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段玉裁的“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兼论声调源于韵尾假说
1
作者 刘鸿雁 马毛朋 《语言学论丛》 2021年第1期257-281,共25页
除了“古无去声之说”外,段玉裁还有一项关于上古汉语声调的重要论述,即“上人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本文通过分析《六书音均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中韵字的上、中古调类差异指出,段氏实际认为上古平、上、人三声均可转人... 除了“古无去声之说”外,段玉裁还有一项关于上古汉语声调的重要论述,即“上人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本文通过分析《六书音均表•诗经韵分十七部表》中韵字的上、中古调类差异指出,段氏实际认为上古平、上、人三声均可转人中古平、上、去、人四声,而上、人转为去,平转为仄则是对上、中古声调总体演变趋势的概括。此夕卜,本文比较了段玉裁与唐作藩先生上古调类归属的异同,探究了段氏判断某字与中古异调的根据。本文还指出,汉语声调源于韵尾的假说,在解释段氏概括出的上、中古不同调类的转化现象时遇到了逻辑困难,该假说有待继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玉裁 《诗经》 上古调类 异调字 声调源于韵尾假说
原文传递
“古四声不同今韵”与上古汉语韵尾构拟问题
2
作者 刘鸿雁 马毛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54,共10页
除调型、调值外,上古与中古汉语声调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类,比如上古汉语的声调就有三调、五调之说;一是每个字的具体归类,比如有些字中古是去声,上古属于平声。这两类差异,段玉裁称之为“古四声不同今韵”。各家构拟在反映古... 除调型、调值外,上古与中古汉语声调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类,比如上古汉语的声调就有三调、五调之说;一是每个字的具体归类,比如有些字中古是去声,上古属于平声。这两类差异,段玉裁称之为“古四声不同今韵”。各家构拟在反映古今调类总体差异方面,均言之成理。在古今异调字问题上,高本汉等学者的构拟体系缺乏解释力,但可以容纳对异调字的不同处理;而持声调源于韵尾假说诸家的构拟,则陷入逻辑困境,如何解释异调字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过程,是该假说面对的一个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调类 异调字 韵尾 构拟 声调源于韵尾假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