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Al_(x)-mSiO_(2)中空介孔核壳型催化剂苯酚加氢脱氧制苯性能研究
1
作者 钟梦宇 于洪波 +1 位作者 周永柱 尹宏峰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9,69,共8页
为解决负载型Ru催化剂在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反应中稳定性差的问题,以含Ru的二氧化硅微球(Ru@SiO_(2))为前驱体、偏铝酸钠(NaAlO_(2))为铝源,在碱性条件下通过选择性蚀刻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l负载量(质量分数)的中空介孔核壳型催化剂Ru@Al_... 为解决负载型Ru催化剂在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反应中稳定性差的问题,以含Ru的二氧化硅微球(Ru@SiO_(2))为前驱体、偏铝酸钠(NaAlO_(2))为铝源,在碱性条件下通过选择性蚀刻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l负载量(质量分数)的中空介孔核壳型催化剂Ru@Al_(x)-mSiO_(2)(x=0.5、1.0、1.5或2.0)。采用TEM、HAADF-STEM、XRD、N_(2)吸/脱附、NH_(3)-TPD和H_(2)-TPD等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以苯酚加氢脱氧制备苯为模型反应,考察了Ru@Al_(x)-mSi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60℃、2.0 MPa的反应条件下,向Ru@mSiO_(2)中引入Al能显著提高苯选择性,这是因为Al的负载提供了丰富的酸性位点,其不仅可以辅助金属Ru解离H_(2)增加苯酚加氢活性,还能够增强苯酚的脱氧性能进而提高苯选择性。在所有催化剂中,Ru@Al1.0-mSiO_(2)展现出了最高的苯酚转化率(80.5%)和苯选择性(96.5%),这归因于金属Ru与硅铝酸盐壳层间的协同效应。此外,由于中空介孔硅铝酸盐壳层的限域保护作用,Ru@Al1.0-mSiO_(2)催化剂在多次催化循环加氢脱氧实验后,仍展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Ru基催化剂 苯酚 加氢脱氧
下载PDF
核壳型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化岚 邹忠 +1 位作者 吴莎 施文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3-56,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TiO2核壳型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核壳型复合光催化剂兼备核和壳组分的特征而具有优异的物理或化学性能,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扩散阶段和浓缩反应阶段,其作用机理主要有化学键作用、库仑力静电引力作用和吸附层媒介...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TiO2核壳型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核壳型复合光催化剂兼备核和壳组分的特征而具有优异的物理或化学性能,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扩散阶段和浓缩反应阶段,其作用机理主要有化学键作用、库仑力静电引力作用和吸附层媒介作用等。按核的物质种类不同,将核壳型TiO2复合光催化剂系统分为以无机氧化物为核、以有机物为核及以单质为核,阐述了它们在环境治理的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指出了纳米TiO2核壳型复合光催化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结构光催化剂 复合纳米材料
下载PDF
燃料电池核壳型催化剂NiCo@Pt/C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曼 关成兴 +1 位作者 安静 杨林林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0期22-24,共3页
以乙二醇、C、CoCl2·6H2O和Ni(Ac)2、HPtCl6·4H2O为原料,用NaOH调节pH,采用多元醇还原法、微波震荡法、程控煅烧法制备选择性高、催化性能稳定的高活性超低Pt催化剂NiCo@Pt/C.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对产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 以乙二醇、C、CoCl2·6H2O和Ni(Ac)2、HPtCl6·4H2O为原料,用NaOH调节pH,采用多元醇还原法、微波震荡法、程控煅烧法制备选择性高、催化性能稳定的高活性超低Pt催化剂NiCo@Pt/C.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对产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制备出Pt为壳Co和Ni为核的核壳型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醇还原法 微波震荡法 程控煅烧法 催化剂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曼 韩继续 +2 位作者 王盈雪 陈俞霖 任立新 《浙江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7-13,共7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具备低温快速启动、燃料洁净环保和电池结构简单等优点,工业化和实用化前景日益明朗,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开发实用性强、催化活性高、成本低的催化剂以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效率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具备低温快速启动、燃料洁净环保和电池结构简单等优点,工业化和实用化前景日益明朗,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开发实用性强、催化活性高、成本低的催化剂以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效率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核壳型催化剂、合金型催化剂和贵金属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和催化性能,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存在的问题、优势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贵金属催化剂 合金催化剂 催化剂
下载PDF
碱式铜盐包覆Cu2O催化剂的形成机理及催化性能
5
作者 黄小燕 古颖 +2 位作者 钟嘉豪 陈可清 万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采用硫酸铜与4种碱NaOH、Na2CO3、Na2SO3、Na2S2O3在室温(25℃)下反应,并在Cu2O表面包覆碱式铜盐,均得到组成为Cu2O@Cu4(SO4)(OH)6的核壳型催化剂,其中,由Na2S2O3制备的样品其催化活性远高于其他碱制备的样品.通过性质表征可知,由Na2S2O... 采用硫酸铜与4种碱NaOH、Na2CO3、Na2SO3、Na2S2O3在室温(25℃)下反应,并在Cu2O表面包覆碱式铜盐,均得到组成为Cu2O@Cu4(SO4)(OH)6的核壳型催化剂,其中,由Na2S2O3制备的样品其催化活性远高于其他碱制备的样品.通过性质表征可知,由Na2S2O3制得样品具有核内部孔洞多、缺陷分布广、活性表面大、表面粗糙、晶体紧实度低等特点,这些特征均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进一步研究确认,Na2S2O3在反应中具有多种作用,一是水解提供OH^-;二是自身发生歧化反应或者与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4和S^2-,提供形成Cu4(SO4)(OH)6所需的SO^2-4;三是能与Cu2O核反应,使其溶解形成孔洞.因此,采用铜盐与Na2S2O3在室温下反应形成的核壳型催化剂Cu2O@Cu4(SO4)(OH)6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在黑暗条件下能高效降解高浓度(400mg/L)的染料(橙黄II),反应2h后降解率可达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 包覆 碱式铜盐 催化剂 黑暗条件 橙黄Ⅱ 高效催化剂
下载PDF
液相脱合金法制备PtCo合金低铂催化剂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心成 刘阳 王芳辉 《黑龙江科学》 2018年第1期45-47,54,共4页
为了提高Pt的利用率,采用液相脱合金法将Pt-Co合金进行脱合金处理,然后对脱合金后的催化剂进行煅烧。采用XRD、EDS、TEM以及CV和LSV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显示:液相脱合金可有效去除Pt Co合金表层的非铂金属,... 为了提高Pt的利用率,采用液相脱合金法将Pt-Co合金进行脱合金处理,然后对脱合金后的催化剂进行煅烧。采用XRD、EDS、TEM以及CV和LSV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显示:液相脱合金可有效去除Pt Co合金表层的非铂金属,经煅烧后可形成以Pt Co合金为核,Pt为壳的核壳型催化剂,催化剂煅烧后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通过液相脱合金对催化剂进行结构优化,可减少催化剂中非贵金属离子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的流失及流失金属离子对膜材料的损伤,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延长电池整体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脱合金 PT CO合金 催化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乙醇蒸汽重整制氢镍基催化剂的尺度效应与构效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拓 田昊 +1 位作者 张成喜 巩金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3230-3238,共9页
考察了Ni基催化剂镍颗粒尺度与乙醇蒸汽重整活性、稳定性的构效关系.通过改良St?ber法制备了镍颗粒尺度可控的Ni@Si O2壳核型催化剂,研究了具有不同镍颗粒尺度的Ni@Si O2壳核型催化剂,发现催化剂乙醇转化频率随着镍颗粒尺度的增加而增加... 考察了Ni基催化剂镍颗粒尺度与乙醇蒸汽重整活性、稳定性的构效关系.通过改良St?ber法制备了镍颗粒尺度可控的Ni@Si O2壳核型催化剂,研究了具有不同镍颗粒尺度的Ni@Si O2壳核型催化剂,发现催化剂乙醇转化频率随着镍颗粒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镍颗粒尺寸达到30 nm以上时,变化不再明显.镍颗粒尺度对催化剂稳定性也有影响.镍颗粒尺度越大,催化剂积碳速率越快,稳定性越差.结果表明,适当的镍颗粒尺度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催化剂 壳核型催化剂 乙醇蒸汽重整 催化剂颗粒尺度效应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丙二烯磷酸水相介质中催化合成顺丙烯磷酸的工艺研究
8
作者 王骁 丁一刚 刘生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0-193,199,共5页
丙二烯磷酸选择加氢生成顺丙烯磷酸是化学合成磷霉素的关键步骤。在以水为溶剂的丙二烯磷酸选择加氢过程中,重点考察了自制的核壳催化剂与5%的Pd/C催化剂在重复利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方面对反应的影响。在V(原料)∶V[溶剂(... 丙二烯磷酸选择加氢生成顺丙烯磷酸是化学合成磷霉素的关键步骤。在以水为溶剂的丙二烯磷酸选择加氢过程中,重点考察了自制的核壳催化剂与5%的Pd/C催化剂在重复利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方面对反应的影响。在V(原料)∶V[溶剂(水)]=1∶5、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45℃、压力为0.4 MPa时,自制催化剂催化加氢反应具有最佳结果,丙二烯磷酸的选择性达69.95%,顺丙烯磷酸的收率达5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烯磷酸 顺丙烯磷酸 水介质 催化剂 催化加氢
下载PDF
Cu_2O@Cu_4(SO_4)(OH)_6的制备及黑暗下降解橙黄Ⅱ 被引量:1
9
作者 蔡丹丹 万霞 铁绍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8,共7页
采用一种温和、简单、环保的方法合成了Cu_2O@Cu_4(SO_4)(OH)_6系列核壳型催化剂.包覆了碱式铜盐[Cu_4(SO_4)(OH)_6]的Cu_2O(核)表面变粗糙,内部出现大量孔洞,并且随着包覆摩尔比的增加,出现独立的片状碱式铜盐晶相.研究发现催化剂中同... 采用一种温和、简单、环保的方法合成了Cu_2O@Cu_4(SO_4)(OH)_6系列核壳型催化剂.包覆了碱式铜盐[Cu_4(SO_4)(OH)_6]的Cu_2O(核)表面变粗糙,内部出现大量孔洞,并且随着包覆摩尔比的增加,出现独立的片状碱式铜盐晶相.研究发现催化剂中同时存在Cu(Ⅰ)、Cu(Ⅱ)和Cu(Ⅲ)3种价态,因此在黑暗条件下Cu_2O@Cu_4(SO_4)(OH)_6样品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对150 mg/L的橙黄Ⅱ染料在1 h内的降解率达98.2%,远高于纯Cu_2O的降解率(7%),说明高活性的Cu(Ⅲ)在黑暗条件下启动了催化降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 碱式铜盐 催化剂 降解 橙黄Ⅱ
下载PDF
Nanoscale architecture of ceria-based model catalysts: Pt-Co nanostructures on well-ordered CeO_(2)(111) thin films 被引量:2
10
作者 Yaroslava Lykhach TomásSkála +5 位作者 Armin Neitzel Nataliya Tsud Klára Beranová Kevin CPrince Vladimír Matolín Jorg Libuda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5-997,共13页
We hav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atomically well-defined model systems for ceria-supported Pt-Co core-shell catalysts. Pt@Co and Co@Pt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were grown on well-ordered CeO2(111) films on Cu(111) ... We hav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atomically well-defined model systems for ceria-supported Pt-Co core-shell catalysts. Pt@Co and Co@Pt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were grown on well-ordered CeO2(111) films on Cu(111) by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of Pt and Co metals in ultrahigh vacuum and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ynchrotron radiation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resonant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 The deposition of Co onto CeO2(111) yields CoCeO2(111) solid solution at low Co coverage(0.5 ML), followed by the growth of metallic Co nanoparticles at higher Co coverages. Both Pt@Co and Co@Pt model structures are stable against sintering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between 300 and 500 K. After annealing at 500 K, the Pt@Co nanostructure contains nearly pure Co-shell while the Pt-shell in the Co@Pt is partially covered by metallic Co. Above 550 K, the re-ordering in the near surface regions yields a subsurface Pt-Co alloy and Pt-rich shells in both Pt@Co and Co@Pt nanostructures. In the case of Co@Pt nanoparticles, the chemical ordering in the near surface region depends on the initial thickness of the deposited Pt-shell. Annealing of the Co@Pt nanostructures in the presence of O2 triggers the decomposition of Pt-Co alloy along with the oxidation of Co, regardless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initial Pt-shell. Progressive oxidation of Co coupled with adsorbate-induced Co segregation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ick CoO layers on the surfaces of the supported Co@Pt nanostructures. This p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CeO2(111) film and encapsulation of oxidized Co@Pt nanostructures by CeO2 upon annealing in O2 above 550 K. Notably, during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cycles with O2 and H2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upported Co@Pt nanostructures were driven mainly by oxidation while reduction treatments had little effect regardless of the initial thickness of the Pt-sh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Model catalyst Pt-Co Cerium oxide Chemical order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