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35
1
作者 蔡照胜 王锦堂 +2 位作者 杨春生 许琦 严金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55-657,673,共4页
以脱乙酰度为90%的壳聚糖(CTS)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w(NaOH)=40 0%的水溶液为催化剂,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改性剂,在m(NaOH)∶m(CTS)=1 0∶1 0,m(CTA)∶m(CTS)=4 0∶1 0,反应温度65 0℃下制备了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 以脱乙酰度为90%的壳聚糖(CTS)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w(NaOH)=40 0%的水溶液为催化剂,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改性剂,在m(NaOH)∶m(CTS)=1 0∶1 0,m(CTA)∶m(CTS)=4 0∶1 0,反应温度65 0℃下制备了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达到或超过9 0h时,得到的HTCC产品的接枝度超过90 0%,在pH=6 7~7 0的水中可完全溶解形成w(HTCC)=3 0%的溶液。IR和1HNMR的结果表明,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CTS的氨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cts)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 接枝改性 季铵盐接枝壳聚糖 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 接枝度
下载PDF
壳聚糖助凝对三氯化铁絮体形态和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丽坤 王启山 +2 位作者 孙晓明 杨健康 刘艳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8-721,共4页
采用三氯化铁(FeCl3)为混凝剂、壳聚糖(CTS)为助凝剂进行给水混凝处理,研究了CTS助凝对FeCl3絮体形态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Cl3投加量为29mg/L(以Fe计)、CTS投加量为0.1mg/L条件下,CTS助凝对絮体形态和强度有明显影响,分形维数由... 采用三氯化铁(FeCl3)为混凝剂、壳聚糖(CTS)为助凝剂进行给水混凝处理,研究了CTS助凝对FeCl3絮体形态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Cl3投加量为29mg/L(以Fe计)、CTS投加量为0.1mg/L条件下,CTS助凝对絮体形态和强度有明显影响,分形维数由单独投加FeCl3时的1.1855增加到CTS助凝后的1.3028,絮体强度因子(SF)由50~60变为60~70,CTS助凝后形成的絮体密实、易沉降,絮体强度大且不易破碎.另外,添加CTS助凝后,TOC、色度、UV254、浊度的去除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cts) 絮凝 絮体形态 絮体强度 三氯化铁
下载PDF
壳聚糖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物制剂的缓释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关鲁雄 丁萍 +1 位作者 欧阳冬生 王鑫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4期15-17,23,共4页
运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壳聚糖(CTS)为原材料,经α酮戊二酸一次改性合成α酮戊二酸缩壳聚糖(KCTS),经盐酸羟胺二次改性合成了羟胺α酮戊二酸缩壳聚糖(HKCTS),分别与Fe3+ 交联并负载口服茶碱药物得到KCTS Fe T 和HKCTS Fe T缓释剂... 运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壳聚糖(CTS)为原材料,经α酮戊二酸一次改性合成α酮戊二酸缩壳聚糖(KCTS),经盐酸羟胺二次改性合成了羟胺α酮戊二酸缩壳聚糖(HKCTS),分别与Fe3+ 交联并负载口服茶碱药物得到KCTS Fe T 和HKCTS Fe T缓释剂,并证明了合成的这种缓释剂可以成功延长茶碱模型药物的释放时间,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cts) 茶碱 缓释 Fe^3+交联
下载PDF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涂膜处理对芥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群超 李小雪 +1 位作者 黄建颖 周雁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23-126,共4页
以壳聚糖(CTS)和壳聚糖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CMC)为试材,以芥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CTS和CMC涂膜于芥菜,在4℃、75%湿度的环境下贮藏,测定失重率、抗坏血酸、叶绿素、总酚含量及感官评价,研究CTS和CMC对芥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 以壳聚糖(CTS)和壳聚糖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CMC)为试材,以芥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CTS和CMC涂膜于芥菜,在4℃、75%湿度的环境下贮藏,测定失重率、抗坏血酸、叶绿素、总酚含量及感官评价,研究CTS和CMC对芥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6%CMC可以有效减缓芥菜的蒸腾作用,降低叶绿素、抗坏血酸和总酚的损耗速率。在第5天时,CK感官评价评分低于7.0分,到达不可销售水平,而0.6%CMC在第9天才下降至7.0分。0.6%CMC有效的延长芥菜的货架期至9d。在第9天,CK失重达19.3%,而0.6%CMC仅为13.7%;CK片叶绿素含量仅为0.18mg/100gFW,而0.6%CMC叶绿素含量达0.23mg/100gFW,0.6%CMC在延缓抗坏血酸和总酚的消耗上效果也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涂膜保鲜 壳聚糖(cts) 羧甲基壳聚糖(CMC)
下载PDF
壳寡糖(COS)涂膜对冷藏水蜜桃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奕兆 王亦佳 +5 位作者 刚成诚 李建龙 高建刚 钱伟东 王科峰 俞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8-211,共4页
分别用1%、2%壳寡糖(COS)及1%壳聚糖(CTS)对"白花"水蜜桃(Prunus persica)进行涂膜,探索2种涂膜对冷藏[(3±1)℃)]水蜜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CTS涂膜对果实呼吸强度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贮藏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呼吸高... 分别用1%、2%壳寡糖(COS)及1%壳聚糖(CTS)对"白花"水蜜桃(Prunus persica)进行涂膜,探索2种涂膜对冷藏[(3±1)℃)]水蜜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CTS涂膜对果实呼吸强度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贮藏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且在贮藏10 d后呼吸强度均小于其他组;2%COS涂膜处理可有效保持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且对抑制果实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的升高以及多酚氧化酶(PPO)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COS) 壳聚糖(cts) 涂膜保鲜 水蜜桃 低温褐变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水蜜桃保鲜效果的综合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亦佳 刚成诚 +4 位作者 陈奕兆 李建龙 高建刚 俞忠 钱伟东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9-252,共4页
为了找到一种有效、安全、适宜推广的水蜜桃保鲜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水蜜桃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激、乙烯吸收剂结合自发气调包装(MAP)、壳聚糖(CTS)涂膜和罗伦隐球酵母菌液浸果4种处理对桃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常温(25℃)贮藏5 d... 为了找到一种有效、安全、适宜推广的水蜜桃保鲜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水蜜桃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激、乙烯吸收剂结合自发气调包装(MAP)、壳聚糖(CTS)涂膜和罗伦隐球酵母菌液浸果4种处理对桃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常温(25℃)贮藏5 d后,测量桃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同时进行食用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估并计算处理成本。结果发现:物理包装结合化学试剂的方法更为有效、安全、简便、经济。MAP结合乙烯吸收剂处理在保鲜效果上优势显著;CTS涂膜处理在风味保存上优于其他处理组;冷激处理组最为经济可行;4组处理的桃果实均具有较高的食品安全性,其中MAP结合乙烯吸收剂处理组最优。MAP结合乙烯吸收剂方法在处理过程中无需大型设备,无水电消耗,整个操作更为环保,适宜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蜜桃 保鲜 冷激 自发气调包装(MAP) 乙烯吸收剂 壳聚糖(cts) 罗伦隐球酵母
下载PDF
CTS-EDTA的合成与鉴定及其体外螯合Sr^(2+)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刘珍 许玉杰 +3 位作者 王畅 翁婉雯 丁文秀 杨占山 《中国辐射卫生》 2009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合成CTS-EDTA,并比较CTS与CTS-EDTA螯合Sr2+的能力。方法通过N-酰化反应合成CTS-EDTA,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较CTS与CTS-EDTA螯合Sr2+的能力。结果红外图谱与核磁氢谱均证实成功合成了CTS-EDTA,体外实验表明CTS-EDTA螯合Sr2+的效率在... 目的合成CTS-EDTA,并比较CTS与CTS-EDTA螯合Sr2+的能力。方法通过N-酰化反应合成CTS-EDTA,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较CTS与CTS-EDTA螯合Sr2+的能力。结果红外图谱与核磁氢谱均证实成功合成了CTS-EDTA,体外实验表明CTS-EDTA螯合Sr2+的效率在10min后可达到80%以上,而CTS与Control(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N-酰化反应能合成CTS-EDTA,且CTS-EDTA螯合Sr2+的能力明显优于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cts) 乙二胺四乙酸(EDTA)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Sr^2+
原文传递
镉胁迫下外源壳聚糖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抗氧化能力及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静静 焦秋娟 +7 位作者 徐正阳 范丽娜 姜瑛 宋佳 化党领 李鸽子 林迪 柳海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9-3660,共12页
为探究壳聚糖(CTS)缓解小麦幼苗镉(Cd)毒害的机制,通过水培试验,以百农207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壳聚糖对Cd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理特性、抗氧化能力和Cd积累的影响,并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幼苗各理化指标与镉积累量间... 为探究壳聚糖(CTS)缓解小麦幼苗镉(Cd)毒害的机制,通过水培试验,以百农207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壳聚糖对Cd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理特性、抗氧化能力和Cd积累的影响,并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幼苗各理化指标与镉积累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CK,10μmol·L^(-1)和25μmol·L^(-1)Cd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积累,使得幼苗根系变短变粗且侧根减少,同时改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H_(2)O_(2)和丙二醛(MDA)的积累.镉胁迫下,外源壳聚糖使小麦幼苗茎叶和根系镉含量分别降低13.22%~21.63%和7.92%~28.32%,镉积累量分别降低5.37%~6.71%和1.91%~4.09%.不同镉水平下,外源壳聚糖使小麦根系和茎叶中H_(2)O_(2)含量显著降低了38.21%~47.46%和45.81%~55.73%,MDA含量显著降低了37.65%~48.12%和29.87%~32.51%;根系中SOD和POD含量分别提高2.78%~5.61%和13.81%~18.33%.外源壳聚糖可通过提高Cd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光合特征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方式,降低小麦地上部和根部的Cd含量与积累量,减轻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程度,进而缓解Cd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cts) 镉(Cd)胁迫 冬小麦 生理特性 抗氧化系统
原文传递
PACl和CTS对水华微囊藻混凝-过滤的影响
9
作者 陈亮 李守淳 +4 位作者 李莉莉 于桐泊 臧小苗 张海阳 张学治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15-3324,共10页
过滤去除水华蓝藻时易出现过滤材料堵塞,混凝预处理可以改变水华蓝藻在过滤过程中的藻饼过滤特性,从而提高过滤通量。混凝剂种类是影响混凝-过滤分离性能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聚合氯化铝(PACl)和壳聚糖(CTS)进行预混凝,研究了2种混凝... 过滤去除水华蓝藻时易出现过滤材料堵塞,混凝预处理可以改变水华蓝藻在过滤过程中的藻饼过滤特性,从而提高过滤通量。混凝剂种类是影响混凝-过滤分离性能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聚合氯化铝(PACl)和壳聚糖(CTS)进行预混凝,研究了2种混凝剂对絮体特性及过滤通量、出水水质和生物质品质的影响,并进行了2种混凝剂优化剂量添加条件下的药剂成本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ACl和CTS在优化剂量下,过滤通量从无预处理时的1647 L·(m^(2)·h)^(−1)分别提升到2020 L·(m^(2)·h)^(−1)和5816 L·(m^(2)·h)^(−1),通量下降率由65.9%分别降低到23.2%和13.8%。两种不同混凝剂过滤性能的差异主要是由混凝形成的絮体大小和饼层阻力不同造成的。CTS、PACl混凝预处理减小了饼层的过滤比阻力系数。在优化剂量条件下,CTS、PACl混凝形成的饼层比阻力系数Rcs从无混凝剂时的4.49×10^(8) m·g^(−1)分别降低了95%和24%,达到了2.23×10^(7) m·g^(−1)和3.4×10^(8) m·g^(−1)。且CTS预处理形成饼层的比阻力系数是PACl预处理的1/15,因此,CTS更有利于提高混凝效率。虽然PACl的成本低于CTS,但使用PACl会造成藻类生物质中铝残留,因此考虑到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以及残余铝离子的回收成本,CTS比PACl略有优势,干生物质当量的药剂成本及残余铝离子的回收成本之和分别达到1488元·t^(−1)和1530元·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 聚合氯化铝(PACL) 壳聚糖(cts) 混凝 过滤
原文传递
聚电解质强化超滤处理低浓度含Cd^(2+)废水效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雪 贺黎 +3 位作者 冯冲凌 罗琨 廖兴盛 刘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0-75,83,共7页
分别采用聚丙烯酸(PAA)和壳聚糖(CTS)作为聚电解质,研究了聚电解质强化超滤法处理含Cd^(2+)重金属废水,并考察了聚电解质浓度、pH值、共存离子对截留率、渗透性能和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20 mg/L的含Cd^(2+)废水,当PAA、CTS浓度为... 分别采用聚丙烯酸(PAA)和壳聚糖(CTS)作为聚电解质,研究了聚电解质强化超滤法处理含Cd^(2+)重金属废水,并考察了聚电解质浓度、pH值、共存离子对截留率、渗透性能和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20 mg/L的含Cd^(2+)废水,当PAA、CTS浓度为100 mg/L时去除效果最好,对Cd^(2+)的去除率分别为90.1%和91.6%,对PAA和CTS的去除率分别为71.5%和69.4%。pH值对Cd^(2+)的去除影响较大,Cd^(2+)去除率随着pH值的上升而明显增加,PAA和CTS的去除率则无明显变化。在PAA溶液中,4种共存离子对Cd^(2+)的去除影响程度排序为Na^(+)>Cu^(2+)>Mg^(2+)>Ca^(2+);在CTS溶液中,对Cd^(2+)的去除影响程度排序则为Cu^(2+)>Na^(+)≈Mg^(2+)>Ca^(2+)。聚电解质浓度越高,产生的膜污染越严重,而且投加CTS的膜污染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 超滤 Cd^(2+) 聚丙烯酸(PAA) 壳聚糖(cts) 膜污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