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字的媒介特性与汉语文化的新机遇——由麦克卢汉“声觉空间”理论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庆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23,共5页
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汉字言文分离的特点深刻塑造了汉语文化的品格和特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和西方拼音文明的差距。但是在网络赛博空间里,汉语文化保留完整的"声觉空间"和独特的"象思维"具备了重新焕发活力的机遇... 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汉字言文分离的特点深刻塑造了汉语文化的品格和特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和西方拼音文明的差距。但是在网络赛博空间里,汉语文化保留完整的"声觉空间"和独特的"象思维"具备了重新焕发活力的机遇和条件,汉语文化有机会跨越文明进步上的"卡夫丁峡谷",实现新的繁荣和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声觉空间 汉语文化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异质信号干扰下数值提高声觉(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加权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艳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2-246,共5页
数值提高声觉(digital rise audio,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容易受到异质信号的干扰,导致音频信号中的无用信息增多,音频质量下降。提出一种新的异质信号干扰下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加权融合方法,设计了一种采集系统同时采集DRA多声道... 数值提高声觉(digital rise audio,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容易受到异质信号的干扰,导致音频信号中的无用信息增多,音频质量下降。提出一种新的异质信号干扰下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加权融合方法,设计了一种采集系统同时采集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将获取的信号在DSP中进行加权融合处理,利用A/D转换芯片进行转换。介绍了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加权融合原理,在将采集信号传输至融合中心前对其进行量化处理,结合量化过程的统计特性对加权系数进行推导,依据加权系数设计融合函数,使融合函数和有用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在统计意义上最大程度的吻合,从而实现音频信号的加权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现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的加权融合,在不同信噪比下均能保持较低的均方根误差,加权融合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信号 数值提高声觉(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 加权融合
下载PDF
“立足中国音乐文化”的新体系音乐教学特色探究——对“新体系音乐视听声觉训练”课程的解析与思考
3
作者 程璐璐 《黄河之声》 2022年第15期4-7,共4页
如何将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效结合,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具体落实到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中去,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广大音乐教育者的重要探索和研究内容。基于前期母语音乐教育研究与开展民族视唱练耳教学实践经验,作者以中央... 如何将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效结合,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具体落实到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中去,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广大音乐教育者的重要探索和研究内容。基于前期母语音乐教育研究与开展民族视唱练耳教学实践经验,作者以中央音乐学院的“新体系音乐视听声觉训练—基于中国音乐文化”的网络精品课程为案例,提取并分析解读其在民族音乐文化整合与教学实践的特色,即民族特色专题教学内容的设置、歌唱为主导的情感体验式教学、融入多维感官体验的“视听声觉”训练、寓于音乐整体教法观的“要素—整合”的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体系音乐 视听声觉训练 母语音乐文化 感性体验
下载PDF
古典园林声觉环境营造探究与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钊 史淑艳 《城市地理》 2016年第2X期94-94,共1页
当代城市公共空间无法满足居民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原因是过于注重视觉因素,缺少声觉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声觉的运用技艺卓群,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达到意境营造的极高境界。古典园林运用声音营造环境的成功与文化修养和心理呼应相关。... 当代城市公共空间无法满足居民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原因是过于注重视觉因素,缺少声觉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声觉的运用技艺卓群,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达到意境营造的极高境界。古典园林运用声音营造环境的成功与文化修养和心理呼应相关。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注重城市人群的心理需要,加强人文关怀,符合东方文化的审美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觉 心理 意境 文化修养
下载PDF
一种医用声觉报警信号输出算法及应用
5
作者 袁越阳 陈宇清 +1 位作者 孙建国 马小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5-239,共5页
为了提高对音频报警发生源的空间定位,帮助操作者迅速准确的确定报警发生位置,医疗电子设备通常要求其声觉报警具有更加丰富的泛音。但目前主要采用音频录制或脉冲信号为驱动信号的方式,容易引入噪声,从而影响报警质量。为此,将复数领域... 为了提高对音频报警发生源的空间定位,帮助操作者迅速准确的确定报警发生位置,医疗电子设备通常要求其声觉报警具有更加丰富的泛音。但目前主要采用音频录制或脉冲信号为驱动信号的方式,容易引入噪声,从而影响报警质量。为此,将复数领域的Goertzel算法简化为实数领域,以便于编写用于嵌入式单片机的应用程序。提出了一种多泛音声觉报警信号输出的算法,并以实现500 Hz基音及其2~5次泛音的音频信号发生器为例,开发设计了基于嵌入式单片机LM3S9B92的应用程序和硬件音频驱动电路,得到了低噪声、多泛音的声觉报警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觉报警 音频信号 GOERTZEL算法 医疗电子
下载PDF
声觉景观在园林应用中的研究
6
作者 林倩玮 扈舒毅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7期17-19,共3页
声觉景观是围绕听觉营造的一种景观,着重强调环境音与人、景观、社会之间的联系,给人们带来美好、和谐的声觉景观体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而现阶段的园林设计中,更多的是倾向于视觉方面的设计,对声觉景观的塑造和应用探索较少。本文... 声觉景观是围绕听觉营造的一种景观,着重强调环境音与人、景观、社会之间的联系,给人们带来美好、和谐的声觉景观体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而现阶段的园林设计中,更多的是倾向于视觉方面的设计,对声觉景观的塑造和应用探索较少。本文通过分析声觉景观的背景、分类和表现手法等,探究其应用的方式并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觉景观 环境音 关系 塑造方式
下载PDF
“声觉空间”的广播媒介融合路径——结合“新华社夜读”的实践
7
作者 马翾昂 《西部广播电视》 2021年第12期22-24,共3页
广播媒介历时一百余年,仍然在飞速变化的媒介技术环境中坚强生存着,在未来依然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所提出的"声觉空间"为主要理论基础,对其展开深入探究,同时结合"新华社夜读&qu... 广播媒介历时一百余年,仍然在飞速变化的媒介技术环境中坚强生存着,在未来依然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所提出的"声觉空间"为主要理论基础,对其展开深入探究,同时结合"新华社夜读"栏目的实践,探讨声音和言语作为第一性媒介在当下乃至未来的媒介融合过程中应该充当的指挥作用,尝试提出以此为基础的广播媒介融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 声觉空间” 媒介融合 “新华社夜读”
下载PDF
声觉造型功能试析
8
作者 杨波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A01期79-83,96,共6页
文学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为人所接受时必须要经过第一接受器官——视觉器官。因此,许多文学家、心理学家都承认视觉的造型功能。视觉也成功地担当着作品(作者)与读者间的互传信息的“信使”角色,接受文本的一般过程也首先通过视... 文学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为人所接受时必须要经过第一接受器官——视觉器官。因此,许多文学家、心理学家都承认视觉的造型功能。视觉也成功地担当着作品(作者)与读者间的互传信息的“信使”角色,接受文本的一般过程也首先通过视网膜的扫描,视觉受纳器的激活与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功能 声觉 索绪尔 深层知觉 音响形象 文学语言 日常语言 符号学 联想关系 语言符号
下载PDF
城市公园声觉景观研究——以桂林市虞山公园为例
9
作者 周长青 王琛 梁艺谣 《中外建筑》 2020年第2期162-163,共2页
当今生活中,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重视,环境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声音环境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人们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心情;喧闹嘈杂的声音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在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设... 当今生活中,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重视,环境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声音环境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人们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心情;喧闹嘈杂的声音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在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的着重点往往都是视觉,而容易忽视声觉因素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桂林市虞山公园的景观现状,了解声觉景观在公园中的运用情况,唤起相关人士的重视,把声觉景观带入生活,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声觉体验,并针对虞山公园的景观设计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重新焕发虞山公园的活力,同时以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其他城市公园的声觉景观规划设计希望也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觉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虞山公园
下载PDF
论麦克卢汉的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一种新理解 被引量:28
10
作者 高慧芳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93,共15页
为了澄清麦克卢汉所提出的空间形态,并获得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新理解,本文重新梳理了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的形成过程。首先,将麦克卢汉对空间问题的关注追溯至其青年阶段所进行的文学环境研究。同时还指出在英尼斯等人的影响之下,麦克... 为了澄清麦克卢汉所提出的空间形态,并获得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新理解,本文重新梳理了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的形成过程。首先,将麦克卢汉对空间问题的关注追溯至其青年阶段所进行的文学环境研究。同时还指出在英尼斯等人的影响之下,麦克卢汉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研究空间问题,并提出了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还逐步衍生出其它空间形态。直至暮年,他还坚持对上述空间进行细分和完善,并试图探寻它们的作用机制和演变规律,最终实现了对媒介的理解。此外,本文又进一步阐述了其媒介思想所依赖的知识传统,并指出其源于中世纪三学科中的语法所延续发展而来的知识传统。因此,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是基于经验类比而形成的隐喻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觉空间 视觉空间 三学科 隐喻概念
原文传递
虚拟环境中的空间立体声显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宁 彭晓源 杨振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介绍了虚拟环境中面向扬声器的空间立体声生成和定位的研究现状、矢量基幅值相移算法,讨论了有关声音仿真的若干问题。针对某大型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构造并实现了DIS/HLA体系结构下实时3维空间立体声系统,分析了该系统中空间扬声器... 介绍了虚拟环境中面向扬声器的空间立体声生成和定位的研究现状、矢量基幅值相移算法,讨论了有关声音仿真的若干问题。针对某大型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构造并实现了DIS/HLA体系结构下实时3维空间立体声系统,分析了该系统中空间扬声器阵列声音显示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声觉信息显示包围球的概念,进而提出了一种以虚拟观察者/听者为中心的包围球内声源目标快速检索算法,解决了分布交互仿真中感兴趣区域大量实体声源的实时显示问题,该方法用于实际系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环境 空间立体声 矢量基幅值相移 声觉信息显示包围球
下载PDF
声音的诱惑与主体的解构:科幻电影《她》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95,共6页
人类对美妙声音的迷恋根深蒂固。科幻电影《她》讲述的是一个赛博空间中人机恋的悲伤故事。主人公在一个声音与听觉至上的赛博空间里,迷恋上拥有迷人声线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影片通过对"塞壬海妖"经典神话原型的重述/改写,... 人类对美妙声音的迷恋根深蒂固。科幻电影《她》讲述的是一个赛博空间中人机恋的悲伤故事。主人公在一个声音与听觉至上的赛博空间里,迷恋上拥有迷人声线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影片通过对"塞壬海妖"经典神话原型的重述/改写,展现了人的主体性不断受到挑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稳定的理性主体解构成为流动的、去中心化的后现代主体的过程。通过对影片的文化分析,可以激发我们在技术宰制人性的社会语境下去深入探究人类主体性命运这一重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赛博空间 声觉空间 主体性
下载PDF
媒介本体论视域下有声故事书智能生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银娣 杨杨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39,共8页
智能技术在有声书生产中的应用成为了有声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从媒介本体论的视角看,口述故事和声觉空间构成了有声故事书的内核和外衣,其智能化生产也要紧扣其实质,围绕着故事生产与声音生产开展。尽管当前有声故事书的智能化生产还... 智能技术在有声书生产中的应用成为了有声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从媒介本体论的视角看,口述故事和声觉空间构成了有声故事书的内核和外衣,其智能化生产也要紧扣其实质,围绕着故事生产与声音生产开展。尽管当前有声故事书的智能化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故事生产和声音生产环节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可以预见,智能化技术应用必将成为有声故事书生产发展的趋势。从故事生产的角度,未来有声书智能化生产要打破文本内容线性思维束缚,实现从“读故事”到“讲故事”的转换,方便用户在有声书的非线性互动叙事中创建自己的故事。从声音生产的角度,则需要发展和应用文本情绪分析技术,促进智能语音的情绪传达,并从当前的重视单一声质发展到营造立体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故事书 智能语音 声音生产 声觉空间 口语文化
下载PDF
作为媒介环境的网络音频进化:媒介逻辑、传播路径与融合趋向
14
作者 黄艳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2期83-91,共9页
网络音频在有效填充人们碎片化时间中带来的媒介体验自由度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在理论面向上,如何实现网络音频的创新性发展已成为一个关乎媒介环境学研究系统性推进的关键议题。从媒介进化视角切入,以平台思维、“净优势”原则与生态位... 网络音频在有效填充人们碎片化时间中带来的媒介体验自由度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在理论面向上,如何实现网络音频的创新性发展已成为一个关乎媒介环境学研究系统性推进的关键议题。从媒介进化视角切入,以平台思维、“净优势”原则与生态位图式三个维度形成对网络音频进化的可能及其机理的系统探索脉络,以期进一步展望当前网络视听研究领域经由上述议题延展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进化 声觉空间 网络视听 平台
下载PDF
赛博空间中基于声音的情感连接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雅琪 《科技传播》 2021年第6期118-120,共3页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是一个流动的液态社会,互联网建构的虚拟空间让群体间关系以弱连接的方式普遍存在。移动互联网让线上线下密不可分,随时可触发的网络人际互动削弱了对彼此的期待。躲在屏幕后的不在场交流是一种身体的缺位、感官的缺...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是一个流动的液态社会,互联网建构的虚拟空间让群体间关系以弱连接的方式普遍存在。移动互联网让线上线下密不可分,随时可触发的网络人际互动削弱了对彼此的期待。躲在屏幕后的不在场交流是一种身体的缺位、感官的缺位,弱连接中的群体性孤独需要通过激发感官参与来强化连接、促进情感的传递。基于液态社会而形成的赛博空间,具有与声觉空间高度重合的流动和连续性,声觉感官特性具有在声觉空间中建立强连接的优势,以达到情感抚慰的效果。虚拟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容易让人们产生真假难辨的幻象,作为“赛博人”的一种——“耳机人”,反连接的思维可避免个人情感被网络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空间 声觉空间 声音 情感 连接
下载PDF
媒介情景视域下播客的功能研究——以小宇宙App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梦雅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1期48-50,54,共4页
基于梅罗维茨的媒介情景论,按照“新媒介-新场景-新行为”的理论框架,探索播客这一声音媒介的特点及其在构建空间、影响用户行为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播客具有隐匿性、伴随性、沉浸性等特点,技术上的特性为播客建立主观空间、融合个... 基于梅罗维茨的媒介情景论,按照“新媒介-新场景-新行为”的理论框架,探索播客这一声音媒介的特点及其在构建空间、影响用户行为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播客具有隐匿性、伴随性、沉浸性等特点,技术上的特性为播客建立主观空间、融合个人与公共空间、叠加多向度声音空间提供可能。在多维空间下,用户产生反抗视觉霸权、寻求网络陪伴、逃避过度连接等行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情景论 播客 声觉空间 空间建构 反连接
下载PDF
唐宋俗语释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崇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65-67,共3页
〔觉〕 特指听觉。义同听,闻。 张籍《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一听一看,“觉”与“看”对文。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坐觉潮声迷远浪,回惊云路在长途”。郑谷《鹤》:“睡轻旋觉松花堕,舞罢闲听涧... 〔觉〕 特指听觉。义同听,闻。 张籍《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一听一看,“觉”与“看”对文。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坐觉潮声迷远浪,回惊云路在长途”。郑谷《鹤》:“睡轻旋觉松花堕,舞罢闲听涧水流”。齐已《荆门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例 俗语 唐宋 歌头 水调 作诗 声迷 蓑衣 宋元语言词典 声觉
下载PDF
媒介技术发展引发的电影空间美学形态演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亚康 《影视制作》 2019年第7期89-91,共3页
电影与生活的近亲性在于,其通过拍摄、剪辑、镜头运动/机位/拍摄角度等的变化来实现对现实生活空间的模拟,而这些我们在电影中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以及在看到和听到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其他感知其实就是对电影这种充满各种审美信息的空... 电影与生活的近亲性在于,其通过拍摄、剪辑、镜头运动/机位/拍摄角度等的变化来实现对现实生活空间的模拟,而这些我们在电影中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以及在看到和听到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其他感知其实就是对电影这种充满各种审美信息的空间的认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空间也随之发生演变,进而对生活空间进一步呈现于观众眼前。因此,本文立足于电影技术发展的角度,借助电影史和当下发展的实例,尝试对电影空间的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空间 视觉空间 声觉空间 赛博空间
下载PDF
沉浸感:有声书演播中的情景再现
19
作者 崔欣悦 苏潇然 《新闻传播》 2022年第22期94-96,共3页
碎片化阅读时代,传统纸质书的阅读面临冲击。传统书店转型成为文化地标,纸质图书也成了拍照打卡的利器,人们在快节奏社会的裹挟中逐渐与慢步调的纸质书阅读远离。媒介技术的发展使阅读得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对于从书籍中获得精神满足的... 碎片化阅读时代,传统纸质书的阅读面临冲击。传统书店转型成为文化地标,纸质图书也成了拍照打卡的利器,人们在快节奏社会的裹挟中逐渐与慢步调的纸质书阅读远离。媒介技术的发展使阅读得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对于从书籍中获得精神满足的渴望促成了有声书网络平台的火爆,催生了新一轮“听书热”。有声书作为依靠传播者的二度创作和受传者合理的想象的听觉艺术,是传统阅读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并且凭借其独特优势,从对传统阅读的补足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带来与传统阅读不同的艺术体验和精神满足。演播者利用音效技术为表达服务,架构起三维空间,以此来打造有声书的沉浸感。受众可在听觉沉浸中建立与作品更深层次的联系,满足社交和情感需要。而这种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听觉沉浸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之广,进一步呼唤声觉空间的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感 有声书 情景再现 技术 声觉空间
下载PDF
论花山岩画声音空间建构及其文化内涵
20
作者 周淑婷 《桂学研究》 2018年第1期200-208,共9页
声音把花山岩画图像空间中的所有事物整合为一个整体,花山岩画的图像空间中叠加着声音空间,而这个声音空间需要我们深度阅读图像才会浮现。花山岩画声音空间的建构基于花山岩画的宗教祭祀性质,是画者对祭祀场面写实的结果。花山岩画所... 声音把花山岩画图像空间中的所有事物整合为一个整体,花山岩画的图像空间中叠加着声音空间,而这个声音空间需要我们深度阅读图像才会浮现。花山岩画声音空间的建构基于花山岩画的宗教祭祀性质,是画者对祭祀场面写实的结果。花山岩画所建构的声音空间表明,当时尚处在口语社会,偏于听觉。在后世的社会发展中,由于广西长期处于偏于听觉的口语社会,文学接受的主体和客体都被声音空间塑造,人们感知事物偏于听觉而非视觉,这就导致广西抒情文学传统深厚而叙事文学相对薄弱。这是广西抒情文学发达的最终解释,也是研究广西叙事文学的起点。广西与中原地区矛盾冲突竞争的实质是中原偏重于视觉的空间模式与广西偏重于听觉的声音模式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竞争,而广西现代化发展中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一方面强化自己的听觉化空间模式,寻找广西民族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与中华民族社会整体上的视觉化线性模式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岩画 图像空间 声音空间 口语社会 声觉侧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