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和电台播音中的声音美学研究
1
作者 王雪纯子 《东西南北》 2024年第2期11-13,共3页
电视和电台是当代社会重要的传媒工具,而声音作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声音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探究声音在电视和电台播音中的艺术表达和感染力。本文深入分析电视和电台播音中的声音美学,探讨其艺... 电视和电台是当代社会重要的传媒工具,而声音作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声音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探究声音在电视和电台播音中的艺术表达和感染力。本文深入分析电视和电台播音中的声音美学,探讨其艺术原则、技术手段、设计与创作以及对受众的影响,希望能够对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和声音美学研究者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播音 电台播音 声音美学 传播效果
下载PDF
演奏中的声音美学——以肖邦夜曲为例
2
作者 米克拉依·艾山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5-40,共6页
在美学范畴中,艺术美学根据内容与形式可以分为多种,其中音乐美学是对音乐艺术美规律的研究。音乐美学包含对音乐的形式、作品的体裁、乐器的运用、声音的表达等多种内容。音乐的第一审美就是对声音的审美,当你要去感受音乐时,首先要学... 在美学范畴中,艺术美学根据内容与形式可以分为多种,其中音乐美学是对音乐艺术美规律的研究。音乐美学包含对音乐的形式、作品的体裁、乐器的运用、声音的表达等多种内容。音乐的第一审美就是对声音的审美,当你要去感受音乐时,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感受和认识声音的美学。“声音美学”这个概念,在世界音乐研究范围内还没形成完全固定的概念,因此,“声音美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重点通过对肖邦夜曲的演奏分析来研究肖邦“声音美学”的各个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邦夜曲 声音美学 敏感体现 演奏技法
下载PDF
当代灾难片的声音美学创作论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峻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21世纪以来,以前并不多见的国产灾难片日渐增多。文章以国产电影《唐山大地震》(冯小刚,2010)、《太平轮》(上、下,吴宇森,2014、2015)和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詹姆斯·卡梅隆,1997)、《2012世界末日》(罗兰·艾默里奇,2009)... 21世纪以来,以前并不多见的国产灾难片日渐增多。文章以国产电影《唐山大地震》(冯小刚,2010)、《太平轮》(上、下,吴宇森,2014、2015)和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詹姆斯·卡梅隆,1997)、《2012世界末日》(罗兰·艾默里奇,2009)、《海啸奇迹》(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2012)等为例,从语义与声音元素、声音创作及美学效果(聚焦于叙事、环境、人物、画外空间和声音特技展现等)、声音技术数字化发展的效果及影响三个方面论述灾难片的声音美学创作,探寻灾难片这一类型在声音技术创新与声音艺术创作上的特点、规律与潜力,以期为灾难片以及其他电影类型的声音艺术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灾难片 声音 声音美学创作 声音数字技术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的声音美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简瑷 《电影评介》 2010年第9期53-55,共3页
贾樟柯以其对电影的个人化理解和极具风格化的影像叙述,成为了当今中国电影导演中最受国际影评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他对声音这一有声电影以来重要的蒙太奇要素的创造性使用渗透了他的想象和激情,传达出隐秘的意念。他通过嘈杂的环境音、... 贾樟柯以其对电影的个人化理解和极具风格化的影像叙述,成为了当今中国电影导演中最受国际影评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他对声音这一有声电影以来重要的蒙太奇要素的创造性使用渗透了他的想象和激情,传达出隐秘的意念。他通过嘈杂的环境音、大量的方言以及以流行音乐、广播、影视等为代表的大众媒介文化等近乎原生态的声音与影像关注着漂流的中国青春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日常生存现实,记录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一时代变迁中小人物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美学 环境音 方言 大众媒介文化
下载PDF
“以余味定输赢”——论电影《刺客聂隐娘》的声音美学
5
作者 程征 《黄河之声》 2019年第21期126-127,共2页
电影自从有声以来,就由一种纯粹的视觉艺术变成视听一体的新艺术,声音的意义不在仅仅使影片更加热闹,而是在丰满人物形象、加深戏剧冲突、深化戏剧主题、升华美学意境等方面精益求精。在自然声响、人声以及音乐之声的相互交织,共同参与... 电影自从有声以来,就由一种纯粹的视觉艺术变成视听一体的新艺术,声音的意义不在仅仅使影片更加热闹,而是在丰满人物形象、加深戏剧冲突、深化戏剧主题、升华美学意境等方面精益求精。在自然声响、人声以及音乐之声的相互交织,共同参与之下,侯孝贤电影《刺客聂隐娘》中的人和故事有了一种新的美学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隐娘 电影 声音美学
下载PDF
原生态声音美学的议题:声音的印记与声音的形态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荣顺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3期30-33,共4页
心理控制(概念)是声音艺术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每个文化源的歌唱心理调控都具有声音信息的前提预读机制,以及系统化处理、合理分配和及时转换与井然有序的调节顺序等特征。歌乐实践中的感知觉在重复与不断的体验中,形成了生理与心理... 心理控制(概念)是声音艺术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每个文化源的歌唱心理调控都具有声音信息的前提预读机制,以及系统化处理、合理分配和及时转换与井然有序的调节顺序等特征。歌乐实践中的感知觉在重复与不断的体验中,形成了生理与心理的条件反射,是形成与固定歌唱技术的过程,这个瞬间消逝与冗长的行为过程,形成了每个民族、每个地区、每个乐种的声音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 声音美学 声音形态
下载PDF
声音隐喻与社交圈层:音乐直播的声音美学与在线社交 被引量:2
7
作者 方豪杰 晏青 《中国广播》 2021年第3期46-50,共5页
作为网络直播的音乐以社交性、数字在场的听觉机制进入受众感官系统,而当前学界多从视觉的单一范畴理解网络直播的内容生产和当代意义,这一路径的弊端在于忽略了声音的文化意义。本文探讨网络音乐社区的内容生态,及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包... 作为网络直播的音乐以社交性、数字在场的听觉机制进入受众感官系统,而当前学界多从视觉的单一范畴理解网络直播的内容生产和当代意义,这一路径的弊端在于忽略了声音的文化意义。本文探讨网络音乐社区的内容生态,及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包括陪伴式的声音关怀、故事化策略和慢生活节奏。同时探讨声音渗透到城市的社交谱系而产生情感沟通与身份感,从而共同构成当代大众的关系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直播 声音美学 声音隐喻 在线社交
下载PDF
“非琴不是筝”不是现代阮的声音美学描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海龙 《歌海》 2019年第4期38-46,共9页
20世纪50年代以服务于民族管弦乐队中低音声部为契机,现代阮横空出世。它继承了古代阮“盘圆柄直”的形制特点,由于乐器的物质构造、震动方式、声学品质迥异于古代阮,现代阮实为一种新型的民族乐器。正是由于现代阮具有圆润融合的声音... 20世纪50年代以服务于民族管弦乐队中低音声部为契机,现代阮横空出世。它继承了古代阮“盘圆柄直”的形制特点,由于乐器的物质构造、震动方式、声学品质迥异于古代阮,现代阮实为一种新型的民族乐器。正是由于现代阮具有圆润融合的声音特点及强大的综合表现力,被当今广大听众误读为“非琴不是筝”的古代阮音响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阮 现代阮 非琴不是筝 融合性 声音美学
下载PDF
从《诗论》看朱光潜声音美学
9
作者 韦露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43-49,共7页
朱光潜《诗论》以诗歌“音律”为中心,阐发了系统的声音诗学思想,其声音美学思想联系中国传统诗论,指出了克罗齐“直觉说”“表现说”的理论缺陷,构建了“情趣、意象、声音”三位一体诗学观。《诗论》提高了声音在诗歌中的地位,对当代... 朱光潜《诗论》以诗歌“音律”为中心,阐发了系统的声音诗学思想,其声音美学思想联系中国传统诗论,指出了克罗齐“直觉说”“表现说”的理论缺陷,构建了“情趣、意象、声音”三位一体诗学观。《诗论》提高了声音在诗歌中的地位,对当代诗歌写作、诵读、教学及研究具有重要启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诗论》 声音美学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的“声音美学”
10
作者 任薇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8期65-66,共2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对文艺创作来说亦是如此,如何创作出既符合新时代精神、又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是所有文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对文艺创作来说亦是如此,如何创作出既符合新时代精神、又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是所有文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追根溯源,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探讨。本文从播音主持艺术相关理论出发,将二者相结合,寻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的“声音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美学 语音 内容 风格 表达
下载PDF
“上口”与“入耳”:朱自清散文的声音美学研究
11
作者 周贤 刘弟娥 《贺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8-92,116,共6页
朱自清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听从“将令”,用白话口语构筑文本主体,又用修辞化的语言凝聚形成美文特质。一方面,朱自清重视文学语言“上口”的声音效果,用口语营造朗朗上口的自然音响;另一方面,他善于通过语言修辞创... 朱自清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听从“将令”,用白话口语构筑文本主体,又用修辞化的语言凝聚形成美文特质。一方面,朱自清重视文学语言“上口”的声音效果,用口语营造朗朗上口的自然音响;另一方面,他善于通过语言修辞创设出精致立体的声音景观,达到文字的“入耳”效果,这两个维度在朱自清散文中得到较好的融合,建构了朱自清独有的散文美学风格。从声音与书写的角度触及朱自清的散文,揭开长期被主流视觉批评所遮蔽的听觉领域,是对朱自清文学语言美的另一层面解读,也能窥见朱自清独特的艺术品位,从而凸显朱自清的散文从“白话文”的试验阶段走向“美文”的艺术这一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声音美学 散文艺术
下载PDF
声音美学在播音主持中的应用与创新
12
作者 段辰 杨铭 《中国报业》 2024年第16期200-201,共2页
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声音美学在播音主持领域显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也面临重重技术挑战和局限性。要让听众在声音的世界中体验更多可能性,播音主持人可通过语速和节奏控制、音调和音色调节、语音表达和情感传递等方法提高听众的聆听体验... 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声音美学在播音主持领域显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也面临重重技术挑战和局限性。要让听众在声音的世界中体验更多可能性,播音主持人可通过语速和节奏控制、音调和音色调节、语音表达和情感传递等方法提高听众的聆听体验,还可以将声音特效、音乐融合、语音合成等创新运用于实践中,丰富节目的声音层次,为节目注入更多创意和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美学 播音主持 应用与创新
原文传递
浅析雅克·塔蒂《玩乐时光》的声音设计美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海艺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9期124-129,共6页
法国导演雅克·塔蒂对世界电影史的贡献在于其作品开创了独特的实验性声音叙事艺术,他是一位个人风格强烈的作者性导演。塔蒂用声音区分不同条件、不同空间的社会生活,开发了喜剧声音设计的美学特点。他把人声淹没为环境声,试图让... 法国导演雅克·塔蒂对世界电影史的贡献在于其作品开创了独特的实验性声音叙事艺术,他是一位个人风格强烈的作者性导演。塔蒂用声音区分不同条件、不同空间的社会生活,开发了喜剧声音设计的美学特点。他把人声淹没为环境声,试图让机器和物体“开口说话”,运用交响化的手段将音响音效、人物对白和电影音乐融为一体,以机敏的洞察力为人们造了一个诗意的电影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声音设计 声音美学 雅克·塔蒂 玩乐时光
下载PDF
别样的语言调性——查尔斯·伯恩斯坦诗歌中的声音美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溢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63,共12页
诗歌声音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然而长久以来,诗歌声音一直被学术研究所忽视。总体上,诗歌声音可分为"文本声音"和"表演声音"两个层面;其中,文本声音包括"外部的声音","内部的声音"和"语言... 诗歌声音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然而长久以来,诗歌声音一直被学术研究所忽视。总体上,诗歌声音可分为"文本声音"和"表演声音"两个层面;其中,文本声音包括"外部的声音","内部的声音"和"语言的调性"三种声音。美国语言诗人查尔斯·伯恩斯坦把自己的诗歌定位为有声写作,他的回音诗学基于声音,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一种声音美学。通过对伯恩斯坦的诗歌文本层面上的分析,可见他的诗歌的主要声音模式为"声音碎片"、"声音空白"和"声音重复",而"谐音翻译"是翻译的声音,也是声音重复的代表。总体而言,伯恩斯坦的诗歌声音有时与语义相应和,强化意义;有时与语义相悖,重构意义,形成了意义的多元和悖论。伯恩斯坦诗歌中的声音美学显示了后现代的崇高,体现了伯恩斯坦所提倡的"荒诞玄学探究"和中西思想的融合,扩容了传统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音诗学 查尔斯·伯恩斯坦 语言诗 声音美学
原文传递
美的声音——兼论奥斯卡影像声音的表达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月奂 马立新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1期196-205,共10页
声音与画面共同构成镜头视听奇观,是电影审美世界的重要元素。奥斯卡影像声音美的朴素本源在于以人性的表达和关照为基本美学诉求,融入创作者科学的理性精神和求精的创作态度。每种美的声音都是合理地运用再现或表现或再现和表现相结合... 声音与画面共同构成镜头视听奇观,是电影审美世界的重要元素。奥斯卡影像声音美的朴素本源在于以人性的表达和关照为基本美学诉求,融入创作者科学的理性精神和求精的创作态度。每种美的声音都是合理地运用再现或表现或再现和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既生动逼真又充满魅力的认知和情感效果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影像 声音美学 人性 再现 表现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影录音技术变革及其美学意义探赜 被引量:5
16
作者 赫铁龙 姚国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89,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与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计算机作曲(Composing with Computers)以及电影声音创作之间融合度的不断加深,人工智能在电影录音技术制作领域中的应用将为电影声音创作和电影声音美学带来又一次的革命。电影录音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与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计算机作曲(Composing with Computers)以及电影声音创作之间融合度的不断加深,人工智能在电影录音技术制作领域中的应用将为电影声音创作和电影声音美学带来又一次的革命。电影录音技术制作中的对白编辑(Dialogue Editing)、环境声编辑(Ambient Sound Editing)以及音响编辑(Sound Effects Editing)等工作环节的制作效率都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得到显著的提升。此外,人工智能的加入将导引电影声音美学发生极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带动电影观众接受审美模式的升级、引发电影声音制作人员创作观念的进化、推动电影声音美学理论的发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录音技术 录音流程 电影声音创作 声音美学
下载PDF
探听贾樟柯电影的底层声音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证翔 何畅 杨映雪 《电影评介》 2012年第8期4-6,共3页
贾樟柯影片中富有想象力的影音表达,流露着极具纪实风格的美学气息,其中对声音的创造性使用渗透了他的想象和激情,表达着他的观察和思考。悉心于电影的声音,观众可以发现其电影不只可以看,更可以听的独特意义,从他电影中嘈杂的同期环境... 贾樟柯影片中富有想象力的影音表达,流露着极具纪实风格的美学气息,其中对声音的创造性使用渗透了他的想象和激情,表达着他的观察和思考。悉心于电影的声音,观众可以发现其电影不只可以看,更可以听的独特意义,从他电影中嘈杂的同期环境音、流行音乐、大量的方言,甚至"无声"的静态沉默,探听到中国社会底层的日常生存现实,并感受其中散发的底层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贾樟柯 电影 声音美学
下载PDF
以空营满--力探“留白”在广播影视声音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雨昔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6期88-89,96,共3页
“留白”概念在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意义性阐释中体现“无形有意,无语有声”的美学思想。该技巧在广播影视作品中也有深刻体现,如“声音留白”作为一种技法,有意识地将留白运用不局限于视觉效果,而延展至声音维度,运用不同表现形式,令观众... “留白”概念在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意义性阐释中体现“无形有意,无语有声”的美学思想。该技巧在广播影视作品中也有深刻体现,如“声音留白”作为一种技法,有意识地将留白运用不局限于视觉效果,而延展至声音维度,运用不同表现形式,令观众完成对作品中创作者表意的正确理解和整体把握。本文将从留白的起源与现代表现形式、声音及声音留白的概念阐释和重要价值体现、声音留白在广播影视中人声、环境音响及配乐中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对“留白”在广播影视声音中的价值进行梳理和现代化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白艺术 声音美学 广播影视
下载PDF
试论流行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以贾樟柯电影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新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38-39,共2页
音乐在贾樟柯电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量。流行音乐是贾樟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它的曲风曲调不但展示了剧中人的情思,也往往作为背景向观众展现了电影故事所发生的时代。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贾樟柯 声音美学
下载PDF
逻辑调性与情感参与:电影声音的体验美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丽颖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如果将电影视为一个拥有"电影意识"的生命体,那么电影美学的本质或许在于:它是"电影意识"的呼吸、节奏和旋律。本文基于电影声音表象世界到观众内心世界的审美体验,从电影声音的逻辑调性、声画互嵌与情感参与三个方... 如果将电影视为一个拥有"电影意识"的生命体,那么电影美学的本质或许在于:它是"电影意识"的呼吸、节奏和旋律。本文基于电影声音表象世界到观众内心世界的审美体验,从电影声音的逻辑调性、声画互嵌与情感参与三个方面,阐释电影声音的体验美学与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声音美学 逻辑调性 声画互嵌 情感参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