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果酸壳聚糖纳米粒子的体外消化特性及稳定性
1
作者 赵路洁 段续 +7 位作者 曹伟伟 任广跃 李琳琳 刘盼盼 任星 苗峻伟 BHESH Bhandari 陈俊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163,共6页
分别采用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方式制备熊果酸-壳聚糖纳米粒子,研究了熊果酸纳米粒子在光照、不同温度及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的贮藏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胃消化阶段,熊果酸纳米粒子释放率较少;肠消化阶段,冷冻... 分别采用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方式制备熊果酸-壳聚糖纳米粒子,研究了熊果酸纳米粒子在光照、不同温度及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的贮藏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胃消化阶段,熊果酸纳米粒子释放率较少;肠消化阶段,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释放率分别为59%、55%和50%,说明熊果酸纳米粒子具有缓释特性。体外模拟胃肠消化阶段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试验结果表明,熊果酸纳米粒子的抗氧化性高于熊果酸。熊果酸和熊果酸纳米粒子在4℃下稳定性较高,熊果酸保留率均在80%以上。避光室温条件下,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保留率分别为66%、64%和60%。其中,冷冻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在4℃和避光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2.32、2.09 mg/g。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和微波冷冻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的光照、温度以及模拟胃肠消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均高于熊果酸,熊果酸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壳聚糖纳米粒子 稳定性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粒子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潘超 王晓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壳聚糖纳米粒子因其便于修饰、生物相容性好、易于降解、来源广泛等特点,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壳聚糖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载体,相比于传统的纳米载体,其在改善药物稳定性、实现药物控释、提高药物细胞摄取能力等方面具有... 壳聚糖纳米粒子因其便于修饰、生物相容性好、易于降解、来源广泛等特点,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壳聚糖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载体,相比于传统的纳米载体,其在改善药物稳定性、实现药物控释、提高药物细胞摄取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然而,临床应用壳聚糖纳米粒子前,还需预测和评估其潜在毒性与不良反应,明确壳聚糖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状况及生物相容性、毒性,以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壳聚糖纳米粒子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壳聚糖纳米粒子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相容性和毒性的研究情况进行简单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纳米粒子 药物递送系统 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相容性 毒性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粒子携带反义增殖细胞核抗原寡核苷酸抑制血管移植后内膜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志华 张皓 +1 位作者 夏建国 谈意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48-1354,共7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纳米粒子携带反义基因在血管外科领域中的应用。方法雄性SPF级SD大白鼠54只,体重450~60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7)。实验组取右侧颈静脉、颈动脉吻合口段灌注携带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 目的探讨壳聚糖纳米粒子携带反义基因在血管外科领域中的应用。方法雄性SPF级SD大白鼠54只,体重450~60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7)。实验组取右侧颈静脉、颈动脉吻合口段灌注携带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 oligo deoxy nucleotides,ASODN)粒子后,移植至同侧颈动脉;对照组用同样方法灌注生理盐水。取造模后血管通畅的48只大白鼠(n=24)分别于第1、2、3、4周超声多普勒监测血流动力学,取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检测、血管壁组织病理变化检测等。结果两组的血栓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的观察期内,代表增殖的PCNA蛋白印迹条带显示:实验组移植静脉、吻合口的浓度较对照组低。术后1、2、3及4周,实验组移植静脉PCNA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0.13%±0.11%,0.79%±0.28%,0.45%±0.29%,0.43%±0.25%,吻合口分别为1.90%±0.84%,2.11%±0.98%,2.48%±0.77%,2.17%±0.36%,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移植静脉及吻合口的空腔面积分别为88.71±16.96、95.98±21.44、88.48±32.81、97.86±34.11μm2和41.49±3.34、45.15±11.65、46.27±8.90、51.62±8.85μm2,均较对照组大(P<0.05),实验组移植静脉、吻合口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分别为22.73%±3.11%、32.40%±4.55%、45.14%±3.19%、45.70%±5.01%和41.49%±3.34%、45.15%±11.65%、46.27%±8.90%、51.62%±8.85%,均较对照组小(P<0.05)。最大血流速度比较,两组在第1周血流最大速度相似,后3周出现不同变化。对照组静脉移植段和吻合口的最大流速逐渐增加,在第3周达到最高,至第4周时降低;实验组静脉移植段和吻合口最大流速逐渐降低,在第3周达到最低,至第4周时升高。第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静脉段和吻合口最大流速均接近。各时间点两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纳米粒子携带PCNA-ASODN能有效抑制血管移植后内膜细胞增殖,从而抑制新生内膜过度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纳米粒子 反义寡核苷酸 静脉移植 新生内膜增厚 大鼠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粒子改性反渗透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文庆 高学理 王小娟 《水处理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31,共5页
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了壳聚糖纳米粒子(CSNP),以聚醚砜超滤膜为基膜,将CSNP添加在水相中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薄层纳米复合(TFN)反渗透膜,研究了CSNP添加量对TFN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NP优化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即TFN-10膜... 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了壳聚糖纳米粒子(CSNP),以聚醚砜超滤膜为基膜,将CSNP添加在水相中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薄层纳米复合(TFN)反渗透膜,研究了CSNP添加量对TFN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NP优化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即TFN-10膜对NaCl的截留率达到98.89%,水通量为40.53 L/(m^(2)·h),远高于TFN-0(TFC)膜的水通量(22.92 L/(m^(2)·h));且TFN-10膜在48 h的长期运行后,水通量和截留率分别稳定在32.20 L/(m^(2)·h)和99.07%,稳定性良好;对HA抗污染测试中,通量恢复率为83.67%,总污染率为24.84%,抗污染性能明显优于TFC膜(通量恢复率44.88%,总污染率5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化法 壳聚糖纳米粒子 界面聚合 薄层纳米复合反渗透膜
下载PDF
包裹双链RNA的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初步抗蜱作用
5
作者 罗莉 张厚双 +3 位作者 王亚楠 曹杰 周勇志 周金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7,共9页
为了开发简便、环境友好的新型抗蜱制剂,本研究在前期发现镰形扇头蜱ATG5基因的双链RNA具有显著干扰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携载双链RNA(dsRNA)的壳聚糖纳米粒子,用于抗蜱作用研究。在壳聚糖分子中引入二硫键,制备得到了由聚乙二醇(PEG... 为了开发简便、环境友好的新型抗蜱制剂,本研究在前期发现镰形扇头蜱ATG5基因的双链RNA具有显著干扰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携载双链RNA(dsRNA)的壳聚糖纳米粒子,用于抗蜱作用研究。在壳聚糖分子中引入二硫键,制备得到了由聚乙二醇(PEG)修饰的具有还原刺激响应性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即PEG-(CS-SS-CS)。该纳米具有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够在蜱体内还原性环境中快速释放药物等特点。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带负电的dsRNA,形成载药复合纳米粒子,即:PEG/(CS-SS-CS)/dsRNA。其结合效率高达77.62%±5.77%,微观形貌为球形,平均粒径为200.80±2.04 nm。红外光谱图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粒子中含有二硫键,具有还原刺激响应性,增强其体外稳定性,有效避免dsRNA的体外降解。初步抗蜱实验表明,当浸染蜱的双链RNA的壳聚糖纳米浓度为10 ng/μL时,严重影响蜱的正常吸血,显示了较好的抗蜱效果,这些结果为新型抗蜱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纳米粒子 RNA干扰 二硫键
下载PDF
Fe_3O_4/壳聚糖复合纳米粒子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Pb^(2+)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傅毛生 许龙飞 +1 位作者 钟学明 谢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4-557,共4页
用乙二醇为溶剂,三氯化铁和尿素为起始反应试剂,柠檬酸为粒子表面修饰剂,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制备Fe3 O4纳米粒子,然后以一定浓度配比的Na2 SO4与NaOH混合液为沉淀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Fe3 O4/壳聚糖复合纳米粒子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 用乙二醇为溶剂,三氯化铁和尿素为起始反应试剂,柠檬酸为粒子表面修饰剂,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制备Fe3 O4纳米粒子,然后以一定浓度配比的Na2 SO4与NaOH混合液为沉淀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Fe3 O4/壳聚糖复合纳米粒子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物理特性测试仪(PPMS)表征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能,并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评价吸附剂对Pb2+的吸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Fe3O4/壳聚糖复合纳米粒子吸附剂是由磁性Fe3O4纳米球形粒子和鱼卵状壳聚糖纳米粒子聚集体复合而成,该吸附剂对Pb2+有很好的吸附去除性能,它对Pb2+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型,在温度298k和pH值5时,吸附剂对Pb2+的饱和吸附量为105.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粒子 壳聚糖纳米粒子 吸附剂 Pb2+吸附
下载PDF
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侯进 陈国华 孟显丽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并考察了复合纳米粒子用量、光照条件和溶液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L质量浓度为20 mg/L的甲基橙溶液中加入0.30 g复合纳米粒子,可以达到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并考察了复合纳米粒子用量、光照条件和溶液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L质量浓度为20 mg/L的甲基橙溶液中加入0.30 g复合纳米粒子,可以达到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甲基橙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最大吸收波长464 nm处的吸收峰迅速减弱,并最终消失,且在258 nm和455 nm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说明甲基橙发生了降解;溶液pH值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有一定的影响,在弱酸性条件下降解效率较高;复合纳米粒子比普通CdS降解效率高,2 min时高出50%,400 min时高出21.3%.初步提出了复合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机理,复合纳米粒子的吸附作用是光催化降解作用的前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 甲基橙 光催化降解 降解机理
下载PDF
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在光催化降解茜素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侯进 陈国华 季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对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在光催化降解茜素红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min时茜素红降解效率可达28.6%—82.7%,30min时茜素红降解效率达到71.9%—98.2%;茜素红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最大吸收波长261nm处的吸收峰迅速减弱,并最终消失,而... 对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在光催化降解茜素红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min时茜素红降解效率可达28.6%—82.7%,30min时茜素红降解效率达到71.9%—98.2%;茜素红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最大吸收波长261nm处的吸收峰迅速减弱,并最终消失,而在223nm和228nm处分别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说明茜素红发生了降解;溶液pH值对光催化降解茜素红有一定的影响,在弱酸性条件下降解效率较高;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比CdS粒子降解效率高,2min时降解效率高出24.2%,30min时高出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 光催化降解 茜素红 降解效率
下载PDF
基于壳聚糖/Ru(bpy)_3^(2+)/SiO_2纳米粒子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尿酸的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樊雪梅 王书民 +1 位作者 李哲建 郑行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2-347,共6页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Ru(bpy)_3^(2+)-SiO_2复合纳米粒子,采用Nafion/MCNT复合膜技术实现了对复合纳米粒子有效而稳定的固定,从而制备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实现了对尿酸的检测。在0.1 mol/L PBS缓冲溶液(p H 7.4)中,当尿酸与修...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Ru(bpy)_3^(2+)-SiO_2复合纳米粒子,采用Nafion/MCNT复合膜技术实现了对复合纳米粒子有效而稳定的固定,从而制备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实现了对尿酸的检测。在0.1 mol/L PBS缓冲溶液(p H 7.4)中,当尿酸与修饰电极作用15 min时,电化学发光强度与尿酸浓度(1.0×10^(-10)~1.0×10^(-5)mol/L)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ECL=-709.52-202.74lg C,相关系数R=0.9936,检出限为6.0×10^(-12)mol/L。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对1.0×10^(-8)mol/L尿酸平行测定11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测定尿酸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8.5%~103.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壳聚糖-Ru(bpy)32+-SiO2纳米粒子 尿酸
下载PDF
壳聚糖/磺丁基-β-环糊精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海藻酸钠膜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伟艳 宿志伟 +2 位作者 张芳 孟祥红 刘炳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61-167,共7页
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磺丁基-β-环糊精(sulfobutylether-β-cyclodextrin,SBE-β-CD)为原料制备CS/SBE-β-CD纳米粒子,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条件对CS/SBE-β-CD纳米粒子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Zeta电位的影... 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磺丁基-β-环糊精(sulfobutylether-β-cyclodextrin,SBE-β-CD)为原料制备CS/SBE-β-CD纳米粒子,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条件对CS/SBE-β-CD纳米粒子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Zeta电位的影响,得到CS/SBE-β-CD纳米粒子制备的最佳条件,并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CS/SBE-β-CD纳米粒子进行结构表征,探究添加CS/SBE-β-CD纳米粒子对海藻酸钠膜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以及物理性能(膜厚度、水蒸气透过率(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的影响。结果表明,CS/SBE-β-CD纳米粒子的最佳条件为CS分子质量100 kDa、CS溶液pH 4.0、CS质量浓度0.75 mg/mL、CS与SBE-β-CD质量比0.8∶1。该条件下制备的CS/SBE-β-CD纳米粒子粒径、PDI以及Zeta电位分别为245.1 nm、0.068和+30.2 mV。TEM观察发现CS/SBE-β-CD纳米粒子粒径均一且为规则球形。FTIR分析结果显示,CS与SBE-β-CD之间发生了静电结合,同时CS/SBE-β-CD纳米粒子形成后氢键作用增强。与空白海藻酸钠膜溶液相比,当膜溶液中CS/SBE-β-CD纳米粒子的质量浓度为1.00 mg/mL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由18.18 MPa增加到29.15 MPa,断裂延伸率由38.91%下降至26.42%,WVP由0.36 g·mm/(m^(2)·h·kPa)下降至0.21 g·mm/(m^(2)·h·kPa)。本研究制备的CS/SBE-β-CD纳米粒子能够改善和提高海藻酸钠膜的机械性能与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磺丁基-β-环糊精纳米粒子 制备 表征 纳米复合膜 机械性能 物理性能
下载PDF
基于罗丹明B/壳聚糖/SiO_(2)纳米粒子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苦味酸
11
作者 田锐 高闯 +2 位作者 党珍珍 孙雪花 马红燕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7-491,共5页
本文基于苦味酸对罗丹明B(RhB)的荧光猝灭作用,以RhB/壳聚糖(CS)/SiO_(2)纳米粒子为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苦味酸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实验采用反相微乳液法,以CS为模板合成了CS/SiO_(2)纳米粒子,然后通过振荡组装制备得到RhB/CS/SiO_(2)纳... 本文基于苦味酸对罗丹明B(RhB)的荧光猝灭作用,以RhB/壳聚糖(CS)/SiO_(2)纳米粒子为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苦味酸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实验采用反相微乳液法,以CS为模板合成了CS/SiO_(2)纳米粒子,然后通过振荡组装制备得到RhB/CS/SiO_(2)纳米粒子,并基于苦味酸对RhB/CS/SiO_(2)纳米粒子的荧光猝灭作用实现了苦味酸的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5.0×10^(-6)~6.0×10^(-4)mol/L浓度范围内苦味酸与体系荧光猝灭值呈线性关系(r=0.9990),检出限为3.0×10^(-6)mol/L。方法用于水样中苦味酸的测定,回收率在98.0%~100.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SiO_(2)纳米粒子 罗丹明B 苦味酸
下载PDF
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凝胶粒子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海燕 曹光群 +1 位作者 杨成 董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6-310,共5页
通过阳离子壳聚糖(CS)和聚阴离子三聚磷酸钠(STPP)发生离子交联反应制备得到粒径为50 nm左右的CS/STPP凝胶纳米粒子。用CS/STPP纳米粒子乳化液体石蜡制得Pickering乳液,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颗粒质量分数,乳液... 通过阳离子壳聚糖(CS)和聚阴离子三聚磷酸钠(STPP)发生离子交联反应制备得到粒径为50 nm左右的CS/STPP凝胶纳米粒子。用CS/STPP纳米粒子乳化液体石蜡制得Pickering乳液,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颗粒质量分数,乳液稳定性变好,液滴粒径变小;通过调节分散相p H和Na Cl浓度可成功制备出均一稳定的乳液;乳液的流变性分析表明,随着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黏度更高并表现出更强的弹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纳米粒子 稳定性 流变性
下载PDF
负载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单向缓释膜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13
作者 李书仪 夏婷 俞玫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51-155,F0003,共6页
目的 将壳聚糖纳米粒子与壳聚糖单向缓释膜结合,制备得到负载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采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单向缓释膜,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粒... 目的 将壳聚糖纳米粒子与壳聚糖单向缓释膜结合,制备得到负载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采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单向缓释膜,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子的形态、大小及壳聚糖单向缓释膜表面形貌,MTT法检测其生物相容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在壳聚糖单向缓释膜中的分布,体外释放实验检测单向缓释膜的缓释性能.结果 4种水溶性壳聚糖纳米粒子呈球状且粒径均一,其中类透明质酸壳聚糖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255.40±39.10) nm,具有最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缓释性能.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外层膜致密,内层膜疏松,纳米粒子在内层膜中均匀分布,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壳聚糖单向缓释膜为单向释放,且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结论 包载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具有较好的缓释和单向控释性能,在生长因子类药物载体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壳聚糖纳米粒子 壳聚糖 单向缓释
原文传递
生物亲和性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吸附DNA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李娜 郭志慧 +5 位作者 郑行望 汪绒 孟美荣 屈颖娟 刘全宏 姚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486-2492,共7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方法、Zeta电位实验等对所合成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基于壳聚糖与silica之间超分子作用所形成的复合纳米粒子呈规则的球形...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方法、Zeta电位实验等对所合成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基于壳聚糖与silica之间超分子作用所形成的复合纳米粒子呈规则的球形,粒径为50 nm左右,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微孔结构,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粒子具有正的ζ(Zeta)电位值.基于复合纳米粒子的微孔结构和显正电性,以小牛胸腺DNA为对象研究了复合纳米粒子对DNA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H=6的磷酸盐(PBS)缓冲中,复合纳米粒子不但呈现出对小牛胸腺DNA良好的吸附能力,而且还由于壳聚糖与SiO2纳米材料的复合而展现出优良的抗酶切割能力和细胞亲和性.据此发现,我们发展了一种有望用于向细胞内转载DNA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 反相微乳液法 小牛胸腺DNA
原文传递
钛板表面壳聚糖-金纳米粒子/整合素β6复合物涂层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15
作者 胡清玮 邓小玲 +2 位作者 钟鸣 黄文霞 许铭炎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在粗糙纯钛板表面制备壳聚糖-金纳米粒子/整合素β6复合物(Ch-AuNPs/ITGB6)涂层,研究ChAuNPs/ITGB6对细胞成骨分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方法氧化还原法制备Ch-AuNPs,分别加入等质量ITGB6质粒(pLV-ITGB6)和空白质粒(p LV-cs2.0),在粗... 目的在粗糙纯钛板表面制备壳聚糖-金纳米粒子/整合素β6复合物(Ch-AuNPs/ITGB6)涂层,研究ChAuNPs/ITGB6对细胞成骨分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方法氧化还原法制备Ch-AuNPs,分别加入等质量ITGB6质粒(pLV-ITGB6)和空白质粒(p LV-cs2.0),在粗糙纯钛板表面分别形成Ch-AuNPs/ITGB6涂层和Ch-AuNPs/pLV涂层。应用动态光散射法(DLS)、电泳光散射法(ELS)检测Ch-AuNPs的湿态性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形态,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分析涂层性质。将具有Ch-AuNPs/ITGB6及Ch-AuNPs/pLV涂层的钛板分别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共培养48 h,记为Ch-AuNPs/ITGB6组和Ch-AuNPs/pLV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h-AuNPs湿态直径大多为50~120 nm、分布均匀(多扩散系数PDI=0.544),携带弱正电荷(zeta电位主要位于0~10 mV),可与ITGB6质粒形成Ch-AuNPs/ITGB6包被于钛板表面。与Ch-AuNPs/pLV组相比,Ch-AuNPs/ITGB6组可提高细胞OCN、OPN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NF-α、IL-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Ch-AuNPs/ITGB6可成功包被于钛板表面,且能够促进MC3T3-E1中成骨分化蛋白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为种植体表面生物修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种植体表面改性 涂层检测 壳聚糖-金纳米粒子/整合素β6复合物
原文传递
基于CS-Au NPs/ITO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癌胚抗原的检测
16
作者 李长江 马尚尚 +5 位作者 汪诺楠 朱安奇 邢玉莹 薛清元 孙泽宇 张庆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15期124-127,共4页
采用简单的电化学方法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上沉积壳聚糖-金(CS-Au NPs)复合材料。其中,Au NPs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及生物相容性,还可以特异性吸附蛋白。此外,CS分子含有大量的-OH可以与蛋白质分子的-NH_(2)和-COOH结合,从而可以更... 采用简单的电化学方法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上沉积壳聚糖-金(CS-Au NPs)复合材料。其中,Au NPs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及生物相容性,还可以特异性吸附蛋白。此外,CS分子含有大量的-OH可以与蛋白质分子的-NH_(2)和-COOH结合,从而可以更好吸附抗体。基于此,利用癌胚抗原(CEA)与抗体(anti-CEA)特异性结合的作用,在三电极体系下对不同浓度的CEA进行检测。通过条件优化,本文所提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CEA的检测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金纳米粒子/氧化铟锡导电玻璃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癌胚抗原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