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作为口蹄疫病毒核酸疫苗递送载体的特性评价
1
作者 李显 张中旺 +3 位作者 张富东 吕建亮 李嘉豪 潘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57-3568,共12页
旨在对制备的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纳米微球作为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核酸疫苗递送载体进行评价。采用西佛碱反应和元素分析制备具有一定取代度的... 旨在对制备的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纳米微球作为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核酸疫苗递送载体进行评价。采用西佛碱反应和元素分析制备具有一定取代度的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衍生物(mannose modified chitosan,MCS),然后,经双重乳化挥发法制备得到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PLGA纳米微球(MCS-PLGA-NPs)。采用纳米粒径仪检测MCS-PLGA-NPs粒径分布和表面电势(zeta)、扫描电镜考察其形态、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其对质粒的吸附和吸附质粒后抵抗核酸酶降解能力、CCK-8法检测MCS-PLGA-NPs的细胞毒性、激光共聚焦观察巨噬细胞对MCS-PLGA-NPs-质粒DNA复合物的摄取、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验证MCS-PLGA-NPs加载质粒DNA在细胞中的表达。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取代度为5%~10%的MCS。纳米粒径测定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MCS-PLGA-NPs的zeta为正值、粒径分布均匀且形态规则呈球形。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MCS-PLGA-NPs吸附质粒的能力随着其质量的增加而增强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核酸酶降解质粒DNA。在细胞毒性试验中,不同浓度的MCS-PLGA-NPs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仍在85%以上。在细胞摄取试验中,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明显观察到质粒DNA结合到纳米微球表面被RAW264.7细胞摄取。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试验证明MCS-PLGA-NPs加载质粒DNA可以在细胞中进行表达。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MCS以及具有递送核酸疫苗能力的MCS-PLGA-NPs,为FMDV核酸疫苗的递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见解,也为该递送载体携带特定抗原靶向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甘露糖受体以及应用于动物免疫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 壳聚糖接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微球 递送载体 核酸疫苗
下载PDF
盐酸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透明质酸复合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乐国平 张明 +1 位作者 席立成 罗瀚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8-534,共7页
背景:局部抗生素缓释系统可解决全身应用抗生素时引发的全毒性反应与短期局部注射抗生素半衰期短的问题。目的:制备盐酸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透明质酸[vaneomyeinhydroehlorid@poly(lactic acid glycolic acid)-chito... 背景:局部抗生素缓释系统可解决全身应用抗生素时引发的全毒性反应与短期局部注射抗生素半衰期短的问题。目的:制备盐酸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透明质酸[vaneomyeinhydroehlorid@poly(lactic acid glycolic acid)-chitosanhyaluronic acid,VA@PLGA-CS-HA]复合缓释微球,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乳液法制备VA@PLGA-CS-HA复合缓释微球与未载药PLGA-CS-HA复合微球,其中载药微球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100 g/L,检测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与体外缓释性能。将3种载药微球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共培养,相应时间点内检测抑菌率。将4种微球浸提液分别与MC3T3-E1细胞和MG-63细胞共培养,培养1,3,7 d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1)含盐酸万古霉素25,50,100 g/L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分别为(79.70±5.11)%,(86.41±3.91)%,(63.18±1.96)%,载药量分别为(3.98±0.26)%,(8.64±0.39)%,(12.63±0.39)%;50 g/L载药微球的包封率高于100 g/L载药微球(P<0.05),100 g/L载药微球的载药量高于其他两组(P <0.05);(2)3种载药微球在24 h内均无明显的突释,其中50 g/L载药微球不同时间点的药物释放率快于其他两组,100 g/L载药微球不同时间点的药物释放量高于其他两组,并且3组在56 d时释放的药物质量浓度均高于盐酸万古霉素最小抗菌浓度;(3)3种载药微球均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第14-28天期间3种微球的相对菌落率低于3%,说明3种载药微球能持续而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4)含盐酸万古霉素25,50 g/L载药微球对MC3T3-E1细胞和MG-63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100 g/L载药微球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5)结果表明,VA@PLGA-CS-H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抗菌能力与生物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微球 盐酸万古霉素 壳聚糖 透明质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神经导管的制备、表征及其生物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仲宁 薛东鹤 +2 位作者 张婉衡 张明生 郑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6-291,共6页
目的:制备用于神经修复及再生的壳聚糖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神经导管支架。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比例的PLGA纤维膜,并按聚乳酸比例依次增长的顺序层层卷绕制备梯度降解的PLGA神经导管支架,用壳聚糖通过截留法对导... 目的:制备用于神经修复及再生的壳聚糖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神经导管支架。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比例的PLGA纤维膜,并按聚乳酸比例依次增长的顺序层层卷绕制备梯度降解的PLGA神经导管支架,用壳聚糖通过截留法对导管进行改性,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红外光谱分析壳聚糖的截留情况,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导管亲水性,通过测量导管体积和干重计算孔隙率,通过拉伸实验检测导管力学性能。利用CCK-8实验检测大鼠神经施万细胞RSC96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预处理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SC96细胞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纤维膜上的生长情况。结果:静电纺丝得到的PLGA纤维直径均匀,呈现取向分布。经壳聚糖改性,PLGA神经导管的亲水性有所提高,孔隙率有所下降,力学强度显著提高。RSC96细胞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预处理培养基中增殖良好,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纤维膜上的生长方向与纤维膜的取向一致。结论: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力学性能以及细胞相容性,可作为神经修复再生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管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下载PDF
干扰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及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膜防止椎板切除后的硬膜外瘢痕粘连(英文)
4
作者 苏云 孟祥俊 张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7期8916-8920,共5页
背景:应用硬膜外阻隔材料是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一种方法,而制备既有机械阻隔能力,又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能力的复合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的:制备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 背景:应用硬膜外阻隔材料是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一种方法,而制备既有机械阻隔能力,又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能力的复合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的:制备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观察其防止兔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方法:大耳白兔120只行L2椎板切除,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硬膜外不放任何物质;自体游离脂肪移植组取皮下脂肪贴于硬膜表面;透明质酸钠组将透明质酸钠1mL滴于硬膜外;PLGA膜组、壳聚糖/PLGA及干扰素/PLGA复合膜组,分别将各种膜修剪成合适大小植于硬膜外。术后2,4,6,8周处死动物,观察L2术区的瘢痕形成及与硬膜粘连的情况并评分。术后4周,透射电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形成较广泛的瘢痕。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的瘢痕量少于对照组。透明质酸组早期瘢痕形成量明显少于自体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后期无显著性差异,但优于对照组。壳聚糖/PLGA膜组与干扰素/PLGA膜组硬膜外瘢痕的形成量最少,与硬膜无或轻微粘连,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各组,但两种复合膜组间差异不明显。术后4周,对照组、游离脂肪组和PLGA膜组的成纤维细胞的状态和功能明显好于壳聚糖/PLGA膜组与干扰素/PLGA膜组。壳聚糖/PLGA复合膜与干扰素/PLGA复合膜是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有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干扰素 壳聚糖 硬膜外瘢痕 椎板切除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表面接枝复合纤维材料与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及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卢剑 杨振磊 侯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9期6246-6251,共6页
背景:大量的研究表明,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材料,如羟基磷灰石及高分子聚乳酸等,均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单一的材料在组织相容性及仿生学等特点诸多方面,无法满足骨组织生长的需要,将现有的单一材料进行改性再复合产生新的... 背景:大量的研究表明,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材料,如羟基磷灰石及高分子聚乳酸等,均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单一的材料在组织相容性及仿生学等特点诸多方面,无法满足骨组织生长的需要,将现有的单一材料进行改性再复合产生新的材料是骨组织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共混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材料,探讨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的引入及其在材料中的含量对成骨细胞在新型材料黏附、增殖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静电纺丝溶液中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和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的4个质量百分数比例,5%/0%,5%/5%,5%/10%,5%/15%,分别制备的4种新型材料(样品1,2,3,4)与小鼠成骨细胞共培养,在特定的时间点,通过细胞染色、碱性磷酸酶检测等实验方法,获得4种不同材料对与之共培养的成骨细胞的相关数据。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新型材料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能力及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细胞黏附实验中,3组含有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成分的新型材料与不含的材料相比,细胞数量均增长明显,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样品3组>样品4组>样品2组>样品1组(P<0.05)。结果证实,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中引入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后其生物活性得到提高,且新型材料中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含量可影响材料与成骨细胞相容性及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表面羟基磷灰石 碱性磷酸酶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黏附 增殖 细胞活性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制剂的研究
6
作者 夏婷 孙洪范 +1 位作者 马桂蕾 俞玫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研制一种可以携带药物单向作用患处的膜型缓释制剂,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不良影响。方法昆明小鼠30只,鼠龄6周,雌性,体质量20 g左右。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壳聚糖分别制作外层膜和释放膜,通过交联层将2层结合,利用... 目的研制一种可以携带药物单向作用患处的膜型缓释制剂,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不良影响。方法昆明小鼠30只,鼠龄6周,雌性,体质量20 g左右。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壳聚糖分别制作外层膜和释放膜,通过交联层将2层结合,利用单向释放实验、蛋白释放、淫羊藿苷释放(测定其光密度值)确定膜的单向缓释放性。分别取不同释放时期的膜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其在不同释放时期膜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降解率确定膜的物理性质,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了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载药后对治疗的有效性。结果通过释放实验、载药实验,证明单向膜可以包载不同溶解性质(水溶性、脂溶性)的药物,具有单向缓释作用。在释药过程中膜微观结构有明显变化,15 d后降解率达到96%左右。生物相容性实验和HE染色实验证明单向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实验证明包载淫羊藿苷的膜可以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一定量的碱性磷酸酶,发生分化。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确定单向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向释放性和缓释性,载药后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单向缓释 骨缺损
下载PDF
构建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丝-壳聚糖电喷微球牙周仿生膜 被引量:3
7
作者 封小霞 侯玮玮 +1 位作者 金晓婷 王心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1-516,共6页
背景:当牙齿脱离牙槽窝后,牙周膜断裂,残留在脱位牙根表面的牙周膜由三维变成二维,丧失了支架膜的作用,导致脱位牙再植后根骨粘连。如何研发一种能黏附牙根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及强度的三维缓释支架材料,是脱位牙牙周膜再生成功的关键之一... 背景:当牙齿脱离牙槽窝后,牙周膜断裂,残留在脱位牙根表面的牙周膜由三维变成二维,丧失了支架膜的作用,导致脱位牙再植后根骨粘连。如何研发一种能黏附牙根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及强度的三维缓释支架材料,是脱位牙牙周膜再生成功的关键之一。目的:构建可黏附脱位牙根表面的缓释生长因子的三维仿生膜。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研究电纺溶剂二氯甲烷与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液、六氟异丙醇、三氯甲烷对电纺膜的影响,筛选最佳的电纺溶剂。采用电喷技术与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研究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5万、10万)与质量浓度(10,20g/L)、接受液三聚磷酸钠浓度(2%,5%,10%)、电压(14,28 kV)对壳聚糖微球的影响,筛选最佳的参数。构建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壳聚糖微球(最优参数设计),检测其体外释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速率。首先将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裹在牙齿根表面,然后在其表面滴加壳聚糖微球,在其外层裹一层薄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从而形成聚乳酸-羟基乙酸-壳聚糖微球-聚乳酸-羟基乙酸膜。结果与结论:(1)利用电纺溶剂六氟异丙醇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平均直径最小、空隙率最大;(2)当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5万、质量浓度为20 g/L时,微球的大小基本一致,平均直径366.6μm,单分散性好、饱满、稳定;28 kV电压下形成的壳聚糖微球更符合脱位牙仿生膜的要求;利用5%三聚磷酸钠制备的壳聚糖微球表面微观结构孔径居中,最有利于临床牙周膜再生;壳聚糖微球可持续释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1个月左右;(3)实验创建了一种黏附牙齿表面的具有缓释效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壳聚糖微球-聚乳酸-羟基乙酸三维仿生膜并筛选出构建此仿生膜的最佳参数,可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组织工程手段对脱位牙再植的效果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位牙 牙周再生 支架膜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微球 缓释 电纺 电喷
下载PDF
聚乳酸-壳聚糖共聚物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樊安 王君 +1 位作者 张粉艳 韦雄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4-68,共5页
为了改善聚乳酸(PLLA)的组织相容性及细胞亲和性,提高盐酸乌拉地尔生物利用率,文中在催化剂4-(二甲胺基)吡啶与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共同作用下,将含亲水基团的碱性聚电解质壳聚糖(CS)与PLLA共聚,制备了聚乳酸-壳聚糖接枝共聚物(PL... 为了改善聚乳酸(PLLA)的组织相容性及细胞亲和性,提高盐酸乌拉地尔生物利用率,文中在催化剂4-(二甲胺基)吡啶与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共同作用下,将含亲水基团的碱性聚电解质壳聚糖(CS)与PLLA共聚,制备了聚乳酸-壳聚糖接枝共聚物(PLCS),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乌拉地尔PLCS微球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微球的包封率和药物释放进行了测试。通过有机相加入乙醇的方法可以提高微球对药物的包封率。结果表明,当无水乙醇与三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2时,制得的微球包封率最高,达到34.86%。体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PLCS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其释药动力学满足Higuchi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壳聚糖共聚物 微球 包封率 盐酸乌拉地尔
下载PDF
壳聚糖修饰的载胰岛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及毒性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郑爱萍 曹德英 +3 位作者 毕芸祺 崔旭 张晓燕 孙建绪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阐明其促吸收机制,并考察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采用FITC标记胰岛素,复乳法制备普通PLGA纳米粒,壳聚糖包裹制备生物黏附性PLGA... 目的探讨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阐明其促吸收机制,并考察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采用FITC标记胰岛素,复乳法制备普通PLGA纳米粒,壳聚糖包裹制备生物黏附性PLGA纳米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通过测定胃肠道中胰岛素的总量评价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并采用MTT法评价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作用。结果纳米粒粒径均一,PLGA普通纳米粒及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4.7±11)和(136.6±13)nm,粒径差别不大,但壳聚糖包衣显著地增强了纳米粒的正电性,使得Zeta电位由负值(-1.67±0.05)mV逆转为正值(42.6±0.3)mV,并且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由(46.67±1.82)%增至(52.73±2.96)%。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口服后胃肠道中胰岛素的总量显著高于普通纳米粒,3h达到1.31倍。MTT法显示生物黏附性PLGA纳米粒及普通PLGA纳米粒在所考察的剂量范围内(≤25mg.mL-1),均对细胞无特殊毒性。结论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纳米粒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原文传递
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PLGA纳米粒疫苗载药系统增加抗原交叉递呈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韩瑞玲 郭咸希 +1 位作者 岳源 丁虹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6期794-797,共4页
目的:探讨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对诱导树突细胞交叉递呈的机制。方法:复乳法制备PLGA纳米粒并用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 chitosan,TMC60)进行包衣,分别包载模型抗原... 目的:探讨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对诱导树突细胞交叉递呈的机制。方法:复乳法制备PLGA纳米粒并用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 chitosan,TMC60)进行包衣,分别包载模型抗原卵清白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卵清白蛋白(FITC-OVA)。将TMC60包衣和未包衣的纳米粒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系树突细胞(murine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BM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DC对纳米粒子的吞噬动力学及BMDC表面分子CD83,MHCI和MHCII的表达;B3Z T细胞检测纳米粒被BMDC摄取后引起的交叉递呈反应。结果:TMC60包衣PLGA纳米粒可以促进BMDC吞噬作用;促进BMDC表达表面分子CD83和MHC I;增强BMDC对纳米粒包载抗原的交叉递呈作用。结论:TMC60包衣PLGA纳米粒可增强BMDC对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及交叉递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三甲基壳聚糖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粒 交叉递呈
下载PDF
基于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及其衍生物在载药体系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钊 张怡之 +4 位作者 胡志刚 张俊伟 丁馨怡 刘茂顺 刘佳豪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3-812,共10页
叶酸具有受体靶向性、无免疫原性和便于修饰等优异性能,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粘附性、生物可降解性等优异性能,叶酸-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偶联物兼备二者的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国内外学者近... 叶酸具有受体靶向性、无免疫原性和便于修饰等优异性能,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粘附性、生物可降解性等优异性能,叶酸-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偶联物兼备二者的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国内外学者近几年关于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在载药体系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在制备方法、体内释放、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壳聚糖 药物载体 脂质体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石墨烯 碳纳米管
下载PDF
载胰岛素的生物黏附性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活性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爱萍 张晓燕 +1 位作者 毕芸祺 孙建绪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421-1426,共6页
目的为了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制备生物黏附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与PLGA普通纳米粒相比较,考察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生物活性及活体动物的体内分布。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普通纳米粒,并经壳聚糖... 目的为了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制备生物黏附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与PLGA普通纳米粒相比较,考察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生物活性及活体动物的体内分布。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普通纳米粒,并经壳聚糖修饰制备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HPLC测定体外释放特性,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评价口服纳米粒的降血糖水平,活动物成像系统观察口服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转运。结果纳米粒粒径均一,PLGA普通纳米粒及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1.3±13)和(134.4±15)nm,Zeta电位分别为(-1.72±0.2)和(43.1±0.3)mV,包封率分别为(46.87±2.23)%和(52.76±3.48)%。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由突释期和缓慢释放期组成,壳聚糖包裹的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减低了突释量,由(28.34±1.63)%降至(17.92±1.14)%;大鼠灌胃给予15 u.kg-1胰岛素,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与普通纳米粒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8.3±0.7)%提高至(11.4±0.6)%。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具有生物黏附性且促吸收作用明显,口服给药后8 h仍在小鼠肠道中大量分布。结论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纳米粒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神经导管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伟 杨宗德 +7 位作者 易红蕾 陈家瑜 吴冰 魏显招 张涤清 郯志清 李明 傅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9-942,共4页
[目的]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cid,PLGA)为原料制备新型神经导管,同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GA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可行性进行观察。[方法]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壳寡糖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工... [目的]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cid,PLGA)为原料制备新型神经导管,同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GA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可行性进行观察。[方法]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壳寡糖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中空的PLGA神经导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排水法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将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培养后与导管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粘附情况,MTT方法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活性。[结果]PLGA神经导管管壁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管壁纤维直径为18μm左右,孔隙率为85.4%±1.6%,MTT结果显示导管无细胞毒性。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导管表面生长良好。[结论]PLGA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孔隙率,生物相容性好,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周围神经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和PLGA微球缓释效能的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琦 王琦宇 +1 位作者 杨静 王稚英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12-16,共5页
目的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和壳聚糖微球载体共同运载神经生长因子(NGF),观察二者对NGF的缓释作用,为促进种植窝预备时损伤的下齿槽神经及周围神经恢复的药物输送选择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PLGA和壳聚糖分别制备... 目的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和壳聚糖微球载体共同运载神经生长因子(NGF),观察二者对NGF的缓释作用,为促进种植窝预备时损伤的下齿槽神经及周围神经恢复的药物输送选择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PLGA和壳聚糖分别制备出空白微球并共同运载NGF,模拟体外环境进行药物释放和微球形态及微球载药包封率的检测。通过实验的检测及结果,绘制出PLGA和壳聚糖分别载药后的药物体外释放曲线,并进行对比,从中选择适合的载体。结果壳聚糖和PLGA载NGF后的缓释微球形态大小、药物的载量、药物的包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的释放过程中二者均能持续释放NGF,但壳聚糖微球释放速率较PLGA微球释放速率更快(P<0.05)。结论 NGF-PLGA微球缓慢释放的速率优于NGF壳聚糖微球,可以更好地进行调控,有利于观察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为靶向治疗下牙槽的神经损伤临床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微球 缓释
下载PDF
负载柳氮磺吡啶缓释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15
作者 钟文静 周子涵 +2 位作者 王浩宇 李尚勇 夏玉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461-2466,共6页
背景:柳氮磺吡啶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传统给药方式吸收差、利用度低,且常伴随严重的毒副反应。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基于结肠靶向纳米给药能够保护药物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改善药物的局部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目的:制备柳氮磺吡啶... 背景:柳氮磺吡啶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传统给药方式吸收差、利用度低,且常伴随严重的毒副反应。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基于结肠靶向纳米给药能够保护药物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改善药物的局部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目的:制备柳氮磺吡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果胶-壳聚糖纳米粒,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评价,并在细胞水平验证纳米颗粒用作药物载体的安全性。方法:采用O/W乳液法和静电逐层自组装技术制备柳氮磺吡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果胶-壳聚糖纳米粒,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度仪检测了纳米粒的电位与粒径,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其载药率和包封率。将纳米粒溶解于不同pH值(1.2,6.8,7.4)PBS中,检测纳米粒对柳氮磺吡啶的释放情况。将不同质量浓度(10,20,50,100,200 mg/L)的纳米粒溶液与巨噬细胞共培养,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将20 mg/L的纳米粒溶液与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后,罗丹明荧光染色细胞摄取纳米粒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下可见,纳米粒呈椭球形,粒径大小均一;纳米粒粒径为290.9 nm,电位为19.8 mV,分散指数为0.295,单个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纳米粒的包封率为75.68%,载药量为22.24%;②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在36 h内,随着PBS pH值的升高,纳米粒的释放速率加快,纳米粒在pH=1.2的PBS中几乎不释放柳氮磺吡啶,在pH=7.4的PBS中可以缓慢持续释放柳氮磺吡啶,表明纳米粒具有pH值依赖性和良好的缓释特征;③不同质量浓度的米粒浓度对巨噬细胞的活性未造成明显影响,未表现细胞毒性作用;④细胞摄取实验显示,培养6 h后,细胞开始摄取纳米粒,12-24 h纳米颗粒进入了巨噬细胞;⑤柳氮磺吡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果胶-壳聚糖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的缓释特性与细胞相容性,能被巨噬细胞摄取且摄取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果胶 纳米粒 体外评价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考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涛 臧巧真 +2 位作者 龙凯花 王春柳 李晔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1,共4页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为丹皮酚的新型纳米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EG-PLGA为载体材料,壳聚糖为表面修饰剂,采用纳米沉淀...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为丹皮酚的新型纳米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EG-PLGA为载体材料,壳聚糖为表面修饰剂,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以p H 7.4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载药纳米粒经壳聚糖修饰后,Zeta电位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且更加稳定,粒径略有增加。制备出的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96.6±3.2)nm,(30.61±0.34)m V,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10.87%和79.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药纳米粒24 h的累计释放率62.4%。结论:按优选的处方成功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该制剂的体外性质良好且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壳聚糖 纳米粒 表征 体外释药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聚乙二醇
原文传递
新型神经导管复合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辉 张伟才 +3 位作者 黄继锋 严琼娇 殷义霞 李世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6期2913-2920,共8页
背景: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可塑性以及一定的机械强度。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 背景: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可塑性以及一定的机械强度。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纯化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或浸提液共同培养作为实验组,并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观察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的生长、存活及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5,7d,实验组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表面生长良好,胞体发出多个突起,并交织成网状,呈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表现。可见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优良的载体用于构建人工仿生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生物相容性 周围神经损伤 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聚(羟基乙酸- L-赖氨酸-乳酸) 聚乳酸 Β-磷酸三钙 神经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凋亡 人工神经 神经组织工程 其他基金
下载PDF
外科植入引导牙周组织再生载药PLGA/CS/nHA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欣 张潇 +4 位作者 解斯羽 何祥一 郭文巧 杨罗 陆玉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多孔性载药膜,用于外科植入牙周引导组织再生,并评价其体外性能。方法按照PLGA/CS的质量比将实验设为4组:分别为100/0、90/10、80/20、70/30,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PLG... 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多孔性载药膜,用于外科植入牙周引导组织再生,并评价其体外性能。方法按照PLGA/CS的质量比将实验设为4组:分别为100/0、90/10、80/20、70/30,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PLGA/CS/nHA复合膜,并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致孔剂。依据孔隙率、吸水率、力学性能、体外降解率筛选出最优质量比的PLGA/CS/nHA复合膜作为药物载体,制备克林霉素缓释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LGA/CS/nHA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无水乙醇液体置换法检测复合膜的孔隙率,质量干湿率比考察复合膜的吸水率,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复合膜的湿态力学性能,质量损失考察膜的降解率,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载药膜的体外药物释放特性。体外实验:在载药膜上接种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LFs),培养1~7d,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结果 PLGA/CS质量比为90∶10时制备的PLGA/CS/nHA复合膜最为理想,孔隙率为(28.66±1.35)%,吸水率为(108.65±2.27)%,拉伸强度为(2.36±0.04)MPa,断裂伸长率为(203.64±3.89)%,断裂力为(45.98±2.46)N,30d时降解率为(17.60±0.86)%,最大每日释放量为150μg/mL,平稳释放药物并维持有效药物浓度时间>15d,载药膜能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载药PLGA/CS/nHA复合膜孔隙率适中,体外降解与组织生长相适应,力学测试结果能够创造和维持牙周引导组织生长特定的空间,在一定时间内能持续稳定释放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冷冻干燥法 多孔隔离膜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加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新型多组分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
19
作者 孙官文 王剑 +1 位作者 史斌 贾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5437-5442,共6页
背景:实验证实在聚合物支架材料中加入羟基磷灰石,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壳聚糖已与其他材料,如羟基磷灰石、透明质酸、藻酸盐和潜在的生长因子复合并应用于组织工程。同时大量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背景:实验证实在聚合物支架材料中加入羟基磷灰石,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壳聚糖已与其他材料,如羟基磷灰石、透明质酸、藻酸盐和潜在的生长因子复合并应用于组织工程。同时大量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和诱导体外和体内成骨。那么,是否能将上述4种材料成分结合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支架呢?目的:制备新型加载BMP-2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羟基磷灰石和不同浓度壳聚糖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并观察其结构、亲水性、对成骨细胞的黏附作用以及壳聚糖的最佳修饰浓度。方法:①利用固体-液相分离技术,制备包含PLGA、羟基磷灰石和BMP-2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然后利用壳聚糖(0.25%、0.5%和1%)对支架材料进行改性修饰。作为对照,制备单纯PLGA/羟基磷灰石支架和PLGA/羟基磷灰石/BMP-2支架。扫描电镜下观察各支架的空间结构。检测各支架的亲水性,及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支架的BMP-2释放率;②取前成骨细胞悬液分别接种在各支架上,分别于细胞培养1,4和7 d时,采用CCK-8法测定前成骨细胞在各支架上的黏附和增殖;细胞培养7 d时进行荧光素二乙酸酯示踪;细胞培养4,7和14 d时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①各支架在外观上均呈白色烧杯状,扫描电镜下材料呈多孔态,孔径约100μm,孔隙间相互沟通;②支架材料的亲水性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加而增强;③在第60天时,PLGA/羟基磷灰石/BMP-2支架,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0.25%,0.5%,1%)支架BMP-2累积释放分别为44%、34%、27%和26%,提示壳聚糖能有效抑制BMP-2的快速释放;④在第7天时,前成骨细胞在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0.25%)支架的活性最高(P<0.05)。另外,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0.5%或1%)支架的细胞活性也高于无壳聚糖支架。经荧光素二乙酸酯染色,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呈绿色荧光,均匀分布于支架上;⑤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0.25%)支架上的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其次是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0.5%和1%)支架,PLGA/羟基磷灰石/BMP-2支架,在PLGA/羟基磷灰石支架上最低(P<0.05);⑥结果提示,PLGA/羟基磷灰石/BMP-2/壳聚糖复合支架可以释放BMP-2,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分化和增殖,优化了组织工程人工骨,且壳聚糖的最佳修饰浓度为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壳聚糖 支架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羟基磷灰石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组织工程 前成骨细胞 亲水性 细胞黏附 细胞增殖 碱性磷酸酶 细胞活性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PRGD/PDLLA/β-TCP/NGF神经导管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朝红 李世普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9-373,共5页
采用全骨髓分离法分离并纯化获得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将复合材料PRGD/PDL-LA/β-TCP/NGF(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之... 采用全骨髓分离法分离并纯化获得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将复合材料PRGD/PDL-LA/β-TCP/NGF(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之后进行扫描电镜样品制备及观察,对其细胞亲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RGD/PDLLA/β-TCP/NGF复合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铺展良好,多数细胞呈现梭形,接近原代培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GD PDLLA Β-TCP NGF(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 聚乳酸 Β-磷酸三钙 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培养 周围神经修复 细胞亲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