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声音”为核心的汉语文学观及其在“新文学”中的命运 被引量:1
1
作者 泓峻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6-192,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的自觉",表现为对汉语文学语音形式感受力的自觉。古代汉语诗文作品一个个排列的文字背后,有着作者刻意组织起来的具有音乐性的语音,这种语音与作家追求的文学表达效果直接相关,是古典汉语文学最具标志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的自觉",表现为对汉语文学语音形式感受力的自觉。古代汉语诗文作品一个个排列的文字背后,有着作者刻意组织起来的具有音乐性的语音,这种语音与作家追求的文学表达效果直接相关,是古典汉语文学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之一。现代文学语言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口语化、通俗化;一是欧化、书面化。虽然两个方向间存在深刻的矛盾,但在远离中国古典文学的声韵传统这一点上,结果却相当一致。汉语语音具有很好的成乐条件,古典文学所遵循的语音修辞原则是基于汉语的独特个性而产生的。新文学完全把它算在文言文学的名下,敝履一样抛弃,是很大的一种误解,其对现代汉语文学及民族审美心理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 声韵传统 五四文学革命 白话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