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在进行中的声调演化——兰州单字调 被引量:1
1
作者 衣莉 李颖异 +1 位作者 李晗 木觉珏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1-88,共8页
以往对声调变化的研究多从历时音韵的角度展开,主要涉及的是静态的变化结果或是对声调变化之前的推测。这篇文章要探究的是一个正处于演化过程中的声调模式及其音系过程,所涉及的兰州话单字调正处于演化的过程中:阴平的两种单字调调型... 以往对声调变化的研究多从历时音韵的角度展开,主要涉及的是静态的变化结果或是对声调变化之前的推测。这篇文章要探究的是一个正处于演化过程中的声调模式及其音系过程,所涉及的兰州话单字调正处于演化的过程中:阴平的两种单字调调型同时存在,互相竞争。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描写正在变化过程中的阴平单字调模式;探究社会语言学意义下的演化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代际差异、性别、职业、年龄等;探究演化前后单字调形成的音系化过程;单字调演化与双字调的相互生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字调 合并 声调演化 兰州方言
下载PDF
焦作获济小片方言的声调格局和入声演化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0-182,共3页
以声调格局理论与传统方言学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焦作地区获济小片方言,其平调较少、曲拱调占优势,曲拱调中以降调和曲折调占优,曲折调中凸调多于凹调;武陟方言的入声发生了长化,而沁阳、博爱方言的入声还是短促调;在入声调上,三地方言的... 以声调格局理论与传统方言学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焦作地区获济小片方言,其平调较少、曲拱调占优势,曲拱调中以降调和曲折调占优,曲折调中凸调多于凹调;武陟方言的入声发生了长化,而沁阳、博爱方言的入声还是短促调;在入声调上,三地方言的演化速度虽各有不同,但整体上都表现出全浊最先,次浊次之,清入最后的声消失次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爱方言 声调格局 声调演化 升降调 调位感知
下载PDF
河南博爱方言的单字音声调格局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彧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6-10,18,共6页
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博爱方言的声调演化规律,总结其单字音声调格局。结果发现:清入字保持入声调,全浊和次浊入声分别归入阳平和去声;博爱方言的入声消失途径依次为浊入为先、全浊入次之、清入最后;在本地人的语感中,去声升降调的... 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博爱方言的声调演化规律,总结其单字音声调格局。结果发现:清入字保持入声调,全浊和次浊入声分别归入阳平和去声;博爱方言的入声消失途径依次为浊入为先、全浊入次之、清入最后;在本地人的语感中,去声升降调的升调部分是调位感知的主要特征,降调部分是次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爱方言 声调格局 声调演化 升降调 调位感知
下载PDF
沁阳方言的单字音声调格局——兼论调长问题
4
作者 陈彧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6-8,62,共4页
采取实验语音学方法,考察了沁阳方言的声调演化规律及其单字音声调格局。沁阳方言目前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单字调,其声调历史演化规律为:平分阴阳、全浊上归去、去声不变、入声基本稳固,少量已经舒化的入声字归入去声... 采取实验语音学方法,考察了沁阳方言的声调演化规律及其单字音声调格局。沁阳方言目前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单字调,其声调历史演化规律为:平分阴阳、全浊上归去、去声不变、入声基本稳固,少量已经舒化的入声字归入去声。在声调格局方面,调形上沁阳方言由两个升调、一个降调、两个凹形曲折调组成。相对时长上,沁阳方言由一个短调、两个舒声调、两个长调三类构成。最后对该方言声调的时长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该方言的超长调时长属于冗余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阳方言 声调格局 声调演化 声调时长 冗余
下载PDF
汉语上声调的起源及其演化
5
作者 宋兆祥 王南冰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104,127,128,共17页
Pulleyblank、梅祖麟等学者认为中古上声调源于喉塞尾-?的失落,我们对汉藏、汉缅语同源词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上声调是由原始浊塞辅音韵尾演变而来的结论。《诗经押韵和谐声材料显示,西周汉语收非流音尾的阴声韵上声字有g尾(少数字有d... Pulleyblank、梅祖麟等学者认为中古上声调源于喉塞尾-?的失落,我们对汉藏、汉缅语同源词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上声调是由原始浊塞辅音韵尾演变而来的结论。《诗经押韵和谐声材料显示,西周汉语收非流音尾的阴声韵上声字有g尾(少数字有d尾),收流音尾和鼻音尾的上声字有复辅音尾ld、nd、ηg和mb。早期浊塞尾在西汉之前的某个时期业已脱落,至少从西汉开始上声调作为一个独立的调类就已经产生了。浊塞尾g在脱落之前影响到了某些韵部元音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的起源 浊塞尾 同源词比较 西周上声调演化 比较方法
原文传递
载瓦语的声调
6
作者 何勒腊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1期71-78,84,共9页
载瓦语的声调经历过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产生、发展演化的特点同藏、缅、彝等亲属语言有一致之处。本文通过描写载瓦语声调现状,并对个别调类的调值进行了分析,认为以往论著里的调型和调值需要作些更正,也即载瓦语调型应为“两平一降”,... 载瓦语的声调经历过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产生、发展演化的特点同藏、缅、彝等亲属语言有一致之处。本文通过描写载瓦语声调现状,并对个别调类的调值进行了分析,认为以往论著里的调型和调值需要作些更正,也即载瓦语调型应为“两平一降”,而非“一平两降”,实际调值由原先高平(55)、高降(51)和低降(21)相应地调整作高平(55)、低平(22)、高降(51)。另外,文章还通过亲属语言比较,首次提出载瓦语的高降调是由带高平调的松元音舒声韵演化而来的,这对研究藏缅语声调的来源及其分化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瓦语 调头 调尾 声调演化
下载PDF
梅州客方言的双向声调大链移——以演化比较法重建常观演化史一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晓农 李菲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文章首次提出"演化比较法"的概念和程序,用以重建数十到数百年常观时间尺度的区域性音法演化史。梅州各地的客方言有4个舒声调,其调型格局基本上是降降平○组合(○=平/低/升)。造成这种模式间小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种声调大... 文章首次提出"演化比较法"的概念和程序,用以重建数十到数百年常观时间尺度的区域性音法演化史。梅州各地的客方言有4个舒声调,其调型格局基本上是降降平○组合(○=平/低/升)。造成这种模式间小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种声调大链移:逆时针链移和顺时针链移。文章根据梅州客方言、泰语、闽语中已发现的声调链移路径,总结出三条演化律:顺时针圈、逆时针圈、平调低化链,及若干平调嵌入规则。这些演化律可以用来预测声调的演变趋势。此外,文章还对音法类型学和演化音法学中的关键概念"纯低调"作了进一步界定,分化出一个有限条件调型——低降//32//,作为通过纯低调转化的左出入口的演化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比较法 声调大链移 类型学 调型 拱度模式 声调演化 梅州客方言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官话声调的类型 被引量:18
8
作者 朱晓农 衣莉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共11页
文章对西北地区官话的声调做了一个类型学的探讨,材料基于作者对兰银、西部中原、北京-东北官话77个点的一手录音。西北官话从东到西幅度很宽,其声调分布最基本的格局是中段出现两声系统,周边三声系统,再往外四声系统。在所考察的77个... 文章对西北地区官话的声调做了一个类型学的探讨,材料基于作者对兰银、西部中原、北京-东北官话77个点的一手录音。西北官话从东到西幅度很宽,其声调分布最基本的格局是中段出现两声系统,周边三声系统,再往外四声系统。在所考察的77个调系中,四声、三声系统各36个点(47%),两声系统5个点(6%)。四声系统有86%是降平低升这种常四模式。三声系统基本上是从常四模式的低和升合并演化而来,构成降平低○或降平○升两种拱形上连续的常三亚型(86%)。西北官话的声调有进一步衰减的趋势,三声和两声系统在增加。从宏观平面和触发因素看,存在无声调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外部因素,但一些具体的微观个案如兰州,自身演化的内部因素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 类型学 声调模式 声调演化 三声/两声系统 西北官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