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藏北高原地壳及上地幔导电性结构——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
被引量:
74
1
作者
魏文博
金胜
+6 位作者
叶高峰
邓明
谭捍东
Martyn Unsworth
Alan G. Jones
John Booker
Shenghui Li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5-1225,共11页
为了研究西藏中、北部壳、幔导电性结构,讨论高原中、北部岩石圈热状态,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MT)在西藏中、北部完成了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中、北部以...
为了研究西藏中、北部壳、幔导电性结构,讨论高原中、北部岩石圈热状态,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MT)在西藏中、北部完成了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中、北部以昆仑山断裂为界,其南北壳、幔电性结构有很大差异.昆仑山断裂以北地壳和上地幔为高阻区.而昆仑山以南,地壳和上地幔的导电性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地壳上部以不连续的高阻体为主,夹有局部低阻异常体,沿南北方向上地壳的电性结构复杂,具有不连续、分块的特点;但中、下地壳为大范围的高导异常区,区内发育有大规模、不相连续、产状各异的高导体,其电阻率均小于4Ωm;在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之下,壳内高导体都具有向上地幔延伸的趋势,存在连通壳、幔的低阻通道.根据西藏高原中、北部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推断:如同藏南一样,这里也普遍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它们的成因主要与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热活动有关,这是两期形成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其中,班公—怒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形成时间比金沙江缝合带早.因此,研究区壳、幔的热活动是从南边和西边开始,向北、向东扩展,导致现今西藏中、北部地壳和上地幔的热流分布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PTH-MT
大地电磁探测
壳
内高导体
壳
-
幔
热交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INDEPTH(Ⅲ)-MT观测提供的依据
被引量:
20
2
作者
魏文博
金胜
+6 位作者
叶高峰
邓明
谭捍东
Martyn Unsworth
John Booker
Alan G. Jones
LI Sheng-hui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5,共9页
根据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MT在西藏中、北部所完成的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数据研究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有助于推进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俯冲构造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MT在西藏中、北部所完成的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数据研究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有助于推进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俯冲构造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发育有F1~F10一系列深断裂.其中,F2向北倾斜是早期的主断裂,F1则是后期主逆冲断裂,它们共同构成空间结构复杂的嘉黎深断裂带.班公-怒江缝合带的主断裂系由略微向南陡倾的F3、F4和F5三组超壳深断裂构成;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强烈的改造,缝合带内发育多条延深不大的上地壳断层.唐古拉断裂带由F6、F7两组主断裂和一系列次级断裂构成;主断裂产状上陡、下缓,总体向南倾斜,向下延深达下地壳.而金沙江缝合带是由F8(金沙江断裂)和F9(可可西里断裂),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一系列上地壳次级断层共同组成的,是一组很宽的地块碰撞缝合带.F10即昆中断裂是产状陡立的超壳深断裂,是昆仑山断裂带的主体构造,它构成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块的北部边界.从剖面电性结构特征分析,昆中断裂以南属于西藏高原主体;而以北地区是否还归属西藏高原?这有待更深入的讨论.值得特别关注的事实是,研究区内2组缝合带之下都存在向上地幔延伸的壳内高导体,它们可能反映区内壳幔热交换过程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PTH-MT
大地电磁测深
断裂特征
壳幔热交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北高原地壳及上地幔导电性结构——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
被引量:
74
1
作者
魏文博
金胜
叶高峰
邓明
谭捍东
Martyn Unsworth
Alan G. Jones
John Booker
Shenghui Li
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下信息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University of Alberta
Dublin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5-1225,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重大项目(重大0211)资助
国土资源部"十.五"青藏专项研究计划项目(2001010202)资助
文摘
为了研究西藏中、北部壳、幔导电性结构,讨论高原中、北部岩石圈热状态,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MT)在西藏中、北部完成了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中、北部以昆仑山断裂为界,其南北壳、幔电性结构有很大差异.昆仑山断裂以北地壳和上地幔为高阻区.而昆仑山以南,地壳和上地幔的导电性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地壳上部以不连续的高阻体为主,夹有局部低阻异常体,沿南北方向上地壳的电性结构复杂,具有不连续、分块的特点;但中、下地壳为大范围的高导异常区,区内发育有大规模、不相连续、产状各异的高导体,其电阻率均小于4Ωm;在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之下,壳内高导体都具有向上地幔延伸的趋势,存在连通壳、幔的低阻通道.根据西藏高原中、北部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推断:如同藏南一样,这里也普遍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它们的成因主要与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热活动有关,这是两期形成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其中,班公—怒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形成时间比金沙江缝合带早.因此,研究区壳、幔的热活动是从南边和西边开始,向北、向东扩展,导致现今西藏中、北部地壳和上地幔的热流分布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增大.
关键词
INDEPTH-MT
大地电磁探测
壳
内高导体
壳
-
幔
热交换
Keywords
INDEPTH-MT,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Conductive bodies in crust, Heat transmission betweencrust and mantle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INDEPTH(Ⅲ)-MT观测提供的依据
被引量:
20
2
作者
魏文博
金胜
叶高峰
邓明
谭捍东
Martyn Unsworth
John Booker
Alan G. Jones
LI Sheng-hui
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Department of Physics
Geophysics Program
Dublin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出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5,共9页
基金
教育部重大项目(重大0211)
国土资源部"十五"青藏专项研究计划项目(No.2001010202).
文摘
根据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MT在西藏中、北部所完成的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数据研究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有助于推进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俯冲构造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发育有F1~F10一系列深断裂.其中,F2向北倾斜是早期的主断裂,F1则是后期主逆冲断裂,它们共同构成空间结构复杂的嘉黎深断裂带.班公-怒江缝合带的主断裂系由略微向南陡倾的F3、F4和F5三组超壳深断裂构成;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强烈的改造,缝合带内发育多条延深不大的上地壳断层.唐古拉断裂带由F6、F7两组主断裂和一系列次级断裂构成;主断裂产状上陡、下缓,总体向南倾斜,向下延深达下地壳.而金沙江缝合带是由F8(金沙江断裂)和F9(可可西里断裂),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一系列上地壳次级断层共同组成的,是一组很宽的地块碰撞缝合带.F10即昆中断裂是产状陡立的超壳深断裂,是昆仑山断裂带的主体构造,它构成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块的北部边界.从剖面电性结构特征分析,昆中断裂以南属于西藏高原主体;而以北地区是否还归属西藏高原?这有待更深入的讨论.值得特别关注的事实是,研究区内2组缝合带之下都存在向上地幔延伸的壳内高导体,它们可能反映区内壳幔热交换过程的痕迹.
关键词
INDEPTH-MT
大地电磁测深
断裂特征
壳幔热交换
Keywords
INDEPTH-MT
magnetotulleric sounding
fault features
heat exchange between crust and mantle.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藏北高原地壳及上地幔导电性结构——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
魏文博
金胜
叶高峰
邓明
谭捍东
Martyn Unsworth
Alan G. Jones
John Booker
Shenghui Li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7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INDEPTH(Ⅲ)-MT观测提供的依据
魏文博
金胜
叶高峰
邓明
谭捍东
Martyn Unsworth
John Booker
Alan G. Jones
LI Sheng-hui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