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联觉效应在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分析中的运用初探——以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声音·北京》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姜超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43-146,共4页
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创新,更离不开广大人群的认知和应用。只有被广泛地认知和应用,这门学科才能拥有稳定长久的生存空间。因此,如何让听众接受、理解该领域音乐是艺术家创作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尝试将&q...
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创新,更离不开广大人群的认知和应用。只有被广泛地认知和应用,这门学科才能拥有稳定长久的生存空间。因此,如何让听众接受、理解该领域音乐是艺术家创作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尝试将"联觉"这一概念引入电子音乐领域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声音·北京》的分析研究,希望以其他音乐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分析表现层面的理论基石和切入点,进而准确客观地阐述作品表现与观者感受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电子音乐作曲领域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与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声音
·北京》
张小夫
声音
装置
艺术
联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声音装置艺术作品看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2
作者
林印吉
《音乐探索》
2020年第4期43-47,共5页
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家们可以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将各种材料或现成品设计装配,完成在特定空间的艺术作品,被称为装置艺术。它们来自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和空间本身共同构成一个封闭或半...
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家们可以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将各种材料或现成品设计装配,完成在特定空间的艺术作品,被称为装置艺术。它们来自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和空间本身共同构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场域氛围;因而,装置艺术可谓是一种为公共空间、美术馆或其它展示空间,甚至是某些私人空间特别定制的创作形式,即公共艺术品。作品中的一切要素必须相互配合,综合调动观众的各种感官进入一个概念时空,其中造型和声音,是装置艺术里的主要感知渠道,也是公共艺术品主要的表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装置
艺术
数字音乐
当代
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联觉”在新媒体声音装置分析中的运用研究——以《微澜》为例
3
作者
姜超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8-91,共4页
通过对中国当代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微澜》的研习、分析,来进一步探讨我国该领域作品创作的特征特点,文中将"联觉"这一概念引入到研究当中,作为表现层面分析的理论支撑和切入点,进而相对更为客观地描述作品表现与观者感...
通过对中国当代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微澜》的研习、分析,来进一步探讨我国该领域作品创作的特征特点,文中将"联觉"这一概念引入到研究当中,作为表现层面分析的理论支撑和切入点,进而相对更为客观地描述作品表现与观者感受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为今后该领域的艺术创作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澜》
声音
装置
艺术
金平
联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螺结构陶瓷造型共鸣音效研究
4
作者
曹雨畅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2期72-75,共4页
当下,城市噪声污染使得很多人感到郁闷,对自然之声的渴求越来越大,却难以发现藏匿在树丛间、小溪旁的自然之声,这些声音人们一般称其为白噪声,研究表明白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说起自然之声,自然联想到海声,有传言海螺内的声...
当下,城市噪声污染使得很多人感到郁闷,对自然之声的渴求越来越大,却难以发现藏匿在树丛间、小溪旁的自然之声,这些声音人们一般称其为白噪声,研究表明白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说起自然之声,自然联想到海声,有传言海螺内的声音是大海的声音。事实上海螺的声音并非来自海洋,而是对周围环境声音的共鸣,是靠自身特殊的结构而发出的白噪声。本文希望利用陶瓷材料,在探究它的过程中获得某些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噪声
陶瓷
艺术
声音艺术装置
海螺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联觉效应在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分析中的运用初探——以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声音·北京》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姜超迁
机构
浙江音乐学院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基金
2018年度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委托科研项目(编号:SKLMA-2018-01)研究成果
文摘
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创新,更离不开广大人群的认知和应用。只有被广泛地认知和应用,这门学科才能拥有稳定长久的生存空间。因此,如何让听众接受、理解该领域音乐是艺术家创作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尝试将"联觉"这一概念引入电子音乐领域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声音·北京》的分析研究,希望以其他音乐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分析表现层面的理论基石和切入点,进而准确客观地阐述作品表现与观者感受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电子音乐作曲领域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与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
声音
·北京》
张小夫
声音
装置
艺术
联觉
分类号
J611.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声音装置艺术作品看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2
作者
林印吉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出处
《音乐探索》
2020年第4期43-47,共5页
文摘
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家们可以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将各种材料或现成品设计装配,完成在特定空间的艺术作品,被称为装置艺术。它们来自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和空间本身共同构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场域氛围;因而,装置艺术可谓是一种为公共空间、美术馆或其它展示空间,甚至是某些私人空间特别定制的创作形式,即公共艺术品。作品中的一切要素必须相互配合,综合调动观众的各种感官进入一个概念时空,其中造型和声音,是装置艺术里的主要感知渠道,也是公共艺术品主要的表现手段。
关键词
声音
装置
艺术
数字音乐
当代
艺术
分类号
J69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联觉”在新媒体声音装置分析中的运用研究——以《微澜》为例
3
作者
姜超迁
机构
上海音乐学院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8-91,共4页
基金
2020年度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委托科研项目(编号:2020-03)研究成果。
文摘
通过对中国当代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微澜》的研习、分析,来进一步探讨我国该领域作品创作的特征特点,文中将"联觉"这一概念引入到研究当中,作为表现层面分析的理论支撑和切入点,进而相对更为客观地描述作品表现与观者感受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为今后该领域的艺术创作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关键词
《微澜》
声音
装置
艺术
金平
联觉
分类号
J611.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螺结构陶瓷造型共鸣音效研究
4
作者
曹雨畅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出处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2期72-75,共4页
文摘
当下,城市噪声污染使得很多人感到郁闷,对自然之声的渴求越来越大,却难以发现藏匿在树丛间、小溪旁的自然之声,这些声音人们一般称其为白噪声,研究表明白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说起自然之声,自然联想到海声,有传言海螺内的声音是大海的声音。事实上海螺的声音并非来自海洋,而是对周围环境声音的共鸣,是靠自身特殊的结构而发出的白噪声。本文希望利用陶瓷材料,在探究它的过程中获得某些灵感。
关键词
白噪声
陶瓷
艺术
声音艺术装置
海螺结构
Keywords
White Noise
Ceramic Art
Sound Art Installation
Conch Structure
分类号
TQ174.7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TB53 [理学—声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联觉效应在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分析中的运用初探——以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声音·北京》为例
姜超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声音装置艺术作品看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林印吉
《音乐探索》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联觉”在新媒体声音装置分析中的运用研究——以《微澜》为例
姜超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海螺结构陶瓷造型共鸣音效研究
曹雨畅
《景德镇陶瓷》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