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9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放疗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价值
1
作者 何爱华 朱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目的:评估手术后辅助放疗(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PORT)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搜集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2004年至2015年接受手术治疗的831... 目的:评估手术后辅助放疗(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PORT)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搜集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2004年至2015年接受手术治疗的831例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放疗分为PORT(-)组及PORT(+)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均衡2组间变量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比较2组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的差异,分析PORT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获益人群。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PORT(-)组及PORT(+)组的OS无统计学差异,而PORT(+)组的CSS较PORT(-)组更差(P=0.022)。对阳性淋巴数的亚组分析显示,阳性淋巴结数为0和1的患者,PORT(-)组与PORT(+)组的OS与CSS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阳性淋巴结数>1的患者中,PORT(+)组的5年OS与CSS均较PORT(-)组更好(OS:23.1%vs.38.1%,P<0.001;CSS:34.8%vs.45.3%,P=0.004)。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ORT(+)组较PORT(-)组的OS及CSS均更好(OS:55.1%vs.41.9%,P=0.004;CSS:67.1%vs.56.1%,P=0.042)。亚组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Ⅰ、Ⅱ级,AJCC T4期,AJCC N2b、N2c期,阳性淋巴结数>1及全喉切除术的患者,PORT(+)组在OS及CSS中均获益,且有统计学意义。而未接受化疗、阳性淋巴结比率<20%及肿瘤大小<30 mm的患者仅存在OS获益。结论:PORT能提高部分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相关获益人群为AJCC T4期、AJCC N2b及以上分期、阳性淋巴结数>1的患者。还需要在同类研究中进一步评估PORT在具有不良病理特征患者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 术后放疗 生存分析 SEER数据库
下载PDF
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行双侧颈淋巴清扫术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润生 程忠强 詹晓东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0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在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行双侧颈清扫术及肿瘤完整切除的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SLSCC)患者(n=81)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在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行双侧颈清扫术及肿瘤完整切除的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SLSCC)患者(n=81)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81例SLSCC患者的不同TNM分期、病理类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术中均采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中cN+组(n=38)患者5年生存率为52.63%,局部复发率为7.89%;cN0组(n=43)pN+和pN0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4%和67.89%,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67%和3.57%;术后并发乳糜漏1例。结论SLSCC患者在保证完整切除瘤体的前提下进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声门上 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在N_0期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隋颖 康健 《转化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检测N0期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颈部淋巴结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等相关因素的关系,以进一步揭示KAI1/CD82在声门上型喉SCC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发生、发展中的作... 目的检测N0期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颈部淋巴结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等相关因素的关系,以进一步揭示KAI1/CD82在声门上型喉SCC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60例N0期声门上型喉SCC颈清扫淋巴结中KAI1/CD82的表达、12例新鲜喉癌组织和同期距癌周至少0.5 cm的正常喉黏膜组织KAI1/CD82的表达,以及KAI1/CD82的表达水平与声门上型喉SCC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病理分化类型及浸润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60例N0期声门上型喉SCC患者颈清扫淋巴结327个,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KAI1/CD82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84个淋巴结KAI1/CD82表达降低。其中,常规病理检查发现46个淋巴结有转移者,KAI1/CD82检测表达也降低;38个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转移者,KAI1/CD82表达也降低。检测出KAI1/CD82在N0期声门上型喉SCC有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P<0.01)。KAI1/CD82在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降低。KAI1/CD82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有关,与患者的病理分化类型、浸润程度、原发肿瘤局部淋巴结远处转移(tumor lymph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I1/CD82表达与N0期声门上型喉SCC的病理分化类型有关,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KAI1/CD82表达越低;与浸润程度有关,随着T分期的增高,KAI1/CD82的表达随之降低;KAI1/CD82表达降低可能与N0期声门上型喉SCC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有关。KAI1/CD82在N0期声门上型喉SCC的转移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l CD82 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 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MMP-2、eIF4E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树军 刘清明 +2 位作者 田军 周建明 张爱玲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研究声门上型喉鳞癌及癌旁组织中VEGF、MMP-2、eIF4E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声门上喉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MMP-2、eIF4E的表达。结果在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VEGF、MMP-2、eIF4E阳性表达率... 目的研究声门上型喉鳞癌及癌旁组织中VEGF、MMP-2、eIF4E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声门上喉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MMP-2、eIF4E的表达。结果在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VEGF、MMP-2、e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7%,75%,89.28%;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2%,17.85%,42.85%。三者在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三者间存在正相关。结论VEGF、MMP-2、eIF4E是声门上喉鳞癌组织表达较敏感的标志物,可作为反应喉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及有利于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翻译起始因子-4E
下载PDF
Kiss-1和E-cadherin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修骋 杨宪广 +1 位作者 裴荣 孙冀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目的观察Kiss-1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人声门上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探讨Kiss-1、E-cadherin在人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喉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 目的观察Kiss-1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人声门上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探讨Kiss-1、E-cadherin在人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喉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声门上喉鳞状细胞癌及78例正常声门上喉组织的Kiss-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估声门上喉鳞状细胞癌中Kiss-1及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临床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Kiss-1和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78例声门上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1%和42.3%;78例喉正常组织中Kiss-1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8%和83.3%。两种抑癌基因在声门上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喉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Kiss-1和E-cadherin在喉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Kiss-1和E-cadherin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KiSS-1和E-cadherin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iss-1和E-cadher-in蛋白在声门上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缺失,提示Kiss-1和E-cadherin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Kiss-1和E-cadhefin蛋白表达与声门上喉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关,Kiss-1和E-cadherin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KISS-1 E钙粘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长久 刘杰克 +4 位作者 青浩渺 郭玲 胡仕北 周鹏 何乐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61例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双能量CT资料。双能量图像采用LBI[融合系数为1(80 kV)和0.6(M0.6)]、NBI和VMI+(40 keV、55 keV)技术重建。比较5组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肿瘤CT值、噪声]和主观图像质量(肿瘤边界评分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40 keV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评分均明显高于80 kV、M0.6、NBI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80 kV、M0.6、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噪声明显低于80 kV、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双能量CT中,采用VMI+技术(40 keV)能提供更好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采用NBI技术能提供更低的噪声和更好的整体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细胞 非线性融合图像 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
下载PDF
缺氧环境下GAPDH通过抑制铁死亡增强喉鳞状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顺铂耐药性研究
7
作者 岑瑞祥 刘丹 +1 位作者 彭聪 万浪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0期613-619,共7页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调控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铁死亡、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顺铂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人喉癌细胞系Hep-2和TU212在体外进行培养,分别在缺氧(1%O_(2))和常氧(21%O2)条件下进行无血清培养。Hep-2细...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调控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铁死亡、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顺铂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人喉癌细胞系Hep-2和TU212在体外进行培养,分别在缺氧(1%O_(2))和常氧(21%O2)条件下进行无血清培养。Hep-2细胞分为5个实验组:DMSO对照组、Erastin组、缺氧+Erastin组、缺氧+Erastin+NC-GAPDH组和缺氧+Erastin+si-GAPDH组,以研究细胞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分析各组细胞系GAPDH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验(CCK-8)、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用于评估各组喉癌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CCK-8实验用来测定细胞对不同浓度顺铂(5、15、20μg/ml)的耐药性。试剂盒法评估细胞内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水平。WB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peroxidase4,GPX4)和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使用Fe2+探针和活性氧簇(ROS)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Fe2+含量及ROS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以评估铁死亡发生情况。结果与常氧条件相比,缺氧显著增强Hep-2和Tu212细胞中GAPDH mRNA和蛋白的表达(P均<0.05),在缺氧条件下,细胞的集落形成数量、迁移数量以及在15μg/ml和20μg/ml顺铂处理下的细胞活力显著上升,均高于常氧组(P均<0.05)。GAPDH被沉默后,缺氧引起的这些增强效果得到逆转。在常氧条件下,与DMSO对照组相比,Erastin处理显著降低Hep-2细胞的集落形成数量、迁移数量以及在15μg/ml和20μg/ml顺铂处理下的细胞活力(P均<0.05),但在缺氧条件下,Erastin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此外,缺氧+Erastin+si-GAPDH组的集落形成数、迁移数以及在15μg/ml和20μg/ml顺铂处理下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缺氧+Erastin+NC-GAPDH组(P均<0.05)。结论在缺氧环境下,沉默GAPDH能够逆转喉癌细胞铁死亡抑制过程,进而抑制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顺铂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肿瘤 细胞 顺铂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铁死亡
下载PDF
lncRNA NEAT1降表达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变化及与miR-214靶向关系
8
作者 罗德艳 冯俊 +2 位作者 彭涛 唐一萍 杨久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降表达的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细胞增殖凋亡变化,探讨其与微小RNA-214(miR-214)的靶向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人LSCC细胞系(FD-LSC-1...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降表达的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细胞增殖凋亡变化,探讨其与微小RNA-214(miR-214)的靶向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人LSCC细胞系(FD-LSC-1、Hep-2、TU177)中lncRNA NEAT1、miR-214,选择TU177细胞为受试细胞。取对数生长期TU177细胞,分为甲、乙组,分别转染si-lncRNA NEAT1(敲低lncRNA NEAT1表达)、si-NC(乱序无意义序列),培养至24 h时采用CCK8法观察两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两组细胞克隆形成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两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qPCR法检测两组细胞lncRNA NEAT1及miR-214。另取对数生长期TU177细胞,分为一二三四组,一组顺序转染WT-lncRNA NEAT1、miR-214 mimic,二组顺序转染WT-lncRNA NEAT1、miR-NC,三组顺序转染MUT-lncRNA NEAT1、miR-214 mimics,四组顺序转染MUT-lncRNA NEAT1、miR-NC。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NEAT1及miR-214的靶向关系。结果与乙组相比,培养24、48、72 h时甲组TU177细胞OD值低,培养14 d时甲组TU177细胞克隆形成数少,甲组TU177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高、S期细胞比例低,细胞凋亡率高(P均<0.05);与乙组相比,转染24 h时甲组TU177细胞lncRNA NEAT1相对表达量低、miR-214相对表达量高(P均<0.05)。培养48 h时一、二、三、四组TU177细胞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0.63±0.08、0.99±0.01、1.02±0.02、0.98±0.03,与二组相比,一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低(P<0.05)。结论敲低lncRNA NEAT1表达可抑制TU177细胞的增殖和克隆,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促进细胞的凋亡。TU177细胞中lncRNA NEAT1与miR-214靶向相关。lncRNA NEAT1可能通过与miR-214靶向结合,抑制TU177细胞的增殖克隆,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促进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 微小RNA-214 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克隆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铂类对Ⅲ B~Ⅳ期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9
作者 何兵 游曼清 魏海龙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 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铂类化疗对ⅢB~Ⅳ期肺鳞状细胞癌(LSC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ⅢB~Ⅳ期L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 目的 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铂类化疗对ⅢB~Ⅳ期肺鳞状细胞癌(LSC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ⅢB~Ⅳ期L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铂类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1.67%和81.25%,高于对照组(20.51%和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4.185,均P<0.05);观察组癌胚抗原、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分别为(5.78±1.51) ng·m L^(-1)、(4.34±1.21) ng·m L^(-1)、(16.78±3.45) ng·m L^(-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45±1.87) ng·m L^(-1)、(6.02±2.02) ng·m L^(-1)、(25.48±4.31) ng·m 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4.09个月和17.59个月,长于对照组(10.82个月和12.8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铂类化疗对ⅢB~Ⅳ期LSCC的疗效较好,可以改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安全性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 铂类 化疗 ⅢB~Ⅳ期肺细胞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梁冀望 高小卓 +2 位作者 杨骁 孙铭 赵月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NEAT1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miR-429/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ZEB1)轴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慢病毒转染建立稳定敲减lncRNA NEAT1的LSCC细胞,通过...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NEAT1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miR-429/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ZEB1)轴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慢病毒转染建立稳定敲减lncRNA NEAT1的LSCC细胞,通过RT-qPCR检测细胞lncRNA NEAT1表达以验证转染效率,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Slug和Snail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429与lncRNA NEAT1和ZEB1 mRNA间的潜在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29与lncRNA NEAT1以及miR-429与ZEB1 mRNA结合。将miR-429抑制剂转染敲减lncRNA NEAT1的LSCC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ZEB1表达。进一步检查敲减ZEB1对抑制miR-429的敲减lncRNA NEAT1的LSCC细胞迁移、侵袭和EMT的影响。结果敲减lncRNA NEAT1降低LSCC细胞lncRNA NEAT1表达,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并下调细胞N-cadherin、Vimentin、Slug和Snail表达。miR-429与lncRNA NEAT1和ZEB1 mRNA间存在潜在结合位点,且miR-429与lncRNA NEAT1以及miR-429与ZEB1 mRNA结合。抑制miR-429逆转了敲减lncRNA NEAT1对LSCC细胞ZEB1表达的抑制作用。此外,敲减ZEB1逆转了抑制miR-429对敲减lncRNA NEAT1的L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及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Slug和Snail表达的上调作用。结论lncRNA NEAT1促进LSCC细胞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海绵化miR-429上调ZEB1表达促进LSCC细胞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LncRNA NEAT1 miR-429/ZEB1轴 细胞迁移和侵袭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TF6和IFN-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席恺 张苗苗 +2 位作者 张曦 张腾腾 邢丙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和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和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100例LSCC患者,收集整理其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ATF6和IFN-α的表达;采用Spearman法分析LSCC组织中ATF6与IFN-α表达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分析LSCC组织中ATF6,IFN-α表达与患者三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LSCC患者一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ATF6在LSCC组织中阳性率(7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00%),IFN-α在LSCC组织中阳性率(29.0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352,40.536,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层、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ATF6阳性表达比例均显著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浸润深度为浅层、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χ^(2)=7.310,9.223,5.123,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层、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IFN-α阴性表达比例均显著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浸润深度为浅层、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χ^(2)=8.564,5.021,5.203,均P<0.05);LSCC组织中ATF6与IFN-α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415,P<0.05);ATF6阳性表达组LSCC患者三年生存率(50.00%)显著低于ATF6阴性表达组(83.33%),IFN-α阳性表达组LSCC患者三年生存率(82.76%)显著高于IFN-α阴性表达组(47.89%)(Log rank χ^(2)=8.002,10.854,均P<0.05)。ATF6(HR=1.735,95%CI:1.159~2.598),IFN-α(HR=0.624,95%CI:0.439~0.886)均是LSC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SCC组织中ATF6阳性表达率升高、IFN-α阳性表达率下降,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转录激活因子6 干扰素Α 淋巴结转移 浸润深度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在初治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高莉莉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9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在初治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阜宁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62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 目的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在初治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阜宁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62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参照组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组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3.67%)高于参照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P=0.046)。化疗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鳞状细胞癌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4、3.880、14.449,P均<0.001)。治疗组肌痛(25.81%)、骨髓抑制(32.26%)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51.61%、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5.247,P均<0.05)。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用于初治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疗效和安全性显著,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细胞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顺铂
下载PDF
转录因子HOXC13通过上调PCNA表达促进喉鳞状细胞癌AMC-HN-8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13
作者 兰利利 牛云峰 +3 位作者 胡国斌 刘猛 徐玉茹 王晶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8-56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录因子HOXC13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功能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常规培养LSCC细胞,将其分为sh-NC组、sh-HOXC13组、pcDNA3.1-NC组、pcDNA3.1-HOXC13组、pcDNA3.1-PCNA组和sh-HOXC13+pcDNA3.1-PCNA组,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录因子HOXC13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功能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常规培养LSCC细胞,将其分为sh-NC组、sh-HOXC13组、pcDNA3.1-NC组、pcDNA3.1-HOXC13组、pcDNA3.1-PCNA组和sh-HOXC13+pcDNA3.1-PCNA组,用转染试剂将相应核酸和质粒转染各组细胞。用数据库数据分析HOXC13mRNA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切除的62对LSC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中国人LSCC组织中HOXC13蛋白的表达,qPCR检测中国人LSCC组织、癌旁组织以及各组细胞中HOXC13和PCNAmRNA的表达,MTS法检测各组AMC-HN-8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各组AMC-HN-8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AMC-HN-8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验证HOXC13与PCNA之间的结合关系。结果:HOXC13和PCNA在LSCC组织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P<0.05或P<0.01)且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HOXC13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明显关联(P<0.01)。敲减HOXC13可明显抑制AMC-HN-8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过表达HOXC13则促进TU68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HOXC13可与PCNA启动子区结合并调控其转录。敲低PCNA可部分逆转HOXC13对AMC-HN-8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促进作用(均P<0.01)。结论:HOXC13通过上调PCNA促进LSC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HOXC13是LSSC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HOXC13 细胞 AMC-HN-8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PCNA
下载PDF
HMGB 1在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苏才丽 滕孝静 +3 位作者 王苗 岳冰 陈光勇 刘红刚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的石蜡包埋标本281例,包括I-LSCC 123例、喉黏膜异型增生(laryngeal precursor lesions,LPLs)103例(其中低级别异型增生31例、高级别异型增生49例、原位癌23例)及声带息肉(vocal polyp,VP)5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HMGB1及Ki-67的表达,其中HMGB1阳性强度和阳性率得分相加总分为0~7(0~4分为低表达,5~7分为高表达);Ki-67阳性率≥50%为高表达,<50%为低表达。结果:HMGB1在I-LSCC中的表达(4.35±1.33)高于在LPLs(3.12±0.95)及VP(2.11±0.71)中(均P<0.001)。HMGB1表达在喉黏膜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及原位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6.59%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Ki-67高表达,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Ki-6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33%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7.15%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高临床分期(III期及IV期),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MGB1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饮酒情况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HMGB1高表达的I-LSCC患者预后较HMGB1低表达的患者更差(P<0.05)。结论:HMGB1在I-LSCC中高表达,可能在I-LS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异增生 浸润性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SPATS2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喉鳞状细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15
作者 张晓然 潘夏至 +4 位作者 鲁钺皓 刘段莎丽 郑世康 王程 刘明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370-1380,共11页
目的:探究丝氨酸精子发生相关蛋白2(spermatogenesis associated serine rich 2,SPATS2)影响喉鳞状细胞癌(larynxsquamouscellcarcinoma,LSCC)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发生的分子机制,... 目的:探究丝氨酸精子发生相关蛋白2(spermatogenesis associated serine rich 2,SPATS2)影响喉鳞状细胞癌(larynxsquamouscellcarcinoma,LSCC)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发生的分子机制,从而为寻找LSCC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LSCC临床及RNA-seq数据并进行整理,从中提取SPATS2的mRNA表达数据,并用R 4.3.1进行分析作图;用R4.3.1进行单基因差异分析后所得基因集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GO)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Western blot验证敲减或过表达SPATS2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用qRT-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水平变化,并用ImageJ、GraphPad Prism8和IBM SPSS Statistics 25对结果进行定量与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生信分析发现,LSCC组织中SPATS2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高水平SPATS2不利于患者生存(P=0.021)。过表达或敲减SPATS2后,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NOTCH1、cleaved-NOTCH1的表达水平、NOTCH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的mRNA水平均随之升高或降低。在过表达SPATS2的同时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以逆转由单独过表达SPATS2导致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和EMT水平升高的结果。结论:SPATS2能够通过影响NOTCH信号通路影响L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等恶性表型,进而影响LS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SPATS2 增殖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EHD2、miR-let-7c和lncRNA FOXD2-AS1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联性分析
16
作者 宫美恒 陈沫 +1 位作者 韩慧 于婷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5-1371,共7页
目的:探讨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EHD2)、微小RNA let-7c (miR-let-7c)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FOXD2-AS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EHD2/miRlet-7c/FOXD2-AS1信号轴与LSC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0例LSCC患者的癌组... 目的:探讨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EHD2)、微小RNA let-7c (miR-let-7c)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FOXD2-AS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EHD2/miRlet-7c/FOXD2-AS1信号轴与LSC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0例LSC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按照病理类型分为低级别组(中或高分化,32例)和高级别组(低分化,8例),按照肿瘤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分为TNM早期组(Ⅰ-Ⅱ期,13例)和TNM晚期组(Ⅲ-Ⅳ期,27例),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1例)和无转移组(19例)。另取4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EHD2表达情况,分析其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miR-let-7c作为候选微小RNA (miRNA),与其启动子区域存在结合位点的FOXD2-AS1作为候选lncRNA。取10对新鲜的LSCC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2组样本中EHD2 mRNA、miRNA-let-7c和FOXD2-AS1表达水平,并验证其关联性。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EH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TNM早期组患者LSCC组织中EHD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晚期组(P<0.05),病理类别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与EHD2表达无明显关联(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miR-let-7c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OXD2-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LSCC组织中FOXD2-AS1与miR-let-7c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7,P<0.05),miR-let-7c与EHD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83,P<0.01)。结论:EHD2和miR-let-7c在LSCC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是新的抑癌基因;FOXD2-AS1在L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新的原癌基因;FOXD2-AS1/miR-let-7c/EHD2信号轴可能参与了L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微小RNA let-7c 细胞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基因
下载PDF
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B_(2)型血管预判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陈正彦 杨坤 +4 位作者 张然 余海洋 张红娟 刘玮 刘君颖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53-957,共5页
目的 以JES分型为基础,阐述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B_(2)型血管对于准确预测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ESCC)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在... 目的 以JES分型为基础,阐述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B_(2)型血管对于准确预测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ESCC)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140例S-ESCC患者。根据术前ME-NBI内镜下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B_(1)型(84例)、B_(2)型(53例)和B_(3)型(3例)。采用2×2诊断软件统计不同JES分型对S-ESCC的效能。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和森林图评估B_(2)型血管对于S-ESCC患者过度诊断和诊断不足的原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JES分型对S-ESCC的诊断效能存在差异。B_(1)、B_(2)、B_(3)型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8.09%和68.79%、28.30%和67.37%、66.66%和95.37%。在JES分型中,B_(2)型对S-ESCC的诊断效能最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MM/SM1型患者,EP/LPM型患者的小区域B_(2)和B_(2)伴炎性侵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同时,与SM2/SM3型患者相比,MM/SM1型患者的内镜下显著特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B_(2)型分型对于S-ESCC的诊断效能较低。小区域B_(2)、B_(2)伴炎性侵蚀以及内镜下显著特征是MM/SM1型与其他分型之间的主要区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 B_(2)血管 浅表性食管细胞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指导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内镜手术切缘范围的意义
18
作者 孙贵虎 李大伟 +2 位作者 郭爽 张冬梅 崔世会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6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指导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内镜手术切缘范围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6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分别应用NBI模式与白光模式评估黏...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指导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内镜手术切缘范围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6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分别应用NBI模式与白光模式评估黏膜病变范围及病变周围细微血管形态,并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术中分别应用两种不同模式指导切除肿瘤,比较两种模式对应的冰冻病理结果,记录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NBI模式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切缘阴性率分别为96.9%、85.7%、97.5%、66.7%、94.5%;白光模式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切缘阴性率分别为82.8%、61.5%、88.2%、57.1%、79.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中或术后出血、血肿、涎腺瘘等严重并发症。1年内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4.5%。结论NBI模式可更准确地判断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的手术切除范围,降低因肿瘤不完全切除而导致的局部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门细胞 窄带成像技术 安全切缘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HPV与TAP、CD8、HL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李逸群 易丽君 +3 位作者 陈庆勇 李云荣 李红 安姝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目的检测抑制基因蛋白16(P16)与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1、TAP2、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D8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TAP1、TAP2、HLA、CD8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滨州医学... 目的检测抑制基因蛋白16(P16)与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1、TAP2、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D8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TAP1、TAP2、HLA、CD8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84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组织蜡块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68例,女性16例,年龄45~78岁,中位年龄63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4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和TAP1、TAP2、HLA、CD8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HPV感染与上述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P1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1.9%(10/84),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为阴性表达;CD8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8.1%(32/84),低于癌旁正常组织[56.0%(47/84)],TAP1、TAP2、HLA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41.7%(35/84)比69.0%(58/84)、29.8%(25/84)比56.0%(47/84)、42.8%(36/84)比57.1%(48/84)],其中,TAP2在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8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5);而TAP1、TAP2、HLA、P1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Spearman关联性分析结果提示TAP1表达与TAP2、CD8呈正相关(r=0.295、0.232,均P<0.05),HLA的表达与CD8的表达呈正相关(r=0.232,P<0.05)。结论TAP1、TAP2、HLA、CD8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提示肿瘤可能通过下调TAP1、TAP2导致HLA表达异常,从而抑制CD8免疫应答过程,进而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 人乳头瘤病毒 肿瘤免疫
下载PDF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刘淑佳 王慧敏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LSC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DKN3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LSC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DKN3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LSCC组织中CDKN3表达水平,以及不同CDKN3表达水平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11)和生存组(n=72),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LSCC组织中CDKN3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SCC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LSCC组织CDKN3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NM分期为Ⅲ期+Ⅳ期、T3期+T4期、有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LSCC组织中CDKN3的表达水平更高(P<0.05)。CDKN3低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高于CDKN3高表达者(P<0.05)。生存组TNM分期为Ⅰ期+Ⅱ期、无淋巴结转移、T1期+T2期、CDKN3表达水平<0.029的患者比例高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LSCC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SCC组织中CDKN3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且CDKN3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 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情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