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调起源研究方法论问题再议 被引量:9
1
作者 徐通锵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3,共13页
历史比较法只适用于发生学上有同源关系的语言现象的研究,若超越了这一 范围和条件,它就会走向谬误。不同语言的声调多是独立产生的,相互缺乏同源关 系,因而历史比较法无助于声调起源的研究。语音的易变性和音系结构格局的稳固 性... 历史比较法只适用于发生学上有同源关系的语言现象的研究,若超越了这一 范围和条件,它就会走向谬误。不同语言的声调多是独立产生的,相互缺乏同源关 系,因而历史比较法无助于声调起源的研究。语音的易变性和音系结构格局的稳固 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支配音变的一种杠杆。结构格局的稳固性决定了古今音变机理 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因而可以用从现实语言中总结出来的音变机理去解释历史上已 经完成的音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起源 研究方法论 语言现象 音变机理 音变规律 汉语
原文传递
音节时间结构与拉萨藏语的声调起源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方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2,共12页
本文认为声调不是与载调单位抽象连接的自主音段,而是音节产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拉萨藏语音节产生中的辅音、元音、声调等发音动作的时间结构关系的考察,让声调重新回归音节,并以此为基础讨论藏语的声调起源问题。
关键词 音节时间结构 发音动作 声调起源 自主音段
原文传递
壮语南部方言第4调的声学表现与共时比较——兼评与侗台语研究有关的声调起源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玉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9,共8页
以广西龙州话为代表,壮语部分南部方言的第4调伴随喉塞成分,颇为特殊。研究描述与这一现象相关的语音表现和制约条件,并对壮语各方言和侗台语部分语言的第4调作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调与喉塞成分有着密切关系,且调长往往比其他... 以广西龙州话为代表,壮语部分南部方言的第4调伴随喉塞成分,颇为特殊。研究描述与这一现象相关的语音表现和制约条件,并对壮语各方言和侗台语部分语言的第4调作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调与喉塞成分有着密切关系,且调长往往比其他舒声调要短,从历时层面上看,不能排除喉塞韵尾是促使这种声调形成的原因。但是,音高的范畴化可能是若干制约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壮侗语族语言第3调、第4调起源于喉塞韵尾的假说有待于进一步精密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南部方言 第4调 语音表现 声调起源理论
原文传递
东亚语言声调起源的内因与外因
4
作者 潘悟云 《韵律语法研究》 2019年第2期1-17,共17页
东亚语言声调起源的外因是语素简化的语言环境。内因是语素结构简化,导致表义的语音手段的缺失,于是声调作为补偿机制出现。造成声调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发声态,韵尾-■、-h以及声母辅音的清浊、送气等发声态,使四声八调系统成为东亚语言... 东亚语言声调起源的外因是语素简化的语言环境。内因是语素结构简化,导致表义的语音手段的缺失,于是声调作为补偿机制出现。造成声调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发声态,韵尾-■、-h以及声母辅音的清浊、送气等发声态,使四声八调系统成为东亚语言声调的主要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语言 声调起源 外因 内因 韵尾 声母辅音 发声态
原文传递
汉语上声调的起源及其演化
5
作者 宋兆祥 王南冰 《古汉语研究》 2024年第3期90-104,127,128,共17页
Pulleyblank、梅祖麟等学者认为中古上声调源于喉塞尾-?的失落,我们对汉藏、汉缅语同源词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上声调是由原始浊塞辅音韵尾演变而来的结论。《诗经押韵和谐声材料显示,西周汉语收非流音尾的阴声韵上声字有g尾(少数字有d... Pulleyblank、梅祖麟等学者认为中古上声调源于喉塞尾-?的失落,我们对汉藏、汉缅语同源词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上声调是由原始浊塞辅音韵尾演变而来的结论。《诗经押韵和谐声材料显示,西周汉语收非流音尾的阴声韵上声字有g尾(少数字有d尾),收流音尾和鼻音尾的上声字有复辅音尾ld、nd、ηg和mb。早期浊塞尾在西汉之前的某个时期业已脱落,至少从西汉开始上声调作为一个独立的调类就已经产生了。浊塞尾g在脱落之前影响到了某些韵部元音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起源 浊塞尾 同源词比较 西周上声调及演化 比较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