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的双层复合水凝胶膜伤口敷料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奇 赵祥宇 +5 位作者 刘岩 谢和兵 张健翔 汪六一 张继稳 伍丽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2321-2329,共9页
目的 制备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双层(PAPCS)水凝胶膜伤口敷料,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将PVA与SA以质量比2∶1混合,配制PVA/SA混合溶液;将PVA与CS分别以质量比1∶1、2∶1、3∶1、4∶1、5∶1混合,配制不同... 目的 制备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双层(PAPCS)水凝胶膜伤口敷料,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将PVA与SA以质量比2∶1混合,配制PVA/SA混合溶液;将PVA与CS分别以质量比1∶1、2∶1、3∶1、4∶1、5∶1混合,配制不同质量比的PVA/CS混合溶液;采用涂布法制备PAPCS双层水凝胶膜伤口敷料。通过水蒸气透过率、溶胀性能、保水性、力学性能、体外凝血性能和血液相容性考察对水凝胶膜的性能进行评价、筛选PVA与CS质量比;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APCS水凝胶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抑菌实验比较PAPCS以及PAPCS复合载碘交联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I_(2)@COF@PAPCS)的体外抗菌性能。结果PVA与CS质量比为2∶1时,PAPCS水凝胶膜综合性能较好。PAPCS水凝胶膜为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保水性以及力学性能;PAPCS水凝胶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2 643.76±91.62)g·m^(-2)·d^(-1),接近理想范围;与PVA/SA相比,PAPCS的凝血指数显著降低(P<0.01),为(72.93±3.58)%,溶血率小于5%,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能力且血液相容性良好;与PVA/SA相比,PAPCS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89±0.22)、(12.28±0.25) mm;I_(2)@COF@PAP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95±1.47)、(18.89±0.81)mm,抑菌效果显著优于PAPCS(P<0.001)。结论 采用涂布法可成功制备双层PAPCS水凝胶膜敷料,其各项性能指标良好,具有明显的凝血、抑菌效果,与I_(2)@COF复合使用,抑菌作用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 水凝胶膜 双层 伤口敷料 壳聚糖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壳聚糖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胡盛 朱伟 +2 位作者 周红艳 田大听 张升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8-40,44,共4页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共混膜和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壳聚糖共混膜。通过FT-IR、TG、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对共混膜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共混膜中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及壳聚糖三组分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共混膜和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壳聚糖共混膜。通过FT-IR、TG、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对共混膜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共混膜中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及壳聚糖三组分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三者共混明显改善了纯聚合物和二元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共混膜
下载PDF
聚乙烯醇及其共混液的电纺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新生 庞娟 +1 位作者 周正华 许德涛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8,共5页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的浓度、纺丝电压和固化距离对PVA静电纺丝的影响。扫描电镜等结果显示:PVA的浓度(质量体积百分数)为5% ̄8%、纺丝电压为6.6 ̄15kV和固化距离为5 ̄25cm时适合静电纺丝。PVA分别与海藻酸钠、可溶性淀粉和壳聚糖的混...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的浓度、纺丝电压和固化距离对PVA静电纺丝的影响。扫描电镜等结果显示:PVA的浓度(质量体积百分数)为5% ̄8%、纺丝电压为6.6 ̄15kV和固化距离为5 ̄25cm时适合静电纺丝。PVA分别与海藻酸钠、可溶性淀粉和壳聚糖的混合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纺性好,可得到具有较好纤维形态的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乙烯醇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可溶性淀粉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瑾 李默馨 +2 位作者 李红玲 王腾宇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4-167,共4页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即:壳聚糖(脱乙酰度=85%)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1...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即:壳聚糖(脱乙酰度=85%)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1.0%、钙离子浓度为0.7mol/L、pH为5,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达到83.8%。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5,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其活力仍能保持70%。由于β-葡萄糖苷酶比较昂贵,采用固定化技术将其固定在载体上反复使用,可以达到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作用于大豆异黄酮的水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Β-葡萄糖苷酶 固定化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磷脂酶A_2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佳宁 宋云花 +2 位作者 王玥 邹小雨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01-205,209,共6页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载体对磷脂酶A2进行固定,以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壳聚糖浓度2.0%,钙离子浓度0.25mol/L,戊二醛质量百分浓度0.3%,交...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载体对磷脂酶A2进行固定,以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壳聚糖浓度2.0%,钙离子浓度0.25mol/L,戊二醛质量百分浓度0.3%,交联时间7h,此时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达到74.8%;对固定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其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5.0。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7次后活力可以保持54%以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也显示海藻酸钠-壳聚糖能较好的固定磷脂酶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壳聚糖 磷脂酶A2 固定化 SEM
下载PDF
芦丁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微囊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肖莉 张韵慧 +1 位作者 许建辰 晋兴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以芦丁为模型药物,研究其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型微囊的脉冲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通过添加起泡剂将其制成胃内漂浮型微囊,考察微囊的脉冲释药性能,并研究起泡剂用量对释放时滞的影响。结果该微囊具有p... 目的以芦丁为模型药物,研究其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型微囊的脉冲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通过添加起泡剂将其制成胃内漂浮型微囊,考察微囊的脉冲释药性能,并研究起泡剂用量对释放时滞的影响。结果该微囊具有pH值响应性,体外释放呈现S型脉冲释放特征,随着起泡剂用量的增加,释放时滞可由3h延长为6h。结论芦丁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型微囊具有理想的包封率和脉冲释放性能,适用于中药制剂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壳聚糖-海藻酸钠漂浮型微囊 脉冲给药系统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制备红景天苷微囊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武奇 殷涌光 +1 位作者 梁歧 闫海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69,共4页
用壳聚糖 海藻酸钠微囊技术制备了一系列红景天苷微囊。试验结果表明 :海藻酸钠的浓度、壳聚糖的浓度及壳聚糖溶液的pH值对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囊的包埋率、载药量及缓释性能有影响 ,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微囊能作为红景天苷活性成分的载体。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技术 红景天苷微囊 包埋率 载药量 缓释性能 制备 有效成分
下载PDF
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 被引量:8
8
作者 解军波 张彦青 +2 位作者 戚务勤 赵芳 韩学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38-1640,共3页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方法采用凝聚法制备了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以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微囊的最优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mg...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方法采用凝聚法制备了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以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微囊的最优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mg/mL,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mg/mL,氯化钙浓度为0.2mol/L,海藻酸钠与药物的比例为1∶1。结论本法工艺简单可行,稳定,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 载药量 包封率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成型机理及其对大分子药物的载药、释药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李沙 侯新朴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 考察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囊成型机理及其对大分子药物的载药及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囊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探讨其成型机理。以牛血清白蛋白 (BSA)为模型药 ,研究微囊对大分子药物的包载能... 目的 考察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囊成型机理及其对大分子药物的载药及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囊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探讨其成型机理。以牛血清白蛋白 (BSA)为模型药 ,研究微囊对大分子药物的包载能力及释药特性。结果 DSC分析结果显示 ,组成微囊的各材料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而成型。随药载比增加 ,微囊中BSA的载药量由 9 2 0 %增至 35 0 8% ;随壳聚糖浓度升高 ,载药量由 30 2 9%升至 38 1 2 %。载药微囊中BSA在PBS(pH 7 4)与 0 1mol·L-1 HCl中均呈两相释放 ;随CTS浓度增大 ,BSA在 0 1mol·L-1 HCl中的释放减慢。结论 制备的微囊圆整且分散性好 ,微囊对BSA具较高包载能力 ,并具一定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 差示扫描量热法 成型机理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与释药机制考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彦青 张明春 +1 位作者 解军波 戚务勤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75-1976,共2页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工艺和释药机制。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采用常用模型拟合探讨其药物释放机制。结果所得微囊的制备工艺简单,大小均匀,载药量大且药物含量均匀。结论利用复凝...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工艺和释药机制。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采用常用模型拟合探讨其药物释放机制。结果所得微囊的制备工艺简单,大小均匀,载药量大且药物含量均匀。结论利用复凝聚法制备灯盏花素海藻酸钙微囊方法简单,药物释放机制为骨架溶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制备工艺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 释药机制
下载PDF
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复合胰岛素的海藻酸钠/壳聚糖载药微球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岚 辛剑宇 +1 位作者 张楠 李建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81-1485,共5页
背景:大多数蛋白质类药物采用注射剂型是因为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低,为了提高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蛋白质药物包裹在脂质体或微球中,并且在这些体系中引入多糖类化合物可促进生物吸收或降低蛋白酶破坏。目的:构建载有... 背景:大多数蛋白质类药物采用注射剂型是因为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低,为了提高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蛋白质药物包裹在脂质体或微球中,并且在这些体系中引入多糖类化合物可促进生物吸收或降低蛋白酶破坏。目的:构建载有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胰岛素复合物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做为口服给药系统,考察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的电荷密度对胰岛素在模拟胃肠液中释放行为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10/2008-07在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楼完成。材料: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由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提供,氯化胆碱、海藻酸钠由成都科龙试剂公司提供,壳聚糖由浙江金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提供,胰岛素由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将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和氯化胆碱经过一步缩聚反应制得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并通过投料比控制其电荷密度。将该聚合物与胰岛素形成复合物,采用锐孔-凝固法制备含有该复合物的海藻酸钠/壳聚糖载药微球,并对所得微球进行模拟胃肠液中释药行为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微球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在模拟胃肠液中胰岛素的释放行为。结果:微球的胰岛素包封率与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的电荷密度相关,最高能达到(76.3±1.5)%。体外释药实验显示,在模拟胃液中微球药物损失小于不加入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的载有胰岛素的微球;在模拟肠液中累积释放的胰岛素量为5.8IU,大于不加入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的载有胰岛素的微球。结论:载有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胰岛素复合物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作为口服给药系统能有效地提高包封率和改善胰岛素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 胰岛素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 生物材料
下载PDF
pH敏感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溶胀特性及应用(英文) 被引量:20
12
作者 胡波 金仙华 谭天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1期2162-2163,共2页
目的:研究pH敏感性壳聚糖海藻酸钠水凝胶体系的溶胀特性及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颗粒,研究其在胃的pH环境(pH=1.4)和肠道pH环境(pH=7.4)的溶胀动力学并考察各种因素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pH敏感性壳聚糖海藻酸钠水凝胶体系的溶胀特性及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颗粒,研究其在胃的pH环境(pH=1.4)和肠道pH环境(pH=7.4)的溶胀动力学并考察各种因素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利用该凝胶的特性制备酮洛芬微囊,测定其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缓释效果。结果:该凝胶颗粒在pH=1.4的盐酸缓冲溶液中溶胀度较小,而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溶胀度很大,用它制备的酮洛芬微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讨论了壳聚糖浓度,海藻酸钠浓度,钙离子浓度对凝胶溶胀性能的显著影响以及利用这些特性制备的酮洛芬微囊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 溶胀特性 药物缓释 酮洛芬 磷酸盐类 制备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叶绿素亚铁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孟庆廷 陈万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37-140,共4页
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技术制备一系列叶绿素亚铁微胶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方案。考察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显示,制备该微胶囊的最优方案为海藻酸钠15mg/mL、壳聚... 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技术制备一系列叶绿素亚铁微胶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方案。考察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显示,制备该微胶囊的最优方案为海藻酸钠15mg/mL、壳聚糖4mg/mL、氯化钙20mg/mL、芯材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1:4。所得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缓释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钠叶绿素亚铁微胶囊 载药量 包封率 缓释
下载PDF
聚氧化乙烯/海藻酸钠/羟丙基-癸烷基壳聚糖网络凝胶的制备及其对三七总皂苷的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14
作者 谭福能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5-209,226,共6页
将壳聚糖改性成两亲性的羟丙基-癸烷基壳聚糖,并通过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聚氧化乙烯/海藻酸钠/羟丙基-癸烷基壳聚糖载药网络凝胶。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凝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凝胶具... 将壳聚糖改性成两亲性的羟丙基-癸烷基壳聚糖,并通过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聚氧化乙烯/海藻酸钠/羟丙基-癸烷基壳聚糖载药网络凝胶。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凝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凝胶具有良好的网状结构和溶胀性,同时兼具p H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在不同p H环境中均对三七总皂苷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癸烷基壳聚糖 海藻酸钠 聚氧化乙烯 凝胶 三七总皂苷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凝血酶微球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郎轶咏 李峥 +1 位作者 张晓莉 王强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固定化凝血酶,以增加制剂的稳定性。方法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空白微球;采用物理吸附法以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为载体对凝血酶固定化。考察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了固定化的条件。结果与凝... 目的固定化凝血酶,以增加制剂的稳定性。方法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空白微球;采用物理吸附法以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为载体对凝血酶固定化。考察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了固定化的条件。结果与凝血酶自由酶相比固定化凝血酶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室温贮存时间显著延长。结论固化凝血酶微球稳定性好,方便贮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固定化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
下载PDF
乳化外凝聚法制备姜油树脂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利萍 毛威 +1 位作者 贾玉梅 高雅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优化姜油树脂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乳化外凝聚法制备微囊,以微囊粒径和包封率为测定指标,用均匀设计表U11(116)优选处方工艺;影响因素实验考察微囊的稳定性。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 目的:优化姜油树脂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乳化外凝聚法制备微囊,以微囊粒径和包封率为测定指标,用均匀设计表U11(116)优选处方工艺;影响因素实验考察微囊的稳定性。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海藻酸钠与姜油树脂的质量比3∶1、CaCl2浓度1.0%、壳聚糖浓度1.2%,所得微囊外观形态良好,平均粒径为842μm、跨距为0.14,包封率为(69.82±1.05)%。微囊在高温、高湿和强光实验条件下,载药量与外观形态稳定。结论:在均匀设计所得优化条件下,姜油树脂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工艺重现性好,微囊化是提高姜油树脂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树脂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 乳化外凝聚法 均匀设计 稳定性
下载PDF
斑点叉尾源海豚链球菌Srr蛋白海藻酸钠-壳聚糖口服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兴丽 汪开毓 +4 位作者 王二龙 王涛 杨倩 陈德芳 耿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6,共8页
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豚链球菌Srr蛋白微球疫苗,并检测其对斑点叉尾的免疫效果。采用乳化法利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包被Srr蛋白,测定其包封率、载药率及包被蛋白的抗原性;通过拌饲投喂免疫斑点叉尾,分为Srr组、Srr微球组、空微球组... 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豚链球菌Srr蛋白微球疫苗,并检测其对斑点叉尾的免疫效果。采用乳化法利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包被Srr蛋白,测定其包封率、载药率及包被蛋白的抗原性;通过拌饲投喂免疫斑点叉尾,分为Srr组、Srr微球组、空微球组以及对照组,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斑点叉尾的血清抗体水平,试剂盒检测多项血清非特异性指标;于免疫后第4周利用海豚链球菌攻毒,计算各组相对保护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通过乳化法制得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较为均一的微球疫苗,粒径为(4.26±1.13)μm,包封率为92.38%,载药率为19.41%,Western-blot分析表明Srr蛋白微球具有较好的抗原性;Srr微球组的抗体效价峰值出现在第4周,明显高于其他组,血清总蛋白、T-SOD以及溶菌酶活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并获得60%的相对保护率。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rr微球组攻毒后24h和48h各免疫基因表达量均有所上调。Srr蛋白微球疫苗能够提高斑点叉尾抵抗海豚链球菌的能力,对海豚链球菌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 Srr蛋白 海藻酸钠-壳聚糖 口服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头孢氨苄的κ-卡拉胶-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兴国 左榘 +2 位作者 钟羽武 黄剑锋 曾容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2-75,共4页
首先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得含头孢氨苄的微囊 ,再用 κ-卡拉胶对微囊进行多次包埋 ,制成缓释体系 .测定了其在不同 p H值的水溶液中的释药速率 ,并对包埋次数对释药速率的影响和缓解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结果表明 ,该缓释体系的... 首先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得含头孢氨苄的微囊 ,再用 κ-卡拉胶对微囊进行多次包埋 ,制成缓释体系 .测定了其在不同 p H值的水溶液中的释药速率 ,并对包埋次数对释药速率的影响和缓解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结果表明 ,该缓释体系的释药时间可达 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氨苄 Κ-卡拉胶 壳聚糖 海藻酸钠 缓释 包埋
下载PDF
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干扰素-τ缓释微囊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加雷 宋长征 张更林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7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干扰素-τ微囊,希望发展一种口服干扰素制剂。方法:使用注射器手工滴制的方法,在滴加过程中,速度和距离是影响囊形的主要因素。结果: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法应用于干扰素-τ药物的包封,其制备简单快速... 目的: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干扰素-τ微囊,希望发展一种口服干扰素制剂。方法:使用注射器手工滴制的方法,在滴加过程中,速度和距离是影响囊形的主要因素。结果: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法应用于干扰素-τ药物的包封,其制备简单快速,干扰素-τ包封率很高,并且具有肠溶缓释作用。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有望用于制备干扰素-τ或其他肽类药物的口服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τ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包封率 微囊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制备及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红华 李超英 +2 位作者 李敏 高雅言 赵晶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844-846,共3页
目的:研究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葫芦素微球,并对其质量评价及体外释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采用显微观察评价微球的粒径、圆整度及形态学特征,并以葫芦素(CU)为评价指标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 目的:研究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葫芦素微球,并对其质量评价及体外释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采用显微观察评价微球的粒径、圆整度及形态学特征,并以葫芦素(CU)为评价指标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圆整度良好,包封率为78.72%,载药量为17.50%。体外释药实验表明,释药时间长达60 h,释药曲线均符合Higuchi方程,微球制剂为缓控释制剂。结论:本研究采用微球的制备方法简便可行,研制的微球能明显延缓药物释放,且无突释现象。因此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可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本研究可为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海藻酸钠-壳聚糖 体外释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