的理性精神。崇尚自然之道对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以理性的科学的态度,推翻了从西周、春秋以来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种种名实不符的定论,否定了音乐移风易俗的政教功能;他把无声之乐的大和境界阐释为万物生命自然、自由、和谐、本真的存在状态,为中国古代审美与艺术活动开拓出新的价值和境界;他把音乐艺术的本体确立为声音形式的"自然之和",并天才地揭示了这种形式与情感之间的同构对应关系。这些光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探求审美与艺术活动的本质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音乐的本质 自然之道
下载PDF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玫 王炎琪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嵇康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在中国音乐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本质、审美感受和社会功能观,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宝贵遗产。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音乐美学
下载PDF
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维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84-92,共9页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声无哀乐论》、《琴赋》、《琴赞》等文中,而以《声无哀乐论》一文最为著名。该文不仅是嵇康众多诗文中的名篇,更以其新颖的观点,智慧的辩辞,成为中国古代乐论中极为难得的佳篇,历代学者一直不断地...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声无哀乐论》、《琴赋》、《琴赞》等文中,而以《声无哀乐论》一文最为著名。该文不仅是嵇康众多诗文中的名篇,更以其新颖的观点,智慧的辩辞,成为中国古代乐论中极为难得的佳篇,历代学者一直不断地对此文进行研究和探讨。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多从思想史、哲学史、美学史角度切入,而以范畴逻辑角度对之进行研究的还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对嵇康《声无哀乐论》一文进行重新解读,期望达到如下目标:一、呈现此文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轨迹;二、提炼代表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特征的范畴概念;三、反思嵇康音乐美学思想存在的问题并概括其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合德 感应关系 声无哀乐 平和 至和
下载PDF
如何认识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性质 被引量:5
16
作者 归青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7-184,共8页
声无哀乐论是一个旨在追求思辨乐趣的论辩命题,未必是嵇康思考成熟的美学思想。其理由是:其一,《声论》的立论依据不充分。音声不变论是用声音的特点来代替音乐的特点;声情无常论错误地把音乐与感情的关系说成是符号和实体的关系;情在... 声无哀乐论是一个旨在追求思辨乐趣的论辩命题,未必是嵇康思考成熟的美学思想。其理由是:其一,《声论》的立论依据不充分。音声不变论是用声音的特点来代替音乐的特点;声情无常论错误地把音乐与感情的关系说成是符号和实体的关系;情在听众论回避了作曲家和音乐的关系。其二,《声论》的驳论之所以具有张力,主要是在论辩术的层面上。主方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真正战胜对手,他或者用诡辩法暂时胜人之口,或者提供一种新解释,却不能完全否定对方观点。其三,《声论》的这种特点与魏晋清谈的特点是一致的。清谈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游戏性质,很多论客热衷清谈,目的不在探求真理,而在寻求思辨的快乐。《声论》可以说是清谈的文字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魏晋清谈
下载PDF
冲突与融合——儒、道哲学思想在《声无哀乐论》中的彰显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亚兵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341-342,370,共3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音乐美学思想历史进程中一部具有丰碑意义的音乐著作,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深入探究和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研究思考认为,在这部惊世巨作中,嵇康实际上继承了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成果。在对老子"大音希...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音乐美学思想历史进程中一部具有丰碑意义的音乐著作,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深入探究和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研究思考认为,在这部惊世巨作中,嵇康实际上继承了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成果。在对老子"大音希声"、庄子"法天贵真"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改造与发展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也吸收了儒家因素,与儒家思想有相近、相似之处,体现了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正面冲突又互补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美学 声无哀乐 儒家音乐思想 道家音乐思想 审美文化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典型命题及其论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文武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从逻辑角度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典型命题论证进一步认真分析与研究,旨在说明嵇康以哀乐"名""实"之辩来阐述"声无哀乐"的思想认识的合理性思路。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思想 典型命题 论证
下载PDF
主体的超越——《声无哀乐论》与嵇康玄学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运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嵇康 玄学 美学 审美主体 超越
下载PDF
为音乐而音乐——读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艳红 刘雪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3-168,共6页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文章。出于反名教的需要,嵇康有意混淆了声音与音乐的区别,从而否认音乐具有哀乐之情,并进一步否定了音乐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嵇康的贡献在于认识到音乐的本质是"和",音乐就是"...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文章。出于反名教的需要,嵇康有意混淆了声音与音乐的区别,从而否认音乐具有哀乐之情,并进一步否定了音乐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嵇康的贡献在于认识到音乐的本质是"和",音乐就是"八音克谐",其作用是愉悦人的情感,平和人的性情。嵇康属于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声无哀乐论》开了魏晋时期"文的自觉"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 八音克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